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钢铁工业国际比较专题分析报告之三.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7-2018钢铁工业国际比较专题分析报告之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17-2018钢铁工业国际比较专题分析报告之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17-2018钢铁工业国际比较专题分析报告之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17-2018钢铁工业国际比较专题分析报告之三.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17-2018钢铁工业国际比较专题分析报告之三.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 / 40 专题研究 |钢铁 2018 年 2 月 4 日 证券研究报告 本报告联系人:陈潇 020-8757-1273 gzchenxiaogf Table_Title 钢铁工业 国际 比较 专题 之三 : 日美比较 &“中国模式 ”分析 供给侧改革 是有效手段 、 环保倒逼落后产能退出 ,兼并重组 待加速 、海外扩张 仍 可期 Table_AuthorHorizontal 分析师: 李 莎 S0260513080002 020-87574792 lishagf Table_Summary 一、 中国如何去产能:供给侧改革构筑产能去化核心驱动,兼并重组、环保高压与海外扩张带来边际去化新线索 行政改革 : 2016 年以来 , 钢铁行业脱困发展意见 、 钢铁行业 “十三五 ”规划与钢铁行业产能置换构成当前主要政策框架 。 从总量维度上 , 严禁新增产能 、 依法依规退出 、 完善配套措施 、 清除 “地条钢 ”带来总量边际减少 ; 从结构维度上 , 化解落后产能 、 清除 “地条钢 ”、 区域差异减量推动结构优化 。 就成效而言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产能总量去化上取得显著成效 , 2016年迄今钢铁行业已压减产能超过 1.15亿吨 ; “地条钢 ”产能已退出 1.4亿吨 , 显著利好于表内合规产能 , 行业盈利正通过 “地条钢 ”出清过程向合规产能再分配 。 兼并重组 : 钢铁行业脱困发展意见明确将 减量化兼并重组 作为化解过剩产能的 重要举措。十三五规划要求到 2020年, 产业集中度( CR10)达到 60%;且人民银行等八部委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明确将优化政策环境、扩宽融资渠道。就成效而言,宝 钢集团与武钢集团的重组拉开了兼并重组浪潮的帷幕,宝武合并实现了 集团总产量约 15%的 产能退出, 2016年中国 CR4较合并前上升了 3.24个百分点;减量 化兼并重组与提高产业集中度将助推 去产能 进程。 环保高压 :烧结球团 等环保 标准提升带来的环保投资与环保成本提高将显著增加环保落后钢厂的经营压力 ,从而将倒逼落后产能结构性退出;环保税出台叠加排污许可证制度 落地推动环保治理体系变革,我国环保治理将步入法制化规范化正轨为构建环保高压新常态奠定基础。 海外扩张 : 钢铁行业国际产业转移正成为疏导过剩产能的重要方向 ; “一带一路 ”战略布局不仅将通过海外基建投资、疏通贸易等方式振兴我国钢铁需求,且 制造业产能海外转移正 悄然带动钢铁供需格局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 二、美日经验借鉴: 供给 侧改革主导 钢铁行业脱困 的数量逻辑,环保倒逼将成新动力,兼并重组有待加速,海外扩张浪潮契机可期 行政改革 :经济增长引擎切换背景下供给侧改革仍主导 钢铁行业脱困的 数量逻辑,产能置换 构筑行业升级的质量逻辑、重塑区域布局与产能结构 。具体而言:( 1)在经济增长引擎切换、下游需求增速中 枢长期趋弱的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带来的产能去化将主导钢铁 脱困向好的数量逻辑。( 2) 产能置换构筑行业升级的质量逻辑边际,钢铁工业质量革命 蓄势待发。( 3)资源环境约束与供需区域性错配背景下,产能置换重塑 区域布局。( 4)废钢储量增长 、 “地条钢 ”出清叠加环保形势趋严 使得 短流程崛起契机 , 产能置换正提供电炉炼钢边际增量思路 。 兼并重组 : 市场化兼并重组藏器俟时,但产业集中度目标将主动催生行政化兼并重组浪潮,超体量、广布局、兼内外、重协同为重要趋势。 ( 1)市场化兼并重组浪潮多兴起于行业弱周期,我国钢铁行业市场化兼并重组或尚需藏器俟时,但 在供给侧改革以及“十三五”规划的产业集中度指标( 2020年钢铁行业 CR10达到 60%)压力下,政府可能主动推动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在当前行业强周期下掀起行政化兼并重组潮。 ( 2)行业龙头主导的兼并重组对 去产能形成更高的边 际贡献,强强联手、强弱并购形成超体量巨头或是本轮兼并重组潮主要趋势之一。( 3)兼并重组广布局以深化区域结构调整、兼内外以拓展市场与 成本优势,钢铁企业或将积极打破地域约束铸就全国性乃至世界级钢铁巨头。( 4)钢铁龙头兼并重组将更重产业协同,细分领域龙头企业间兼并重组趋势值得关注。 环保高压 :环保高压常态化倒逼落后产能退出,龙头 钢企 将 相对受益 。