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怨词二首 其一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怨词二首 其一 唐代:崔国辅 原文 妾有罗衣裳,秦王在时作。 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著。 赏析 这首诗很像戏剧的独白。它能使人想象到比诗句本身更多的情景:女主人公大约刚刚翻检过衣箱,发现一件敝旧的罗衣,牵惹起对往事的回忆,不禁黯然神伤,开始了诗中所写的感叹。 第一句中的 “罗衣裳 ”,既暗示了主人公宫女的身份,又寓有她青春岁月的一段经历。封建宫廷的宫女因歌舞博得君王一晌欢心,常获赐衣物。第二句说衣裳是 “秦王在时 ”所作,这意味着 “秦王 ”已故,又可见衣物非新。唐诗中常以 “汉宫 ”泛指宫廷,这里的 “秦王 ”也是泛指帝王。后两句紧承前两句之意作感慨。第三句说罗衣曾伴随过宫女青春时光,几多歌舞;第四句语意陡然一转,说眼前秋凉,罗衣再不能穿,久被冷落。两句对比鲜明,构成唱叹语调。 “不堪 ”二字,语意沉痛。表面看来是叹 “衣不如新 ”,但对于宫中舞女,一件春衣算不了什么,向来是 “汗沾粉 污不再著,曳土踏泥无惜心 ”(白居易缭绫)。可见这里有许多潜台词的。刘禹锡的秋扇词,可以作这两句诗的怨词二首 其一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注脚: “莫道恩情无重来,人间荣谢递相催。当时初入君怀袖,岂念寒炉有死灰! ”可见诗中对罗衣的悼惜,句句是宫女的自伤。 “春 ”、 “秋 ”不止指季候,又分明暗示年华的变换。 “为舞春风多 ”包含着宫女对青春岁月的回忆。 “秋来不堪著 ”,则暗示其后来的凄凉。 “为 ”字下得十分巧妙,意谓:正因为有昨日宠召的频繁,久而生厌,才有今朝的冷遇。初看这二者并无因果关系,细味其中却含有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李白妾薄命)之意, “为 ”字便写出宫女如此遭遇的必然性。 这首诗句句惜衣,而旨在惜人,运用的是比兴手法。衣和人之间是 “隐喻 ”关系。这是此诗的艺术特点。罗衣与人,本是不相同的两种事物,此诗的作者却抓住罗衣 “秋来不堪著 ”,与宫女见弃这种好景不长、朝不保夕的遭遇的类似之处,构成确切的比喻。以物喻人,揭示了封建制度下宫女丧失了作人权利这一极不合理的现象,这就触及到问题的本质。 崔国辅,唐代诗人。吴郡(今苏州)人,一说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开元十四年( 726)登进士第,历官山阴尉、许昌令、集贤院直学士、礼部员外郎等职。天宝十一 载 (752),因受王鉷案牵连被贬为竟陵司马。与陆鸿渐交往,品茶评水,一时传为佳话。事迹散见新唐书 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一五、唐才子传卷二。国怨词二首 其一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辅诗以五绝著称,深得南朝乐府民歌遗意。殷璠河岳英灵集云:“国辅诗婉娈清楚,深宜讽味。乐府数章,古人不及也。 ”原集至宋代已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