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春夕早泊和刘 谘议落日望水诗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春夕早泊和刘谘议落日望水诗 南北朝:何逊 原文 旅人嗟倦游。 结缆坐春洲。 日暮江风静。 中川闻棹讴。 草光天际合。 霞影水中浮。 单舻时向浦。 独檝乍乘流。 娈童泣垂钓。 妖姬哭荡舟。 客心自有绪。 对此空复愁。 译文 频繁往来江上的旅行已生厌倦,早早泊船靠岸,依春洲以望远,聊解忧烦。 暮色黄昏之时,江风停息。一曲悠扬的船歌不知从江中何处传来。 举目遥看,只见一片莹莹草色与天光水色融为了一体;偶尔有几朵彩春夕早泊和刘 谘议落日望水诗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云飘来,霞光倒映在水中,随着水波起伏。 寂静的江上,时而一只小船从天边驶来,映着天上的霞光,滑过水中的云影,缓缓摇近岸边。 坐于江畔,看江水长流,夕阳西沉,孤舟飘泊,恨谄臣阻扼贤路,忧国家隐患重重。 外仕宦人的心中纵有无限愁绪,也只有一声叹息无可奈何。 注释 嗟( ji):叹息;感叹。 结缆:系舟,停舟。 讴( u):民歌。 娈童泣垂钓:用 “龙阳君泣鱼 ”之典,用来表达移情别恋,恩移宠衰,不再受到宠幸或重用的苦衷。 妖姬哭荡舟: “蔡姬荡舟 ”齐桓公与蔡姬泛舟水上,蔡姬摇荡舟身,桓公恐,禁之不可,怒而遣蔡姬。桓公打发蔡姬回娘家只是一种惩罚,不曾想蔡人 竟嫁女于他人。桓公大怒,举兵攻破蔡国,并乘势进军楚国。 赏析 何逊的诗在梁代颇有影响,沈约曾盛誉其作,谓 “每读卿诗,一日三复,犹不能已 ”。此诗的艺术水准,也当得起这番赞誉。题中的春夕早泊和刘 谘议落日望水诗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刘谘议,即刘孝绰,曾任谘议参军之职。他是与何逊齐名的诗人,当世有 “何刘 ”之称,二人之间经常有唱和之作。 “旅人嗟倦游,结缆坐春洲。 ”诗的起首两句交代了作者之所以在行程中要 “早泊 ”,并不是春江夕阳的美丽景色激发了他的观赏兴趣,而是对官事繁复和往来江上的旅行已经厌倦了,才宁愿早早泊船岸边,依春洲以望远,聊解忧烦。何逊的这种 心情,在其诗作中多有反映,如 “游宦疲年事,来往厌江滨 ”; “我本倦游客,心念似悬旌 ”等。诗一开始就表现出作者的忧愁烦恼,为下面的写景与联想做了铺垫。 接下来六句描写了春晚夕阳中的江上景色。暮色黄昏之时,江风停息。涣涣春水,犹如一匹长长的白练,无声地流动着,一直流向远方。江中不知何处,传来一曲悠扬的船歌。这是打鱼归来的船家在摇橹歌唱。在一片静谧之中,这歌声显得既清亮而又陶然自得,使疲于奔波的旅人闻之,更加感慨万端。举目遥看大江两岸,但见春草茵茵。这如翠的绿色绵绵不断,伸展向前,直连着天边。近处的草芽绿得可爱,远处的草却渐渐地映出傍晚天际的清光,越向远方,这清光越亮,草色也越淡。遥望所及,只见一片莹莹,草色与天光水色融为了一体。偶尔有几朵彩云飘来,霞光倒映在水中,水波起伏,宛如云影飘浮在江面。寂静的江上,时而一只小船从天边驶来,映着天上的霞光,滑过水中的云影,缓缓摇近岸边。宁静的江流,悠扬的渔歌,天边的余晖,绵绵的春草,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在这画面中,有声,有光,春夕早泊和刘 谘议落日望水诗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有色,有近处的清晰,有远方的迷濛,有静止的水天背景,有动态的孤舟轻漾。一切都呈现出素雅的色调,透出一股忧郁的情思。 诗的后四句抒发了作者由江 景而生发的联想和感慨。 “娈童泣垂钓 ”用 “龙阳君泣鱼 ”之典。战国策 魏策记魏王的男宠龙阳君钓鱼而泣,魏王问其故,龙阳君答曰,前得之鱼小,后得之鱼大,故弃前者而藏后者;因想天下之美人多矣,王将惑于新人而弃故。魏王遂布令于四境之内 :“有敢言美人者族。 ”后以此事喻近幸之臣蔽君主得贤之路。 “妖姬哭荡舟 ”,事见于左传 僖公三年。齐桓公与蔡姬泛舟水上,蔡姬摇荡舟身,桓公恐,禁之不可,怒而遣蔡姬。桓公打发蔡姬回娘家只是一种惩罚,不曾想蔡人竟嫁女于他人。桓公大怒,举兵攻破蔡国,并乘势进军楚国。淮南子 人间训称: “蔡女荡舟,齐师大侵楚。 ”以喻祸之起于微小之间。这两个典故都与水有关。何逊关心国事,有志向,但因出身寒微,不善奉迎,故仕途多蹇,胸中常郁郁。他坐于江畔,看江水长流,夕阳西沉,孤舟飘泊,恨谄臣阻扼贤路,忧国家隐患重重,心情格外沉重。他的愤恨忧虑不可以直接表达,遂由水而生发联想,借 “泣鱼 ”、 “荡舟 ”的典故婉转隐晦地表现出来。这应当就是 “客心自有绪 ”的内涵。南史 何逊传记载,梁武帝萧衍因何逊在诗中用曹操故事而颇为不满,称 “何逊不逊,未若吾有朱异 ”。何逊 “自是疏隔,希复得见 ”。(朱异是梁代以阿谀奉迎皇帝而著称的近 臣,后侯景起兵乱梁,就借讨朱异为名)此事或许能帮助读者理解何逊用这两个典故时的心理背景。 春夕早泊和刘 谘议落日望水诗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5 页 然而, “旅客长憔悴,春物自芳菲 ”, “客子行行倦,年光处处华 ”(何逊)。大自然既不因人的悒郁不乐而失去其美之魅力,也不因人之喜悦赞赏而增加其美的色彩。自然的生命就是这样健壮、坚强、蓬勃旺盛。相比之下,人的生命是多么短促、软弱,人的作用又是多么微薄、无力。江水静静,日夜不停;春光流转,年年不息;太阳落下,第二天照样升起;可江边之人,明日不知身在何处,愤恨忧虑,亦复徒然。 “对此空复愁 ”,正是诗人对于人生、社会的无可奈何 之叹。 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 (今山东省苍山县长城镇 )人,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子。八岁能诗,弱冠州举秀才,官至尚书水部郎。诗与阴铿齐名,世号阴何。文与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其诗善於写景,工于炼字。为杜甫所推许,有集八卷,今失传,明人辑有何水部集一卷。后人称 何记室 或何水部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