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XX区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XX区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XX区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XX区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XX区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报批 本 ) 项 目 名 称: XX 经 济 开 发 区垃圾中转站 建设 项目 建设单位 (盖章 ): XX 市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2014 年 3 月 国家环境保护部 制 XX 省 环境保护厅 印 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单位编制。 1. 项目名称 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 (两个英文 字段作一个汉字 )。 2. 建设地点 指项目所在地详细 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终点。 3. 行业类别 按国标填写。 4. 总投资 指项目投资总额。 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 结论与建议 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 预审意见 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 管部门项目,不填。 8. 审批意见 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3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表一 ) 项目名称 XX经济开发区垃圾中转站建设 项目 建设单位 XXXX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李鹏 联 系 人 张弢 通讯地址 XX市经济开发区 管理委员会 联系电话 18981713145 传 真 邮政编码 636000 建设地点 XXXX经济开发区 兴文镇 立项审批部门 XX 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批准文号 巴发改审 201320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技改 行业类别及代码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 8022) 占地面积 (平方米) 4460 绿化面积 (平方米) 1651 总投资(万元) 1608.20 其中:环保投 资(万元) 130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8.9% 评价经费(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2014 年年底 1.1 工程内容及规模: 1.1.1 评价任务由来 XX 经济开发区幅员面积 50 平方公里,规划区可建设用地面积 30 平方公里 ,其中工业园区 12 平方公里,城市公共服务区 11 平方公商住区 7 平方公里,规划人口 30 万 ,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数量也随之增大。为逐步减少坑式垃圾楼,代之以现代化的垃圾中转处理设施,有效解决垃圾中转、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减少垃圾中转、运输的能源消耗,是垃圾中转、运输的发展方向。垃圾压缩转运系统就是符合垃圾中转、运输新要求的一种全新技术,该系统占地少、压缩比高、简单可靠、对环境二次污染低。采用水平压缩转运技术,可靠性及能效比进一步提高,压滤液及粉尘、臭气进一步得到控制。 为解决 XX经开区 的生活垃圾中转问题, XXXX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决定在XX 经开区 建设生活垃圾 压缩中转站。 该项目中 , 兴文 2 号中转站占地 4460m2, 4 日处理能力 120吨 /日 。根据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 ( CJJ47-2006)对垃圾中转场规模的划分规定, 本项目 的中转站 属 小 型规模 , 建设内容包括垃圾压缩房、 车库、管理用房及辅助用房 等。项目总投资 1608.20 万元。 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令第 253 号文的要求,该项目建设运营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为此 XXXX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将其投资建设的“ XX 经济开发区垃圾中转站建设工程 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我单 位完成。 