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牧童词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 时删除。 第 1 页 牧童词 唐代:张籍 原文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垄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 译文 村外草地去放牛,我看见村庄四面庄稼绿油油。 山坡上乌鸦饥饿啄牛背,害得我不敢游戏和翻跟头。 山坡上草多牛儿不抬头,白牛犊儿向着芦苇丛中叫个不停。 吹一声芦叶回应堤那边的同伴,甩几下长鞭浑身乐悠悠。 牛啊牛,你只管吃草可千万不要斗,你头上的角啊,皇帝有用要征收。 注释 牧童词:犹牧童歌。 稠:茂盛。 陂( bi):池泽边的坡岸。 啄牛背:牛背上寄生有虮虱,鸟落在牛背上啄食之。 牧童词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 时删除。 第 2 页 戏:玩耍。 垄( lng)头:田埂。 犊:小牛。 吹叶:用叶子自制的小哨,吹以取乐。 应同伴:和其他牧童遥相呼应。 鼓:甩响鞭。 触:抵触,两牛抵角争斗。 截:截割。 赏析 诗的前两句,作者先交待了牧童到远处放牛的原因。 “绕村四面禾黍稠 ”,村子周围都是庄稼地,禾苗长势正好,为了避免牛群祸害庄稼,牧童只好到远处放牛,这两句在逻辑上采用了倒置的手法,先写果后写因,突出了 “远牧牛 ”这个结果,后文也正是围绕牧牛展开。 “陂中 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牧童把牛赶到了水草丰美的河边陂岸,本来是想让牛专心吃草,不用担心它们会糟蹋庄稼,这样他就能和伙伴们一起嬉戏玩耍了。结果,陂中有很多饥饿的水鸟,它们不停地落在牛背上啄食虫虱,牧童不得不留下来看顾牛群,不停地驱赶鸟雀,其郁闷的心情可想而知。这两句写出了牧童抱怨的情绪。 牧童词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 时删除。 第 3 页 “人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因为陂中 “草多 ”,所以牛群时常走散,在芦苇丛中的白色牛犊还不时地抬头朝空中长鸣。这说明牧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在儿童眼里,这艰苦的劳动里倒也有不少乐趣。正因为牛群走散,牧 童们必须分开寻牛。为了彼此联络,告知对方自己所在的位置,他们 “隔堤吹叶应同伴 ”;为了管束牛群,牧童还要不时地 “还鼓长鞭三三四声 ”。这两句把寻牛、赶牛的过程写得生动有趣,富有立体感与生活感。 诗到这里,还只是单纯的叙事写景,除了生活情趣的盎然和儿童的天真娇憨之态令人印象深刻,似乎也没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张籍的乐府诗往往会在有限的篇幅中叙写情事,只在篇尾以二句话作结,正符合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对新乐府诗歌的创作要求: “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 ”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 ”牧 童一边挥鞭,一边警告牛群: “你们不要再继续打斗了,否则一旦被官府发现,就会有官兵来截断你们头上的角。 ”以官兵来恐吓牛群,足见牧童心性的天真、单纯。 全诗自然清新,构思新颖,以儿童天真的口吻揭露了黑暗的社会现实,达到了更强烈的讽刺效果。 牧童词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 时删除。 第 4 页 张籍(约 767约 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 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 “张水部 ”、 “张司业 ”。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 “张王乐府 ”。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 江南曲。 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 “吴郡张籍 ”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 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