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学校校区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XX学校校区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XX学校校区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XX学校校区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XX学校校区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XX学校校区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新造职业技术学校校区工程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广州市番禺区新造职业技术学校 编制日期: 2013 年 12 月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 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 项目名称 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 ,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为一个汉字)。 2. 建设地点 指项目所在地。 3. 行业类别 按国标填写。 4. 总投资 指项目投资总额。 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场界距离等。 6. 结论与建议 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 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果, 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 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 预审意见 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 审批意见 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环评单位责任声明 广州市番禺区环境科学研究所郑重声明: 该环评文件由我单位编制完成,环评内容和数据是真实、客观、科学的,我单位对评价内容、评价结论负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广州市番禺区环境科学研究所 二一三年十二月 建设单位责任声明 广州市番禺区新造职业技术学校郑重声明: 我单位已详细阅读和准确地理 解环评内容,并确认环评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及其环评结论, 承诺将在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严格按环评要求落实各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 对项目建设产生的环境影响及其相应的环保措施承担法律责任。 广州市番禺区新造职业技术学校 二一三年十二月 项目名称:新造职业技术学校校区工程建设项目 文件类型:环境影响报告表 评价单位:广州市番禺区环境科学研究所 (公章) 法定代表人:胡应成 项目负责人:何光俊 签名: (环评工程师登记证编号 B28160010400) 评价人员情况 姓名 从事专业 职称 证书编号 职责 签字 何光俊 环境评价 工程师环评工程师B28160010400 编制 李婷 环境评价 技术员 资料整理 叶佩青 环境评价 工程师环评工程师B28160140400 审核 胡应成 环境评价 高级工程师 环评工程师B28160041000 审定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新造职业技术学校校区工程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广州市番禺区新造职业技术学校 法人代表 吴锡坚 联系人 周永佳 通迅地址 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育新路 28 号 联系电话 84721428 传 真 84721428 邮政编码 511436 建设地点 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育新路 28 号 立项审批部门 广州市番禺区发展和改革局 批准文号 番发改【 2012】 54 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及代码P8236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 占地面积 (平方米) 100932.6 绿化面积 (平方米) 35298.5 总投资 (万元) 24000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400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1.7% 评价经费 (万元) 3.0 预期投产日期 2016 年 12 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由来 广州市番禺区新造职业技术学校已在新造 镇农场村投资建设了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等工程项目,现按照广 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 校标准要求,为促进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技能型、 实用型人才,进一步完善各 项配套设施建设,广州市番禺区发展和改革局的番发 201254 