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画师》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赠画师》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赠画师》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赠画师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赠画师 近现代:鲁迅 原文 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 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 译文 从南京城刮出的阴风使千林万树暗淡无光,沉沉雾气遮天蔽日使百花枯萎凋零。 希望画家构想出新的意境,只管用鲜丽的颜彩描绘春光明媚的山色。 注释 画师:指日本画师望月玉成。 白下:白下城,故址在今南京金川门外。唐武德九年( 626 年)移金陵县治于此,改名白下县,故旧时以白下为南京的别称。 百卉( hu):百种花草。殚( dn):尽,指枯萎。 意匠:指艺术创造上的构思。 研:磨,旧时写字作画,须将墨磨于砚中。朱墨:朱为红色,墨为黑色,均为写字作画的颜色。春山:朝气蓬勃的山。 赠画师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勾勒了一幅阴暗凄惨的画面:白下刮出的恶风卷来泼墨乌云,盖没了所有的生机勃勃的树林,惨淡愁雾遮天蔽日,各种花草尽被摧残。这里通过具体形象,艺术地概括了旧中国山河破碎、民生悲惨、文坛凄凉,革命者被害的社会面貌。诗句写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风生白下 ”,即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一、二句正是对国民政府推行反共政策,实行镇压革命、扼杀文学运动的抨击。鲁迅用 “白下 ”一词寓意深刻,有强 烈的感情色彩,既指明了地点,又暗示了国民政府政权的统治;同时由于它名字的古老和地理位置的特点,又影射了 “风 ”的阴森和肃杀。 后两句峰回意转,热情地希望和请求画师匠心独运,用新颖的构思、鲜艳的色采去描绘生机勃勃的春天山林。诗句强调 “只研朱墨 ”一种颜料来绘画,就是要求画家画出一片红的 “春山 ”。诗中 “愿乞 ”两字,更突出体现了诗人要求表现共产党根据地的迫切心情;诗中强调描绘根据地要有 “新意匠 ”,又表现了诗人对革命根据地的景仰和热情歌颂。 全诗紧扣一个 ”画 ”字,以强烈的对比手法,描绘出黑暗现实与革命理想的 两幅画面。从而,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愤懑感情与革命理想的坚定信念。一、二两句,内容上是并列关系,句式上是对偶句。作者以黑暗的 “千林 ”与凋残的 “百卉 ”,逼真地描绘出旧中国的黑暗赠画师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面。一个 “生 ”字,点风的来源,一个 “塞 ”字,状雾的广布,一个 “暗 ”字,一个 “殚 ”字,状写了阴森恐怖的程度。三、四两句,内容上是起承关系,句式上是非对偶的散句。作者在上两句现实描写的基础上,将笔锋陡转,别开生面,以 “新意 ”引出 “春山 ”,形象地展现出革命理想的崭新画面。一个 “新 ”字,寓意深刻,感情诚挚,一个 “只 ”字,十分肯定,力重千钧。这 里,体现了作者 “乞 ”的虔诚, “新 ”的瞻望, “只 ”的肯定, “作 ”的热情。 此诗炼字、炼句卓有功力,首二句 “千林暗 ”、 “百卉殚 ”,画面鲜明, “风 ”与 “雾 ”,比喻形象; “生 ”与 “塞 ”,抓住关键,深中肯綮。后二句 “愿乞 ”与 “只研 ”,虽为规谏之语,纡徐婉转,但表现了作者热切的心情与诚挚的愿望。 鲁迅( 1881 年 9 月 25 日 1936 年 10 月 19 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 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 “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 赠画师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