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厂型煤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XX厂型煤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XX厂型煤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XX厂型煤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XX厂型煤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XX厂型煤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送 审 本) 项 目 名 称: 型煤生产线整体搬迁改造项目 建设单位 (盖章 ): 攀枝花惠翔工贸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2014 年 4 月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 项目名称 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 (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 2. 建设地点 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 、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 行业类别 按国标填写。 4. 总投资 指项目投资总额。 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 结论与建议 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 预审意见 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 ,可不填。 8. 审批意见 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3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表一) 项目名称 型煤生产线整体搬迁改造项目 建设单位 攀枝花惠翔工贸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石兴明 联系人 梅建军 通讯地址 攀枝花市西区格里坪工业园区 联系电话 18081713349 传真 邮政编码 617000 建设地点 攀枝花市西区格里坪工业园区 立项审 批部门 攀枝花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批准文号 川投资备【 51040012110602】 0026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建 改扩建 行业类别及代码 煤制品制造 4120 占地面积(平方米) 17723.46 绿化面积(平方米) 3300 总投资 (万元) 3000 环保投资 (万元) 63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2.10 评价经费(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由来 中国的能源问题更加严峻,能源虽然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较低。煤炭是我国一次能源的主要支柱,中国煤炭资源人均拥有量也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50%左右。煤炭资源又是有限的且不可再生 的矿物资源,因此煤炭工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煤炭工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指在确保为国民经济各行各业提供品质洁净、数量充足的煤炭、煤制品的同时,要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大气环境免受污染。因此,型煤生产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攀枝花市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攀枝花惠翔工贸有限公司位于攀枝花,为了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发展地方经济,充分发挥煤炭优势,提高煤炭附加值。公司拟投 4 资 3000 万元将原有型煤产量 5 万 t/a 在攀枝花市西区格里平工业园区,扩能改造达型煤生产能力 20 万 t/a。