资源描述
乌海市正威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海南区 西水平台山石灰石矿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送 审 稿 ) 内蒙古 八思巴环境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二 一 四 年 二 月 I 目 录 1 总则 . 1 1.1 任务的由来 . 1 1.2 评价原则和目的 . 2 1.3 评价指导思想 . 2 1.4 编制依据 . 3 1.5 评价因子 . 5 1.6 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 6 1.7 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 . 10 1.8 评价标准 . 10 1.9 控制目标及环境保护目标 . 12 2 建设项目概况 . 15 2.1 项目基本情况 . 15 2.2 建设地点 . 16 2.3 产品方案 . 16 2.4 整合前矿区概况 . 16 2.5 整合后矿区概况 . 17 3 工程分析 . 26 3.1 生产工艺 . 26 3.2 工程主要设备 . 30 3.3 原料及能源消耗 . 31 3.4 物料平衡 . 31 3.5 公用工程 . 32 3.6 给排水 . 32 3.7 整合前工程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措施 . 34 3.8 整合工程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措施 . 36 3.9 整合工程 “三本帐 ” . 41 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43 4.1 自然环境概况 . 43 4.2 社 会环境概况 . 46 4.3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 . 47 II 4.4 生态功能区划 . 47 4.5 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 . 47 4.6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 48 4.7 污染源现状调查与评价 . 61 5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 65 5.1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 65 5.2 施工期废水影响分析 . 66 5.3 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 . 67 5.4 施工期固废影响分析 . 68 6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69 6.1 大气环境预测与评价 . 69 6.2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 83 6.3 声环境影响分析 . 84 6.4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 92 6.5 生态环境影响评 价 . 93 7 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分析 . 98 7.1 废气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 . 98 7.2 废水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 . 100 7.3 噪声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 . 100 7.4 固废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 . 101 7.5 生态环境恢复措施可行性分析 . 101 8 水土保持 . 105 8.1 概况 . 105 8.2 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的面积 . 105 8.3 土石方平衡表 . 105 8.4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 . 105 8.5 预测结果及综合分析 . 109 8.6 水土流失治理方案 . 109 9 产业政策与厂址选择合理性分析 . 114 9.1 产业政策分析 . 114 9.2 厂址选择合理性分析 . 114 III 9.3 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 115 10 清洁生产与总量控制分析 . 116 10.1 清洁生产分析 . 116 10.2 总量控制分析 . 117 11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 119 11.1 环保投资估算 . 119 11.2 经济效益分析 . 120 11.3 环境效益分析 . 120 11.4 社会效益分析 . 120 12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 121 12.1 整合前矿山环境管理机构及体系现状 . 121 12.2 整合后项目环境管理机构及相关要求 . 121 12.3 监测计划 . 123 12.4 环境保护 “三同时 ”验收 . 124 13 公众参与 . 126 13.1 公众参与的目的 . 126 13.2 调查原则方法 . 126 13.3 公众参与调查过程 . 127 13.4 调查结果 . 131 13.5 公众参与结论 . 133 14 结论和建议 . 134 14.1 评价结论 . 134 14.2 建议 . 136 IV 附件 ( 1)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 ( 2) 乌海市海南区环境保护局关于项目的 初审意见; ( 3)乌海市环境保护局 关于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有关标准的批复; ( 4)乌海市人民政府关于研究非煤矿产资源整合与专项整治及采矿权延续等有关事宜专题会议纪要; ( 5)乌海市国土资源局采矿权挂牌出让成交情况公示; ( 6) 乌海市国土资源局矿区范围批复 ; ( 7) 项目采矿许可证 ; ( 8) 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复函 。 ( 9)公众参与调查人员统计表 附表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1 1 总则 1.1 任务的由来 乌海市石灰岩矿产资源 丰富 且 用途广泛,主要用作水泥原料, 金属冶炼 辅助原料,化学工业中制碱、电石、碳酸钙、碳酸钾和氮肥、磷肥的原料, 以及 建筑用石灰、混凝土骨料、筑路粒料等 诸多 方面。 因此 乌海市正威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拟投资 240 万元 建设 海南区 西水平台山石灰石矿项目 ,项目实施后 年开 采加工石灰石 矿 10 万吨。 乌海市 西水平台山石灰石矿 位于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南区 西桌子山北平台山西侧 矿山 ,矿山 属于已开发矿山, 整合前 矿区包括 刘志强石灰石矿、王 平 石灰石矿两家石灰石矿, 现停产整合 。本项目属于矿山整合项目 , 整合后 矿区 中心地理坐标:东经 1065023.72”,北纬 392735.37”, 行政隶属 乌海市海南区 管辖。本 项目占地范围内无敏感点,拟建厂址距石峡谷旅游区最近距离为 200m。 包兰铁路及 110 国道由北至南从矿区西缘,包(头)银(川)高速公路从矿区南侧经过,海(勃湾)拉僧庙专用铁路从矿区东部通过 ,交通十分方便。 本项目 矿区面积 31000m2, 矿层呈近南北向展布,长度 192m,宽 161m,推断平均厚度 20m,总资源量 167 万吨,保有资源储量为 157 万吨,可利用资源量118 万吨,服务年限为 11.8 年。 本项目建成后对矿区范围内石灰石进行开采和加工, 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主要为山坡型露采,采用水平分层采剥法,公路开拓、汽车运输的方案 ,开采出的石灰石经破碎、筛分等工序形成 产品规格为 1 15cm石料,用于生产水泥、石灰、铺路及建筑混凝土。