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钦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业务实验楼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钦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编制日期:二一四年三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制 - 1 - 目 录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4 2、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15 3、 环境质量状况.18 4、 评价适用标准.21 5、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22 6、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24 7、 环境影响分析.25 8、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28 9、 环保投资估算.29 10、结论与建议.30 附图: 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2 项目平面布置图。 附图3 钦州市远景规划图。 附图4 钦州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污水工程规划图(2008-2025年)。 附图5 项目周边环境现状图。 - 2 - - 3 - - 4 -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钦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业务实验楼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钦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法人代表 申荣洲 联系人 李剑春 通讯地址 广西钦州市富民路中段 联系电话 13877711181 传 真 邮政编码 535099 建设地点 钦州市扬帆大道东面、小江路南面 立项审批部门 钦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批准文号 钦州市发改社会201366号 建设性质 新建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 及号码 占地面积 (m2) 占地面积5333.36 绿化面积 (m2) 2400 总投资 (万元) 2272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71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3.1% 评价经费 (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2014年11月 1.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1.1项目建设是落实国家有关政策的需要 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主要职责是,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等。将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相应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队伍和检验检测机构划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18号)指出:“省、市、县各级质监部门要划转相应的监管执法人员、编制和涉及食品安全的检验检测机构、人员、装备及相关经费,确保新机构有足够力量和资源有效履行职责”。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完善全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1348号)等文件均明确要求加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自治区党委常委、常务副主席黄道伟在全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明确要求:“加强自治区、市、县三级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抓紧组建防城港、钦州、贵港、贺州、来 宾、崇左等6个设区市食品药品检验所”。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李康在全区推进食品药品监管 - 5 - 体制改革工作培训会上要求:“未成立食品药品检验所的设区市,要抓紧成立机构、落实编制,解决建设用地和办公用房,自治区将在项目、经费和设备等方面予以支持”。加快钦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设,有利于钦州市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改革中,按上级要求整合相关检验检测机构,并开展业务和履行职责。项目建设是落实国家有关政策的需要。 1.1.2项目建设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履行职责的需要 国家有关政策提出要加快构建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全面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水平。