号文件同意批复番禺区新造职业技术学校扩建学生集体宿舍楼等工程项目,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番禺区社会发展计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家环保部文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2008 年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253 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广东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 2004 年 7 月 29 日,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 会议第二次修正)公告广 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有关规定,建设单位 广州市番禺区新造职业技术 学校委托广州市番禺区环境科学研究所对“新造职业技术 学校校区工程建设项目”承 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报请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2 二、项目内容及规模 1、项目概况 广州市番禺区新造职业技术学校校区工程建设 项目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育新路 28 号。本项目东面、南面和北面均为山坡,西面为山坡和耕地。本项目规划总用地100932.6m2,总建筑面积 100495m2,绿化占地面积为 35298.5m2,校区内主要建筑物分为教学区、运动区及生活区 三部分。教学区位于整个校 园的北面,校园的主出入口设在南面,主要包括 1 栋办公楼(已建)、 3 栋教学楼(已建)、 2 栋教学楼(拟建)、1 栋图书馆(已建)、 1 栋实习工场(已建)、 1 栋学术交流中心(拟建)、 1 栋综合楼(拟建)、 1 栋实训大楼(拟建)、 1 栋校企合作大楼(已建)、 3 栋校企合作大楼(拟建)。运动区位于校园的西面,主要包括 1 栋体育馆(已建)、 1 个运动场(已建)、篮球场等(拟建)。生活区位 于校园的西南面,主要包括 4 栋学生宿舍(拟建)、 1栋食堂(拟建)。 本项目综合经济技术指标见表 1,建筑面积明细见表 2,地理位置见附图 1,卫星影像及四至情况见附图 2,平面布置见附图 3。 表 1 项目综合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项目 数值 保留 规划 1 总投资 24000 万元 / / 2 总用地面积 100932.6m2/ / 3 总建筑面积 100495m216231m284264m23.1 教育科研 建筑面积 32172m29211m222961m23.2 办公 建筑面积 5072m20 5072m23.3 体育运动 建筑面积 3537m23537m20 3.4 学生宿舍 建筑面积 29535m20 29535m23.5 后勤服务 建筑面积 24872m23483m221389m23.6 饭堂 建筑面积 4812m20 4812m23.7 地下 建筑面积 195m20 195m23.8 架空 建筑面积 300m20 300m24 计算容积率建筑总面积 100000m2/ / 5 计算容积率建筑总面积 495m2/ / 6 公共绿地面积 35299m2/ / 7 总建筑密度 19.9% / 8 综合容积率 0.99 / 9 绿地率 35% / 10 机动车泊车位数 45 个 / / 11 非机动车泊车位数 960 个 / / 12 学校规模 职 1 32 班 / / 3 职 2 32 班 / / 职 3 32 班 / / 学生 52 人 /班 / / 教职工 250 人 / / 表 2 建筑面积明细表 单位: m2建筑编号 建筑类型 建筑基底 建筑层数 标准层面积 修正面积 总面积 教学楼二 教学科研 326.8 15 326.8 324.8 1959.0 教学楼三 344.3 15 316.6 7.0 1590.0教学楼四 857.5 15 857.5 -200.0 4087.4教学楼五 460.0 15 460.0 -100.0 2199.8 教学楼一 458.9 14 458.9 207.1 2042.6实习工场 439.4 14 439.4 116.5 1874.0实训大楼 1469.1 1 1469.1 0.0 14469.1 213 1105.0 -260.0 图书馆 415.1 14 415.1 84.6 1745.0学术交流中心 855.0 23 225.0 0.0 2205.0 23 225.0 0.0 23 225.0 0.0 1 855.0 0.0 教学科研建筑小计 5626.0 32172.0 综合楼 办公 895.4 16 895.4 -300.0 5072.2 办公建筑小计 895.4 5072.2体育馆 体育运动 1205.9 14 1205.9 -1296.8 3537.0 体育运动建筑小计 1205.9 3537.0 宿舍楼 1 学生宿舍 0.0 36 1342.5 0.0 5370.0 宿舍楼 2 1452.5 16 1342.5 0.0 8055.0宿舍楼 3 1452.5 16 1342.5 0.0 8055.0宿舍楼 4 1452.5 16 1342.5 0.0 8055.0 学生宿舍建筑小计 4357.5 29535.0 辅助用房 后勤服务 100.0 1 100.0 0.0 100.0 连廊二 719.7 16 719.7 0.0 4318.3连廊三 392.9 16 392.9 0.0 2357.7连廊一 74.7 16 74.7 0.0 448.1 门卫 10.0 1 10.0 0.0 10.0食堂 1925.7 12 1925.7 0.0 3851.4校企合作大楼二 426.4 17 393.3 0.0 2753.3 校企合作大楼三 520.0 17 480.0 0.0 3360.0校企合作大楼四 910.0 15 840.0 0.0 4200.0 校企合作大楼一 513.6 17 513.6 -121.6 3473.4后勤服务建筑小计 5593.1 24872.2 宿舍楼 1 饭堂 2406.0 12 2406.0 0.0 4812.0 饭堂建筑小计 2406.0 4812.04 地下消防水池与泵房 地下 0.0 -1 195.0 0.0 195.0 地下建筑小计 0.0 195.0 综合楼 架空 0.0 300.0 架空建筑小计 0.0 300.0总计 20083.9 100495.3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总投资 24000 万元人民币,其中环保投资 400 万元人民币,占项目总投资的 1.7%,其中废气治理设施投资 60 万元人民币,包括食堂油烟净化系统等,污水治理设施投资 200 万元人民币,包括三级化粪池、隔油隔渣沉淀池、排水管网、雨水储存设施、雨水调节池、地埋式消防水池及泵房等;噪声治理设施投资 50 万元人民币,包括食堂设备降噪措施,教学楼安装隔声窗等措施;其它投资 90 万元人民币,包括垃圾收集设备、校园绿化措施等。