我单位受托后,派工程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和资料收集,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说明和环评技术规范要求,编制完成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1.1.2 产业政策的符合性 对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3 第 21 号 令 中规定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 )(修正) ,本项目属于 鼓励类 中第三十八项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的第 20 条:城镇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 所用设备均不属于淘汰类和限制类之列,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 综上所述, 本项目的 建设符合国家现行的产业政策。 1.1.3 建设项目规划符合性分析及选址合理性分析 本项目位于 XX 市经开区 , 位于经开区的西南 方向,兴文 2号中转站 地处兴文镇圆柏村一社(杀牛坪) ,经济开发区规划的地块号为 F9-01 和 F9-02,主要服务范围为西区 地 块 。 同时本项目所在地交通等配套设施齐全, 属于经济开发区 ,离 交通要道 距离较近,能更好的为 XX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发展服务 ,同时与周围居民距离较远。比对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 CJJ 47-2006)中第二章“选址与规模”可知,本项目选址符合要求。 因此,本项目规划合理。 根据 限制用地项目目录 ( 2012 年) 及禁止用地项目目录,本项目选址用地不属于限制及禁止用地的范围 , 因此,该项目 选址较为合理。 综上所述, 本项目 符合 XX 经开区 相关规划且选址合理 。 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 1,项目外环境关系见附图 3。 1.1.4 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地点、建设性质 项目名称: XX 经济开发区垃圾中转站建设工程 5 建设地点: XXXX 经济开发区 项目性质:新建 项目业主: XXXX 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2.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投资约为 1608.20 万元, 所需资金来源为 业主自筹 。 3.建设内容和规模 本项目总占地面积为 4460m2。 主要由垃圾压缩房、 车库、管理用房及附属用房、储物室及仓库、 污水池 等组成, 该项目 建成后达到 120吨 /日的作业规模 。 项目的组成情况见表 1-1。 表 1-1 项目组成表 序号 类别 兴文 2 号 主要环境问题 施工期 营运期 1 压缩房 256 施工废水 施工扬尘 施工噪声 建筑固废 生活污水 生活垃圾 生活污水、 生活垃圾、 汽车尾气、 噪声、 压滤液、 恶臭 2 车库 576 3 管理用房及辅助用房 160 3.1 管理用房 40 3.2 淋浴及更衣室 20 3.3 储物室及仓库 100 4 附属设施 4.1 道路及场地硬化 1784 4.2 污水池 6 4.3 围墙 350m 4.4 电动拉闸门 1 个 4.5 绿化 1631 4.6 门卫室 15 4.7 其他 包括路灯等室外设 施 项目平面布置示意图见附图 4。 项目生产方案规模: 本项目 建成后 日 处理能力为 120吨 。 4.工作制度和劳动定员 ( 1)生产班制 转运站投产后,全年 365天运行。 ( 2)劳动定员 转运站管 理机构和人员配置见下表: 6 表 1-2 中转站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 中转站名称 岗位 人员配备数量 备注 兴文 2 号中转站 转运站站内工作人员 2 5T 拉臂车驾驶员 7 5m3 挂桶式垃圾车驾驶员 7 10T 勾臂式垃圾车驾驶员 4 吸粪车 1 总计 21 由上表可知, 兴文 2号 中转站 共设置工作人员 21人 。 5.其他 本项目不设职工食堂和职工宿舍,职工就餐采取社会化解决。 1.1.5 主要设备清单、原辅材料及动力能源消耗情况 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见表 1-3。 