地方各级政府要以此次体制改革和机构调整为契机,在明确监管部门职责、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充实基层监管力量、落实好属地管理责任的同时,推动制定地方性法规,强化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责任,夯实食品药品安全基础,确保本地区食品药品安全。地方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以保障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为目标,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充实加强基层监管力量,进一步提高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水平。 根据省、地级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地级药检所的职责,以及参照各地市编委办批复精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的主要工作职责是:承担全市药品、食品、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的质量监督检验、检测、评价性检验和委托检验,综合上报和反馈药品、食品、保健食品和化妆品质量信息;承担医疗机构药品制剂质量标准的拟定、修订和药品生产企业质量标准的研究及起草工作,协助上级药品检验机构开展质量标准的拟定、修订工作;开展有关药品、食品、保健食品和化妆品检测方法和检测新技术的科研工作;负责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和药物滥用信息的收集、核实、评价、上报等工作;负责指导不良反应报告单位的监测技术工作;负责开展与监测相关的科研和培训工作;承担对县(区)药品、食品、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生产、供应、使用单位质量检验机构的业务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协助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和消费环节食品的监督执法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开展与食品、化妆品、药品质量技术监督有关的交流合作工作;承办上级或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钦州市要实现食品药品安全的长治久安,需在整合原食品药品监管、工商、质监部门现有食品药品监管力量基础上,建立食品药品监管执法机构。同时要增加食品药品监管投入,改善监管执法条件,健全风险监测、检验检测和产品追溯等技术支撑体系,提升科学监管水 - 6 - 平。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事关重大,影响深远,项目建设食品药品检验业务用房,业务用房建设是开展业务的基础设施必要条件,项目的建设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履行职责的需要。 1.1.3项目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食品药品安全是重大的基本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群众高度关切。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不断加大监管力度,我国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形势总体稳定趋好。但实践中食品监管职责交叉和监管空白并存,责任难以完全落实,资源分散配置难以形成合力,整体行政效能不高。同时,人民群众对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药品监督管理能力也需要加强。要更好地推动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只有提高钦州市食品药品的检验检测能力,为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制假售假、非法添加等违法行为和有效应对各种“食害药害”事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项目的建设还将有利于提升钦州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整体水平,为加大对食品药品犯罪案件的侦办力度,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活动创造条件。 1.1.4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后的必然需要 我国经济发展正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经济转型中确保食品药品的安全是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钦州市食品药品产业经营规模较大,为广西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大市,食品药品行业的行政执法监督和技术性执法监督任务相当艰巨。建成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为全市食品药品科学监管水平的提升和医药产业、食品工业的更好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这也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需求。 1.2 工程内容及规模: 1.2.1场地概述 钦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业务实验楼建设项目位于钦州市扬帆大道东面、小江路南面,由钦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设,占地面积5333.36 m2,建筑占地面积900 m2,总建筑面积6000 m2。