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 ) (修正) ,本项目所有产品及工艺均未列入限制和淘汰类产业目 录中,为允许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为了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及 环境质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 98) 253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环保政策、法规的要求, 乌海市正威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海南区 西水平台山石灰石矿项目 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2012 年 4 月 乌海市正威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委托 内蒙古 八思巴环境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评价单位在现场勘察、调研、咨询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特点,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及建设单位的技术资料编制完成 乌 海市正威矿业有限责 任公司海南区 西水平台山石灰石矿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现呈报审查。 2 1.2 评价原则和目的 1.2.1 评价工作原则 评价工作中要坚持针对性、科学性和客观性原则,做到实事求是、公正客观地开展评价工作。 (1)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环境管理服务的原则,注重评价工作的实用性、针对性,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坚持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原则,做好该工程的污染防治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3)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国发 200539号 )的精神:贯彻 “清洁生产 ”、 “达 标排放 ”、 “总量控制 ”的原则; (4)以科学、客观、公正、务实的原则,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内容力求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数据正确、结论可靠,环保对策建议可操作性、实用性强; (5)尽量收集、利用现有的有效资料、类比资料及环评成果进行评价,并进行必要的调查。 1.2.2 评价目的 (1)通过环境现状调查、监测及评价,掌握拟建项目附近及其周围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及环境功能要求; (2)通过类比调查和工程分析,弄清拟建项目的主要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状况及污染控制措施; (3)通过预测以了解拟建项目投产前后对周围环境 产生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4)通过计算和论证,以确定污染物排放的控制目标,并根据工程特点、环保法规、标准及当地环境规划要求,分析论证工程所采取的环保治理措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对策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建议; (5)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工程的可行性做出明确的结论,为管理部门决策、设计单位优化设计、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环境管理和建设单位的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1.3 评价指导思想 本次评价工作的指导思想为:根据本项目的性质、排污特点和区域环境特征,在掌握评价区环境质量现状和深入进行工程分析的基础上 ,应用环境影响评价 3 技术导则中的有关数学模型,预测拟建项目投产后排放污染物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从环保角度论证拟建项目厂址选择的合理性及可行性,并优化污染治理方案,为项目设计、运行以及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评价工作力求做到重点突出,评价结论科学准确,环保措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其具体做法是: (1)通过环境现状监测资料,掌握项目厂址地区 (主要是确定的评价区 )的环境空气、地下水水质、噪声现状,说明项目建设前的环境背景情况,为影响预测及分析提供基础资料。 (2)根据项目产品的生产工艺原理、污染治理措施及排污特点,结合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敏感情况,以项目废气达标排放、确保排入外环境的废气不超标为原则,进行环境空气的影响评价,并对正常生产条件的废气治理措施进行可行性和可靠性论证。 (3)分析废水处理措施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4)评价全过程中要始终贯彻 “达标排放 ”和 “清洁生产 ”的理念,进行本项目的清洁生产评价。 (5)本项目生态影响评价通过定量、定性或类比的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 1.4 编制依据 1.4.1 国家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年 12 月 26 日施行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3 年 9 月 1 日施行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 年 4 月 29 日修订, 2000 年 9月 1 日施行 );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 年 2 月 18 日修订, 2008 年 6 月1 日施行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7 年 3 月 1 日施行 );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4 年 12 月 29 日修订,2005 年 4 月 1 日施行 );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12 年 2 月 29 日 修订, 2012 年 7月 1 日施行 );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 2010 年 12 月 25 日修订, 2011 年 3 月 1 4 日施行); (9)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2004 年 8 月施行); (10)关于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国家环保总局,2004.3);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2009 年 1 月 1 日施行 ); (1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253 号, 1998年 11 月 29 日施行 ); (1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 )(修正),( 2013.5.1 执行) ; (1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 2008 年 10 月 1 日 ) ; (15)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 国务院国发 200038 号 ) ; (16)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 国发 200539 号 ) ; (17)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 国家环保总局环发 200628 号 );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 (1994 年 3 月 26 日 ); (19)关于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 199936 号) ; (20)关于发布建设项目环 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编制要求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2 年 第 51 号) 。 