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识别风险,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 / 49 行业深度 |传媒 证券研究报告 Tabl e_Title 好莱坞并购史回顾 美国电影百年荣光与微暗;巨头入局将重塑中国电影产业格局 Table_Summary 核心观点 : 1)国内电影龙头规模与票房并不匹配,原因系集中度低和未完成垂直整合 2017 年电影市场整体回暖,但行业头部公司内容端和渠道端集中度双降。对比美日韩,我国的电影公司在票房市场远超日韩情况下,公司市值、营收和利润均不如日本的龙头企业,主要原因系集中度较低和未完成垂直产业链整合。 本篇报告 旨在通过 回顾 好莱坞并购 历史,来解答 电影产业链的垂直 、 横向并购一般 是如何 进行的 ? 国内电影产业链的并购将如何 开展 ? 2)回顾好莱坞百年并购史:制片厂通过一系列并购整合成为媒体集团 我们回顾好莱坞百年并购历程,有以下 关于 并购的要点 值得关注 : A.造成好莱坞产业 格局 改变的主要外生冲击主要有消费者习惯变迁、媒介更迭和监管政策三大因素; B. 好莱坞制片厂的演进史就是不断进行垂直整合和横向扩展,然后继续拓展业务边界 赚取 多元化收入,最终形成大型媒体集团的过程; C. 渠道和发行方往往是并购发起者, 内容商 一般是被并购方,主要 因为 渠道和发行更容易 提高 集中度,形成规模 上 的先发优势, 另外 如果制片发行商缺少渠道分发电影产品,将给业绩和经营带来很强的不确定性。 3) 我国 强势媒介已经全面转向互联网, 国内 或已经错过大制片厂时代 好莱坞 的历史说明 低频 &难获取的娱乐 形式 总被高频 &易 获取 的取代 。 我国的强势媒介 全面转向 互联网 ,我们 预计中期 内制片 公司将拓展业务至网剧领域,并依靠视频网站搭建 院线 之外的二级发行体系 。 而在 人才流动已脱离出了制片公司范围的 情况下 ,我们认为国内已越过大制片厂中心模式,直接向现代好莱坞的“一揽子交易”模式靠拢。我国制片、发行、院线等几方都尚未形成电影业的规模优势,垂直整合的 竞争格局 仍向 各方开放 ,但如果低集中度继续保持,第三方巨头或将直接通过资本粗暴完成整合。 4) 巨头 入局将帮助拉长电影的产业链条 , 搭建媒体集团架构 是 先手 腾讯、阿里入局,正在帮助行业拉长产业链,完善从前端的 IP 选取到后端的衍生品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因为短期 制片和渠道都没有明显的规模优势,我们认为 国内中短期 并购的主要形式是小型垂直整合和参股结盟 ,无法构建强有力的 规模 优势 。而 90 年代 后 好莱坞主要通过大媒体集团完成了 IP 的多元化经营构建壁垒,因此国内电影行业谁能率先搭建媒体集团的架构(如多级发行体系、后端衍生机制),就能建立竞争优势。另外值得 关注的是目前整个电影产业链条中集中度最高的 是 在线票务平台, 我们 看好猫眼和淘票票凭借高市占率 拓展 发行业务,并逐渐向 产业 上下游拓展。 国内上市 公司当中我们 建议 关注万达电影、光线传媒。 风险提示 : 政策监管风险、票房增长不及预期,互联网公司寡头垄断风险 Table_Grade 行业 评级 买入 前次评级 买入 报告日期 2018-02-14 Tabl e_Chart 相对市场 表现 Table_Aut hor 分析师: 旷 实 S0260517030002 010-59136610 kuangshigf Table_Report 相关研究: 传媒行业 :广视角 |直播答题:各路资本抢滩登陆, HQ 模式走向何方? 2018-01-16 2017 年视频网站总结 :纯网自制剧带动流量向 BAT 集中,网综市场芒果 TV 异军突起 2018-01-05 游戏行业跟踪点评 :腾讯开放小游戏, H5 游戏或迎来快速发展 2017-12-31 Table_Contacter 联系人: 朱可夫 0755-23942152 zhukefugf -4 0 %-2 1 %-2 %17%36%2 0 1 7 -0 2 2 0 1 7 -0 6 2 0 1 7 -1 0 2 0 1 8 -0 2传媒 沪深300 识别风险,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2 / 49 行业深度 |传媒 目录索引 一、国内电影龙头规模与我国票房市场规模并 不匹配 . 