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三农情况调研报告.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乡镇三农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乡镇三农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乡镇三农情况调研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乡镇三农情况调研报告 一、镇概况 1、地理位置 涉农共有 27 个村委会, 144 个自然村, 351 个经济社,耕地面积 60582亩,人均面积 0.58 亩。其中,水田 30137 亩,旱田 11570 亩,坡地18875 亩。亩产 2019 元以上(包括 2019 元)的耕地 33505 亩,亩产2019 元以下的耕地 27077 亩。镇做为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北与市隔江相望,东环高速公路从镇东部穿过,北距 37 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是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2、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2019 年,镇国民生产总值为 15.3 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7.2 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2703 万元;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不论是总量还是增长幅度均列全县之首。 2019 年农村经济总收入 35698 万元,比上一年增长 27.8%。其中,农业收入 19276万元,比去年增长 2.5%,占经济总收入的 54%;林业收入 2538 万元,比上一年增长 63.9%,占经济总收入的 7.1%;乡镇三农情况调研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畜牧业收入 5771万元,比上一年增长 28.4%,占经济总收入的 16.2%;渔业收入 649 万元,比上一年增长 4.9%,占经济总收入的 1.8%;其余产业收入 7464万元,比上一年增长 10.8%,占经济总收入的 20.9%。2019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5703元,比上一年增长了 18.9%。 3、生产发展情况 我镇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瓜菜、橡胶、槟榔、番薯、花生、糖蔗、木薯等,早稻种植达 13550亩,晚稻种植面积达 35500亩;全镇全年种植瓜菜可达 61000 亩,其中淡季瓜菜 26000 亩,冬季瓜菜可达 35000亩。在经济作物面积中,橡胶 4135 亩,槟榔 3263 亩,番薯 13000亩,花生 5201 亩,糖蔗 1450 亩,木薯 4289 亩 。在畜禽水产养殖方面,猪牛羊的出栏量为 46120 头。鸡鸭鹅的出栏量为 290 万只。新挖和改造鱼塘近 500亩。经过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全镇已经形成了东北部瓜菜产业区,中部禽、渔类养殖区,中西部热带作物种植区的产业布局。镇政府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把瓜菜种植和淡水养殖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大棚瓜菜、冬季瓜菜、花卉、淡水养殖、 “三鸟 ”饲养等产业,收效显著。 4、农田水利建设情况 乡镇三农情况调研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镇不断加大农业投入的力度,开展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完善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2019 年,在冬修工作中,我镇投资 180 万元,新建南扶灌区北二干渠七支渠西岸支渠 U型槽硬化渠道 3.5公里。投资 180 万元,做好多益水库大坝的除险加固工作。投资 70 万元,修复水毁渠道 30 公里。投工投劳 4 万人次,组织干部群众对全镇 272条, 324 公里的大小渠道进行清淤,并组织 3000 干部开展水利大会战,许多三五年没有清理的支渠,毛渠都得到了彻底的清理。工程完成后,共改善灌溉面积 20190 多亩,切实解决我镇冬种、早稻生产用水问题,提高我镇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为我镇的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5、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情况 加快塔岭工业园 扩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做大做强水产品加工、椰子系列加工、热带果品加工、冷冻、冷藏加工、生态药业加工、光盘、印刷包装生产等 8大产业集群加工。着力抓好黑猪肉棕、阿财花生油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发展。 6、农业合作社运行情况 为了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民增收中的带动作用,加强乡镇三农情况调研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坚持质量和数量并重的原则,镇扎实推进 “龙头企业农民 ”、 “合作社农民 ”、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 ”的农民增收运作模式,拉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目前,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达 95 个,其中种植专业合作社 48 家,养殖专业合作社32个,其他的有 15 家,专业合作社成员数共有 802 人,全部为农民成员。