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月下独酌四首 其一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 及时删除。 第 1 页 月下独酌四首 其一 唐代:李白 原文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同交欢 一作:相交欢 )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译文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 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 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 暂且以明月影子相伴,趁此春宵要及时行乐。 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 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酒醉以后各奔东西。 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注释 月下独酌四首 其一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 及时删除。 第 2 页 酌:饮酒。独酌:一个人饮酒。 间:一作 “下 ”,一作 “前 ”。 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举杯 ”二句: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既:已经。不解:不懂,不理解。三国魏嵇康琴赋: “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 ” 徒:徒然,白白的。徒:空。 将:和,共。 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月 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同交欢:一起欢乐。一作 “相交欢 ”。 无情游:月、影没有知觉,不懂感情,李白与之结交,故称 “无情游 ”。 相期邈( mio)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会。邈:遥远。云汉:银河。这里指遥天仙境。 “邈云汉 ”一作 “碧岩畔 ”。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 佛教中有所谓 “立一义 ”,随即 “破一义 ”, “破 ”后又 “立 ”, “立 ”后月下独酌四首 其一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 及时删除。 第 3 页 又 “破 ”,最后得到辨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 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 “破 ”、 “立 ”。可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近似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 “无相亲 ”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他的影子,拉了过来,连他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是“立 ”。 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 “举杯邀明月 ”,明月毕竟是 “不解饮 ”的。至于那影子,虽 然像陶潜所说的 “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 ”(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诗人姑且暂时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 “春 ”逆挽上文“花 ”字),及时行乐。 “顾影独尽,忽焉复醉。 ”(陶潜饮酒诗序)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测,推翻了前案,这是 “破 ”。 诗人已经渐渐进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像在倾听佳音;舞时诗人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好像在他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下独酌四首 其一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 及时删除。 第 4 页 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 “我歌月 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诗人一往情深。这又是 “立 ”。 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 “月 ”、 “影 ”相约: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然而 “月 ”和 “影 ”毕竟还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结为交游,主要还是在于诗人自己的有情, “永结无情游 ”句中的 “无情 ”是破, “永结 ”和 “游 ”是立,又破又立,构成了最后的结论。 题目是 “月下独酌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 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其中 “一鸟 ”、 “自倾 ”、 “待明月 ”等字眼,表现了诗人难以排解的孤独。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孤独、冷清的感受。 李白( 701 年 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月下独酌四首 其一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 及时删除。 第 5 页 诗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 (待考 ),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 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 年病逝,享年 61 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