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出关宿盘豆 馆对丛芦有感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 唐代:李商隐 原文 芦叶梢梢夏景深,邮亭暂欲洒尘襟。 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为关外心。 思子台边风自急,玉娘湖上月应沉。 清声不远行人去,一世荒城伴夜砧。 译文 芦叶萧萧作响,已经到了盛夏时分,暂且在驿馆里洒扫一下满身风尘。 从前我曾经是半纪漂泊的江南客,今日第一次成为弘农县的关外民。 听思子台边晚风呼呼急吹,遥想玉娘湖上明月应已经西沉。 行人都己归去,只有芦叶的清音不绝,久久地在荒城中应和着那凄凉的砧声。 注释 关:指潼关。盘豆馆:在河南灵宝县境,距潼关四十里。相传汉武帝过此,父老以牙盘献豆而得名。 梢梢:状风动草木之声。 邮亭:即驿馆,指盘豆馆。 关外心:用汉杨仆耻为关外民事,暗指诗人自己由校书郎之清职出为出关宿盘豆 馆对丛芦有感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弘农尉,心情有如杨仆。 赏析 首联 “芦叶梢梢夏景深,邮亭暂欲洒尘襟 ”平平写起,写芦叶,写邮亭,紧贴题面。既点明时令和驿馆,时逢深夏,地处荒僻,一路征尘,景物与行状的描写即透出内心的烦燥郁闷。 颔联 “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为关外心 ”回顾自己漂泊流离一生。这联以昔年的 “江南客 ”与今日的 “关外心 ”作为鲜 明对比:昔年江南之客,年少气盛,充满自信,自然也洋溢着许多美妙的希望;想不到二十年后仍要出关,去从事微不足道的弘农尉之职,这才令人深深体会到汉代楼船将军杨仆何以耻为关外之民的心态。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仆仆风尘,来到这荒野孤驿,让老母思子,娇妻念夫,人生至此,百感交集。 颈联 “思子台边风自急,玉娘湖上月应沉 ”, “思子台边 ”等近景,“风自急 ”与首句 “梢梢 ”和下句 “清声 ”呼应,渲染夕暮景色的凄凉。 “玉娘湖上月应沉 ,从 “应 ”字可见不是写近景。这句应是承三句 “江南客 ”,因此 “湖 ”应指 “浙水 而 言,这是诗人的想象之景,由近景联想到远地, “风急 ”与嚣月沉 ”都是凄清昏冥之景,仍是喻半生生涯坎坷不顺和暗淡无光。 出关宿盘豆 馆对丛芦有感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尾联 “清声不远行人去,一世荒城伴夜砧 ”归结到 “丛芦 ”,以行人断绝只有丛芦喧响应和着荒城的砧声,抒写途中的寂寞和郁闷。诗题是对丛芦有感,因而全诗写 “丛芦 ”贯穿始终,通过映衬渲染,萧瑟的芦叶喧声的描写蕴含深远的情致,抒发了诗人不尽的怅惘。 诗的前四句由丛芦而忆及江南,再由江南折出 “关外心 ”,在曲折的思绪活动中,回溯了漫长悠远的时间、空间和有关生活内容。这种回忆,以及暂时因环境清幽而尘烦乍 释的心境,对于逐渐萌生的 “关外心 ”,起着引发和映衬的作用。后四句则由 “关外心 ”扩展开去,思绪连绵,融合了对亲人的思念和长夜难眠之中对外在环境的感受,使“关外心 ”表现得更加充分和形象。纯粹写因丛芦触发而引起的种种感慨,这就为诗营造出一种哀感优柔的意境,体现出李商隐诗情绪色彩的特征所在。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 “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为 “温李 ”,因诗文与同时期 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 “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出关宿盘豆 馆对丛芦有感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