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山亭夏日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山亭夏日 唐代:高骈 原文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水晶帘 一作 水精帘)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绿树阴浓夏日长 ”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 “阴浓 ”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 “树阴 ”才能 “浓 ”。这 “浓 ”除有树阴特别之意外,尚有深浅之 “深 ”意在内,即树阴十分变态。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 “烈日当空,树阴匝地 ”,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短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 “日长睡起无情思 ”,就是写的这种情趣。 “楼台倒影入池塘 ”这里诗人是从视觉写夏日,写看到的景观。诗人看到平静的池塘倒映着远近不同的亭台楼阁的倒影,心情自然怡然舒一爽 ,于是才写出如此富于美感的诗句来。 “入池塘 ”的 “入 ”字用得好,他不仅写出了明净与清新,也写出了动感,写出了池塘容山容水容亭台楼阁的胸怀,把池塘写大了。 山亭夏日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水晶帘动微风起 ”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 “水晶帘动 ”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 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 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 “水晶帘动微风起 ”。如果先写 “微风起 ”,而后再写 “水晶帘动 ”,那就味同嚼蜡了。 “满架蔷薇一院香 ”中诗人又从嗅觉角度来写夏日。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那蔷薇不是诗人看到的,诗人也未必知道庭院里还有蔷薇满架,而是那醉人的芳一香提醒了诗人。在这盛夏骄陽下的山亭的幽静清新的景致之中,又加上 “满架蔷薇 ”,增添了鲜艳的色 *彩,充满了醉人的芳一香,使作品洋溢出夏日特有的灵动与生机。另外, “一院香 ”,又与上句 “微风起 ”不无关联,若没有微风,蔷薇花香就不会飘过来,诗人自然就不知道还有 “满架蔷薇 ”。 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山亭夏日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高骈,字千里,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晚唐名将。高骈出生于禁军世家,其一生辉煌之起点为 866 年率军收复交趾,破蛮兵 20 余万。后历任天平、西川、荆南、镇海、淮南等五镇节度使 。期间正值黄巢大起义,高骈多次重创起义军。被唐僖宗任命为诸道行营兵马都统。后中黄巢缓兵之计,大将张璘阵亡。高骈由此不敢再战,致使黄巢顺利渡江、攻陷长安。此后至长安收复的三年间,淮南未出一兵一卒救援京师,高骈一生功名毁之一旦。高骈嗜好装神弄鬼,几乎达到癫狂的程度。后被部将毕师铎所害,连同其子侄四十余人, “同坎(坑)瘗(埋)之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