1.4.2 地方法规 (1)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重视和加强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的决议 ( 2005.8.12); (2)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局关于全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意见 ; (3)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在西部大开发中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 ( 2000.7.31); (4)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保护区实施办法 ( 2004.12.4); (5)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 (1997.3.23); (6)内蒙古自治区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 1.4.3 项目文件 (1)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 (2)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地质矿产勘察开发院编制的 项目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3)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地质矿产勘察开发院编制的 项目 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4)内蒙古乌海市国土资源规划勘测设计院编制的矿区范围勘测定界技术 5 报 告书; (5)乌海市海南区环境保护局关于 项目 的初步审查意见; (6)乌海市国土资源局出具的采矿权出让合同; (7)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南区 项目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8)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 院编制的 项目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 1.4.4 采用的规范和环评技术导则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 2.1 2011);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 200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2.4 2009);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 下 水环境 (HJ610-2011);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环境 (HJ19-2011); 1.5 评价因子 1.5.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通过对工程中各工艺污染物排放情况的调查、了解,分析 其对大气环境、声环境、水环境、水土保持、生态等环境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建立了主要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矩阵,详见表 1.5-1。 表 1.5-1 主要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矩阵 环境因素 工程因素 工程行为 大气质量 声环境 固体废物 生态环境 (包括水土保持 ) 剥离 -1D -1D -3D -3C 穿孔 -1D -2D -1D -1C 爆破 -3D -3D -2D -3D 挖装 -1D -1D -1D -1C 运输 -1D -1D - - 破碎 -2D -2D - - 筛分 -3D -1D - - 备注: 1.表中 “+”表示正面影响, “-”表示负面影响。 2.表中数字表示影响的相对程度, “1”表示影响较小, “2”表示影响中等, “3”表示影响较大。 3.表中 “D”表示短期影响, “C”表示长期影响。 1.5.2 评价因子筛选 根据环境影响要素识别结果,结合建设项目工程特征、排污种类、排污去向 6 及周围地区环境质量概况,确定本次评价因子包括污染源评价因子、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因子和影响分析因子,评价因子见表 1.5-2。 表 1.5-2 评价因子一览表 环境要素 评价类别 评价因子 环境空气 现状评 价 TSP、 PM10、 SO2、 NO2 污染源评价 颗粒物 影响分析 TSP、 PM10 地下 水环境 地下水现状评价 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挥发酚、氰化物、砷、六价铬、铅、镉、总汞、氟化物 污染源评价 COD、 SS、氨氮 影响评价 COD、 SS、氨氮 声环境 现状评价 Leq(A) 污染源评价 A 声级 影响分析 Leq(A) 固体废物 污染源评价 剥离土及废石、石粉、生活垃圾 影响分析 剥离土 及废石 、 石粉 、生活垃 圾 生态环境 现状评价 土壤、植被、水土流失、主要动植物种类等 影响评价 植被、水土流失等 1.6 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1.6.1 评价工作等级 1.6.1.1 大气环境评价等级 (1)大气环境评价等级划分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2008)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一、二、三级,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见表 1.6-1。 表 1.6-1 评价工作 等级 判据表 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分级判据 一 Pmax 80%,且 D10% 5km 二 其他 三 Pmax 10%, 或 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2)Pmax及 D10%的计算 根据对本项目进行的工程分析结果,选用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2008)中 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分别计算主要污染物的下风向最大落地浓度 Pmax 的占标率及地面浓度 7 达标准限值 10%所对应的最远距离 D10%,依据表 1.6-1 判据进行大气评价等级判定。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