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253 号)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本项目建设应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四川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办法,本工程审批部门为攀枝花市环境保护局。为此,攀枝花惠翔工贸有限公司委托我单位对该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在接到委托后即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和建设地区环境调查,在结合该项目的污染特征和工程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待审批后作为环保主管部 门环境管理及项目开展环保设计工作的依据。 二、产业政策符合性 本项目为煤制品制造,产品是型煤。本项目经攀枝花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企业投资备案通知书(备案号:川投资备【 51040012110602】 0026 号)予以备案(见附件)。 2014 年 1 月 22 日攀枝花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出据了攀枝花惠翔工贸有限公司型煤生产线整体搬迁改造项目变更建设期的通知(攀经信审批函 201401 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 21 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年本 )(修正)的规定,本项目不属于鼓励类 、限制类、淘汰类项目,因此视为允许类项目。同时,项目拟采购的生产设备中无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修正)中明令淘汰的生产设备,也不采用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现行的产业政策的规定。 三、 选址合理性分析 本项目位于攀枝花市西区格里坪工业园区,占地面积为 17723.46m2,本项目取得了攀枝花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国有土地使用证攀国用( 2013) 00193 号(见附件),本项目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其具体位置见附图 3。 本项目拟建地块周边 200m 范围内无住户、无学校、医 院、文物保护、风景名胜等环境敏感目标存在。本项目在划定红线范围内实施建设与园区工业格局和发展规划相容,与周围环境具有相容性,同时根据攀枝花市环境监测站对项目拟建区域地表水、环境空气、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该项目拟建区域环境质量均能满足相应的功能区要求,并具有一定的环境容量,同时本项目污染物排放量小,对外环境无制约因素。 5 综合上述分析,环评认为本项目建设用地符合园区规划要求,且区域环境具有相容性,无重大外环境制约因素,符合相关规划,选址合理,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 1,外环境关系见附图 2。 四、 规划符合性分析 按照攀 枝花市格里坪工业规划 ,区内规划目标 :整合西区现有煤炭采选、煤化工、电力、建材企业的基础上, 本着 “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科技 ”和 “经济、社会、环境 ”三者统一的原则,充分利用攀枝花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和二次资源(煤矸石、攀钢废渣)优势,优化产业布局,改善投资环境,加快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的培育,将格里坪工业规划区建设成为攀枝花市的省级工业园区。 产业定位:以煤焦化工、电力、建材、钢铁深加工及废渣综合利用为主导,机械制造、洗煤、物流产业等为辅助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 本项目为煤制品制造项目,因此选址于攀枝花 市格里坪工业规划,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要求,与攀枝花市格里平工业规划相符,选址合理,符合园区发展产业。 综上所述,项目符合攀枝花市格里坪工业规划 ,。 五、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本项目按照生产、办公功能分为办公区、生产区以及生活区,项目结合外环境考虑,将办公楼布置在厂区南侧,综合楼布置在厂区东南面,周边布置绿化,可有效降低生产时噪声,生产区的原料库布置在东南面,型煤车间布置在北面,成品库布置在西面,在南侧布置了 1 个物流出入口,方便原材料、成品的外运;厂区东南面布置综合楼,其间布置 1 层倒班宿舍和 1 层食堂。南面设置一 个生活出入口,便于员工的出行。 本项目隔油池、预处理池布置在厂区南面,靠近办公大楼,便于与污水主干管碰管。