具体而言:( 1)环保高压倒逼产能退出逻辑在美国得到印证,中国当前环保治理体系 逐 步完善为环保高压新常态奠定基础,有望切实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2)美国环保政策结构上向大型钢企倾 斜,中国环保治理或同样存在对于大型钢企的结构性利好倾向。 海外扩张 : 海外投资与制造业产能转移带动供需格局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 , “一带一路 ”战略布局下钢铁过剩产能海外疏导契机曙光展露。具体而言:( 1)以制造业产能转移为代表的海外投资振兴钢铁 需求,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是“一带一路 ”利好钢铁工业的第一层逻辑 。( 2) 边际产业转移 缓解 产能过剩困局 、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 “一带一路 ”战略布局下国际产能合作带来产能海外疏导契机。 三、风险提示 : 淘汰落后产能、置换先进产能进展缓慢;地方政府间协调、员工安置问题等致钢铁企业兼并重组进程受阻;环保治理体系改革进度不及预期;多边地缘政治与文化因素阻碍“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推进。 相关研究 : 【广发钢铁 李莎】钢铁工业国际比较之二:美国 :环保高压、技术革新、兼并重组推动产能退出,产能布局重构、短流程成主流 2018-01-21 【广发钢铁 李莎】钢铁工业国际比较专题之一:日本 :兼并重组、海外扩张共筑产能去化边际,“减量经营”促行业结构优化 2018-01-16 高压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2 / 40 专题研究 |钢铁 目录索引 前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 4 一、中国如何去产能:供给侧改革构筑产能去 化核心驱动,兼并重组、环保高压与海外扩张带来边际去化新线索 . 5 (一) 行政改革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钢铁产能总量去化,结构性减量推动结构优化, 2016年迄 今已取得显著成效 . 6 (二)兼并重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兼并重组浪潮,减量与 提高集中度 将 助力去产能 进程 . 12 (三)环保高压: 环保标准提 升 倒逼 落后 产能退出,环保税、排污许可证完善环保治理体系构建环保高压新常态 . 15 ( 四 ) 海外扩张 : 中国制造业 转出趋势 渐明 , 供给侧改革与 “一带一路 ”战略布局下钢铁过剩产能海外 转移 曙光展露 . 17 二、美日经验借鉴:供给侧改革主导钢铁行业 脱困的数量逻辑,环保倒逼将成新动力,兼并重组有待加速,海外扩张浪潮契机可期 . 20 (一) 行政改革 : 供给侧改革主导钢铁行业脱困的数量逻辑,产能置换构筑行业升级的质量逻辑、重塑区域布局与产能结构 . 20 (二)兼并重组: 市场化 兼并重组藏器俟时, 但产业集中度目标将主动催生行政化兼并重 组浪潮, 超体量、 广布局、兼内外、 重协同为重要趋势 . 29 (三)环保高压:环保高压常态化倒逼落后产能退出, 优质 龙头 钢企 将 相对收益 . 34 (四) 海外扩张:海外投资与制造业产能转移带动供需格局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一带一路 ”战略布局下钢铁过剩产能海外 输出 曙光展露 . 36 三、风险提示 . 39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3 / 40 专题研究 |钢铁 图表索引 图 1: 1952年至今中国粗钢产量及增速表现 . 6 图 2: 2008-2017年粗钢产量、产能与产能利用率 . 11 图 3: 2017年以来钢材产量增速相对粗钢产量增速呈现负向背离 . 12 图 4: 2011-2015年,产业集中度的下行或是产能继续扩张的部分原因 . 13 图 5:世界粗钢产量、各阶段主导国家及主导国产量占比区间均值 . 18 图 6: 产能去化带来供需格局总量边际优化,终端建筑业需求轮动趋弱背景下钢铁工业盈利呈现长期韧性 . 21 图 7:我国电炉法占粗钢百分比远低于世界水平,且长期处于下降态势 . 25 图 8:工程机械销量 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 26 图 9: 2011年以来汽车报废回收量迅猛增长 . 26 图 10: 2017年以来钢材增速相对粗钢增速负向背离 . 27 图 11: 2017年废钢出口呈现爆炸性增长 . 27 图 12: 日本、美国、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格局后兼并重组关键时点比较 . 31 图 13:美国纽柯公司通过积极并购形成了以废钢资源与市场为重的广泛布局 . 32 图 14: 1980年后日本钢铁对外投资振兴带动钢铁出口增长 . 37 表 1: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 2016-2020 年) 化解过剩产能专项行动 . 7 表 2: 长、短流程炼钢流程吨钢排放污染物比较 . 27 表 3: 2017 年产能置换方案中 电炉容积净增部分案例一览 . 28 表 4:美国钢铁公司与被收购企业产品结构一览 . 