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口占绝句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口占绝句 宋代:道潜 原文 寄语东山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赏析 题目是 “口占 ”,名符其实,通篇以口语出之,从 “寄语 ”之下,都是答辞。首句点出对方身份 歌妓。 “好将幽梦恼襄王 ”出自宋玉高唐赋。这二句意在告诉对方不要来纠缠我,还是找别人去吧。由此可见,道潜之信守佛戒,不近女色,并非是意志力克制的结果,而是已人定界,此心已死。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后二句解释原因: “我 ”潜心修禅,心无余物,就像沾染了泥的柳絮,沉于地面,不可能随风飘浮了, “我 ”也不会因你的挑逗而动凡心。这句以柳絮沾泥后不再飘飞,比喻心情沉寂不复波动。柳絮轻飘于天,随风逐舞,犹如人之浮于世;絮之沾泥,犹如人之出于世。 这就是佛家的禅心之所在,佛家有 “放心 ”之说,盖指心猿意马;柳絮沾泥不再飘浮,喻禅心已定,心如止水, “放心 ”已 “收 ”。诗人之口占绝句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不为声色所动,不是有意识地恪守佛门戒律,刻意约束自己,而是心已入定,形如死灰,春风吹不起半点涟漪。佛门说法 ,本重比喻,道潜以佛徒身分而用之于诗,可谓不忘其本。而此喻之妙,犹有可说者。春风飘絮,本是自然现象,春天最容易引起感情的波动,柳絮也常以其 “轻浮 ”之质,被赋予男女感情的色彩。这里,不仅柳絮沾泥,风吹不起为人们所习见,因而颇能引起会心的感受,而且,在禅心观照下,以轻质为重质,化喧为寂,设想也颇为别出心裁。 由于作者是位佛徒,人们理解该诗,或许多着重于他对佛门戒律的自觉遵守,即所谓不涉邪淫。然而,从禅家理论来看,其意义尚不止于此。大乘义章卷十三说: “禅定之心正取所缘,名曰思维。 所言定者,当 体为名,心住一缘,离于散动,故名为定。 ”禅定,本指坐禅时住心于一境。广义地看,坚守禅心,不受干扰,如絮之沾泥,风吹不起,不也就是禅定的功夫么。诗人不受女色之诱,并不是由于意识到佛门戒律,更不是害怕别人的指责,而是他本来就心如止水。这不由得使世人想起了 “二祖安心 ”的公案。禅要自己参,心要自己安。道潜之所以能够达到这种境界,正是他本人已经 “安心 ”的结果。 道潜( 10431106)北宋诗僧。本姓何,字参寥,赐号妙总大师。於潜(今属浙江临安)浮村人。自幼出家。与苏轼诸人交好,轼谪居黄州时,他曾专程前去探望。元 祐中,住杭州智果禅院。因写诗语涉口占绝句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讥刺,被勒令还俗。后得昭雪,复削发为僧。著有参寥子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