垃圾收集点布置在门卫室旁边,便于垃圾的收集,同时靠近园区规划道路,便于垃圾的转运和处置。 建筑间距均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建筑周围设消防通道,根据分析表明,总图布置实现了人、货分流,有利于物质运输和满足消防要求。 综上所述,从环保角度分析,项目平面布置合理。详见总平面布置图。 6 六、本项目的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地点、建设单位及性质 项目名称:型煤生产线整体搬迁改造项目 建设地点:攀枝花市 西区格里坪工业园区 建设单位:攀枝花惠翔工贸有限公司 建设性质:新建 2、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投资: 3000 万元 资金来源:自筹资金 3000 万元。 3、产品及服务规模 本 项目总投资 3000 万元,占地 17723.46m2,新增给料机、输送机、破碎机、热风烘干炉、成型机等设备,将原型煤生产线整体搬迁至西区格里坪工业园区内进行扩能改造,项目建成后,新增型煤产量 15 万吨,达到型煤生产能力 20 万 t/a,新增设备28 台。 该项目产品方案如表 1-1: 表 1-1 产品方案 序号 产品方案 年产量 01 型煤 20 万吨 4、工程内容及环境问题 本项目总投资 3000 万元,总用地面积 17723.46m2,修建厂房、办公楼、综合楼等,共计建筑面积 12183m2,年产型煤生产能力 20 万 t,其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如下 : 表 1-2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名称 单位 数量 总用地面积 m2 17723.46 建筑物建筑面积 m2 12183 其中 原料库 m2 4650 型煤车间 m2 3600 成品库 m2 700 办公大楼 m2 1340 综合楼 m2 1148 7 门卫 m2 45 容积率 / 0.687 建筑系数 % 37.63 绿化率 % 18.8 绿地面积 m2 3330 本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见下表 1-3: 表 1-3 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表 工程 分类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及规模 主要环境问题 施工期 营运期 主体 工程 原料库 标准厂房 ,单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4650m2, H=8.1m,用于原料堆放 施工废水 生活垃圾 生活污水 扬尘 噪声 弃土 建渣 粉尘 型煤车间 标准厂房 ,单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3600m2, H=8.1m,用于型煤加工生产 噪声、粉尘 成 品库 标准厂房 ,单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700m2, H=8.1m,用于成品型煤堆放 粉尘 辅助 工程 门卫室 共 1 个,砖混结构, 建筑面积共计 45m2 生活污水、生活办公垃圾 综合楼 2F, 建筑面积 1148m2, H=8.1m 办公及生活设施 办公大楼 3F, 建筑面积 1340m2, H=12m, 生活污水、生活办公垃圾、食堂油烟 倒班宿舍 位于综合楼第 2F; 食堂 位于综合楼第 1F; 公用 工程 供电工程 来自 10KV 的园区变电站 / 供水工程 从市政自来水管网接入 / 排水工程 雨水依靠城市雨水管网进入园区排污管网,生活污水由厂区自建预处理池处理后送至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 / 消防工程 由室外给水管网提供消防用水,在室外新建两个消防栓,车间设置消防栓,办公室及倒班宿舍设施消防喷淋系统 / 环保 工程 收集池 一座,容积 60m3,混凝土筑造 污泥 隔油池 一座,容积 15m3,混凝土筑造 废油 污水处理站 一座,处理能力 1t/h,采用 “沉淀 +二级生物接触氧化 +二沉 +消毒 ”工序 污泥 旋风除尘器 2 套旋风除尘器, 筛分、破碎产生的煤粉尘在原 煤分级筛和锤式破碎机上面设置集气管,并将粉尘直接通过管道抽排至旋风除尘器。 烘干窑配备的热风炉由于燃烧煤将会产生烟尘,经引风机,引入烘干窑后, 采/ 8 用 旋风除 尘对抽吸出的粉尘进行处理。 危废暂存点 1 处,位于原料车间内,地面硬化,防 渗处理 七、主要原辅材料、能耗及 主要设备配置 情况 表 1 4 本项目使用无烟煤化学成分表() 项目 C 固 灰分 挥发份 硫 水份 煤炭 65 15 8 0.5 6 1、本项目的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情况见表 1 5。 