33 表 5:若 GB28662-2012 得以修改,我国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标准将基本达到甚至超过欧洲、美国和日本的涉及钢铁工业的排放标准 . 35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4 / 40 专题研究 |钢铁 前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世界钢铁 工业 格局 的 演进往往伴随 着 国际钢铁工业的 转移与 各国 钢铁 工业生命周期 的兴衰。 历史上的 各大 工业强国 均经历过产能 相对 过剩阶段 ,其 在当下的处境大致相同,但 其 渡过 产能过剩期 的 方式 却各有差异。 研究 与比较各国去产能举措的执行方式 与成效, 且 基于 中国 的社会经济背景讨论 其 在中国的可行性与 前景 , 将为理解、 判断去产能的 “中国模式”提供 有效借鉴。 在钢铁工业国际比较专题的前两篇当中,我们回顾了 20世纪 70年代以后的日本与美国的钢铁工业发展历程,详尽探讨其产能过剩格局形成的原因,且与当下中国钢铁工业格局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我们论述了日本与美国应对产能过剩格局的诸多举措,且分析了各项举措在当时所取得的成效,并进一步予以延伸,讨论其产能去化进程当中钢铁工业逐渐显现的发展趋势 。 总结而言: 基于我们在 2018年 1月 16日发布的钢铁工业国际比较专题之一:日本 -兼并重组、海外扩张共筑产能去化边际,“减量经营”促行业结构优化(后文简称日本篇)当中 对于日本钢铁工业去产能进程的研究 ,我们认为: ( 1)日本钢铁行业产能扩张与收缩存在周期性,且与行业销售利润率周期波动存在滞后相关关系,行业景气下行是部分企业退出或压减产能的重要原因,但销售利润率的周期性波动不足以解释产能整体收缩的整体趋势;( 2)政府主导的“减量经营”举措并未取得预期的产能去化成效,政府对钢铁企业控制力有限或为重要原因;而日本公正交易委员会反对通过行政手段指导企业去产能也致使政府指导去产能的能力受到限制。 但“减量经营”过程中的“新旧置换”现象提供了日本钢铁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路;( 3)以大型企业为主体的兼并重组所形成的 CR4视角下的产业集中度提高是钢铁行业产能去化的重要推动力;( 4)制造业海外转移与海外生产扩张有益于钢铁行业向外疏导钢铁产能与生产技术,进而缓解日本国内产能过剩的紧张局面。 基于我们在 2018年 1月 21日发布的钢铁工业国际比较专题之二:美国 -环保高压、技术革新、兼并重组推动产能退出,产能布局重构、短流程成主流(后文简称美国篇)当中 美国钢铁工业去产能进程的研究 ,我们认为: ( 1)受制于美国钢铁工业强大政治力量,政府对钢铁行业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钢铁行业的去产能;( 2) 80年代短流程势力崛起与环保体制关键变革向钢铁企业经营施压,技术革新、环保高压带来显著的产能去化边际,短流程倒逼与环保倒逼逻辑在美国钢铁行业得到印证;( 3)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浪潮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 21世纪初钢铁行业产能扩张的倾向。 鉴于我们在前两篇钢铁工业国际比较系列当中已深度分析我国钢铁工业“为什么去产能”,本文作为钢铁工业国际比较系列的第三篇,将在前作对于日本与美国的深度分析的基础上, 分析我国在产能相对过剩的背 景下 “ 如何去产能 ” ,并 进一步研究国际经验对于当前中国钢铁工业的借鉴意义 。具体而言, 本文将着眼于对去产能“中国模式”的举措与成效进行总结,并通过借鉴日本与美国钢铁工业的发展经验,探求当前中国钢铁工业发展与产能去化进程当中的潜在趋势。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5 / 40 专题研究 |钢铁 一、 中国 如何 去产能: 供给侧改革构筑产能去化核心驱动,兼并重组、环保高压与海外扩张带来边际去化新线索 自 1949年中国建国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大致历经了四个发展阶段,分别为 1949年 -1978年的初步萌芽期, 1979-2000年的稳步发展期, 2001年 -2010年的高速成长期,以 及 2011年以来的成熟期。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第一阶段:初步萌芽期( 1949年 -1978年) :始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推进,我国钢铁工业开始得到逐步发展。期间, 国家确立了“以钢为纲”的工业发展指导方针,在此方针下,中国钢铁工业走上了一条以追求产值、产量增长速度为目标的粗放型发展道路 ,期间建设了鞍钢、武钢、包钢、攀钢、酒钢等钢铁企业,初步形成了新中国的钢铁工业布局。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期间我国粗钢产量由 1952年(可溯最早数据时点)的 135万吨增长到 1978年的 3178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 12.92%。 