表 1-3 主要原 辅材料及能耗情况表 名称 年耗量 来源 城市生活垃圾 32850t/a XX 市 经开区 高效微生物除臭剂 262.8L/a 外购 电( KW h) 106960 XX 市 供电 系统 柴油 7.2t 外购 自来水 5403m3/a 城市管网 项目主要设备清单见表 1-4: 7 表 1-4 项目主要设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压缩设备 套 3 整套压缩设备包括压缩机、 压缩机移位系统 、高压清洗机、液压泵站、电气控制和操作系统、污水排放系统、雾化喷装置、除尘喷雾装置 2 勾 臂 式垃圾车 10t 辆 3 3 挂桶式垃圾车 5t 辆 6 4 拉臂式垃圾车 5t 辆 6 5 集装箱 10m 个 6 6 集装箱 5m 个 24 7 吊挂环卫垃圾桶 700*900mm 个 360 8 办公设备 套 1 9 地磅 120t 套 1 10 吸粪车 辆 1 1.1.6 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 1.供电 本项目所用电由 XX 市电力部门 提供。 2.供水 项目全厂 总 用水量为 5403m3/a( 14.8m3/d) , 主要用于垃圾箱的清洗和场地冲洗、绿化用水、生活用水。 项目 生活用水主要 为 办公 房 用水,参照集体宿舍、旅馆和公共建筑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中规定的用水定额,项目职工生活用水量按 0.12m3/人 d 计算, 本项目 生活用水量约为 919.8m3/a( 2.52m3/d) ,污水排水量按用水量的 80%计,约 735.84m3/a。 项目生产和生活用水均由 XX 市 自来水管网提供。 1.1.7 项目的总平面布置 本项目厂区占地面积 4460m2。 其总平面布置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设计,功能分区明确, 大门旁边有一个门卫室,再往里面走设置一个地磅,在大门的右边设置了一座沐浴及更衣室,大 门的右方紧邻厂界一排设置的是管理用房、仓储室及仓库以及 11-16 号车库;在大门的正对面紧邻厂界一排设置的是压缩房配机室、三座压缩房以及污水池 ,该部分 远离办公区以及周围农户,且位于下风向; 8 在大门的左方紧邻厂界一排设置了 1-10 号车库,供垃圾车停车、回车。 该项目充分利用了场地和空间。进厂道路宽阔,回车面积充足,作业场地交通有序。 项目具体 平面示意图见附图 3。 1.1.8 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项目经过 XX 市 经 济 开 区 管 理 委 员 会 规 划 建 设 局 选 字 第511924201303180002 号文件,同意该项目在经开区选址 。 项目所选地 址区域为经济开发区 , 兴文 2 号位于经济开发区西 南 方, 在规划二十三路与规划一路交叉处, 其 西 面紧邻 规划二十三路 , 北 面 紧邻规划一路, 北 面 100 米 范围内有一个配气站 , 西北面 100 米范围内为居民住宅小区 。 另外,中转站附近 没有学校、医院等敏感点。道路畅通,垃圾运输方便快捷。 因此,环评认为本项目选址 较为 合理。 1.2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的环境问题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 无相关原有污染源, 根据现场踏勘可知,项目所在地环境 属于城市规划用地,周围均是 无污染源的工业企业 以及居民 ,拟建项目区所在地周边 200m 范围内无工业污染 源,且无风景名胜、文物保护单位等敏感目标。 9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表二 )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自然地理概况 项目 位于 XX 经济开发区兴文经济开发区, XX 市位于 XX 省东北部,米仓山南麓,XX 幅员 12325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258.8 万亩。属于山岭重丘 地带,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山河之间,田连阡陌,风景名胜,星罗棋布。雪山屹立,气势雄伟;灵山耸翠,风光独具;石窟胜迹,名冠巴蜀;桃园仙境,诺水风光,使人留连忘返。辖巴州区、恩阳区、南江县、通江县、平昌县三县两 区。大巴山属秦岭支脉,延绵数百里,山势雄奇,云海茫茫。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悬岩绝壁,峡谷瀑布,幽深秀丽,山花野果,奇珍异兽,无不包罗其中。东与达州、西与广元、南与南充,北与陕西汉中接壤,界于东经 108 107,北纬 31 32之间。巴州区为 XX市政府所在地,素有川东北重镇之称。其区域背景上,巴州区南 距重庆 450公里,西距成都市 400公里,北距西安市 650公里;同时,其与周边的大中城市联系紧密,东至达州 210公里,西至南充 251公里,北至广元 179公里、汉中 258公里。 项目所在地 交通方便 , 场地外部环境较好,供水、供电、供气、排污在 经济开发区城市规划区内,非常方便。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 1-1 和附图 1-2。 2.1.2 地形地貌 XX 属于盆地周边山区,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北及西北向南及西南倾斜,海拔最高2507m,最低 208m。巴州区境内除溪河地势较低,山峰地势较高外,多数地区为 400800 米,枣林镇狮子山 最高,海拔 1440 米,金碑乡木莲溪最低,海拔 300.06 米。地形多属于低山和丘陵,只有小面积的平坝。