表 1-5 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情况表 类别 名 称 年耗量(单位) 来源 主要化学成分 施工期 主(辅) 料 钢材 1218.3Kg 省内购买 / 混凝土 3654.9Kg 省内购买 / 砂石 3654.9Kg 省内购买 / 水泥 730.98Kg 省内购买 / 红砖 8893.59Kg 省内购买 / 营运期 主(辅) 料 无烟煤 190000 t 市内煤矿 C 草皮煤 8000 t 市内煤矿 腐殖酸钠、 C 水玻璃 729.3t 省内购买 粘结剂 氯化镁 1600 t 省内购买 脱硫剂 能源 电 1376000 kwh 本地电网 / 型煤 2225 t 自用 C 液化气 / 本地购买 / 太阳能 / / / 水量 地表水 12150 m3 园区管网 H2O 2、 根据项目的工艺流程,其主要设备配置如表 1-6: 9 表 1-6 项目主要设备一览表 注:其余设备淘汰,全部外售。 八、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 本项目所需的水、电、气、通讯系统等均由当地城市提供。 1、供电 本项目 年耗电 10 万 kwh, 项目的供电从附近的园区电网接入,经配电房变压达到各生产环节的供电要求。 2、供水 本项目用水主要来自生产用水、食堂、办公生活用水、洗浴用水以及绿化用水,本项目场地只打扫不用水清洗。本项目给水水源由园区自来水管网供给,由给水干管接一路 DN100 给水管,供生产、生活用水。供水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供水水压为 0.3Mpa,能满足项目生产、生活用水要求。食堂使用液化气提供能源。洗浴用水加热使用太阳能。厂区给水采用生产、生活、消防合一的给水系统,供水管网采用埋地环状敷设。 项目采用雨污分流制及清 污分流体系,厂区设置污水排水管网和雨水排水管网。屋顶雨水通过管网收集至雨水排水沟排放,污水经过污水管收集进入化粪池,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污水经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一级标准后,最终汇入金沙江。 项目营运期生活办公用水量参考四川省用水定额( 2010.2),用水量及用水标新增设备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1 给料机 Z6 3 调速 2 锤式破碎机 PC5360 2 国茂电机 3 卧式双轴搅拌机 SWJ3400 3 / 4 成型机 (液压 ) XMQ-20 2 调速 5 烘干窑(立式) TSG-40 1 / 6 热风炉 / 1 / 7 液体搅拌筒 2400mm 3 / 8 干粉给料机 LDL200 2 加干粉添加剂用 9 电气控制柜 / 1 自购 10 电线电缆 / / 自购 11 永磁除铁器 B650 2 电磁强度 70 12 原煤分级筛 ZD2.0 3 特种电机 搬迁设备 13 皮带运输机 / 3 / 14 抽风机 5.5KW 1 / 10 准见下表 1-7: 表 1-7 用水量估算表 序号 使用对象 用水量标准 用水规模 日用水量 (t/d) 1 生产用水(洒水) / 20000t/a 66.7(补充新水 13.3) 2 办公生活用水 50L/人 d 80 人 4 3 洗浴用 水 110L/人 d 80 人 9 4 食堂用水 60 L/人 d 80 人 4.8 5 绿化用水 2L/m2次(每月浇灌 4 次) 3330m2 0.9 6 未预见用水 以上用水 10% / 8.5 7 总计 93.9(新水 40.5) 3、排水 本项目排水实行 “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制 ”。本项目生产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原料车间水降尘,生产废水不外排。 污水主要是综合楼办公人员办公、生活产生的废水,本项目生活用水最高日用水量约为 17.8m3/d(不含生产用水、绿化、不可预见用水等),生活污水排水量按 80%计,最大日污水量为 14.2m3/d。由于目前项目周边污水管网未完善,因此,项目废水不能进入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项目须自建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经厂区内污水管网收集池后进入经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工序采用 “沉淀 +二级生物接触氧化 +二沉 +消毒 ”), 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排入园区排污管网,然后经园区排污管网排入金沙江。 本项目水平衡图如下: 新 鲜 水洗 浴 用 水蒸 发 、 损 耗1 . 8食 堂 用 水蒸 发 、 损 耗1 . 0绿 化 用 水蒸 发 、 损 耗0 . 9不 可 预 见 用 水蒸 发 、 损 耗8 . 5隔 油 池4 0 . 5收 集 池生 活 用 水其 他 用 水办 公 用 水蒸 发 、 损 耗0 . 87 . 21 3 . 31 7 . 8494 . 83 . 2金 沙 江0 . 9污 水 处 理 站蒸 发 、 损 耗 1 3 . 31 4 . 2煤 尘 洒 水5 3 . 45 3 . 43 . 8 1 4 . 29 . 48 . 5图 1-1 本项目水平衡图( m3/d) 11 4、消防 本项目室外设置两个 消防栓按照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的标准供给,即按照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 1 次考虑,火灾延续时间为 2h,室外消火栓供水量为 20 L/S,厂区周围形成环形消防通道。