第二阶 段:稳定发展期( 1978年 -2000年) :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效,为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与资源创造了条件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 1978-1992年期间,钢铁工业从国外引进了 700多项先进技术,利用外资 60多亿美元。受益于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钢铁工业走上了技术改造、稳步扩张、增强综合经济效益的发展道路。在此期间,除了建设上海宝钢、天津无缝钢管厂等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钢厂以外,鞍钢、武钢、首钢等老牌钢铁企业亦然进行了技术升级改造。 期间我国粗钢产量由 1978年的 3178万吨增长至 2000年的 1285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 6.56%。 第三阶段:快速发展期( 2001年 -2010年) :经济增长迈入崭新阶段, 2003年,国务院 18号文件确立了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助推房地产市场进入了繁荣发展期。房地产繁荣下,中国建筑业迅速崛起,叠加制造业亦进入蓬勃发展阶段,钢铁需求日益旺盛,钢铁工业自此开启高速增长的新时代,迎来“黄金十年”。 期间我国粗钢产量由 2000年的 12850万吨增长至 2010年的 63723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 17.37%。 第四阶段:成熟期( 2011年至今) :中国建筑业与制造业投资增长开 始逐步放缓,内部终端需求周期迈入下行通道;且刘易斯拐点迹象显现、人口红利趋减正在逐渐削弱中国钢铁工业的贸易比较优势,贸易顺差收缩或是大势所趋。而与此同时,中国粗钢产能却仍处于高速扩张期,据工信部数据,中国粗钢产能由 2010年的 76421万吨扩张至 2015年的 120000万吨,扩张幅度达到 57.02%,产能扩张强于下游需求增长与产量增长导致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趋于下滑。在此背景下,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逐渐浮现,化解过剩产能之举措势在必行。 期间我国粗钢产量由 2010年的 63723万吨增长年至 2017年的 83173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 3.88%。 当前中国钢铁行业所处之时期可映射至日本钢铁工业 1973年后与美国钢铁工业 1980年后,在钢铁工业发展国际比较系列前两篇的研究当中,我们总结认为,在上述发展阶段,日本、美国钢铁工业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主要举措包括行政改革、兼并重组、环保高压与海外扩张。因此, 本章将探讨中国在行政改革、兼并重组、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6 / 40 专题研究 |钢铁 环保高压与海外扩张四个主要方向上的举措,并分析其已取得的成效,以为后文之研究提供基础 。 图 1: 1952年至今中国粗钢 产量及增速表现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一) 行政改革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钢铁 产能总量去化,结构性减量推动结构优化, 2016年迄今已取得显著成效 1、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钢铁 产能总量去化,改革进程当中的结构性减量推动结构优化 2016年以来,作为中国钢铁行业行政去产能改革的核心力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钢铁行业当中得到扎实推进 。本节, 我们将首先回顾我国钢铁行业去产能行政改革的政策沿革;进一步,我们将分别从总量维度与结构维度出发,总结在前述政策框架下,政策层面如何引导钢铁行业去产能 。 1.1 政策沿革 :钢铁行业脱困发展意见、钢铁行业“十三五”规划与钢铁行业产能置换构成当前钢铁行业去产能行政改革的主要政策框架 ( 1) 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 2016年 2月 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式进军钢铁行业 。 意见提出, 从 2016年开始用 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 1-1.5亿吨,行业兼并重组取得实质性进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产能利用率趋于合理,产品质量和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好转,市场预期明显向好;严禁新-10%-5%0%5%10%15%20%25%30%35%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900001952195419561958196019621964196619681970197219741976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产量 :粗钢 (万吨 ) 产量 :粗钢 :同比增长率 (右轴 )初步萌芽期 稳步发展期 高速成长期 成熟期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7 / 40 专题研究 |钢铁 增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严格执法监管、推动行业升级。 