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环评证书号: 国环评证乙字第 3232 号 XX 县公路养护段 XX 至 XX 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 报批 件) 编制单位: XX 交通大学 二 O 一四年 四 月XX至 XX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 I 目 录 前 言 . i 1 总 论 . 1 1.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1 1.2 评价目的和评价原则 . 3 1.3 评价依据 . 4 1.4 评价标准 . 7 1.5 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和评价重点 . 10 1.6 环境保护目标 . 11 1.7 评价预测时段 . 14 1.8 评价方法 . 14 1.9 产业政策与规划及选址的符合性分析 . 14 1.10 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与筛选 . 16 1.11 评价工作程序 . 17 2 工程概况 . 19 2.1 工程名称、性质、地点 及建设单位 . 19 2.2 建设规模及投资 . 19 2.3 改扩建前道路现状及整改措施 . 20 2.4 路线方案 . 26 2.5 道路改扩建工程 . 26 3 工程分析 . 47 3.1 工艺流程及施工工艺 . 47 3.2 工程污染源分析 . 52 4 区域环境概况 . 57 4.1 自然环境概况 . 57 4.2 社会环境概况 . 64 4.3 区域生态环境概况 . 67 5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70 5.1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70 5.2 环境空气现状调查与评价 . 71 5.3 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73 5.4 声环境现状调查与 评价 . 76 6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78 6.1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 . 78 6.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81 6.3 景观环境影响评价 . 83 6.4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 84 6.5 水环境影响评价 . 88 6.6 声环境影响评价 . 91 6.7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 107 7 环境风险分析 . 108 7.1 评价目的 . 108 7.2 环境风险识别 . 108 XX至 XX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 II 7.3 主要环境风险类型及影响分析 . 109 7.4 事故影响分析 . 109 7.5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 111 7.6 事故应急预案 . 114 7.7 环境风险评价 结论 . 115 8 水土保持 . 116 8.1 水土流失现状 . 116 8.2 水土流失预测 . 116 8.3 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 122 8.4 水土保持监测 . 132 8.5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 . 136 8.6 水土保持方案结论和建议 . 137 8.7 水土保持方案的合理性分析 . 139 9 公众参与 . 141 9.1 公众参与目的 . 141 9.2 公众参与调查实施 . 141 9.3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143 10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 150 10.1 设计阶段的环境保护措施 . 150 10.2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 152 10.3 营运阶段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 157 10.4 环保措施投资估算 . 158 11 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 . 160 11.1 环境保护管理计划 . 160 11.2 环境监测计划 . 162 11.3 环境监理计划 . 163 12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 166 12.1 社会效益分析项目带来的环境损失 . 166 12.2 项目的环境效益 . 167 13 结论与建议 . 169 13.1 工程概况 . 169 13.2 产业政策符合性结论 . 169 13.3 选址合理性及规划符合性结论 . 169 13.4 环境质量现状 . 170 13.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171 13.6 水土保持结论 . 173 13.7 环境风险 . 173 13.8 公众参与 . 174 13.9 经济损益分析 . 174 13.10 综合评价结论 . 174 13.11 建议 . 174 XX至 XX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 III 附 图 附图 1 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 2 项目线路走向图 ; 附图 3-1 项目 起点 K1+100沿线敏感点及环境现状监测图; 附图 3-2 项目 K1+100K7+200沿 线敏感点及环境现状监测图; 附图 3-3 项目 K7+200K12+500沿线敏感点及环境现状监测图; 附图 3-4 项目 K12+500终点 沿线敏感点及环境现状监测图; 附图 4 项目所在区域 水系图; 附图 5 项目 施工平面布置及水保措施图 ; 附图 6 项目所在区域 综合交通图; 附图 7 项目所在区域 土壤侵蚀现状图; 附 件: 附件 1: XX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 XX至 XX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天发改能交 201324号; 附件 2: X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 XX地震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实施项目的通知,川发改投资 2013989号; 附件 3: 用地 说明 ; 附件 4: