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杂说四 马说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 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杂说四 马说 唐代:韩愈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祇辱 一作:只辱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食马者 通:饲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杂说四 马说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 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 “天下没有千里马! ”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注释 伯乐: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 xi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千里马:原指善跑的骏马,可以日行千里。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特指有才华的人。 而:表转折。可是,但是。 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故:因此 。 虽:即使。名:名贵的。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祗( zh):只是。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骈( pin)死于槽( co)枥( l)之 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于:在。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 杂说四 马说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 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不以千里称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指马的千里之能被埋没。以:用。 称:出名。 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一食:吃一顿。食,吃。 或:有时。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 “吃尽 ”的意思。 粟( s):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石( d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约等于一百二十斤。三十斤为钧 ,四钧为石。 食马者:食,通 “饲 ”,喂。 其:指千里马,代词。 是:这样,指示代词。 虽:虽然(与前面的虽不一样 ,这里指虽然 ) 能:本领。 足:足够。 才 :才能。 美:美好的素质。 外见( xin):表现在外面。 见:通 “现 ”,表现;显现。 且:犹,尚且。 欲:想要。 等:等同,一样。 不可得:不能够得到。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杂说四 马说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 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求:要求。 策之:驱使它。策: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指鞭策,驾驭。之:代词,指千里马。 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以:按照。道:正确的方法。 食之:食,通 “饲 ”,喂。 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这里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材:通 “才 ”,才能。尽( 2):竭尽,发挥出。 鸣:马嘶。 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执:拿。 策:马鞭。 临:面对。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 “唉 ”。 其( 1):难道,表反问语气。 其( 2):大概,表推测语气。 邪:通 “耶 ”,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意为 “吗 ” 知:懂得,了解,认识。 赏析 杂说四 马说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 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5 页 1 本文的中心论点(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领起全文作用) 2 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 食马者 “不知马 ”的具体表现(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 对 “食马者 ”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 表现 “食马者 ”以 “知马者 ”身份叹息(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 8 全文的主旨句中心句(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 也。(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 杂说四 马说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 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6 页 9 有一位名人曾说过: “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10 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1 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怀才不遇的人发的感叹):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2 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 文章最能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句子是: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 马! ” 14 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 结合全文,谈谈成为 “千里马 ”的必要条件是什么:一、要具有良好的资质或才能;二、后天要有坚持不懈的努力精神;三、要能遇到善于识别人才的伯乐。 杂说四 马说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 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7 页 韩愈( 768 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 “文 ”,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 轼称他 “文起八代之衰 ”,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 “韩柳 ”,有 “文章巨公 ”和 “百代文宗 ”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 “道统 ”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