同时,厂房设置室内消防栓,并配置干粉灭火器。 5、电气安全 本项目各子项建筑物均按设计规范( GB50057-94) 2000 年修订版要求设置防雷系统。 各车间厂房及其他建筑物按三类防雷建筑物设置防雷接地装置,进出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线均与防雷接地装置相连,其接地电阻不大于 4。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形式为TN-S 系统,所有受电设备正常不 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均与 PE 线连接,所有电力设备均采用接零保护。 九、工作制度、人员编制 本项目劳动定员 80 人,生产人员 60 人,管理人员 20 人,年生产 300 天,每天工作时间 16 小时(两班制),夜间不生产,生产时间 6: 00 22: 00。 12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为迁建性质,原有项目位于攀枝花西区席草坪,为租用厂房,占地面积 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 1500 平方米,生产型煤 50000 t/a,劳动定员 50 人。 项目原有厂房规模较小,为了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发展地方经济,充分发挥煤炭优势,提高煤炭附加值,建设单位决定迁建原有厂房,规范厂房生产模式,建设新型工业生产线。 新厂建成后,原有设备为淘汰设备,全部外售,原有厂房为租用厂房,不涉及拆迁,原有厂房无遗留环境问题。 一、 原有项目组成表及设备一览表 1、项目组成表 表 1-8 工程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表 工程分类 主要建设内容 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施工期 营运期 主体工程 生产厂房、 破碎机、搅拌机、 成型机(压球机)、 干燥窑 噪声 粉尘 扬尘 建筑废水 建筑垃圾 噪声出、粉尘、烟 尘 、 SO2、固废 辅助工程 给水工程 噪声 仓储工程 原料堆场、成品堆场 扬尘 公共工程 配电室、供水、供电 噪声 办公及生活设施 办公用房、食堂、浴厕 生活污水、生活垃圾 原有项目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审批。 2、设备一览表 表 1-9 项目主要设备一览表 设备名称 型号 功率 数量 搅拌机 114 7.5kW 2 破碎机 立式 18.5kW 2 皮带输送机 TD500 1.5kW 3 成型机 / 3 kW 1 抽风机 / 5.5kW 1 13 二、原有污染情况及治理措施 1. 废水排放及治理 项目无生产废水外排,堆放原煤时洒水降尘的废水循环使用,不外排。原有项目劳动定员 50 人,工人生活新鲜水用量为 12.5m3/d,生活污水产生量约 10 m3/d。原厂区生活污水用于农灌,污水不外排。 2. 废气排放及治理 项目运营期间废气主要为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堆放场和道路运输产生的扬尘、破碎和型煤出料时产生的粉尘、干燥窑配备的热风炉,在烘干过程中将会产生烟尘和食堂油烟。 1)原料堆放场和道路运输产生的扬尘; 项目建设了 3m 高的围墙,并在原料堆场和设备区建设厂房,通过对堆场、厂区公路及时的洒水 和地面的及时清扫可将扬尘降至较低浓度。 2)破碎和型煤出料时产生的粉尘; 破碎和型煤出料时产生的粉尘采用了旋风除尘器统一收集处理,达标后经 15m高的排气筒排放,排放量为 10.22t/a, 215 mg/Nm3。 3)干燥窑配备的热风炉由于燃烧煤将会产生烟尘和废气; 热风炉长 12m,宽 6m,内部设计有五个沉降室对烟尘进行重力沉降,沉降后的热气再通过两层每层厚度为 60cm的湿型煤层过滤后在干燥窑顶部的两个排气筒排放,风量为 4000 m3/h,烟温 80 ,合 3093 Nm3/h。 由于型煤在炉窑内处于运动状态,且 型煤层较薄,因此排放烟尘浓度不能达标。 根据现有产尘情况,破碎、型煤出料、干燥窑排气筒(主要来自热风炉烟尘,炉窑设有 2 个排气筒)共四个产污点分别设置吸尘罩统一收集后用除尘器处理后经 15m排气筒排放。在破碎和型煤出料的地方还必须建设半密闭的厂房,控制无组织排放。 本项目大气污染物气流中水蒸汽含量很高,采用了 XDP-2.0 型旋风除尘器。除尘效率 75%,排气筒高度高度为 15m。吸尘总风量为 8000 Nm3/h,其中干燥窑 4000 Nm3/h,破碎 2000 Nm3/h,出料 2000Nm3/h。 热风炉烟尘初始浓度约 为 1500mg/Nm3,破碎工序吸尘浓度为 700mg/Nm3,出料工序吸尘浓度为 1000mg/Nm3,综合计算除尘前颗粒物浓度为 1175 mg/Nm3,除尘后排 14 放浓度为 176 mg/Nm3,排放速率 1.41kg/h。 干燥窑二氧化硫排放浓度 139 mg/Nm3,排放速率 1.10kg/h。 