5 1、电影市场内容端和渠道端集中度双双下降,行业龙头效应并不显著 . 5 2、从市值的角度来看,我国电影公司还不够大 . 8 3、从营收的角度来看,我国电影公司还不够大 . 9 二、好莱坞并购简史:百年的荣光与微暗 . 10 1、 1900-1930 年默片时期:发行环节最先集中,反向并购形成大制片厂 . 10 2、 1930-1945 年大制片厂时代:“五大三小”的制片厂体系全盛 . 11 3、 1945-1960 年瓦解大制片厂:派拉蒙判决引发产业巨变 . 15 4、 1960-1970 年好莱坞黑暗时代:制片厂衰落,尝试电视节目制作业务 . 17 5、 1980-2000 年再次复兴:大型公司与电视网结合,开启多元化变现 . 20 6、 2000 年以来好莱坞巨头的两大趋势:国际化和应对互联网化 . 25 三、好莱坞并购历史的总结和启示 . 31 1、监管、消费者习惯变迁和媒介更迭为驱动产业并购的主要原因 . 31 2、电影内容制片是皇冠上的明珠,但多元化是必由之路 . 33 3、产业链条垂直的整合必将开启,渠道的形式不限于院线 . 35 4、从其他市场的发展历史来看,垂直整合往往能够催生更强的电影工业 . 37 四、对我国电影娱乐行业的启示有哪些? . 40 1、主流媒介渠道变更,内容提供商跨媒介生产将成为趋势 . 40 2、国内内容上游与渠道下游都没有规模优势,或已错过制片大厂时代 . 42 3、互联网巨头入局参与角逐,产业链将在接下来几年被迅速拉长 . 45 风险提示 . 48 识别风险,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3 / 49 行业深度 |传媒 图表索引 图 1:国内民营五大发行票房的集中度近年来有所下降 . 6 图 2:国内 Top10 的院线和影投市占率有所下降 . 6 图 3: 2000 年以来北美好莱坞五大发行份额合计占 60%以上 . 7 图 4:北美 Top3 院线集中度保持在 50%以上 . 7 图 5: 2016 年北美 Top3 院系占比达到 52% . 7 图 6:国内民营五大发行票房的集中度近年来有所下降 . 8 图 7:国内电影公司的营收能力仍不突出 . 9 图 8:国内电影公司的盈利能力仍不突出 . 9 图 9:北美电影市场 1929 年至 1933 年规模迅速扩容 . 10 图 10:北美电影放映市场十分分散 . 10 图 11:八大在 1945 年之前发行的影片数量较多 . 12 图 12:大制片厂制度下好莱坞的电影产品开始分层 . 12 图 13:国内民营五大发行票房的集中度近年来有所下降 . 12 图 14:好莱坞 1930 年一家典型的社区影院的节目表 . 13 图 15:好莱坞“五大”简介 . 14 图 16:好莱坞“三小”简介 . 14 图 17:华纳 1906 年 -1930 年成为大制片厂的主要并购动作 . 15 图 18:好莱坞大制片厂时代独立制片商并无生存空间 . 15 图 19:派拉蒙法案后,大型制片厂开始向发行商转型 . 16 图 20:八大电影公司提升了票房分成份额 . 17 图 21:八大电影公司减少了旗下演员雇佣的数量 . 17 图 22:大制片厂发行独立制片商的影片增多 . 17 图 23:大制片厂自己出品的电影作品逐渐减少 . 17 图 24: 美国观影人口在 1950 年代后出现了显著下滑 . 18 图 25: 美国战后出现了明显的逆城市化现象 . 18 图 26:好莱坞的影片产出在 80 年代后迅速增长 . 20 图 27:北美市场的银幕重新恢复增长至 4 万块左右 . 20 图 28:好莱坞的阶梯式分账决定了院线的盈利能力并不强 . 21 图 29: 1980 年到 2000 年好莱坞的收入里国内影院占比在持续下降 . 24 图 30: 80 年代诞生的录像带市场取代了原来次轮或者三轮影院放映的地位 . 