XX县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关于 XX至 XX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项目选址的回复(天住建函 201386号) ; 附件 5: XX县水务局关于 XX至 XX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批复的函(天水函 201342号; 附件 6: 不涉及集中式引用水源证明 附件 7: XX县环境保护局关于 XX至 XX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天环函 2013159号; 附件 8: XX县监测站环境现状 监测报告 (天环监字( 2013) 1107号) ; 附件 9: XX县人民政府关于 XX至 XX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拆迁安置工作的承诺函,天府函 201414号; 附件 10:公众参与调查表 ;XX至 XX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前言 i 前 言 拟改扩建的 XX 至 XX 公路是沟通 G318 和 S210 的主要生命通道之一和重要经济干线公路,是 XX、 XX 向东经邛崃融入成都最便捷的通道。本项目在 “4.20XX 地震 ”中受损严重,特别是镇西山至龙门一带受地震影响,沿线次生灾害频发,安全隐患点多, 崩塌(危岩)、落石、滑坡、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密度大。原有桥涵基本为上世纪 50 年代 修建的石拱桥涵,荷载等级低,并在地震中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本项目是通往重灾区 XX 的一条主要生命通道,在 “4.20”抗震救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 “十二五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XX 县连接XX、宝兴县的重要通道之一,可促进 XX 县与 XX、宝兴县的经济、社会、旅游等相关事业的交流。为确保该生命通道的畅通,提高其抗灾能力,保障灾区重建物资运输,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因此急需对该路进行恢复重建。 本项目起于 XX 县城厢镇中大街桂花桥处( K0+000),经仁义乡、老场乡,终点在 XX 县境内过铜江天桥与 省道 210 线相接( K20+712.72), 公路全长 20.71km, 实施里程长度 19.8km,利用 G351 新线 0.91km。 其中 起点至老场段 ( K0+000 K11+350)在老路路基基础上向两侧加宽至 7.5m, 并重新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 , 全长 11.35km,采用双向 2 车道三级公路,时速 30km/h,路基宽度 7.5m,行车道宽度为 23.25m,土路肩宽度为 20.5m; K11+350 K19+800 段对原老路破损路面进行整治, 单独改建 K16+500 K17+000 段的回头曲线按 R=15m 半径改善线形 , 采用双向 2 车道四级公路,时速 20 km/h,路基宽度 6.5m,其中行车道宽度为 23m,土路肩宽度为 20.25m;止点段 K19+800 K20+713.52 段完全利用灾后重建项目 S210 新建路线 。 全线设桥梁 330m/9 座,占路线总长的 1.6%,其中大、中桥梁 182m/2 座( 拆除重 建桥梁 56m/1座,利用桥梁 126m/1 座),小桥 148m/7 座 ( 拆除重建 ) 。建设项目内容包括:路基路面工程、桥涵工程、排水工程、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部分,路面结构形式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本项目总投资估算总额为 1.41亿元,平均每 km造价 679.76万元。本项目建设主要环境问题为: 占用土地、水土流失、噪声影响、汽车尾气排放等 。 2013 年 9 月 7 日, XX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印发 XX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实施项目的通知(川发改投资 2013989 号)文,要求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确保完成总体规划各项任务,本项目为总体规划实施项目之一;对XX至 XX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前言 ii 本项目予以确认。 XX 省交通厅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受 XX 省交通厅 委托,于 2013 年 10 月编制完成了 XX 至 XX 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3 年 11 月 15 日,本项目获得雅安市 XX 县发展 和改革局下达的关于 XX 至 XX 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天发改能交 201324 号),批复同意项目业主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认真开展环评、水土保持、建设用地等工作; 2013 年 11 月取得 XX 县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关于 XX 至 XX 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项目选址的回复(天住建函 201386 号),回复文件原则同意本项目线路选址; XX 煤田一四一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于 2013 年 11 月编制完成 XX 至 XX 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并于 2013 年 12 月取得 XX 县水务局关于 XX 至 XX 公路 灾后恢复重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批复的函(天水函 201342 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规定,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2013年 11月,受 XX县公路养护段 委托 XX交通大学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工作。在接受委托后,我单位成立了项目组,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所规定的原则、方法、内容和要求开展工作。