新建一栋7层总建筑面积6000 m2的业务实验楼,其中实验室用房面积4500 m2,业务用房面积1080 m2,辅助用房420 m2,配套建设供电、道路、给排水等设施,以及设备购置等。地 - 7 - 块呈规则的矩形,项目现状为一鱼塘,其余为荒坡地。场址西临扬帆大道、北接小江路,该区域给排水、供电、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具体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 1.2.2 地质条件 根据广西区域地质构造图,场地及近侧地带无断裂构造通过,由钻探所揭露的,也未发现其存在的迹象;经周边场地地质勘察结果分析结果,本场地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属一般,无天然的不良地质现象存在,无全新构造断裂带通过,可进行本工程的兴建。 根据参阅地质资料揭示,本工程场址区域地层可划分为第四系新世(Q4)覆盖层、侏罗系(J3)上统、下统基岩两个地层单元。土、岩层特性,自上而下第四系新纪(Q4)覆盖层:素填土层(一般松稍密,局部中密,稍湿,层厚0.553.3米)、耕土层(含少量有机质,偏高压缩性,层厚0.41.5米)、淤泥质粘土(很湿饱和,流软塑状,含较多有机质,高压缩性)、泥质粉砂(稍湿湿,稍密中密状,中等压缩性,层厚0.404.3米)、细中砂(湿饱和,中等压缩性,层厚0.43.8米)、粗砂(松稍密性,中等压缩性);侏罗系(J3)上统、下统基岩:全风化带、强风化带和中风化带组成,各风化带主要由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砂岩组成。 1.2.3地震烈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项目所在地钦州市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震峰加速度分区为0.05g区,项目所在地及附近无活动断裂通过,区域稳定性好。 1.2.4规划建设条件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是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的要求,用地属于市住建委根据钦州市城市建设规划内安排,周边无重大污染源,环境优雅,符合建设要求。 1.2.5配套设施条件 1、场址交通 项目拟建地点位于扬帆大道东面、小江路南面, 场址西面为扬帆大道,通过扬帆大道可通达周边现有城市道路,建设期和运营期的交通公路设施有保障,交通十分方便。 2、给水 项目地块东面的城市道路有规划城镇供水系统,市政道路规划有供水管径为DN300供水 - 8 - 管,道路正在筹建和实施当中。项目水源来自城区自来水管网,由地块东面市政道供水管接入供水总管供水。 3、排水 东面的城市道路有市政排水系统,项目运营期污水经收集并经处理达标后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4、供电 项目地块东面的城市道路有规划城镇供电系统,道路正在筹建和实施当中。项目电源从西面市政道路城市供电统系以埋地敷设方式接入,上一级变电设施为该条市政道路上的开闭所,市政道路输电线电压等级为10KV,开闭所富余容量能满足项目用地需求。 5、通讯条件 钦州市已拥有有线、无线、光缆、卫星等通讯及电视网络,项目区域已开通市内程控电话和闭路电视网络,本项目的通讯及电视服务可由本地网络提供,完全满足需要。 1.2.6 建筑设计原则 项目的建筑设计应满足功能合理、设施完善、安全卫生、适度超前的要求。实验用房宜与管理用房等其它用房分开设置,不同类型实验室建设宜独立设置或合理分区。 各类实验用房集中在一个楼宇的,垂直布局由上至下宜按照毒理(包括动物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理化实验室依次安排。办公、实验、辅助用房等各类功能用房集中在一个楼宇的,实验用房宜置于楼宇上部。 建筑设计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实验用房要求建筑设计必须突出强调使用中的安全性,消除隐患,避免可能发生的环境伤害。 建筑的总体布局和立面造型,从地域文化、环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索当地传统建筑文化,努力创造一个适合地域文化的建筑形式。 1.2.7 总平面布置 1.2.7.1总平面布置原则 新建业务实验楼应符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其选址应充分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地形规整、交通便捷;有利于安全保卫;避让饮用水源保护区;避开化学、生物、噪声、振动、强电磁场等污染源及易燃易爆场所。 - 9 - (1)满足城区规划的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法律。 (2)满足国家现行防火、防噪、卫生、安全等规范、规定的要求,着重注意环保等方面的因素。 (3)功能分区合理,建筑物跟区域景色浑然一体,尽量减少当地环境破坏;物流短捷,交通顺畅。 (4)建设应节约用地,所需建设用地面积应根据当地城市规划确定的建筑容积率进行核算;应符合当地城市有关绿化面积指标的规定。 (5)近期建筑与远期发展相结合,协调好近远期工程的衔接,以及功能转换,立足现在,适当超前,合理、节约用地。 1.2.7.2总平面布置 1、总体说明 整个地块呈较规则的矩型,总用地面积5333.3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拟建的食品药品检验所业务实验楼布置于地块北面位置,为南北朝向。业务实验楼南面布置运动场地、景观绿化区及生态停车场。 2、交通组织 地块主入口设于东面,接城市道路,交通组织为人车分流。业务实验楼设置环形通道(兼作消防通道),通道可达建筑主次出入口。入口处南侧设置机动车生态停车场,北侧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场。 