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河渎神 孤庙对寒潮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河渎神 孤庙对寒潮 唐代:温庭筠 原文 孤庙对寒潮,西陵风雨萧萧。谢娘惆怅倚兰桡,泪流玉箸千条。 暮天愁听思归乐,早梅香满山郭。回首两情萧索,离魂何处飘泊? 译文 伫立在破败的孤庙前,迎着江上阵阵风涛寒,看西陵峡上,风萧萧,雨漫漫。风雨中,弥漫着她思归的呼唤,飘洒着倚桨的她涕泪点点。 傍晚时听杜鹃声声,声声唱不尽思归的愁怨。风传递山里早梅的香气,把春的信息送到山城边。回忆欢情时更觉心苦,游魂何时把家还? 注释 河渎神: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双调四十九字。 西陵:西陵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北,又名夷陵。这里是指孤庙所在地。 谢娘:此处指船娘。兰桡( ro):划船的桨。这里是指船边。 “兰桡 ”形容船精美芳香。 玉箸( zh):或写成 “玉筯 ”。箸是筷子,这里是指眼泪,形容泪珠下流,一条条如 “玉箸 ”。 思归乐:这里指杜鹃啼声。 河渎神 孤庙对寒潮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山郭: “郭 ”本为外城,即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这里是指山的边缘。 萧索:缺乏生气,这里有冷淡的意思。 离魂:指离别之人的魂魄,与 “别魂 ”意相同。 赏析 这是一首离别相思之作。上片开头二句,意境阔远,富有气势,为情人离别创造出浓 郁氛围:西陵孤庙、风雨潇潇、寒流无尽,中间着一 “对 ”字,言其地别无他物,显示出环境空旷、寂寥、冷落,渲染出一种愁苦孤寂的气氛。 “谢娘 ”二句具体刻画女子倚舟怀人,泪流千条,极显其凄怆伤痛之情。 过片二句写主人公所闻、所见、所感:所闻为杜鹃思归之鸣,愈增离人日暮愁思;所见早梅已放,香满山郭,好景已不为己所留,以乐景写离愁,倍觉伤怀,且 “早梅 ”又暗与前面 “寒 ”字合;所感则为离恨而已。结尾句双起单承,直接抒写离别之苦,用 “萧索 ”突出思者与被思者的情状,十分痛惜。这是主人公的推想:是不是因为离别后,音信难通,而 使情感冷淡了呢?心上人如今又在何处呢?末尾以问语出现,推进一层,表现了思念之切,也突出了主人公此刻茫然无依的心绪。 此词背景是 “孤庙 ”“山郭 ”,作者将江南的风景、风情融入了对离河渎神 孤庙对寒潮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愁别恨的抒写之中。整首词由景入情,通过对特定景物的描写,以景衬情,情景交融,韵味深远。 温庭筠(约 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 “温八叉 ”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 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 “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 “花间派 ”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 “温韦 ”。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