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鹧鸪天 寻菊花无有戏作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鹧鸪天 寻菊花无有戏作 宋代:辛弃疾 原文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 赏析 辛弃疾的词,大多借景抒情、咏物言志,他的这首鹧鸪天也不例外。自从南归之后,他本希望能得到南宋政权的重用,报效国家,恢复中原,展露才干,但没想到他的这些志向不仅未能实现,反而遭奸臣谗害,落得被迫过上闲居生活。他虽寄情山水,但仍时常流露出一股愤愤不平之气。此词虽题为寻菊花无有,戏作,但整个上片都未直接接触题目,只是愤世嫉俗之情的抒发;就是下片,对题目说来,也只是点到而已。 此词上片开头两句: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今惟有酒偏香。 ”仿佛凭空而来,却又发自心灵深处,是饱经风霜,到过了庙堂官场、都会边疆 ,目睹了官场丑恶之后的十分痛苦的总结和极端厌恶的心态。在辛弃疾的仕途生涯中,他看惯了当时投降派掌权,正人君子遭受打击,鹧鸪天 寻菊花无有戏作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狗苟蝇营的小人气焰嚣张,故斥官场为 “臭腐场 ”,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掩鼻 ”二字,本于孟子。离娄下的 “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充分展示了词人自己品格的高洁和对丑恶的厌恶。正因为面对的是 “臭腐场 ”,所以 “惟有酒偏香 ”。 “酒 ”之 “偏香 ”,不在于它的味,而在于它能 “解忧 ”。 “惟有酒偏香 ”,言外之意是说除酒以外,一切都是 “臭腐 ”的。 “人间 ”与 “古今 ”连用,即空间与时间结合,横与纵交织,意谓 不仅眼前的 “人间 ”是 “臭腐场 ”, “惟有酒偏香 ”,而且从古到今,莫不如此。接着 “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两句,情调一转,由对 “人间 ”深深的厌恶,变为对山林隐居生活的由衷的喜悦,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云烟畔 ”,指词人闲居的铅山乡间别墅。这里依山临水,云烟缥缈,如世外桃源。 “歌舞忙 ”,写词人闲适潇洒的生活和志得意满的情愫。他在闲居铅山时所作的词,多有类似语句。 上片叙写人间是 “臭腐场 ”,词人欲远务之,从而为下片 “寻菊花 ”作了铺垫。下片 “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 ”转入正题。前两句点 “寻菊花 ”,后一句明 “不见 ”。 “老伴 ”,据另一阕鹧鸪天(翰墨诸公久擅场)的题目可知,当为 “吴子似诸友 ”。 “共秋光 ”,共享秋光。古人多用 “秋光 ”来表现菊花。如杜甫课伐木诗说: “秋光近青岑,季月当泛菊。 ”张孝祥鹧鸪天词说: “一种浓华别样妆,留连春色到秋光。解将天上千年艳,翻作人间九月黄。 ”因而 “共秋光 ”,即隐含了 “寻菊花 ”之意。 “黄花 ”,即菊花。 “重阳 ”,即农历九月初九,古人常在这天登高赏菊。结尾两句: “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秋风一鹧鸪天 寻菊花无有戏作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夜霜。 ”是说菊花的开放,还得等待刮一阵秋风,落一夜严霜。这只是字面意思,实际是 赞美菊花不趋炎附势而傲霜凌寒的品格。赞美菊花的这一品格,也是表明作者的品格。 通观全篇,这首词虽写法不合常规,但作者本意不在按题作文,而在借题发挥,表现他愤世的情怀和如菊的品格。 辛弃疾( 1140 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 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 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