台地、低丘、高丘、低山、低中山、山原分别为占全区总面积的 7%、 6.7%、 0.7%、 13.2%、 62.5%、 2.1%、 6.9%,高丘占六成以上。 巴州区境属于川北坳陷带, XX 仪陇莲花状构造体系。地质形态单一,全是一些非常疏缓的褶皱。岩石倾角除北部南阳场背斜翼部大于 15 度外,其于地区均小于 5 度,不少地区呈水平状态,构造线呈弧形,未见明显断裂,局部有微小错动,裂隙不发育。 2.1.3 气候 、气象条件 XX 市属亚热 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总的气温特征是: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多年平均气温摄氏 17.1 度;无霜期长;雨量充足,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117.9 毫米,但降雨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各月降雨量分布也极不均匀;光照较好,多年平均光照时数为 1462.1 小时;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10 项目区所在地 XX 市经济开发区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经查,项目建设地气象条件为: 历年平均气温: 1417.1 极端最高气温: 40.3 极端最低气温: 5.3 平均降水量为: 1104MM 降雨日数(年平均): 139 天 年均日照时间: 1462.1 小时 无霜期: 281 天 年均雷暴日: 56 天 陆地蒸发是: 714.7MM 日平均相对湿度: 80% 全年平均相对湿度: 77% 主导风向:常年冬季 西北风 常年夏季 西北、东南风 春秋季风向不定,但阵风偏西北风,亦有南风。 风速:最大风速 13 米 /秒 方向风速 1.0米 /秒 2.1.4 水文 2.1.4.1 地表水 XX 水利资源极其丰富,总量为 79.65 亿立方米,有大小河流 1100 多条,水能蕴量为 81.24 万千瓦,可开发量为 41.7 万千瓦,已开发量仅为 4.5356 万千瓦。截止 2000年底已建成水库 409 处,其中,中型水库 3 处,小一型 30 处,小二型 376 处,山平塘23980口,微水工程 12.75万处,治理水土流失 2070.26平方公里,蓄引提水能力 42515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 102.13万亩。 巴河是巴 州区境内一条主要的河流, 属于渠江 的支流, 从 XX 市大溪口起始称巴河,流经南江县、巴州区、平昌县、达县、渠县境,至渠县三汇镇,注入渠江 。 2、农灌水系 路线在( K2+750)以箱涵( 2#箱涵)形式跨越翥鹤堰,在( K3+780)以箱涵( 4#箱涵)形式跨越涪翁堰。翥鹤堰 、 涪翁堰 都为季节性灌溉渠 ,但 是随着城市的建设 , 其 11 灌溉使用功能 会 逐渐 消失 , 将来 主要为区域景观服务 和行洪 使用。 2.1.4.2 地下水 项目区域地下水类型分为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地下水较贫乏。 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细粒土层中,其分布不连续,直接受 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补给,受季节影响,水位不稳定,水量小。 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白垩系粉砂质泥岩浅部风化带裂隙和深部层间孔隙、裂隙中,其中浅部风化带裂隙水含水较弱。风化裂隙发育时有少量层间裂隙水出露,水量小,水利联系水平向较好,垂直向较差。粉砂质泥岩为下部隔水层 。 经现场调查 , 项目评价范围内无饮用水源保护区,不存在集中式饮用水取水点。 2.1.5 工程 地质 条件 2.1.5.1 地质构造 拟建项目工程区覆填土层,层厚一般为 0.5 2.0m,其下伏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冲洪积及冲积物,土性由含碎石粉土、含 (卵)碎石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碎石土、粉土、卵石、细砂等组成,组合层厚一般为 2.0 5.0m。第四系堆积层之下下伏侏罗系上统七曲寺细砂岩、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组成的互层韵律地层。 2.1.5.2 地层岩性 项目 区 出露的地 层 主要 为 第四系及白垩下统七曲寺组地层, 现从 新至老分述如下: ( 1)第四系全新统堆积层 ( Q4) 人工填土( e4Qm ):杂色,组分以开挖的泥岩或砂岩碎块(屑)为主(不含路面结构层 0.600.05m),主要分布于原公路的填方段,层厚随填方桩号及部位的变化较大,填方最大可达 22m。 残坡积层( eldl4Q ):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呈棕红色,稍湿 -湿,一般可偏硬塑状为主,间夹少量碎石(砂岩),偶见砂岩块石,局部见粉土透镜体,层厚一般为 3.05.0m,分布于中低丘阶梯状斜坡及台地地形之上。 