项目具体环保设施投资见表 3。 表 3 环保设施投资 环保防治项目 环保投资内容 环保投资(万元)废气处理设施 食堂油烟净化系统等 60 废污水治理设施 三级化粪池、隔油隔渣池、排水管网等 200 噪声治理措施 食堂设备降噪、教学楼安装隔声窗等 50 其它治理设施 垃圾收集设备、校园绿化措施等 903、公用工程 3.1 供水 本项目计划招收学生 4992 人,教职工 250 人,均在项目区内食宿,根据广东省用水定额(试行)( 2007 年本),以每人每日生活用水量 0.15t 计算(含食堂用水量),则项目生活用水量为 786.3t/d,即 157260t/a(年按 200 个工作日计)。校园绿化面积为 35299m2,按照广东省用水定额(试行)( 2007 年本),绿化浇灌用水量以 0.8L/m2 d 计算,则绿化浇灌用水量为 28.24t/d,即 5648t/a(年浇灌天数按 200天计算)。项目总用水量为 814.54t/d,年用水量为 162908t/a,其中约有 5648t/a 的绿化浇灌用水可以由收集达标的雨水提供,其余( 157360t/a)由市政供水管网直接供给。项目实行雨水回用,将部分屋面、路面和 运动场上的雨水进行收集,经过雨水调节池过滤和消毒等处理后达到 GB/T 18920-2002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后存储于地埋式消防水池中,用作项目日常绿化浇灌用水。 3.2 排水 5 本项目年产生废水量按用水量 162908t 的 90%计,则项目产生的废水总量为146617.2t/a,全部为生活废污水。本项目排水实行雨污分流,部分雨水收集后过滤和消毒等处理后回用作项目内部绿 化浇灌用水;部分弃流的初 期雨水、溢流雨水等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粪便污水和 食堂含油废水分别经化粪池 和隔油隔渣池预处理后,排入学校自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入到沥滘水道。 3.3 供电 本项目供电由当地电力部门供电主线路接线,在校企合作大楼四首层设立配电房,选用干式节能低噪型变压器将 接入的电源降压后作为学校 供电。本项目年用电量约为7.2 万度,项目区内设有备用发电机。 3.4 暖通 本项目不设集中制冷、供热系统,办公室 、阅览室等均采用分体空调,空调室外机设置在各建筑物各层外墙面 上。食堂油烟和柴油发电机 尾气各经专业烟道通到楼顶排放。 4、学校人数及工作制度 本项目计划招收 96 个班级,每个班人数为 52 人,则学生总人数为 4992 人,教职工 250 人。除去节假日,学校营运日约为 200 天 /年。 本项目全部学生和教职工均在校区内食宿 ,食堂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为学生及教职工提供早午晚三餐服务。 5、产业政策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 )(国发 2011第 9 号),及广东省 2008 年 1 月通过、颁布的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07 年本),本项目不属于明文规定限制及 淘汰类产业项目,项目符合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教学功能已经运行多年,产生的污 染物主要为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有效处理后,所处地区没有 因本项目而出现环境问题。 本项目最终纳污水体为沥滘水道,沥滘水道由于主要受到沿途地区外排污水的影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有机污染,水污染问题较突出。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6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形、地质、地貌 番禺区地处广东省中南部,位于北纬 2245 2305、东经 11314 11334之间的珠江三角洲腹地,穗港澳 “小三角 ”的中心位置。番禺地势由北、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主要是 50 米以下的低丘,南部是连片的三角洲平原。境内四周江环水绕,河网纵横。全境约略为“一山三水六平原” 。 2、气候、气象 番禺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历年平均气温为 21.9,极端最高气温为 37.5,极端最低气温为 -0.4。历年日照时数在 1575-2130 小时之间,全年平均降雨量为 1600 毫米,四至九月份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 82%。季风变化明显,冬半年以北风为主,夏半年多为东南风,九月至次年二月多吹北风,三月至七月多吹东南风,八月多吹南风;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风,频率占 16%,全年平均风速为 2.4 米/秒,静风频率为 12%。年均气压为 1012.4 毫巴;年均相对湿度 81%。早春常出现低温阴雨,夏、秋季常有台风侵袭。春夏间强对流天气产生的冰雹时有出现,龙卷风出现机率较少。 3、水文 番禺区境内珠江干支流 17 条,共长 221.21km;边境干支流 5 条,共长 113.2km。支流宽度约 100 250 米,河深在 2 6 米之间,干流河宽多在 300 500 米,河深在 49 米之间。河流属平原河流,水流平缓,潮汐明显,潮差平均为 2.4 米。 