项目建设道路面积约1120平方米,主干道路宽度7m, 环形通道宽度4.5m,为便于日常维护道路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 3、绿化及景观 绿化及景观主要依照“点”,“线”,“面”的原则,对整个地块进行综合考虑,形成各有特色的景观、休闲、趣味空间。建筑南面的景观集中绿化区以常绿树为主,草皮和灌木花卉,营造一种明快的给人以活力和简洁的视觉效果,可疏导较大的人流。在业务实验楼前后以现代造园为主,绿化采用几何式、规整式的布局,让自然与规整相融合。 4、总平面规划技术经济指标 总平面规划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 - 10 - 表1-1 总平面规划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 备 注 1 总用地面积 5333.36 合8亩 2 食品药品检验所业务实验楼总建筑面积 6000 3 总建筑占地面积 900 4 建筑密度 % 16.81 5 容积率 1.12 6 绿地率 % 45 7 停车泊位 7.1 机动车停车泊位 个 38 7.2 非机动车停车泊位 个 80 1.2.8 建筑方案 业务实验楼工程为二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建筑。 1.2.8.1食品药品检验所业务实验楼平面布置 业务实验楼平面为“一”字型,建筑层数7层,总建筑面积6000,其中实验室用房面积为4500 ,业务用房面积为1080,辅助用房420。 建筑采用内廊式布置,设置客梯2部、防烟疏散楼梯2部。业务实验楼各层功能用房布置如下: 一层:一层设置值班室、荣誉展厅、消防控制室、接待室、罚没物品暂存室、仓库、信息查阅室、卫生间、入口门厅及车库等功能用房; 二层:二层设置档案室、样品收发大厅、多功能室、会议室、文印室、计算机室、图书资料室、培训室、储藏室及卫生间等功能用房; 三层:三层设置危险品库、留样室、冷库、化学试剂库、标本室、废弃物处理用房、洗刷消毒用房、纯水制备室、档案室、储藏室及卫生间等功能用房; 四层:四层设置食品药品快检室、理化实验室、抗生素效价测定实验室、数据处理室、精密仪器室、小型仪器室、留样室、中药标本室、标准品库房、化学试剂仓库及卫生间等功能用房; - 11 - 五层:五层设置核磁共振实验室、质谱实验室、光学实验室、精密仪器室、小型仪器室、提取回流室、热力室、储藏室及卫生间等功能用房; 六层:六层设置生物实验室、理化实验室、光学实验室、数据处理室、精密仪器室、小型仪器室、提取回流室、热力室及卫生间等功能用房; 七层:七层设置实验动物室、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数据处理室、精密仪器室、小型仪器室、提取回流室、机械实验室、热力室及卫生间等功能用房; 1.2.8.2剖面设计 业务实验楼层数为7层,一层层高4.5米,二至七层层高3.8米,室内外高差.600米,建筑总高31.800米。 1.2.8.3建筑立面设计 建筑正立面采用对称布置,通过形体组合、立面窗体排列组合设置、屋面层高错落设置及构筑物的造型等体现出现代建筑生动与活力。建筑立面形式简洁大方,立面造型采用现代建筑风格。建筑一层外墙贴外墙砖,二层以上整体立面采用灰色及白色外墙涂料,体现了建筑的严谨和向上特点。 1.2.8.4无障碍设计 建筑设计的部位有:公厕所、停车车位、入口及门、电梯等等。根据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业务实验楼入口有坡道,坡度为 1:12 的无障碍坡道。一层厕所设置无障碍专用厕所。 1.2.8.5建筑装修 建筑室内装修需简洁。地面、墙面、顶棚相接处无阴阳角,宜做成小圆角;饰面材料采用表面吸附性小、清洗方便的建筑材料;色彩宜明亮雅致,宜采用浅色,适当采用中色或深色。 1、楼地面 地楼面:厕所为防滑地板砖地面,业务用房为普通地面砖。实验室用房的地面采用耐腐蚀、耐磨损、防滑、易冲洗的滚面耐压砂浆型环氧地坪。洁净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以及其它有特殊要求的实验室地面材料满足整体列缝隙的要求。 2、内外墙面 内墙:厕所用瓷砖一贴到顶,其余内墙为白色涂料。 - 12 - 外墙:一层楼外墙考虑采用外墙面砖。二层以上为外墙涂料。 3、顶棚:厕所与盥洗间为UPVC吊顶,其余均为白色涂料。 4、门窗:除楼梯间门、楼梯电梯前室为甲级防火门,消防控制室及设备用房均设甲级防火门,入口处外门均采用无框玻璃门,其余均为实木门。实验用房外窗不宜采用有色玻璃,以免在实验时造成色觉判断误差,其他窗为镀膜断热玻璃塑钢平开窗。 5、室内装修:对于所有建筑内部装修均应执行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022-95)的规定,选择装修材料应达到防火要求。 6、屋面 屋面铺设XPS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作保温隔热层,其导热系数0.027W/(MK), 满足建筑节能70%的标准设计要求。防水材料为高分子防水材料面层,有组织排水。 1.2.9给排水及消防工程 1、给水 (1)给水水源 本工程建筑物内外的生活用水,消防用水及室外绿地浇洒用水、道路浇洒用水均采用市政供水水源,供水主管接市政供水管。 (2)用水量 用水量:建筑入驻的办公人员为60人,业务以实验为主,项目根据使用功能面积、用水人数估算用水量。本工程最高日生活用水量为18.15 m3/d,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为3.40m3/h。用水量估算见表1-2。 表1-2 项目用水量估算表 项目名称 最高用水量 用水单位 (人) 日用水量 m3/d 使用时间 最大小时用 水量m3/d 小时变 化系数 办公人员 50L/人d 60 3.00 8 0.56 1.5 实验用房 3L/m2d 4500 13.50 8 2.53 1.5 小计 16.50 3.09 未预见水量 10 1.65 0.31 合计 18.15 3.40 室外生活给水管从场地东面市政供水管引入一根DN80供水主管,向室内供水,供水总管长约80米。消防供水管由市政前级阀门接入一根DN100给水管作为室内外消防用水主管,消 - 13 - 防供水总管长约110米。 (3)室内给水 业务实验楼5层及以下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给水方式为下行上给式。6层至7层,由变频调速给水泵等设备供给,给水方式为上行下给式。 2、排水 本设计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放系统 雨水排水: 屋面雨水按钦州市暴雨强度公式采用降雨重现期P=1年,降雨历时t=5分钟的降雨强度为4.59升/计算,屋面雨水采用有组织排水,屋面雨水经天沟之雨水斗、雨水管道排到室外雨水管道,集中排入市政雨水管道。 场地和道路雨水,由设于道路边的雨水口收集排入室外雨水管道,最后汇流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项目污水有实验室废水和生活污水,两处共排放13.2m3/d。 粪便、污水排水:各个卫生间的粪便污水与生活废水集中排到室外化粪池作污水处理后(化粪池的有效容积按污水在化粪池中停留时间36h选用),经污水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再排入市政下水道。 实验废水排水: 项目的实验废水来源主要是实验室的生化及理化応废液,产生的废水以酸碱为主,其中还含有各种细菌、微生物、丙酮等,若未经处理排放,将会污染环境,影响人民身体健康。 1、废液应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存放地点,通过密闭容器存放,不可混合贮存,标明废物种类,贮存时间,定期处理。 2、设计采用“集水池中和反应池加氯消毒池活性炭吸附器”工艺流程进行处理。 3、实验废水经处理后须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的三级排放标准要求。 4、集水池起到调节水质和水量的作用;中和反应池中设置PH/ORP在线检测仪监控反应池中的PH/ORP,采用精密计量泵自动精确投加化学药剂,使得出水PH达到排放标准; 5、在加氯消毒池中投加二氧化氯消毒杀菌,消毒药剂用化学法二氧化氯发生器现场制备, - 14 - 具有安全、高效、运行管理方便等优点; 6、通过活性炭吸附器吸附水中的残余的部分有机物质和金属离子。经处理后出水达到并优于国家废水综合排放标准(CJ343-2010)三级标准。 7、管材及连接 室内生活给水管及低压水管采用PPR管热熔连接,生活加压管采用铜塑复合管。室内排水系统管材采用UPVC隔音塑料管、粘接,室外污水管采用UPV-C排水塑料管。场地(地面)雨水排水管均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特殊用水器具: 微生物实验室洗手水嘴宜使用非触摸式;实验室水槽、下水管道为耐酸、碱及有机溶剂,并采取防堵塞、防渗漏措施。存在生物危险因素的微生物实验室等不设置地漏。 理化实验区内易受化学物质灼伤处应设置洗眼器及紧急冲淋装置。 1.3 与本项目有关的现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拟建项目位于位于钦州市扬帆大道东面、小江路南面。项目1km范围内没有工业污染源,与本项目有关的污染源主要为附近道路的汽车尾气、扬尘、交通噪声及在建的建筑施工产生的扬尘和噪声。由于项目地处较为空旷的市区地段,区域环境质量良好。 - 15 - 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2.1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等): 钦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业务实验楼建设项目位于钦州市扬帆大道东面、小江路南面,场址中心地理坐标215826.0N,1083847.0E。周边紧邻小江社区、小江居委会和水东派出所等,西面700m处为钦江,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 本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季风盛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分明。据气象资料统计,该区域年平均气温22.0,一年之中,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8.3;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13.4。年极端最高温度为37.5(1968年7月); 极端最低温度为-1.8(1955年1月)。 年日照达1801小时,全年无霜期354天。因受海洋性季风影响和十万大山托顶,雨量特多,年平均降雨量2076毫米, 雨量分布不均匀,主要是夏秋多,冬春少。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夏季以南、西南风为多;冬季以北、东北风为主, 多年平均风速3.8m/s,极大风速30.0m/s。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 钦州境内有大小河流32条,河流总长2794km,河网密度06km/km2,流域面积在1800km2以上的较大河流有三条,即钦江、茅岭江、大风江。三条江均来自东北流向西南,大体平行分布境内,向南流注入钦州湾,属桂南沿海独流入海水系,其中钦江贯穿钦州城区,是城区的主要水源和纳污水体。 本地区森林植被以松杉和天然阔叶林为主。由于土壤、气候、地形条件的不同,植被分布有一个区域性差异:东、 西北部地区以桃金娘芒箕群落为主,草类以绒草为主,覆盖率8090。乔木以松杉为主;南部、中部地区以灌木、 岗松及低草群落的鸭嘴草为主,覆盖率5060,乔木以松为主; 沿海地区经以矮生鹧鸪草群落为主,覆盖率3040,乔木以松为主。 评价范围内没有发现国家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 2.2 社会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钦州市现辖钦南区、钦北区、钦州港经济开发区、灵山县、浦北县,总面积10843km2,2012年末全市总人口约39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6,人口密度365.21人/km2。 