意见制定了化解过剩产能举措的整体纲领 。 具体而言: a.依法依规退出 。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达不到标准要求的钢铁产能要依法依规退出; b.引导主动退出 。完善激励政策,鼓励企业通过主动压减、兼并重组、转型转产、搬迁改造、国际产能合作等途径,退出部分钢铁产能; c.拆除相应设备 。钢铁产能退出须拆除相应冶炼设备。具备拆除条件的应立即拆除;暂不具备拆除条件的设备,应立即断水、断电,拆除动力装置,封存冶炼设备,企业向社会公开承诺不再恢复生产,同时在省级人民政府或省级主管部门网站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并限时拆除。 d.严禁新增产能 。 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 (国发 2013 41号 ),各地区、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备案新增产能的钢铁项 目,各相关部门和机构不得办理土地供应、能评、环评审批和新增授信支持等相关业务。对违法违规建设的,要严肃问责。已享受奖补资金和有关政策支持的退出产能不得用于置换。 ( 2) 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 2016-2020年)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 2016年 11月 14日,工信部发布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 2016-2020年) (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和法治办法,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包括严禁新增钢铁产能、依法依规去落后产能、应退尽退僵尸企业;到 2020年,我国粗钢产能净减少 1-1.5亿吨到 10亿吨以下,产能利用率提高 10个百分点到 80%。 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化解过剩产能的具体举措 。 规划制定了化解过剩产能专项行动计划,其中包括 联合执法专项行动、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专项行动与淘汰落后产能设备专项行动 等具体行动,如 表 1所示。 表 1: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 2016-2020 年) 化解 过剩产能专项行动 行动 名称 行动内容 联合 执法专项行动 环保执法专项 行动 组织开展 钢铁行业环保情况全面调查,开展环保 专项 执法检查,逐一进行梳理排查 ,依法查处 环境 违法行为。 对于 超标 超总量排污的钢铁企业,要已发处罚、按日连续处罚,并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 对于 被 责令停产 整治 后 拒不 停产或者擅自 恢复 生产的,以及停产整治决定解除后,又 实施 同一违法行为等情节严重的,应依法报请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责令停业、关闭 。 质量 执法专项行动 严格 执行产品质量法,对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监督抽查、监督检查中被依法 潘伟不合格产品的生产企业,由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责令企业限期整改,在 6个月 内未整治或整改复查不合格的,按规定程序吊销或撤销其生产许可证。 依法严肃 查处“地条钢” 生产企业,包括采用中频炉、工频炉进行炼钢的企业,及时报告当地政府 并 通报相关部门,依法采取断电、 停水 、停止贷款等措施,坚决予以取缔 。 能耗 执法专项行动 开展 能耗执法转型 行动 ,严格执行节约能源法,对达不到 粗钢 生产主要工序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8 / 40 专题研究 |钢铁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等 强制性标准的产能 ,需 限期 整改,逾期未整改或整改不达标的,依法关停退出 。 安全 执法专项行动 组织 对 钢铁 企业进行全面梳理排查,摸清企业安全生产状态 。 严格 执行 安全生产法,对未达到安全生产 标准三级 及以上等级、安全生产条件达不到 炼铁 安全流程 、 炼钢 安全规程 、 工业 企业煤气安全规程 等 标准要求的企业, 要立即下达停产整改指令,在 6个月 内 未 整改或整改后仍不合格的,由各地县级及以上安全监管部门提请本级人民政府依法依规按程序予以关停退出 。 