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蝶恋花 海岱楼玩月作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 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蝶恋花 海岱楼玩月作 宋代:米芾 原文 千古涟漪清绝地。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水浸碧天天似水。广寒宫阙人间世。 霭霭春和一海市。鏊戴三山,顷刻随轮至。宝月圆时多异气。夜光一颗千金贵。 译文 千万年的涟漪仍荡漾在这片清净隔绝的地方,海岱楼很高,往下俯瞰秦淮河的尾端。水天一色,仿佛水浸泡着天,天与水合为一体,像是从月亮上的广寒宫来看下面的人间一样。 雾色蔼蔼中出现一个海市蜃楼,巨鳌托举着三座大山浮出水面,立刻随着月亮一同出来。月亮圆的像宝珠一样的时候有很多异样的气息,现在的月亮就仿佛一颗夜明珠价值千金。 注释 涟漪:实指涟水全境,涟水为水乡,境内有中涟、西涟、东涟诸水。 海岱( di)楼:在江苏涟水。词人于哲宗绍圣四年( 1097)知涟水军二年。 下瞰( kn):从高处往下看,俯视。 秦淮:河名。流经南京是南蝶恋花 海岱楼玩月作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 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京市名胜之一。相传秦始皇南巡至龙藏浦发现有王气于是凿方山断长垄为渎入于江以泄王气故名秦淮。 广寒宫:月中仙宫。中国古代传说中嫦娥居住的地方。 霭霭( i):云雾密集的样子。 海市:即海市蜃楼。 鳌戴三山:巨鳌在水底顶着三座山。系我国古代神话。 “三山 ”,指海中的仙山方壶、瀛洲、蓬莱,巨鳌或大 龟藏于山下 “举首而戴(顶)之 ”,漂浮的 “三山 ”因而不再移动(详见列子 汤问)。 轮:指代月。 异气:指天空出现的特异气象:祥瑞之象,或大气中的蜃景影像。 夜光:月光。 赏析 蝶恋花词牌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之情为多,似此词以健笔写景,而能大气包举,摄人心魂,观之词史,实为罕见。一字一句是真是实,又迷离惝恍如梦如幻。词境超迈,意象玲珑,令人佩服其凌云健笔。 “千古 ”三句点出海岱楼的地理位置。首句将地名嵌入,有助于晶莹澄澈意境的塑造。李白蛾眉山月歌说: “蛾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 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蛾眉山月 ”、 “平羌 ”、 “清溪 ”等词,均于地名中寓情境,米芾正是借鉴了李诗的这种蝶恋花 海岱楼玩月作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 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手法。下阕则以想象、比喻等手法,描绘了明月初升、如梦如幻的水上奇观。作者描绘海市蜃楼、蓬莱仙山等人间仙境,都是为了营造气氛,衬托明月,则最后两句无疑就是点睛之笔,突出了题目 “海岱楼玩月作 ”。词中写景之作,有柳永的望海潮,写月之作,有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柳词重点在于摹写人间美景,苏词重点在于对月抒怀,米芾此作则是以想象的笔调,描绘了梦幻般的月色,在表现上自有其独特性。 这首词的上阕,首先 从海岱楼所处的地理位置人手。 “千古 ”一句,是对涟水全境的景色的总写。涟水为水乡,当时境内有中涟、西涟、东涟诸水,是黄河由淮河入海的必经之地,且东濒大海,北临运河,水乡清绝,故以 “涟漪 ”称之。然后特出一笔,写海岱楼之高拔地而起,“下瞰秦淮尾 ”,形容楼高用了夸张手法。 “水浸 ”二句承 “下瞰 ”而来,转而描写碧天浸沉在水中,然后又由如水的碧天联想到 “广寒宫阙 ”,这便引出一个 “月 ”字,从而为下阕写月出作好铺垫。但 “广寒宫 ”是由水中碧天联想到的虚写,作者的笔墨仍然是倾注于 “人间世 ”,上阕的全部重点均在 “人间世 ”, “广寒宫 ”也是为修饰 “人间世 ”而出现的。 词人在下阕所写 “玩月 ”。但首句却不去写月,而是写 “海市 ”。但这首词中的 “海市 ”,并非实写,写海才是实际,从而再次为月出作铺垫。经过再三铺垫,曲曲折折,月亮终于在千呼万唤之后出海: “鳌戴三山,顷刻随轮至。 ”这两句写月出,表面看来是写 “三山 ”随月轮蝶恋花 海岱楼玩月作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 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而至,月未出时 “三山 ”暗,月出则 “三山 ”明,月亮似乎瞬间移至眼前。这实际上还是写月, “三山 ”只是作为月的反衬物出现的。看似 “三山 ”至,实即月轮出,这种笔法实际是借此写彼。这两句不仅充满了神话色彩,而且写得神采飞动。 “顷刻 ”一词, 写出了月轮出海时的神气和凌厉。词中真正写 “玩月 ”,只是最后两句: “宝月圆时多异气,夜光一颗千金贵。 ”这是巧借同名之珠以赞美圆月之可贵。这两句,前句重在其 “异 ”,后句重在其 “贵 ”,由于 “异 ”所以 “贵 ”。一轮明月,不知产生过多少神话,神奇之至,亦美妙之至,月也因此而提高了身价。月在古人眼中是群阴之宗,对其崇拜备至,所以这两句也包含着作者对于月的种种幻想与评价。 米芾( 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 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