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菊花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菊花 唐代:李商隐 原文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译文 暗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 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 菊花不怕露水的沾湿,可是害怕夕阳的来临。 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鹦鹉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 注释 融融:光润的样子。 冶冶:艳丽的样子。 陶令:指陶渊明,因其主彭泽县做过县令,故称陶令。 罗含:(公元 293 年一公元 369 年)字君长,号富和,东晋桂阳郡耒阳(今湖南未阳市)人。博学能文,不慕荣利,编苇作席,布衣蔬食,菊花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安然自得。被江夏太守谢尚赞为 “湘中之琳琅 ”。桓温称之为 “江左之秀 ”。官至散骑廷尉。年老辞官归里,比及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时人以为德行之感。 禁:禁受,承当。 重露:指寒凉的秋露。 怯:胆怯、担心。 残:一作 “斜 ”。 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泛:指以菊花浸酒。 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升:摆进。 赏析 这是一首借物抒怀的诗。虽然诗中写到陶渊明,但根本点则不是甘于 田园。而是借菊寄托自己渴望入朝的热望。这里的的菊花,淡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他们既有陶公篱旁的雅色,又有罗含院里的淡香。它不畏霜露,却担心夕阳。它可以傲然凌霜盛开,却面对时光流逝无奈。即使它枯萎了,也可以制成美酒,盛在精巧的鹦鹉杯中,来到高贵的宴席之上。这里诗人热情讴歌了菊花的雅色和清香,高度赞扬了菊花不怕霜露的傲骨以及可贵的奉献精神。诗人咏菊,以自己的观感为主,描述很是抽象。菊中有我,我中有菊。纵然凋谢,留下的也是白玉高堂里的精华。李商隐晚年落泊,但毕竟是帝室远亲,他自己也以此为荣。诗人用 “金鹦鹉 ”“白玉 堂 ”婉转地表白了自己的身世。菊花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可是,他的身份并没有有给他带来实质上的好处,纵然才俊,亦不见用。通观全诗,诗人状物新奇引典自然,锐意中有伤时,哀婉里有进取,大有孤芳自赏之意,绝无叹老嗟卑之嫌。 诗一开头,先描绘菊花那可爱的姿色: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首句写的是紫菊: “暗暗 ”真实地写出词人对紫菊的观感,表明色彩并不明丽。 “淡淡 ”又写明其色浅浅也不浓艳。 “暗 ”“淡 ”二字的重叠使用,便生动逼真地刻画出紫色菊花那淡雅的风姿。次句描写黄菊:“商融 ”即和暖之意。这两个字用得极为精妙。用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井说。 这是 “通感 ”或曰 “感觉挪移 ”在日常生活的经验里视觉、听觉、角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与交融,眼、耳、鼻、舌、身各个官截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因此颜色如乎会有温度,诗人在视觉里获得了触觉的感受。看到那金黄色的菊花便有了一种温暖的感受。由此可南诗人体物实在太精微了。 “冶冶 ”圳其明艳柔美之态。那黄菊金色的花蕊,经过露洗霜染,清新鲜美,月 “冶冶 ”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诗人着墨不多,只 “融融冶冶 ”四个与便极尽黄菊之态,不愧为大手笔。 第三句诗则把菊花颜色的描写引申了一步,称之为 “陶令篱边色 ”,把眼前菊花的地 位抬高了。 “陶令 ”指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他曾做过彭泽(今江西省彭泽县)县的县令,所以后人常常这样称呼他。陶渊明于百花之中最爱菊花,正是他首先把菊花的地位抬高了,他在菊花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饮酒一诗中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名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而李商隐在此处称他所见之菊有 “陶令篱边色 ”,意即同陶渊明东篱下的菊花一样美,足见他对菊花的爱赏程度。后句描写菊花之香,也以典故出之,称之为 “罗含宅里香 ”。罗含,字君章,晋代来阳(今湖南省东南)人,擅文章。由州主簿累官至廷尉、长沙相。桓温极重其才,称为江左之秀,可他致仕还家,在荆州 城西小洲上立茅屋而居。晋书 罗含传记载他 “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诗人此处说他所见之菊有罗含宅中菊花一样的芳香,这便更加抬高了它的地位。李商隐此处引出陶令菊和罗含宅里菊主旨不在菊花本身,有以这两个人自况的一面: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于乡里小儿,遂辞官归隐,闲雅悠然地 “采菊东篱下 ”,罗含致仕却还归本乡,甘居茅屋,托身有所。而李商隐此时辞去了弘农县尉,居于家中,流连山水,形式上与那两个是有些相似。不过李商隐此时这点 “隐 ”气来得很勉强,他骨子里渴望的不是充满菊香的篱下或宅里,而是朝廷,梦 寐以求的是入朝为官,这从后面四句诗中完全可以看得出来。 五、六两句: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明里继续写菊,暗里则有所寄托。 “禁 ”此处是避忌之意。 “重露 ”即浓重的霜露。前句写出私菊傲霜的品格:秋菊开在寒秋, “蕊寒香冷蝶难来 ”(黄巢菊花),不过正是这风霜高洁之时,才显示出它的独特品格。后一句诗人借菊写出自己内心的隐忧, “怯残阳 ”即害怕夕阳西下,黑天到来,此处别有寄托。李商隐虽屡遭挫折,仕途失意,但这并不能侠诗人彻底失望。菊花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5 页 但是他实在担心时不我与,光阴迅速。多少有些迟暮之感。同屈原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 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离骚)几句诗所表达音的惜时思想十分近似,同样是担心自芒的抱负不能施展,虚度了年华。 末尾两句,诗人借菊花委婉地表达出来了: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泛,指以菊花浸酒。 “金鹦鹉 ”指以黄金仿鹦鹉螺形铸造的酒杯。岭表录异一书中写道: “鹦鹉螺,旋尖处屈而味如鹦鹉嘴,故以此名。放上青绿班,大者可受二升,放内光莹如云母,装为酒杯,奇而可玩。 “白玉堂 ”一语出自古乐府 相逢行 “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 ”两句中的后一句。此处暗指朝廷。这两句诗字面上把菊花人格化,表 明它希望被浸在金杯之中,被送到白玉堂上为贵人所用,而实际上表现的是诗人期望入朝做官的心绪。 这首诗的突出特点是物我交融。除开头两句外,其余句句写菊,又句句是写自己,是托物言志的杰作。写物而不离人。物与己交融在一起。物又不粘在物上,处处关己。写己又不脱于物,处处以物出之。如三、匹两句写菊花之色与香,关涉自己翻官之事。五、六句写菊不畏霜露而震日暮,关涉自己的迟暮之感。七、小句写菊花的愿望关涉自己期望入彰之情。其次,本诗在用典上也有独莹之处:自然而然,毫无切削之迹,囊无晦涩之感。如三、四两句用陶渊明与罗含的 典故,如同己出,与自己的诗境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实在是其他人难以企菊花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6 页 及的。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 “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为 “温李 ”,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 “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 “诗家总爱西昆好 ,独恨无人作郑笺 ”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