本项目外排废水经市政下水道排入沥滘水道。沥滘水道为番禺北边边境干支流,上接沙滘围头、下至深井边界,全长 15km,河道平均宽度为 576m。 4、植被 本项目所在区域植被长势良好,自然植被属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因受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原生植被甚少存在,现主要分布有人工种植的马尾松针叶林、阔叶类的桉类如尾叶桉、细叶桉、柠檬桉等桉林和大叶相思、台湾相思等阔叶人工林。纵横交错的河涌沟边则分布有水松、落羽衫等喜水植物。果树有蕉、荔枝、龙眼、橄榄、杨桃、柑、橙、菠萝等经济林木、果园植物,以及蔬菜、水稻、甘蔗、莲等农作物等。该区近年大力发展了花卉苗圃产业,因而分布了一定数量的花卉苗圃植物。 7 5、 10 类功能区区划分类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所属的各类功能区区划见表 4。 表 4 区域所属的各类功能区区划及执行标准 序号 功能区类别 功能区分类及执行标准 1 饮用水源保护区 非饮用水源保护区 “GB3838-2002”类标准 2 环境空气功能区 二类区 “GB3095-2012”二级标准 3 环境噪声功能区 2类区 “GB3096-2008”2 类标准 4 基本农田保护区 否 5 风景名胜保护区 否 6 水库库区 否 7 城市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 是(但南村污水处理厂集污管网尚未完善) 8 管道煤气管网区 否 9 是否允许现场搅拌混凝土 否 10 是否广州市环境保护条例第 24条规定的范围 否 11 是否属于环境敏感区 否 8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1、行政管辖及人口 根据 国务院关于同意广东省调整广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 (国函 2012152 号)文件精神和广州市委、市政府的决定,从 2012 年 12 月 1 日零时起,原番禺区所属的东涌镇、榄核镇和大岗镇正式由南沙区管理,涉及调整区域总面积 256.21km2,人口 44.4万。调整后,番禺区总面积 529.94km2,下辖市桥街、桥南街、东环街、沙头街、洛浦街、大石街、小谷围街、钟村街、石壁街、大龙街 10 个街道办事处以及南村镇、沙湾镇、石碁镇、石楼镇、新造镇、化龙镇 6 个镇。 新 造镇位于广州市番禺区东北部,珠江主航道横贯全镇,与广州大学城一河之隔,总面 积3.85 平方公里,辖崇德、秀发、南约、曾边、北约、东 西庄、思贤、农场、练溪、郭 塱0 个村民委员会和 1 个居民委员会,常住人口 14742 人 ,外来人口 13231 人。 2、经济发展概况 2011 年,番禺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 1235.7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70.84 亿元,增长 20.1%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4.5%;固定资产投资额351.99 亿元,增长 10.2%;实际利用外资 3.87 亿美元,增长 8.0%;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 17410 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31745 元,分别增长 16.8%、 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41.88 亿元,增长 18.1%,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60.7%。全年旅游接待人数 1960.2 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 89.6 亿元,分别增长 25.1%和 17.8%。 2011 年,新造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61 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 132%,完成国、地税总收入 21 亿元,增长 61%;实现财政收入 9226 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5 亿元,增长 8%。新造镇工业企业 104 家,从业人员 6716 人,主要包括化工、电子、金属制品、机械、制衣、食品等行业。完成总产值 43 亿元、增加值 58 亿元、销售产值 427亿元, 分别增长 123%、122%和 131%。工业对镇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 362%。年产值 2000 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有 20 家,完成工业总产值 372 亿元,总产值、销售产值和上交税金分别增长 997%、815%和 51%。耕地面积 177 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957公顷;蔬菜在耕地面积(复种面积)673 公顷,总产量为 15671 吨;薯类 69 公顷;花卉 112 公顷,总产值 1709 万元;水果面积 112 公顷,产量 2366 吨。“三鸟”上市 213万只。肉类总产量 560 吨。鱼塘面积 94 公顷,水产品产量 1298 吨。引进高丰牌白鲫及纯皖鱼等优质鱼苗,试种日本红薯、紫心淮山薯,推广种植优质广薯 87、79 号品种。9 农村经济总收入 28 亿元,争取农用水源和生态林区补贴、发展缓慢村补贴等各类补贴共计 190 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89 亿元,增长 141%,第三产业对镇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大幅上升为 553%。第三产业从业人数 5297 人,上升 539%。