在拟建线路所经的 XX县、 XX县政府的大力协助下,项目组工作人员对沿线主要村镇、居 民区和桥位等环境敏感点进行了详细实地踏勘和环境调查,并听取了地方环保、规划、农业、水利、国土、交通、林业等有关部门和群众的意见,经广泛收集资料和认真分析,项目组于 2014年 4月完成了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在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道路沿线环保、规划、农业、水利、国土、交通、林业等相关单位和有关专家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XX至 XX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总论 1 1 总 论 1.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1) 本项目的建设是提升区域抗震防灾能力,确保灾后重建工作顺利进行的需要 本项目是通往重灾区 XX 的一条主要生命通道,在 “4.20”抗震救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天铜路是 XX 县交通枢纽建设中 “东融、西连、南下、北上 ”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 “十二五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XX 县连接 XX、宝兴县的重要通道之一,可促进 XX 县与 XX、宝兴县的经济、社会、旅游等相关事业的交流。由于雅安市处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南端,地震比较容易发生,而此次 XX 强烈地震更进一步凸显该路抗灾能力差、通行能力低的的弱点,不能满足现阶段抗震救灾,及随后展开的灾后重建工作的需要,因此急需对该路进行改造。 突如其来的 XX 地震使灾区民众的生命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XX 县位 于雅安北部,龙门山断裂带影响范围内,对外交通道路主要有 S210、邛芦路、油玉路及天铜路,本次地震救援的主通道为经成雅高速 G318 S210 至 XX,应急救援通道为成温邛高速 -邛芦路至 XX 及 XX-老场 -XX,而 G318、 S210 受地震影响严重塌方,给抗震救灾工作造成较大的延误,本项目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塌方,但在紧急抢通后及时发挥了救灾应急的重要作用。 目前成都通往 XX 县区域的路线单一,必经之路 G318、 S210 等级不高,沿线地形地质条件恶劣,经常发生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行车速度无法提高,难以满足 “应急 ”对于速 度的需求。 本项目是联系震中区域的生命通道,抗震救灾的人员、物资主要从该通道进入。通过该道路可便捷连接 G318、 S210 等国省干线,对确保抗震救灾的顺利进行,灾后恢复重建的有力推进意义重大。 ( 2) 本项目的建设是实现伟大中国梦,实施 XX 省八大交通专项工程的需要 按照 XX 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构建畅通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新要求, XX 省交通运输厅在主题教育活动中,认真查找交通运输建设发展中还存在的发展不足、发展不平衡、路网不完善等问题,制定并启动实施八大交通专项工程,着眼优化完善交通网 络,增强进出川主通道和省内干线互连互通能力,提升路网整体服务水平,服务全省构建竞相跨越奔小康的发展新格局,为谱写 “ 中国梦 ” XX 篇章当好先行,提供支撑。八大交通专项工程首要任务是干线XX至 XX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总论 2 公路联网工程,即:集中加快推进一批纲举目张、联网成片、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关键项目建设,重点解决高速公路之间、高速公路与干线公路以及干线公路之间的相互联网和衔接转换问题。 本项目与 G318、 S210 等国省干线公路相交成网,可衔接成雅高速、雅康高速,解决了高速公路与干线公路以及干线公路之间的相互联网和衔接转换问题,解决了经由多条干线 道路通达 XX 的问题,也使 XX 县路网布局更加完善可靠,是联网成片、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关键项目。 ( 3) 本项目的建设是消除隐患,保障行车安全畅通,提高路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需要 项目沿线受本次地震影响较大,道路受损严重,滑坡、崩塌、碎落、路基沉陷及开裂等次生灾害频发,安全隐患点多。尤其镇老场至铜江段为越岭线,坡陡弯急,回头弯道多,建设标准低,通行能力严重受限,极不利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迫切需要。 本项目的建设将改善该生命通道的行车条件,提高抗灾和通行能力,有利于灾后重建、地方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秩序的恢复。 ( 4) 本项目的建设是完善区域路网,提高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XX 经仁义乡、老场乡、铜江至 XX 公路是沟通 XX、 XX、宝兴的主要通道之一。本项目可与国道 318、雅康高速(在建)、 S210 线及成雅高速等衔接,可通往区域内各重要乡镇以及临近区县市,并可由此快速通达成都。 2009 年 9 月 24 日,成都市 -雅安市区域合作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暨签约仪式在雅安市隆重举行,成都市党政代表团、雅安市党政代表团共同见证了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成雅区域合作有利于整合资源、优势互补,而邛崃市地处成都和雅安衔接部, 与雅安 XX 县、雨城区、名山县三个县接壤,非常具备与雅安合作的地理优势,但邛崃通往以上各区路网通道(成雅高速、邛名高速、 G318)较为集中,而邛崃与 XX 方向通道路网等级普遍偏低。 本项目的建设使成都、邛崃、 XX 与 XX 之间,增加了一条便捷快速通道,减少了绕行距离,有利于 XX 县区域资源的开发,有利于 XX 与 XX 的进一步合作,必将对天芦、邛芦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 , 本项目的建设是成雅经济进一步合作的需要。 XX至 XX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总论 3 ( 5) 本项目可作为川藏公路(成都 -雅安 XX 段)第二通道的一段,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川藏公路成都至雅安 XX 段 主要经成雅高速至雅安雨城区,于雅安北出口下高速公路接国道 318 至 XX、泸定进藏,由于近年来雅安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