4)食堂油烟 食堂油烟经抽油烟机抽排,产生量及治理措施见表 1-10: 表 1-10 现有废气产生量及治理措施一览表 名称 排放量( t/a) 治理措施 效果 食堂 油烟 油烟量约为0.4kg/d;1.5mg/Nm3 抽油烟机 抽排 能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GB18483-2001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2.0mg/m3 3. 噪声污染情况及治理 项目运营期噪声主要来自设备噪声,如中破碎机、搅拌机、压球机等,噪声值约为 7590dB(A),项目主要生产设备均布设在厂房内部,加之厂房密闭及距离衰减,厂界噪声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2 类标准限值,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4. 固体废物排放及治理 原有项目运营期间固体废弃物产生总量为 372.5t/a,主要为生产过程产生的热风炉炉渣、除尘清灰及生活垃圾 。 1)、热风炉炉渣 热风炉炉渣 300t/a,外售到砖厂制砖。 2)、除尘清灰 除尘清灰 57.5 t/a,送渣场填埋。 3)、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 15t/a,送垃圾处理场。 原有工程 “三废 ”和噪声产生及排放情况详见表 1-11。 15 表 1-11 原有 “三废 ”和噪声产生及排放情况 种类 产污源点 处理前产生 量及浓度 治理措施 处理后排放量及浓度 达标情况 废气 食堂 油烟 0.4kg/d;1.5mg/Nm3 抽油烟机 0.4kg/d;1.5mg/Nm3 达标 破碎粉尘 出料粉尘 51.1 t/a, 1075 mg/m3 喷水增湿、及时清扫、建厂房、设抽风罩、增加排气筒、旋风除尘器 10.22 t/a, 215 mg/m3 不达标 干燥窑配备热风炉的烟尘 67.65t/a, 1175 mg/m3 10.15t/a, 176 mg/m3 达标 热风炉 SO2 8 t/a, 139mg/m3 / 8 t/a,139mg/m3 达标 废水 职工、生活污水 3000 m3/a 用于附近区域农灌 不外排 全部处理 固体 废物 热风炉炉渣 300 t/a 外售到砖厂制砖 / 全部处理 除尘清灰 57.5t/a 渣场填埋 / 职工、生活垃圾 15 t/a 送垃圾处理场 / 噪声 工艺设备 风机等 75 90dB(A) 建设厂房、隔声罩、围墙 / 厂界达标 三 、 现有 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筛分、破碎车间除尘效率不达标。 四、 “以新带老 ”的环保措施 本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原有厂区将停止使用,原有存在的环境问题将随之消失。新建厂房在 筛分、破碎车间增加了旋风除尘器。 16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表二)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 、地质、气候、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一、自然环境概况 (一)地理位置 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攀西古裂谷中段,北纬 2605-2721,东经 10108-10215,北距成都 757 公里,南距昆明 396 公里。攀枝花市辖东区、西区、仁和区、盐边县、米易县共三区两县,面积 7434.4 平方公里。该市西跨横断山脉,东临大凉山,北接大雪山,南抵金沙江,成昆路和川云西线国道公路纵贯全境。市区(东区、西区、仁和区),面积为 2003.7 平方公里,规划建城区面积约 65 平方公里。 本项目位于攀枝 花市格里坪工业园区,项目具体位置关系见附图 1。 (二)地形、地貌 西区的地层主要由水成岩构成。水成岩因地壳的不稳定性、不等量升降和地史上几个构造运动而形成,区内地层有 7 个构造层: 10 亿年前沉积的震旦系上统观音岩组( Zbg),总厚度 960 1350m,从把关河由北东向西北边境展布,组成中低山地;古生界泥盆系中泥盆统( D2),总厚度 445m,出露在西北角边境,组成中低山地;古生界二叠系下统凉山组( P1V),总厚度 56.4 184.3m,主要分布在长坪子以上,水泥厂至龙坪子以北的两块长 2.3 3 千米、宽 300 600m 地段,组成低山地;中生界三叠系上统炳南组( T3b),总厚度 956.3 2940.3m,主要分布在金沙江北岸中东部,组成低山岗丘陵地貌;中生界侏罗系下统冯家河组( Jf),总厚度 3739m,出露在区南侧,组成低山丘陵区;新生界第三系上新统昔格达组( N2),厚 10 180m,主要分布在乌龟井至新庄台地上;新生界第四系更新统( Q2),总厚度 53 62m,主要分布在河门口公园与河门口水厂以北、水泥厂至河门口和庄上村沿河地段。 火成岩由玄武岩和闪角正长岩构成。上二叠系,西区境内有大片岩浆喷出,冷却后为玄武岩,新庄 尖山体西侧至洗煤厂出露面大。后因中西部仅有深切沟剖面露头,新庄尖山上部山体主要由喷出的闪角正长岩组成。 项目区为沟谷侵蚀强烈切割的低中山地貌,溪沟发育,切割强烈。