金融保险、交通运输、建筑、餐饮服务、邮电、通讯等行业发展持续向好,批发业增幅较明显,其中港茂石油公司批发额达 336 亿元,增长 316%。新造商会目前拥有会员企业 49 家,为促进本地企业的发展发挥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 3、教育与文化 2011 年,番禺区有公办中小学 189 所、幼儿园 5 所,其中小学 143 所、初中 29 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 2 所) 、 普通高中 15 所 (含完全中学 9 所和新成立的番禺实验中学)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2 所;在校学生 181506 人,在园幼儿 2672 人,教职工 11325 人。有民办和其他部门办学校 37 所,幼儿园 323 所;在校学生 49894 人,在园幼儿 64812 人,教职工 11373 人。另有特殊教育学校 1 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11 所,电大、党校、教师进修学校、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各 1 所;辖区内还有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和广州大学城的众多高等院校以及一大批学习培训机构。全区基本形成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公办、民办、联办等多种办学体制并存的大教育格局。 新造镇文体中心由二级文化站成功创建为省特级文化站。镇文化中心活动 15 个功能场室、11 个村(居)的“农家书屋”、“ 绿色网园”、灯光篮球 场等文体设施免费开放,篆刻、广绣免费培训班以及粤曲、太极、健身、篮球交流活动定期举办。以荆鸿艺术馆为桥梁,邀请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实力派画家丁振海、易水古砚传人刘海涛、燕赵黑陶传人鲍立新等近 10 位国内著名书画名家到新造镇举办个人作品展。 提升文化氛围。规范化学校建设扎实推进,投入 660 多万元用于中小学、幼儿园及成校改善教学环境及购置设备设施,中心幼儿园成功创建为省一级幼儿园,新造镇顺利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复评督导验收。 4、文物保护 本项目所在地块附近无国家、省、市级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森林公园,无文物古迹和文物保护目标。另外,在上述范围内亦无国家和地方规定的珍稀、特有野生动植物存在。 10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GB3095-2012)二类区。根据广州市番禺区环境质量报告书( 2012 年度) , 2012 年项目所在地 SO2的年平均值为0.036mg/m3,没有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GB3095-2012)二级标准( 0.06mg/m3) ;NO2的年平均值为 0.042mg/m3,超过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GB3095-2012)二级标准( 0.04mg/m3) ; PM10的年平均值为 0.081mg/m3,超过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二级标准 ( 0.07mg/m3) ; CO 日平均值最大为 1.36mg/m3, 没有超过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GB3095-2012) 二级标准 ( 4.0mg/m3) 。 2012 年综合污染指数为 2.173,比 2011 年的 2.617 下降了 16.97%。总的来说,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未完全符合二级标准的要求,但空气质量在整个 2012 年期间得到了持续改善,并将在 “十二五 ”期间随着空气污染物 SO2、 NOx的总量控制,区域空气质量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2地表水质量现状 本项目外排废水经市政下水道排入沥滘水道。沥滘水道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3838-2002)类标准。参考广州安纳环境分析测试有限公司 2011 年7 月 13 日至 7 月 15 日在南村污水处理厂排污口断面( W1) 、南村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上游 500m 断面( W2)及南村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下游 1500m 断面( W3)的水质监测数据,评价沥滘水道水质状况。监测断面位置见附图 1,监测结果见表 5 至表 7。 表 5 W1断面水质监测结果统计与评价表 单位: mg/L, 除 pH 值外 序号 项目 监测日期 标准值 最大超标倍数7.13 7.14 7.15 退潮 涨潮 退潮 涨潮 退潮 涨潮 1 水温 25.9 26.0 25.3 26.0 25.3 25.7 - - 2 pH 7.22 7.23 7.14 7.08 7.22 7.13 6-9 0 3 SS 6 4 6 5 5 5 150 0 4 CODCr 13.3 12.4 14.8 13.1 13.4 12.6 30 0 5 溶解氧 2.6 3.4 2.1 2.4 2.9 3.1 3 2.7 6 BOD5 5.1 4.4 5.1 5.0 5.1 4.9 6 0 7 氨氮 1.13 1.07 1.19 1.04 1.19 1.16 1.5 0 8 总磷 0.19 0.16 0.18 0.16 0.20 0.13 0.3 0 9 石油类 0.13 0.09 0.06 0.04 0.08 0.04 0.5 0 11 表 6 W2断面水质监测结果统计与评价表 单位: mg/L, 除 pH 值外 序号 项目 监测日期 标准值 最大超标倍数7.13 7.14 7.15 退潮 涨潮 退潮 涨潮 退潮 涨潮 1 水温 25.9 26.1 25.0 