违法 违规建设项目清理 专项 行动 通过 专项集中检查、重点抽查、暗访等 方式 ,检查冶炼项目是否属于核准、备案手续,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产能置换并公告,禁止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备案新增产能的钢铁项目。根据 检查 情况, 对违法违规建成项目停产整改;在 建项目 立即停止,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通报,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企业和人员的责任,在融资授信、债券发行、铁路运量等方面实施联合惩戒 。 淘汰 落后生产设备专项行动 按照 产业 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年 本 )(修正 ) 等 有关规定 , 通过摸底排查、组织实施、 检查 验收、检查考核等一系列重点工作,全面关停并拆除 400立方米 及以下炼铁高炉, 30吨 及以下炼钢转炉、电炉( 高合金钢 电炉除外)等 落后生产设备 。 数据来源: 工业和信息化部、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 3) 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方法 产能置换同样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 。 2015年 4月 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要求,对钢铁行业产能置换提出了初步要求; 2018年 1月 8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发布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方法(以下简称方法),对钢铁行业产能置换进行了进一步规范。方法规定: a. 明确产能置换范围 : 用于产能置换的冶炼设备须在 2016年国务院国资委、各省级人民政府上报国务院备案去产能实施方案的钢铁行业冶炼设备清单内,2016年及以后建成的合法合规冶炼设备也可用于产 能置换。 b. 禁止违规、落后产能用于置换 : 列入钢铁去产能任务的产能、享受奖补资金和政策支持的退出产能、“地条钢”产能、落后产能、在确认置换前已拆除主体设备的产能、铸造等非钢铁行业冶炼设备产能,不得用于置换。 c. 明确先拆后建,防范产能净增 :建设项目备案前产能置换方案须正式公告, 建设项目投产前产能出让方须拆除用于置换的退出设备 ,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监督落实,确保退出设备拆除到位。 d. 加强责任监督与违规惩戒 :对存在重复置换等弄虚作假行为以及方案落实不到位的企业,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 对审核把关不严、监督落实不到位的地区和中央企业,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向全国通报,并依照法律法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e. 严格减量置换,调整区域结构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环境敏感区域置换比例不低于 1.25: 1, 其他地区实施减量置换。 f. 允许转炉改电炉等量置换而非减量置换 :各地区钢铁企业内部退出转炉建设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9 / 40 专题研究 |钢铁 电炉的项目可实施等量置换,退出转炉时须一并退出配套的烧结、焦炉、高炉等设备。 1.2 总量维度 :严禁新增产能、依法依规退出、完善配套措施、清除“地条钢”带来总量边际减少 在淘汰过剩产能领域,我国政府 主要沿两条主线推进改革。一方面, 针对合规产能 ,通过 严禁新增产能 、 依法依规退出 、 完善配套措施 等多项举措引导企业压减落后产能;另一方面, 针对不合规产能 , 严格处置“地条钢” ,维护行业秩序良好发展。 ( 1) 严禁新增产能 : 第一,意见明确要求 ,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 2013 41号), 各地区、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备案新增产能的钢铁项目 , 各相关部门和机构不得办理土地供应、能评、环评审批和新增授信支持等相关业务。 对违法违规建设的,要严肃问责。已享受奖补资金和有关政策支持的 退出产能不得用于置换 。 第二,规划则提出 ,停止建设扩大钢铁产能规模的所有投资项目 , 各地一律不得净增钢铁冶炼能力 , 结构调整及改造项目必须严格执行产能减量置换,已经国家核准和地方备案的拟建、在建钢铁项目也要实行减量置换 。 第三,产能置换方法也强调禁止通过产能置换新增产能 , 列入钢铁去产能任务的产能、享受奖补资金和政策支持的退出产能、“地条钢”产能、落后产能、在确认置换前已拆除主体设备的产能、铸造等非钢铁行业冶炼设备产能,不得用于置换。 ( 2) 依法依规退出 : 意见明确要求 , 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达不到标准要求的钢铁产能要依法依规退出 。 