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山中杂诗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山中杂诗 南北朝:吴均 原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赏析 本篇是诗人吴均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作品通过对山居小屋悠远、静谧的环境描写,表现了诗人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闲适自在的心情。 “山际见来烟。 ”“这里的山际 ”说的是目所能及的山与天相接的地方,写的是极目远望之处。 “来烟 ”,写的是诗人远望所见的动感物象,即远远地看见岚气云烟从天边飘来,这一描写有力地再现了山居小屋环境的深邃和悠远,给人创建了一个极其丰富的幽深神秘的美感想象空间。 “竹中窥落日。 ”这句的 “竹中 ”,从一个 “窥 ”字可以看出说的应该是竹林的空隙, “落日 ”就是诗人从竹林的空隙中 “窥 ”见到的明亮清新的一个动感物象。从这个 “窥 ”字我们不难看出,诗人这里写的是近景,山中杂诗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即从竹林的空隙中窥视到的红红的落日。这一 “窥 ”,巧妙而又生动地增强了夕阳余晖洒落竹林时刻山居小屋环境优雅、明亮的美感。 如果说在前两句中诗人不惜笔墨为我们再现了山居小屋的环境,那么下边两句写的则是小屋本身的特点。 “鸟向檐上飞。 ”“向 ”可以理解为 “从 ”,也可理解为 “在 ”。 “ 檐上飞 ”,说的是傍晚了,鸟儿们 快要归巢了,于是在房檐儿上悠闲地,自由自在地 ,叽叽喳喳地,一会儿飞过来,一会儿又飞过去。这一句写的是山居小屋的近景,是近距离的所见,描绘的是一种清新、明快的场景,它在向人们透露着一种愉悦与欣喜的情怀。 “云从窗里出。 ”“云 ”是不可能从 “窗里出 ”的,诗人写的其实也就是一种感觉,我们不妨体会一下,如果站在山脚下,远看山居小屋窗前的景象,那洁白的云朵在小屋的窗前悠闲地飘动,仿佛就是从窗户里飘出来的。这感觉是何等的神奇呀。 诗写得十分精炼。四句写出四个各自独立的画面,如同电影镜头的连接那样,合起来使人感 到高而深的山中是那么清幽,甚至冷寂。烟、日、鸟、云都在动,但给人的印象却是无限的静。由这一片寂静,又使人感到诗人心中是那么清静。他没有一点儿杂念,只是静静地观赏着这一切。如果细细吟味,还可感到三、四句隐隐流露出诗人的几山中杂诗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分新奇感。高飞的鸟与屋檐齐高,白云由窗间流出,这种景象在平地上见不到,因而使诗人感到有趣。 四句是两副对子。前两句 “见 ”、 “窥 ”的主体是诗人,后两句的主体则是 “鸟 ”和 “云 ”。前两句的节奏是二、一、二,后两旬是二、二、一。这样,全诗虽然篇幅短小,内容单纯,却因旬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以至于不 显得单调了。 此诗写作极有章法,动静结合。前两句形成大的环境氛围和背景;后两句点染出具体生动的景物,造成巨细相衬的艺术效果。同时,景物动静结合,构成山居特有的景物环境氛围。诗人又运用景中有人、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来观察写出景物,寄托自己的情志于景物环境之中,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吴均( 469 年 520 年),字叔庠。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时官吴兴主簿。明人辑有吴朝清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