26.3 25.2 25.3 - - 2 pH 7.34 7.34 7.16 7.23 7.22 7.17 6-9 0 3 SS 5 5 5 5 5 4 150 0 4 CODCr12.9 10.7 13.9 13.0 13.4 12.8 30 0 5 溶解氧 2.6 2.6 2.3 2.7 2.8 3.1 3 2.1 6 BOD55.4 4.5 5.2 4.9 4.2 3.8 6 0 7 氨氮 1.66 1.68 1.18 0.96 1.10 0.72 1.5 0 8 总磷 0.21 0.20 0.14 0.13 0.14 0.14 0.3 0 9 石油类 0.07 0.05 0.09 0.05 0.10 0.06 0.5 0 表 7 W3断面水质监测结果统计与评价表 单位: mg/L, 除 pH 值外 序号 项目 监测日期 标准值 最大超标倍数7.13 7.14 7.15 退潮 涨潮 退潮 涨潮 退潮 涨潮 1 水温 25.9 26.1 25.0 25.1 25.6 25.8 - - 2 pH 7.22 7.22 7.24 7.25 7.19 7.15 6-9 0 3 SS 8 5 8 5 5 5 150 0 4 CODCr13.6 13.6 16.5 13.2 13.4 12.5 30 0 5 溶解氧 2.8 3.2 3.0 3.1 3.0 3.0 3 0.6 6 BOD55.1 5.3 5.5 4.8 4.4 4.3 6 0 7 氨氮 1.26 1.03 1.21 1.21 1.11 1.13 1.5 0 8 总磷 0.22 0.18 0.18 0.12 0.19 0.15 0.3 0 9 石油类 0.14 0.09 0.06 0.04 0.07 0.05 0.5 0 由表 5 至表 7 可知, W1W3断面监测因子 DO 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的要求, W1断面和 W2断面三天退潮、涨潮期均有出现超标,退潮期超标倍数大于涨潮期,其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 2.7、 2.1, W3 断面仅第一天退潮期出现超标、超标倍数为 0.6。除此之外,其余各监测因子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的要求。 超标的原因主要为水体受到上游生活污水一定程度污染,加之夏季,水生浮游生物生长较旺盛,从而导致溶解氧超标。总体来说,沥滘水道的水质遭受了一定污染,水质状况一般。由于番禺区城区污水处理厂集污管网已逐步建成,且番禺区河涌综合整治工程(“惠民一号”工程)也在逐步实施中,可大大改善河涌水质。在城区污水处理厂集污管网完善后,排入沥滘水道的一般生活污水将得到有效处理,沥滘水道受污染的状况12 会得到改善,水质将逐步恢复到全面达标的状态,并留出环境容量。 3声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所在地区属声环境功能 2 类区,各边界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2 类标准 昼间 60dB(A)、夜间 50dB(A)。为了解本项目选址周围声环境质量现状,环评小组于 2013 年 11 月 13 日对项目四周边界进行了噪声监测,监测点位见附图 2,监测结果见表 8。 表 8 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 dB(A) 监测点 昼间 夜间 监测值 标准值 监测值 标准值 1#(项目东边界外 1m 处 ) 53.860 43.7 50 1#(项目南边界外 1m 处 ) 58.8 46.31#(项目西边界外 1m 处 ) 54.3 44.6 1#(项目北边界外 1m 处 ) 55.2 44.2由表 8 可知,本项目四周边界昼夜间环境噪声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2 类标准限值的要求,说明本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良好。 4、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生态环境由于周围地区人为开发活动,已由自然生态环境转为城市人工生态环境。根据地方或生境重要性评判,该区域属于非重要生境,没有特别受保护的生境和生物区系及水产资源。 13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1水环境保护目标 保护沥滘水道水质,使之不因本项目的建设而加剧污染。沥滘水道水质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3838-2002)类标准的要求进行保护。 2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保护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 使之达到保护人群健康和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所需要的环境质量要求,即该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GB3096-2012)二级标准的要求进行保护。 3声环境保护目标 保护本项目周边声环境质量,使之不因本项目的建设而降低声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按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3096-2008) 2 类标准的要求进行保护。 4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要搞好本项目的绿化,使其生态环境向良性发展。 5环境敏感点 本项目所在地 200 米范围内没有住宅区、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点。 14 评价适用标准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沥滘水道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3838-2002)类标准,有关污染物及其浓度限值见表 9。 