钦州市现辖灵山县、浦北县、钦南区、钦北区、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和三娘湾管理区,总 - 16 - 面积10843km2,2012年末全市总人口39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6,人口密度365.21人/ km2。 2012年,钦州市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4.5亿元,同比增长12,全年财政收入139.2亿元,增长1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2.6亿元,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6亿元,增长16.3。钦州港吞吐量完成5266万吨,增长19.3,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7.4万标准箱,增长17.9%;外贸进出口总额37.7亿美元,增长2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00元,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7140元,增长15.8%。 2012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1093亿元,增长116.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093.4亿元,增长16.4%。 2012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251.5亿元,增长5.2%;粮食总产量108.7万吨,比上年增加4.99万吨;糖蔗总产量325.3万吨,增长16.1%;水果总产量142万吨,增长3.9%;水产品总产量48.6万吨,增长6.4%;肉类产量30.6万吨,增长5.5%;禽蛋产量 2.1万吨,增长9.3%;牛奶产量1.6万吨,增长54.9%。建成234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28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建成沼气池1.2万座,新增48个行政村通水泥路、通村率提高到87%。 目前,钦州市工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积极实施“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力推进“三区两路一航道”等200个重大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52亿元。抓住中央扩大内需的机遇,争取到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生态环保等148个项目获得中央补助资金。争取到北部湾重点产业园区10亿元建设资金中的5.96亿元,加快推进我市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项目常减压装置、10万吨级油码头、金桂林浆纸1号化机浆主体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钦州港10万吨级航道通航,深水航道建设迈出重要一步。南宁至钦州高速铁路、钦州至崇左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钦州市依山傍海,山川秀丽,景色美不胜收。全市旅游景点30多处,主要名胜古迹有东坡亭、大芦村、越州古城等,主要风景区有三娘湾、麻蓝岛、六峰山、八寨沟、七十二泾红树林等。但钦州市的旅游业起步较晚,其旅游设施还处于发展中的初级阶段。目前全市共有涉外饭店九家,可提供床位数2650张,餐位数5000个。 - 17 - 钦州市地处大西南出海通道南端,区位、交通优势十分明显。九十年代建设的南防、钦北、黎钦铁路通全境,与南昆铁路、湘桂铁路、黎湛铁路在南宁、黎塘相接。目前,全市境内营运铁路达108km,境外通过南钦线、黎钦线可与全国各大城市主要铁路相通。钦州市目前公路路网已基本形成以高等级公路为主,三、四级公路为辅的网络结构,向东有南北二级分路、桂海高速公路通往北海和经济发达的广东省;向东北有钦州至玉林的一、二级公路通往灵山、玉林、贵港、梧州等地;向北有南北二级公路、桂海高速公路通往南宁、柳州、桂林及西南各省;向西有钦防高速公路通往防城港、东兴、越南;向南有进港一级公路、钦犀二级公路通往钦州港、犀牛脚等沿海各港口;目前正在修建的滨海公路也将把广西沿海各主要城市直接相连。水路运输方面,钦州市现阶段有水运企业6家,运输船舶263艘,运输能力12177载重t,其中跨省运输船舶38艘,8062载重t,其余为区内、市内沙石运输船。钦州市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主要有民族英雄“黑旗军”首领刘永福故居三宣堂,抗法将领冯子材墓、宋代遗迹天涯亭,钦县故城遗址,久隆古墓群、“南海蓬莱”龙门七十二泾等。 - 18 - 3.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3.1环境空气质量 2012年,钦州城区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为0.018mg/m3、二氧化氮平均浓度为0.023mg/m3、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为0.058mg/m3,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 2012年钦州市城区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1.17,最高的点位为港区一小,为1.33,最低为市农科所,为1.08,污染排位第一为可吸入颗粒物;钦州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达到二级标准的要求,空气环境质量评价为良好。 2012年钦州市城区降水pH均值为5.86,钦州市城区出现15个酸雨样本,占降水样本的8.1%。 