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辞》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秋风辞》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秋风辞》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秋风辞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秋风辞 两汉:刘彻 原文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译文 秋风刮起,白云飘飞,草木枯黄大雁南归。 兰花、菊花都无比秀美,散发着淡淡幽香,但是我思念美丽的人的心情却是难以忘怀的。 乘坐着楼船行驶在汾河上,行至中央激起白色的波浪。 鼓瑟齐鸣船工唱起了歌,欢喜到极点的时候忧愁就无比繁多。 少壮的年华总是容易过去,渐渐衰老没有办法! 注释 辞:韵文的一种。 黄落:变黄而枯落。 秀:此草本植物开花叫 “秀 ”。这里比佳人颜色。芳:香气,比佳人香秋风辞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气。兰、菊:这里比拟佳人。 “兰有秀 ”与 “菊有芳 ”,互文见义,意为兰和菊均有秀、有芳。 佳人:这里指想求得的贤才。 泛:浮。楼船:上面建造楼的大船。泛楼船,即 “乘楼船 ”的意思。汾河:起源于山西宁武,西南流至河津西南入黄河。 中流:中央。扬素波:激起白色波浪。 鸣:发声,响。发:引发,即 “唱 ”。棹( zho):船桨。这里代指船。棹歌:船工行船时所唱的歌。 极:尽。 奈老阿:对老怎么办呢? 赏析 全诗比兴并用、情景交融,是中国文学史上 “悲秋 ”的名作。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历史上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谓写 “乐极哀来,惊心老至 ”,一谓 “此辞有感秋摇落。系念求仙意, 怀佳人 句,一篇之骨 ”(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三)。张玉谷又补充说: “以佳人为仙人,似近、乎凿。然帝之幸河东,祠后土,皆为求仙起见,必作是解,于时事始合,而章义亦前后一线穿去 ”。诗中求仙之意不明说,只以 “怀佳人兮不能忘 ”一句暗点,意趣含蓄,妙在其中。 秋风辞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全诗共有九句,可分作四层。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为第一层,点出季节时令特点。阵阵秋风卸白云而飞,岸边的树木已 不复葱郁,然而纷纷飘坠的金色的落叶,为秋日渲染了一副斑斓的背景。大雁苍鸣,缓缓掠过樯桅。短短两句,清远流丽。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 “秋风百代情至之宗。 ”秋日乃惹人思情,虽有幽兰含芳,秋菊斗艳,然凋零的草木,归雁声声,勾起汉武帝对故去的 “佳人 ”不尽的思念之情: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此句写的缠绵流丽乃一诗之精华,正如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三: “此辞有感秋摇落系念仙意。怀佳人句,一篇之骨 ”明人谢榛以为,秋风辞之起句,出于高祖刘邦的大风歌的 “大风起兮云飞扬 ”【四溟史话】。仅从字面看 ,固然不错;但两者的境界和情韵,却颇为异趣。 “大风起兮云飞扬 ”,苍莽辽阔,表现的是风云际会中崛起的雄主壮怀; “秋风起兮白云飞 ” ,则清新明丽,荡漾着中流泛舟,俯仰观赏的欢情,联系后句,其韵味更接近于九歌 .湘夫人的 “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为第二层,是作者的因景联想和中心情思,兰草的秀丽,菊花的清香,各有千秋,耐人品味。春兰秋菊自有盛时,作者观赏的情趣和心态可以相见。接着作者由对花木的观赏,引发起对佳人的怀念,这种由物到人的移情,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是常用的 手法,如屈原离骚有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秋风辞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的句子。 “怀佳人兮不能忘 ”里的 “佳人 ”不仅仅局限在字面的本身,它也可以包容了作者对事业的追求心愿,正象屈原以美人比喻自身理想的高洁一样。 也有观点认为武帝于把酒临风之际,怀念的心中 “佳人 ”是指那位“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的北方 “佳人 ”李夫人。李夫人死于元狩年间,武帝思念不已,竟至于信少翁之说,夜致其形貌于宫,在隔帷伫望之中,唱出了 “是邪?非邪?立而望之,翩何姗姗其来迟 ” 的迷茫之歌。而今七、八年过去,武帝还是不能忘怀 于她,终于在秋日白云之下,又牵念起这位隔世伊人了。这两句化用九歌人神相殊之境,写武帝对 “佳人 ” 的生死相望之思,确有鲁迅先生所说那种 “缠绵流丽 ”的韵致。 五、六、七句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 ”为第三层,是泛舟中流的生动描绘,诗情重又振起,竭力描写汉武帝泛舟中流、君臣欢宴景致。当楼船在汾河中流疾驶,潺缓的碧水,顿时扬起一片白色的波浪。在酒酣耳热之际,不禁随着棹橹之声叩舷而歌。 “萧鼓鸣兮发棹歌 ”一句,正是武帝自作秋风辞放怀高歌的生动写照。其蹒跚的步履,朦胧的醉态和叩舷而歌额 度自得之情,悠然可见。 八、九句 “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为第四层,是秋风辞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5 页 作者此次行幸河东,乐极哀来的深沉感慨。过分的欢乐之后,又带给人哀怨的心绪,青春难再,老之将至,因而不得不及时行乐了。这一描状自然景物后的思想归结,仍没有摆脱了古代骚人墨客的低沉情调。正象汉武帝本人一样,既有平南越、斥匈奴、兴太学、崇儒术的文治武功,又有敬神仙、请方士,因横征暴敛至使 “流民愈多,盗贼分行 ”的过错(见汉书卷四十六石庆传),所以这首秋风辞既有不少自然流畅,使人成诵难忘的秀句,又有叹息人生短暂的虚无色 彩。 总结看来,首二句写秋景如画,三、四句以兰、菊起兴,融悲秋与怀人为一。以下各句写舟中宴饮,乐极生哀,而以人生易老的慨叹作结。 此诗虽是即兴之作,一波三折,抒写得曲折缠绵,毫无直泻无余之感。在清丽如画的写景中,轻轻拨动怀想家人的思弦;于泛舟中流的欢乐饮宴,发为逸兴遄飞的放怀高歌;然后又急转直下,化作年华不再的幽幽叹息,将这位一代雄主的复杂情思,书写的曲折而又缠绵。沈德潜古诗源卷二: “离骚遗响。文中子谓乐极哀来,其悔心之萌乎? ”以 “离骚遗响 ”观之,乃就文辞而言。沈德潜的评价非常切实。 秋风辞之所以能以清新流丽之辞,与苍莽雄放的大风歌相敌并同流传百世,原因正在于此。 秋风辞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6 页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 156 年前 87 年),西汉的第 7 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刘彻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汉武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晚年穷兵黩武,又造成了巫蛊之祸,征和四年刘彻下罪己诏。公元前 87 年刘彻崩于五柞宫,享年 70 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