冲洪积层( apl4Q ):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呈棕红色,稍湿 -湿,可塑状为主,层厚一般为 5.0 8.0m,分布于开阔的沟谷。 冲积层( al4Q ):主要由粉土及砾卵石土组成;粉 土,褐黄色灰黄色,稍湿湿,结构稍密,土性不够均匀;砾卵石土,呈杂色,很湿饱水,结构松散稍密,纵横向上粒径变化较大,总层厚一般大于 16.0m,主要分布涪江河 级阶地。 12 ( 2)白垩系下统七曲寺组( K1q)地层 该套岩性以粉砂质泥岩、 细砂岩为主,构造互层韵律,偶间夹薄层泥质粉砂岩。 粉砂质泥岩:棕紫色,粉砂泥质结构,薄 -中厚层状构造,岩性较均匀,夹灰绿色砂质团块。 细砂岩 :浅灰色,黄色,细粒结构,中 -厚层状结构,层理清晰,岩性不够均匀, 泥质粉砂岩:紫红色、灰色,泥质粉砂结构,薄 -中厚层状结构。 2.1.5.3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根据 2001 年新颁布的国家标准 ( 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工程所在地相同概率水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在 0.05g 范围内,相应的地震烈度为 度。在2008 年 5 月 12 日北川 -映秀 8.0 级地震后,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1 400万)( GB18306-2001)和 XX 省汶川 8.0 级地震灾后重建地震评价规划,工程区地震烈度为 度。 本项目 工程区历史上无强震记载、现代地震活动微弱,地壳相对稳定,不存在产生强震的地质背景,场区的地震基本烈度取决于外围强震对 工区的影响: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 版 (汶川大地震修订单 )标定,工区地震基本烈度、动峰值加速度值及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详见下表: 表 3-1 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动峰值加速度值及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一览表 工程区 地震基本烈度 地震动峰值 加速度值 地震动反应谱 特征周期 兴文镇 度 0.109 0.40s 综上所得述,工程区确定地震烈度为 度 是合理的。 2.1.6 土壤 项目区域土壤属岩层土类型,主要以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黄壤土、黄棕壤等为主,土层厚 度 50-200cm 之 间。工程项目区土壤结构好,有机质和矿质养分含量丰富,具有较高的肥力水平和适种作物范围广的特点,易于耕作,是粮油作物生产的主要土壤,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 项目沿线土壤以紫色土、黄壤土和水稻土为主。其中,由于水稻土多为水淹地,其上以人工栽培的水稻为主,该土壤含水量高,呈淤泥状,有机质含量较高,但由于质地很软,前期施工中剥离难度较大,且造价高昂不经济,故水稻土表土难以利用,在施工中针对水稻土这类软土采用软基处理方式,作为特殊路基处理,处理措施包括强夯筑 13 柱、换填、塑料排水板、排水盲沟、碎石桩、路 堤铺设土工格栅等方式。 对于项目沿线大量分布的紫色土和黄壤土而言,由于多为旱作土和森林土壤,其上以人工栽培的旱作作物如蔬菜、瓜果,以及经济林、薪炭林、竹林等人工次生林和散生林木等,土层厚度不一,大致从 6cm 到 25cm 不等,这些表土是用作后期临时工程区绿化和复耕的重要资源。这些旱作土壤一般不作为特殊路基处理,其施工难度相对较小,在施工前期可酌情剥离,集中存放,辅以临时挡防措施来降低表土流失,从而提高表土利用率。 2.1.7 植被及生物多样性 全市木本植物有 91 科、 233 属、 600 余种。特别是南江的光雾山原始森 林保存完好,被专家称为 “ XX 盆地北缘山地重要生物基因库 ” 。南江境内的巴山水青杠被英国剑桥大学皇家物种协会鉴定为世界稀有树种,列为世界保护树种,是生产各类人造板和家俱的上等优质木材。 林副特产品丰富,银耳、香菇、核桃、板栗、银杏、生漆、杜仲、黄柏、厚朴等畅销 36 个国家和地区,通江县陈河乡被誉为 “中国银耳之乡 ”。林下蕨菜、山露菜等已批量出口日本、新加坡等国。 全市共有野生动物 275 种,其中兽类 51 种,鸟类 123 种,爬行类 14 种,两栖类 11种,鱼类 76 种。属国家重点濒危、珍稀的野生动物如:梅花鹿、金钱豹、黑熊、麝 、猕猴、锦鸡、长尾雉、大鲵等约 20 余种;属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如赤狐、青麝、豹猫、野猪、小麂等约 25 种。蛇类对药品开发有重要作用。 根据现场调查 , 项目区植物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现有的植被大都是次生林和人工林,其中、幼龄林较多。沿线分布的植被以人工次生植被为主,包括乔木、灌木、草本及农田 , 农作物以水稻、玉米、红苕、花生、小麦、油菜、豆类等为主。 2.2 社会环境概况 2.2.1 XX 市经济概况 2.2.1.1 概况 XX 市 辖 巴州 区、恩阳区 、 通江 、 南江 、 平昌 三县两区 , 250 个乡(镇)、 2354 个村 。