地势北高南低,最高处项目区北端,海拔标高 1080m,最低处项目区南端,海拔标高 1063m,相对高差为 17m。项目区域内,植被主要为草本植物,间有少量的灌木及零星的乔木。 17 (三)气候特征 项目区属亚热带高原型季风气候,四季不甚分明,日照时间较长,紫外线辐射强度较川西盆地强,年温差较小,而日温差较大,旱、雨季分明,从 6 月下旬到 10 月上旬为雨季,降雨量 很少,年降雨量 444.2 1248.8mm。年蒸发量 1500 3000mm,极端最低气温 1.3 ,最高为 40.4 ,年平均气温为 20.4 。冬季无霜雪,夏季炎热。冬春两季多东南风,最大风速约 12m/秒 。 (四)水文 ( 1)地表水 攀枝花市有大小河流 200 多条 (季节性河流占 87 ),均属金沙江水系,以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三源河、大河为骨干水系,全部水流在市区汇入金沙江。金沙江流经攀枝花市 133km,平均坡降为 0.6 ,落差达 78m,据渡口水文站多年水文资料统计,金沙江攀钢厂区段多年平均径流量 530 亿 m3,年平均流量 1690m3/s,最大流量9860m3/s,最小流量 409m3/s,流速为 1 4.5m/s,由于江水流量较大、河流弯曲,因此江水混合充分,有较强的稀释自净和复氧能力。 攀枝花市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达 492.9 万千瓦,可开发量达 410.1 万千瓦,二滩电站的 6 台 55 万千瓦机组已全部建成投产发电。 ( 2)地下水 攀枝花市地下水不甚丰富,作为城市供水水源,仅属于次要地位。市区地下水分布在 13 个水源地,总储量约 4.7 万吨 /日。由于受地形和水文条件制约,各水源地之间没有明显的水力联系,没有统一的含水层, 地下水的储量与水化学特征也炯然不同。 厂区所在河谷地区没有大的地表水系,只有一条季节性的水流,常年流水,其水量变化不大,降雨的时候受雨水的控制,有较大的水量。 (五) 抗震烈度 有关地质资料显示,攀枝花市位于我国著名的南北地震带中南段,属南北向石棉元谋地震带、北东向的盐源 洱源地震带组成部分,地震活动较为频繁。根据 2001年中国地震局公布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攀枝花地区的地震烈度为 7 度,是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据攀枝花地震局有关资料统计, 1467 年至今,当地境内及边界附近发生4.5 级以上地震 8 次,其中 6.7 级地震 2 次, 4.5 至 5.5 级地震 6 次;而受周边地区强震波及,并造成烈度 5 度以上影响的有 13 次。 1955 年 9 月 23 日 23 时 06 分,攀枝 18 花市拉鲊、鱼鲊一带发生了 6.7 级地震,造成约 700 人死亡,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攀枝花市发生的最大一次破坏性地震。 因此,本环评建议设计施工时就注意相关防震规划。 (六) 资源 ( 1)矿藏资源: 著名的攀西钒钛磁铁矿是我国三大共生矿基地之一,品种繁多,储量丰富,截止1993 年底,攀枝花地区内共发现矿产地近 280 处,矿产 53 种 (金属矿产 22 种,非金属矿 26 种,能源矿产 4 种,水矿产 1 种 )。累计 探明钒、钛磁铁矿石储量 790415 万吨,伴生的钛储量 70491 万吨,钒储量 1670 万吨、探明的钛资源占世界第一位、钒资源占全国第一位,世界第三位。另累计探明晶质石墨矿物储量 1694 万吨、烟煤储量 55371 万吨、无烟煤储量 12774 万吨,冶金辅助原料矿产 (耐火粘土、熔剂白云岩、熔剂石灰岩等 )耐火粘土矿石储量 1281 万吨,溶剂白云岩矿石储量 7741 万吨,溶剂石灰石矿石储量 31397 万吨。 整个攀西地区的四大钒钛磁铁矿矿区本地区就拥有 3 个,它们分别是攀枝花矿区,白马矿区、红格矿区,其中攀枝花矿区已建成投产二十多年 。 ( 2)森林资源 攀西地区共有森林总面积约 2572.4 万亩,攀枝花地区森林覆盖面积 478.5 万亩,平均覆盖率为 38.9%,较全省和全国平均值高。森林分布以米易、盐边两县覆盖率最高。攀枝花市区覆盖率为 36.9%,主要分布在远郊的山区。市西区巴关河一带有珍稀植物苏铁株。 (七)生态环境概况 攀枝花市境内植被以亚热带西北干性常绿阔叶林为外貌特征,具有热带、亚热带、温带植物等多种成分,主要呈垂直分布,海拔 937 1500m为稀树草坡, 1500 2800m以云南松为主, 2800 4195m为落叶阔叶林和灌丛草原。境 内共有植物 190 余科、近900 属、 2300 余种,珍稀植物攀枝花苏铁等 10 余种。攀枝花市区森林覆盖率为 36.9,主要分布在远郊的山区。 “九五 ”期间累计完成人工造林 60 万亩、封山育林 114 万亩、退耕还林 8.5 万亩。 境内野生动物 264 种,其中野生经济动物 5 纲, 158 种,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 19 种,主要有羚羊、云豹、小熊猫、岩羊、水鹿等。 19 由于受地形、地质及气候的影响,攀枝花市内土壤的类型出现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成土类型主要有红壤、黄棕壤、紫色土、红色石灰土、赤红壤等,其中红壤占53.47,黄棕壤占 13.67。 