各类专业合作社在技术推广、产销衔接、市场开拓和链接龙头企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7、橡胶、槟榔等实体经济加工情况 我镇有龙州云英橡胶收购加工点、西岸橡胶收购加工点、秀龙坑橡胶收购加工点等 5 家橡胶加工企业,其中,橡胶收购加工点年生产量达100 吨以上,产值 50 万元。 8、果菜基地及冷库建设情况 镇大力搞好万亩田洋和多校洋、高秀洋 5000 亩菜篮子基地建设,通过发展大棚瓜菜规模种植,发展绿色蔬菜基地,扶持了潭黎瓜菜合作社、展旺瓜菜合作社等一大批种植大户,促进了农民增收。 ,位于镇西北部,面积 11850亩,属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乡镇三农情况调研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5 页 该田洋涉及镇 4 个村委会 21 个自然村 2600户。该田洋冬季主要种植瓜菜,品种以圣女果为主,面积达 6000 多亩,兼有丝瓜、毛节瓜、苦瓜、尖椒等。其中, 2019 年 8 月 10 日由蒙传春等 18 户农民共同发起成立的潭黎黎瓜菜合作社,资产总额达到 113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 78 万元,固定资产中生产性固定资产 63 万元。目前,该合作社有管理技术人员 88 名,入社农民 232 户,带动 2462 户农民种植瓜菜,其中种植大 棚瓜菜约 150亩,种植其他瓜菜面积发展到 1 万亩,成为镇的支柱产业之一。 多校洋地处我镇西北部,位于高秀洋以西,毗邻县城,面积近 1000亩,以山椒社区为主要耕作区,涉及 3 个自然村, 10 个经济社, 500余户, 2019 多人口,是镇最大的大棚瓜菜生产基地,和县 “菜篮子 ”基地。 2019 年由梁定震等 5 人共同发展成立的展旺瓜菜专业合作社是由一批会经营,懂技术的瓜菜种植能手和种植大户组成,会员主要是镇山椒村委会的农民。合作社致力于做大做强瓜菜产业,新建的大棚瓜菜基地就位于镇多校洋上。目前种植大棚西瓜 30 亩、反季节辣椒 40 亩、示范试验田 10 亩。目前,该合作社所种瓜菜每亩可以获得30005000 元的收入,一年可种植 5-6 造淡季瓜菜及 1 造冬季瓜菜,比不采用大棚种植模式产值要高得多,年创收达 300万元。其产品远销广东、湖南、湖北、哈尔滨、浙江等内地市场。 乡镇三农情况调研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6 页 另外,我镇高度重视冷库的建设,以解决我镇农产品、特别是冬季瓜菜 “卖难 ”、 “买难 ”问题。 2019年,在省、县、镇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谭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潭松农产品物流中心批发市场,该项目占地总面积 134 亩,总投资 12350 万元,项目资金来源主要为业主 自筹 8000 万元,银行贷款 3000 万元,其他资金 1750万元,国家财政扶持资金 500 万元。该项目的建设将对我镇农业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是解决我镇 “三农 ”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投入不足,农业产业发展资金有限,农业生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抗灾抗风能力相对薄弱。 (二)有些农产品易受生产周期规律影响,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加上农业有一定自然风险性,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农民收入。 (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仍不大,优势产业、品牌产品优势仍不够突出;结构调整过程中同类产 品过多,阻碍了农业增收、增效。 乡镇三农情况调研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7 页 (四)在做好部门服务的同时,拓展新的经济增长不多,在打造特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方面还有待加强。 三、对策和建议 (一)重视农业投入,特别是在支持农业产业发展资金上和农民培训资金上要加大投入。 (二)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重点抓好绿色无公害反季节瓜菜、菊花、罗非鱼、黑猪、鹅等特色产业建设,在种植示范基地、良种良苗繁育和专业技术推广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三)着力抓示范引导,培育特色农业发展的先进典型。为引导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加大示范基地建设力度,并将不同区域、不同产业 、不同类型的特色农业先进典型,通过网络媒体、报刊、现场会议、简报等多种宣传方式不断进行总结和宣传推广。 (四)着重抓好我镇农产品加工企业、乡镇企业发展,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提高农副产品加工增加值,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乡镇三农情况调研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8 页 (五)提高农业的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推进专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市场开发方面的独特优势,从重点产品和产业入手,大力发展合同订单农业和产业化经营,有效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 (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 能力,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