根据 XX 省统计年鉴( 2013 年), XX 市 2012 年末总人口达到 388.0 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 319.8 万人,非农业人口 68.2 万人 ,城镇化率 29.31%。人口出生率为 9.79 、死亡率为 5.12 、自然增长率为 4.67 。 巴州区 2012 年末户籍人口 137.7 万人,非农业 14 人口 27.5 万人。 2.2.1.2 经济发展概况 2012 年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 390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0 亿元,增长 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57 亿元,增长 16%;地方公共财政收入 20.06亿元,支出 167.9 亿 元,分别增长 60%、 2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95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5460 元,分别增长 16%、 17%;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2.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3%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2.1%。 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工业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完成投资 80 亿元,增长 55%。引进东野汽车等项目 52 个,实施兆润摩托等项目 98 个,渝翔机械等 58 个项目竣工投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22 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 91 亿元,增长 17.2%。 XX 经开区、南江东榆、通江春在和平昌星光等工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完成基础设 施投资 18.3亿元,园区面积达到 11 平方公里,新增入园企业 33 户。 XX 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通过论证,省级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市创建工作启动,新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 家和省部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 5 个,新增“三品一标”认证 46 个,新建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 15 个和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 58 个,粮食总产量 187.86 万吨。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十八月潭建成开放,诺水河旅游资源整合有序推进,创建国家 AAAA级景区 2 个,光雾山诺水河国家地质公园通过复核命名,全市接待游客 714.6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43.7 亿元 ,分别增长 33%、 38%。新增限额以上流通企业 45 家,黄家沟西部国际商贸城、盘兴建材汽贸物流园等一批重点商贸物流项目加快实施。新增南充商业银行 XX 分行等金融机构 13 家,年末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568.61 亿元,贷款余额207.31 亿元,比年初分别增长 21%、 31%。 民生改善富有实效。着力建设民生政府,认真抓好“十项民生工程”、“十件民生实事”和“六大扶贫工程”。建成农村聚居点 743 个、巴山新居 4.86 万户,“ 9.18”洪灾 1.7 万户受灾户入住新居。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 8430 套,竣工 2532 套。高度重视、加快 推进拆迁安置还房建设,规划 423.31 万平方米,开工建设 313.39 万平方米。全面清查并妥善处理巴城房屋“两证”遗留问题。完成江北、西城等 8 个农贸市场“三化一改”。改造县道路 200 公里,建设乡镇联网路 182 公里、村道水泥路 1355 公里。新解决 23.1 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 1.55 万口。实施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79 处,避让搬迁 2202 户。