规划进一步提出 , 制定了化解过剩产能专项行动计划,其中包括 联合执法专项行动、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专项行动与淘汰落后产能设备专项行动 等具体行动, 2016年全面关停并拆除 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符合铸造生铁用企业认定规范条件的铸造高炉除外), 3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 30吨及以下电炉(高合金钢电炉除外)等落后生产设备。 ( 3) 完善配套措施 :意见提出,通过 加强奖补支持、完善税收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做好职工安 置、盘活土地资源 等方式助力钢铁行业去产能。 规划提出 , 推动僵尸企业应退尽退 , 各地确定僵尸企业和低效产能,停止财政补贴,停止银行贷款,妥善安置职工,促其退出市场 。 支持地方和企业通过主动压减、兼并重组、转型转产等途径,退出低效产能。发挥专项奖补资金等激励政策作用,鼓励产能规模较大的地区主动压减钢铁产能。 ( 4) 清除“地条钢” :加大力度清理违法违规产能,清退“地条钢”且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维护行业秩序良好健康发展。规划要求,全面取缔生产“地条钢”的中频炉、工频炉产能。一方面, 中央严格明确“地条钢”退出期 限 , 根据2017年 1月 11日新华网发布的我国明确取缔“地条钢”时间表, 1月 10日上午,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2017年理事(扩大)会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表示, 2017年 6月 30日前,地条钢必须全部清除;而另一方面, 中央严控“地条钢”死灰复燃 ,2018年 1月 22日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召开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指出 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严禁新增产能和已化解的过剩产能复产是今后一个时期去产能工作的重要任务。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0 / 40 专题研究 |钢铁 1.3 结构维度 :化解落后产能、清除“地条钢”、区域差异减量推动结构优化 除了在总量维度上的产能去化,中国政府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通过多项举措促进钢铁行业产能去化过程的 结构性减量 。具体而言: ( 1) 化解落后产能 :通过强制关停、差别杠杆等方式淘汰落后产能与低效产能,推动产能结构向优质、高效发展。 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 ( 2016-2020年) (以下简称规划)要求:一方面, 依法依规去落后产能 ,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对达不到标准要求的,要依法依规关停退出,2016年全面关停并拆 除 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 3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 30吨及以下电炉等落后生产设备 。另一方面, 应退尽退僵尸企业 , 各地确定僵尸企业和低效产能,停止财政补贴,停止银行贷款,妥善安置职工,促其退出市场。 ( 2) 区域差异减量 :完善钢铁布局调整格局,差异减量构建区域新平衡。 规划指出,要统筹考虑市场需求、交通运输、环境容量和资源能源支撑条件,结合化解过剩产能,深化区域布局减量调整。具体而言:( 1)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沿海地区 立足现有沿海布局,优化调整内陆企业, 大幅化解过剩产能 ;( 2) 河北境内首都经济圈内重点产钢地区 立足现有沿海基地,研究城市钢厂整体,确定关停、转移、与城市协调发展等具体措施, 实现区域内减量发展 ;( 3) 中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 依托区域相对优势,实施区域整合, 压减过剩钢铁产能 ;( 4) 东南沿海地区 以调整全国“北重南轻”钢铁布局为着力点, 建好一流水平的湛江、防城港等沿海钢铁精品基地。而 方法也规定重点区域按照更高比例置换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环境敏感区域置换比例不低于 1.25: 1,其他地区实施减量置换。 ( 3) 鼓励短流程炼钢发展 : 产能置换允许转炉改电炉等量置换而非减量置 换,支持电炉炼钢发展,推进产能结构优化。 方法规定,各地区钢铁企业内部退出转炉建设电炉的项目可实施等量置换,退出转炉时须一并退出配套的烧结、焦炉、高炉等设备。 转炉置换电炉是方法中唯一允许等量置换的特例,这一规定将鼓励现有高炉 -转炉长流程企业转型为电炉企业,从而利用电弧炉在冶炼优特钢以及环保方面的优势提升供给质量。 2 成效: 2016年 -2017年 钢铁行业已压减产能超 1.15亿吨,“地条钢”产能已退出 1.4亿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