24 图 31: 1980 年来好莱坞制作和宣发成本上涨超 5 倍( 85 年为价格基期) . 25 图 32: 2000 年以来美国本土电影市场的观影人次有所下降 . 25 图 33:美国国内票房的增长主要依靠票价提升实现 . 26 图 34: Top20 影片的制片预算已经在飞速上升 . 27 图 35: Top10 影片的海外票房上升势头更快 . 27 图 36: 2005 年以来国内票房占好莱坞收入仅为 10%左右 . 27 图 37:好莱坞在制片厂等级上形成了六大 Mini Major独立制片商的体系 . 28 图 38: 2000 年影片的播放渠道窗口期示意图 . 28 图 39: 2010 年影片的播放渠道窗口期示意图 . 28 图 40:近年来流媒体市场规模增长迅速, 2012 年超过传统媒体市场规模 . 29 图 41:好莱坞大型媒体集团也均开始提供流媒体服务 . 30 识别风险,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4 / 49 行业深度 |传媒 图 42:好莱坞的并购历史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 32 图 43: 1948 年以来好莱坞盈利多元化经历了电影电视娱乐产品的过程 . 33 图 44:迪士尼带动下,好莱坞公司又开辟了主题乐园盈利的新模式 . 33 图 45:迪士尼 2017 财年各项收入构成 . 34 图 46:迪士尼 2017 财年各项营业利润构成 . 34 图 47:华纳依靠并购,在历史上曾经涉足多项业务 . 35 图 48:米高梅在 50 年代后逐渐丢掉放映和发行业务,最终破产 . 35 图 49:狮门影业以横向并购为主,缺少渠道的情况下利润也难以平滑 . 36 图 50:狮门影业的 EBITDA 在 2016 年并购付费电视台渠道后有所好转 . 37 图 51:全球 2016 年主流的电影市场票房规模情况(单位:十亿,美元) . 38 图 52:日本市场电影巨头东宝株式会社的垂直整合过程 . 39 图 53:东宝营收和利润推移情况 . 39 图 54: 2016 年各大媒介在 1-3 线城市的到达率情况 . 40 图 55: 2011-2016 年 1-4 线城市消费者电影院渠道月到达率情况( %) . 41 图 56:索尼影视娱乐公司旗下有专门的电视节目制作和发行体系 . 41 图 57:华纳兄弟旗下有专门的电视渠道和电视生产部门 . 42 图 58:中国市场近年来的头部电影票房比例也在逐步上升 . 43 图 59:内容和院线公司在 2016 年净利润上差距不大 . 44 图 60:内容和院线在 2016 年经营性现金流上差距不大 . 44 图 61: 阿里腾讯 2014 年以来的影视产业投资 . 45 图 62: 阿里腾讯在电影产业链各个环节上的投资数量 . 45 图 63:在线票务双寡头已经垄断了移动互联网的大部分流量入口 . 46 图 64: 2014 年艺恩统计的中国电影版权市场情况 . 47 图 65:我国在授权商品零售规模上排名第五 . 48 图 66: 2015 年我国娱乐 /形象授权市场规模为 45 亿美元 . 48 表 1:电影公司的 2017 年利润增速并没有显著高于票房增长 . 5 表 2: 1920 年以来主要并购都是由发行方和渠道方发起 . 11 表 3: 1950-1970 年好莱坞大制片厂被综合性集团并购简况 . 19 表 4: 1970 年部分作者标签明显的电影取得了惊人的票房回报 . 19 表 5:好莱坞的四大经纪公司均在影片生产组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20 表 6: 80 年代好莱坞电影公司曾经重新重启垂直整合和横向并购 . 21 表 7: 好莱坞大厂开始重新重视低预算影片,自设和并购独立制片商 . 22 表 8:好莱坞巨头在 90 年代进一步整合,成为大型的娱乐媒体集团的一部分 . 23 表 9: 2000 年以来好莱坞金额较大的并购和拆分预示内容端的集中度在提升 . 30 表 10: 好莱坞六大后期的挣钱电影越来越偏向于视效大片 . 