全面实行中职免费教育,落实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 15 11.3 万人,资助普通高中学生 4.64 万人,新建留守儿童之家 19 个,认真实施 31 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 善计划,基本解决边远山区农村学生“四热”问题。新农合参合率 97.3%,住院费实际报销比例达到 59.6%,对 2.4 万名困难职工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在全省率先实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实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 23.5 万人,城镇新增就业 2.92 万人。五大社会保险参保覆盖 196 万人次,增长 15.3%。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助分别提高 15 元、 12 元。办理法律援助案 2599 件。重点实施 12 个片区连片扶贫开发,全市减少贫困人口 10.95 万人。 2.2.1.3 教育、文化和文物保护 基础教育健康发展, “普九 ”成果巩固提升。幼儿 园 191 所,在园幼儿 6.80 万人,幼儿入园率达到 70.0%。有特殊教育学校 4 所,招收新生 31 人,在校学生 222人,毕业学生 28 人。普通小学 254 所、村校及教学点 1896 个,招收新生 5.40 万人,在校学生 36.30 万人,毕业学生 6.40 万人。小学学龄人口净入学率达到 99.97%,小学辍学率 0.5%,小学五年巩固率达到 98.1%。普通初中学校 159 所,招收新生6.90 万人,在校学生 20.20 万人,毕业学生 5.90 万人。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达到99.98%,初中辍学率仅 1.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 80.1%,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 97.1%。普通高中学校 39 所,招收新生 2.30 万人,在校学生 7.0 万人,毕业学生 2.00 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到 61.0%,高中辍学率下降到 2.3%,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上升到 60.9%。 民办教育有序发展。年末有各类民办学校 271 所,其中:幼儿园 188 所,普通小学 45 所、教学点 3 个,普通初中 11 所,普通高中 6 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21所,职业技术培训机构 2 个 .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 94.8 %,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 99.1%,有线广播 电视用户达到 39.24 万户 ,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35.4%,光纤电视通村率达到 74.5%。 本项目所在区域无自然保护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等敏感点。 2.2.1.3XX 市交通运输现状 XX 的公路交通较为方便,与周边各市均有道路顺畅连通。 XX 市汽车运输公司客运线路由过去的跨县运输发展到跨市、省际客运。现在从 XX 地区直发各大城市班线有XX 至北京、上海、广州、海口、深圳、青岛、厦门、宁波、苏州、温州、珠海、西安、 16 成都、重庆等 20 多个大中城市,车轮遍布大半个中国。 XX 到珠海 2280 公里,约 32个小时即可到达; XX 到北京 1800 余公里也只要 26 个小时,比坐火车快得多。过去人们把“日行千里夜走八百”看成是神话,现在早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了。 交通建设施工项目 236 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33.99 亿元,增长 56.7%。 “六路 ”建设项目 XX 段总投资达 316.0 亿元,已完成投资 27.0 亿元。乐 (坝 )巴 (中 )铁路全面完工,巴 (中 )广 (元 )高速公路形成通车能力,巴 (中 )南 (部 )、巴 (中 )达 (州 )、巴 (中 )陕 (西 )高速公路和巴达铁路全面开工。地方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实施顺利,二级路网建设项目完成投资 2.0 亿元,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完成投 资 2.33 亿元。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10852.87 公里,其中:省道 672.15 公里、县道 1561.92 公里、乡道 2270.78 公里、专用公路 55.36 公里、村道 6292.67 公里。公路通车里程中,等级公路达到 7818.01 公里,占总里程的比重提高到 72.0%,其中:二级公路 507.38 公里、三级公路 416.83 公里,四级公路 6893.8 公里。 