二、社会环境概况 (一)攀枝花社会环境简况 攀枝花市管辖三区二县,即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全市有 16个街道办事处, 161 个居民委员会,农村有 20 个镇, 58 个乡, 418 个村。全市耕地面积 3.16 万公顷,林地 47.56 万公顷,草地 12.12 万公顷,园地 0.83 万公顷,水域1.54 万公顷,交通用地 0.4 公顷,工矿城市用地 1.84 公顷。 全市人口 105.16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55.74 万人,农业人口 49.42 万人,共有35 个民族,汉族约占 88.1。全市人口密度 138.6 人 /平方公里。 2010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45.59 亿元,增长 1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6.77 亿元,增长 6.7%;第二产业增加值 246.24 亿元,增长 15.5%;第三产业增加值 82.58 亿元,增长 11.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3 万元,达到了 30 280 元,增长 13.4%。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 106.27 亿元,增长 21.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30.8%,比上年上升了 2 个百分点。 (二)、西区社会环境简况 本工程位于西区格里坪工业园区,距攀枝花市中心 26km。 西区幅员面积 123.955 平方千米。西区辖清香 坪、河门口、玉泉、摩梭河、陶家渡和大宝鼎 6 个街道办事处, 34 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并辖 1 个格里坪镇, 10 个村(其中 3 个民族村), 49 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2007 年底全区总人口 15.79 万人, 54111 户,其中农业人口 1.04 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 6.59%;非农业人口 14.75 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 93.41%。农村劳动力 7612 人,占总人口的 4.82%;人口密度 87 人 /km,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6.0 。境内居住有汉、彝、回等民族。 西区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杂粮为主,经济作物以蔬菜、水果为主。 2007 年全县粮食总产 量 0.31 万吨,蔬菜总产量 1.08 万吨,水果产量 0.20 万吨。据攀枝花市 2011 年年鉴, 2010 年项目内国内生产总值( GDP)完成 34.48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 0.5 亿元;第二产业 26.86 亿元;第三产业 7.13 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21837元。 2007 年农业总产值 9402 万元,其中农业产值 2737 万元,占总产值的 29.11%; 20 林业产值 126 万元,占总产值的 1.34%;牧业产值 5919 万元,占总产值的 62.95%;渔业产值 522 万元,占总产值的 5.55%;其它产值 98 万元,占总产值的 1.04%。 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 10016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5365 元。格里坪镇辖 10 个行政村,已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通邮、通电话、通公路,通自来水。格里坪镇内共有幼儿园、托儿所 5 个, 8 所小学, 1 所中学,老师总人数 79 人。有图书馆、文化站 1 个,体育场馆 3 个,医院、卫生院 1 个,农技推广服务机构 1 个,市场 7 个。 (三)经济发展概况 攀枝花市现已成为一个以钢铁工业为主体,煤炭、电力、矿山、运输、森工、建材等配套发展并辅以地方中小型企业的重工业基地。城区已逐步形成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的七大工业片区;以钢铁工业为中心的弄弄坪片区; 以煤炭工业为中心的宝鼎片区;以电力、建材工业为中心的河门口片区;以冶金矿山为中心的攀密片区;以地方工业、商业、建筑业为中心的大渡口仁和片区;以木材贮运、加工为中心的格里坪片区;以铁路、机修、储运仓库为中心的金江片区。 农业分布于市区以外的山区,农产品由过去的单纯粮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