3.2地表水环境质量 2012年,钦江的白坟江、青年水闸、横丰断面,大风江的高塘断面和茅岭江的茅岭江口断面的各污染物年均值均能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水质标准,水质达标率(年均值达到类标准的断面数占总监测断面数的比例)为100%。钦江、大风江、茅岭江各断面年均值均能达到相应水环境功能目标。 2012年钦州市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青年水闸断面全年水质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其中一至四季度水质类别均为类,水质评价均为优。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0%。 2012年,钦州市钦州港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企山水库断面全年水质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其中一、二、三、四季度水质类别分别为类、类、类、类,水质评价分别为优、良好、良好、良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0%。 3.3声环境质量 2012年钦州市城市区域昼间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5.0 dB(A),达到GB3096-2008声 - 19 - 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60 dB(A)。钦州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为66.9分贝,达到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4a类标准70 dB(A)。 3.4生态环境现状 钦州市森林面积38.04万hm2,森林覆盖率达49.1%。植被类型和植被群落多种多样,大致分为季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稀树矮草等5大类植物类型。 植被的地域分布极不平衡,在西部、北部及东部部分地区,原生植被大部分已受破坏,现有森林是以松、杉为主的次生杂木林,杂木有椎、樟、楠、荷、格、紫荆等,地被以桃金娘、芒箕群落为主,此外还杂生有山芝麻、油甘木、黄牛木、鬼画符,草类以绒草为主;中南部地区属灌木低草群落,灌木以岗松为主,低草群落以鸭嘴草为主,其次也有桃金娘、芒箕、鹧鸪草等,乔木以松为主,阔叶树有椎、楠、榄、桉、相思等;沿海地区以矮生鹧鸪草群落为多,乔木以松、木麻黄为主。 钦州市陆地植物共有228科、931属,近2000种,其中乔木670种,分别占广西和全国乔木树种的60%和23%,灌木411种。按用途分类,主要分成用材树种、药用植物、果类植物等13个大类。主要珍稀树种有格木、紫荆木、米老排、红椎、白木香等。 根据资料调查,区域内共有各种陆生动物149种,其中: (1)鸟类,共有90种,隶属11目29科。其中留鸟有小、大白鹭等37种,冬候鸟有鸬鹚、红胸秋沙鸭等48种,旅鸟有黑翅鸢等5种。 (2)昆虫,共有46种,主要种类有红卒、白蚁、疣蝗、广大脚小蜂、海滨伊蚊等。 (3)两栖爬行类动物,共13种,主要有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等。其中属于国家级保护动物有蟒蛇1种,级保护有虎纹蛙1种。 3.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拟建项目所在地及附近没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环境敏感点,根据实地勘察,确定本次评价的环境保护目标。 大气环境保护目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 声环境保护目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项目周围的生态环境。 - 20 - 项目周围主要环境敏感点见表3-1。 表3-1 项目周围环境敏感点 序号 保护目标 方位及距离 环境特征 1 小江居委会,小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东面30m 空气环境、声环境保护点。有工作人员约30人。 2 钦州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大楼 东面偏北220m 空气环境、声环境保护点。有工作人员约120人。 3 钦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办公大楼 东面偏南200m 空气环境、声环境保护点。有工作人员约80人。 4 钦州市卫生监督所综合业务大楼 东南面70m 空气环境、声环境保护点。有工作人员约50人。 5 小江社区居民区 南面30m 空气环境、声环境保护点。有居民约100人。 6 合盛文华名苑小区 西南面120m 空气环境、声环境保护点。有居民约800人。 7 钦州市第二中学 西南面550m 空气环境、声环境保护点。有师生约9500人。 8 钦州市公安局水东派出所 北面50m 空气环境、声环境保护点。有工作人员约50人。 9 中国石油广西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职工宿舍 北面120m 空气环境、声环境保护点。有居民约1200人。 10 钦州市第八小学 东北面100m 空气环境、声环境保护点。有师生约600人。 11 钦江 西面700m 青年水闸以上江段为钦州市城区生活饮用水水源;青年水闸以下11000m处(大榄江段)为河西污水处理厂排污口。 - 21 - 4 评价适用标准 环境 质量标准 1、钦江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 2、项目周围空气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 3、GB 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