本项目位于 XX 市经济开区,根据现场踏勘和调研,在本建设项目区域周围 200 米范围内,无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或历史文化保护地,也无社会关注的具有历史、科学、民族 、文化意义的保护地。 17 环境质量状况 (表三)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 为做好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参考 XX市环境监测站于 2012年 2月 13日 2月 19日对 XX 经济开发区 兴文片区规划建设项目进行的环境监测。 3.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 1) 监测点位 布置 根据规划以及评价区域环境敏感点分 布情况,结合地面风场特征,总共设置 4 个监测点位,具体监测布点见表 3-1,具体位置见附图 4-1和附图 4-2。 表 3-1 大气监测布点设置 编号 名称(地点) 方位 位置 功能点 1# 规划区上风向 规划区东北角 上风向, 1000m 现状参照点 2# 兴文中学 规划区中心 规划区内 环境敏感点 3# 规划污水处理厂 规划区南面 主导风向下风向 现状参照点 4# 规划西区安置房 规划区西边界 规划区内 现状参照点 ( 2)监测项目 项目环评本底监测项目确定为 SO2、 NO2、 TSP、 PM10、氨和硫化 氢等 6项。 ( 3)采样时间及监测频次 连续监测 7天,即 2012年 2月 13日至 19日。 其中, SO2、 NO2 每天监测 4 次,在 07: 00 08: 00、 11: 00 12: 00、 15: 0016: 00、 19: 00 20: 00 进行采样以监测小时浓度, TSP、 PM10 采样时段为 7: 0020: 00。 ( 4)采样及分析方法 按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规定方法执行。 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 1)评价方法 18 大气环境现状采用单项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评价公式: iiiCIS 式中: Iii 种污染物的单项指数; Cii 种污染物的实测浓度, mg/Nm3; Sii 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 mg/Nm3。 ( 2)监测及统计结果 见表 3-2。 ( 3)分析评价 根据表 3-2 监测结果,评价区域 4 个监测点大气常规污染物 NO2、 SO2 的小时平均浓度日均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5-1996)二级标准。 1#监测点 PM10日均浓度出现 1 次超标 (超标主要原因是汽车流量大造成扬尘) , 其余各监测时段均达标, TSP 日平均浓度达标;各点硫化氢和氨未检出。现状监测表明评价区域内的空气质量环境现 状良好 表 3-2 大气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及评价表 监测 点位 监测 项目 1 小时平均浓度 (mg / m3) 日均浓度 (mg / m3) 标准值 (mg / m3) 浓度范围 Pi 范围 超标 率 浓度范围 Pi 范围 超标 率 小时 平均 日平均 1# SO2 0.209-0.273 0.418-0.546 0 0.069-0.071 0.46-0.47 0 0.5 0.15 NO2 0.053-0.061 0.22-0.25 0 0.044-0.047 0.37-0.39 0 0.24 0.12 PM10 / / / 0.11-0.17 0.73-1.13 0.14 / 0.15 TSP / 0.164-0.188 0.55-0.63 0 / 0.30 硫化氢 未检出 / 0 氨 未检出 / 0 0.20 (一次) 2# SO2 0.213-0.273 0.426-0.546 0 0.067-0.073 0.45-0.48 0 0.5 0.15 NO2 0.061-0.074 0.25-0.31 0 0.047-0.061 0.39-0.51 0 0.24 0.12 PM10 / / / 0.128-0.137 0.85-0.91 0 / 0.15 TSP / / 0.19-0.225 0.63-0.75 0 / 0.30 硫化氢 未检出 / 0 / / / / / 氨 未检出 / 0 / / / / 0.20 (一次) 3# SO2 0.218-0.29 0.436-0.58 0 0.062-0.068 0.41-0.45 0 0.5 0.15 NO2 0.064-0.091 0.27-0.38 0 0.044-0.046 0.37-0.38 0 0.24 0.12 19 PM10 / / / 0.105-0.126 0.7-0.84 0 / 0.15 TSP 0.162-0.183 0.54-0.61 0 / 0.30 硫化氢 未检出 0.17 0 / / / / / 氨 未检出 / 0 / / / / 0.20 (一次) 4# SO2 0.208-0.231 0.416-0.462 0 0.064-0.066 0.43-0.44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