表 9 项目有关污染物及其浓度标准限值 (摘录 ) 单位: mg/L, pH 为无量纲 项目 IV 类 项目 IV 类 项目 IV 类 项目 IV 类 pH 6-9 CODCr30 石油类 0.5 BOD56 DO 3 SS 150 氨氮 1.5 总磷 0.3 注: SS 选用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规定推荐值。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GB3095-2012)二级标准,有关污染物及其浓度限值见表 10。 表 10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单位: mg/m3污染物名称 1小时平均 日均值 年均值 SO2 0.50 0.15 0.06 NO2 0.20 0.08 0.04 PM10 0.15 0.07 3、声环境质量标准 本项目各边界噪声执行声环境噪声标准 ( GB3096-2008) 2 类标准,即:昼间 60dB(A)、夜间 50dB(A)。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1、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在市政污水管网完善前,废水执行广 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DB44/26-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在市政污水管网完善后,废水执行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 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具体限值见表 11。表 11 项目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单位: mg/L, pH 除外 污染物 pH BOD5CODCrSS NH3-N 动植物类 二级标准值 6-9 30 110 100 15 15 三级标准值 6-9 300 500 400 - 100 2、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项目废气执行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 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食堂厨房油烟废气需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 GB18483-2001)要求,有关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见表 12。 15 表 12 项目有关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单位: mg/m3标准 污染物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mg/m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kg/h)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排气筒 (m) 二级 监控点 ( mg/m( 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 NOX120(其它 )15 0.64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0.12 20 1.3 30 4.4SO2500(其他 )15 2.1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0.40 20 3.6 30 18颗粒物120(其它 )15 2.9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1.0 20 4.830 19( GB18483-2001)要求 油烟 2 - - - - 3、噪声排放标准 3.1 施工期噪声 本项目建筑施工期噪声执行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 ( GB12523-2011) ,具体限值见表 13。 表 13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限值 单位: dB(A) 昼间 夜间 70 553.2 营运期噪声 本项目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 GB12348-2008) 2 类标准,具体限值见表 14。 表 14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 LeqdB(A) 类别 昼间 夜间 适用区域 2 60 50 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4、固体废物排放标准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执行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 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和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 ( 2001 2010 年) 。 总量 控制 指标 根据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议其总量控制指标按以下执行: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要求对建设项目进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各类污染物排放总量由建设单位分年度向当地环保部门申请。 本项目生活废污水排放量为 1226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