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馆》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江馆》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馆》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馆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江馆 唐代:王建 原文 水面细风生,菱歌慢慢声。 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 赏析 客馆临江,所以开头先点出环境特点。 “水面细风生 ”,写的是清风徐来,水波微兴的景象。但因为是在朦胧的暗夜,便主要不是凭视觉而是凭触觉去感知。 “生 ”字朴素而真切地写出微风新起的动态,透露出在这以前江面的平静,也透露出诗人在静默中观察、感受这江馆夜景的情态。因为只有在静默状态中,才能敏锐地感觉到微风悄然兴起于水面时所带来的凉意和快感。这个开头,为全诗定下一个轻柔的基调。 第二句 “菱歌慢慢声 ”,转从听觉角度来写。菱歌,指夜市中歌女的清唱。她们唱的大概就是江南水乡采菱采莲一类民歌小调。 “慢慢声 ”,写出了歌声的婉曼柔美,舒缓悠扬。在这朦胧的夜色里,这菱歌清唱的婉曼之声,随着阵阵清风的吹送,显得格外清扬悦耳,动人遐想。如果说第一句还只是为江边夜市布置了一个安恬美好的环境,那么这一句就露出了江边夜市温馨旖旎的面影,显示了它特有的风江馆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情。 “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 ”客亭,就是诗人夜宿的江馆中的水亭。它紧靠着 “小市 ”,这才能听到菱歌清唱,看到灯火夜妆,领略水乡夜市的风情。这一句 明确交代了诗人所在的地方和他所要描绘的对象,在全篇中起着点题的作用。诗人不把它放在开头而特意安排在这里,看来是用过一些心思的。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本比较简单,缺乏层次与曲折,如果开头用叙述语点醒,接着连用三个描写句,不但使全篇伤于平直和一览无余,而且使后三句略无层递,变成景物的单纯罗列堆砌。现在这样,将叙述语嵌入前后的描写句中间,一则可使开头不过于显露,二则可使中间稍有顿挫,三则可使末句更加引人注目,作用是多方面的。 末句又转从视觉角度来写。透过朦胧的夜色,可以看到不远处有明亮的灯光,灯光下,正活动着盛 妆女子婉丽的身影。 “明 ”字写灯光,也写出在明亮灯光照映下鲜丽的服饰和容颜。诗人写江边夜市,始则在朦胧中感触到 “水面细风生 ”,继则在朦胧中听到 “菱歌慢慢声 ”。就在这夜市刚刚撩开面纱,露出隐约的面影时,却突然插入 “客亭临小市 ”这一句,使文势出现顿挫曲折,也使读者在情绪上稍作间歇和酝酿,跟着诗人一起用视觉去捕捉夜市最动人的一幕。因此当夜市终于展示出它的明丽容颜 “灯火夜妆明 ”时,景象便显得分外引人注目,而夜市的风姿也就以鲜明的画面美和浓郁的诗意美呈现在面前了。 江馆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旅馆夜宿的题材,往往渗透着凄清孤寂的乡愁羁思 。从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到这个传统的相继不衰。王建这首旅宿诗,却怀着悠闲欣喜的感情,领略江边夜市的诗意风情。这里面似乎透露出由于商业经济的繁荣,出现了新的生活场景,而有关这方面的描绘,在以前的诗歌中是反映得不多的。由此启渐,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一类描写便时常出现诗人笔下。这恰恰反映出了时代生活的变化,和由这种变化引起的诗人视野的扩大,和审美感情的变化。 王建 (约 767 年 约 830 年 ):字仲初,生于颍川 (今河南许昌 ),唐朝诗人。其著作,新唐书 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皆作 10 卷,崇文总目作 2 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