31 表 11: 狮门娱乐主要发起的并购案 . 36 表 12:国内 Top5 民营发行公司的资产证券化预计即将完成 . 43 表 13: 国内 Top10 院线公司当中有 9 家已经上市 . 44 表 14:腾讯阿里对国内 A 股传媒公司的投资 . 46 识别风险,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5 / 49 行业深度 |传媒 一、国内电影龙头规模与我国票房市场规模并不匹配 根据中国电影报, 2017年国内总票房约为 559.11亿元,同增 13.45%。国产电影票房301.04亿元,占票房总额的 53.84%;票房过亿元影片 92部,其中国产电影 51部;城市院线观影 16.2亿人次,同比增长 18.08%。相比于 2016年国内票房仅增长 4%而言,票房的增速开始回暖,市场关心电影的回暖是否将成为中长期的趋势,电影公司未来是否还有投资机会。本篇报告旨在通过简单分析好莱坞百年并购历史,来解释电影产业链的垂直和横向并购一般是在怎样的产业背景中产生?我国的电影龙头上市公司为何相比于票房市场来说规模偏小?未来国内电影产业链的并购将会如何展开? 1、电影市场内容端和渠道端集中度双双下降, 行业龙头效应并不显著 2017年票房整体回暖,增速在 13.5%左右,如果按照扣除服务费的口径,可比票房的增速也在 15%左右,银幕到 2017年年底达到了 50776块,影院数达到了 9169家,银幕数同比增长 23%左右。但从 2017年上市公司的财报而言,普遍的业绩增速均在0-20%之间,并未显示出领先大盘的增长。 我们认为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电影行业目前集中度仍较低,行业的龙头效应不突出,即领头公司并未享有对产品的定价权和集中度提升带来的优势。 表 1:电影公司的 2017 年利润增速并没有显著高于票房增长 股票代码 公司名称 子行业 2017 全年预计净 利润(亿) 同比增速( %) 300251.SZ 光线传媒 制片发行 7.9-8.5 7%-15% 300027.SZ 华谊兄弟 制片发行 8.1-9.7 0%-20% 002739.SZ 万达电影 院线放映 13.7-16.4 0%-20% 002905.SZ 金逸影视 院线放映 2.1-2.2 7%-11% 300528.SZ 幸福蓝海 院线放映 1-1.2 -11%-7% 资料来源: Wind,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从内容端而言,我国五大民营公司近年来主投主发的电影票房略有下降。 一般我们将光线传媒、华谊兄弟、博纳影业、乐视影业、万达影业五家公司成为国内民营的五大电影制作发行公司。我们统计了猫眼专业版 App当中以主发行和主出品为口径的情况,发现内容端近年来的集中度有所下降,民营五大在 2015年主出品或者主发行的影片约为 150亿以上,占据了整体票房份额的 35%,达到了峰值,其后在 2016年的票房规模达到了 110亿左右,票房市占率下降至 24%左右,而在 2017年民营五大主投主发的电影票房不到 100亿,市占率进一步下降至 16%左右。 2017年的冠军票房影片为战狼 2,最终票房达到 56.82亿,主要出品方为导演吴京创立的登峰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而主要出品方为聚合影联和 A股上市公司北京文化,传统的民营五大甚至没有参投任何份额。这或许意味着目前中国电影行业仍处于不确定性较强的阶段,传统意义上的发行龙头和制片龙头面对市场新进入者并没有明显的优势。 识别风险,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6 / 49 行业深度 |传媒 图 1:国内民营五大发行票房的集中度近年来有所下降 资料来源:猫眼专业版 APP,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从渠道端而言,我国前十大院线和前十大影投公司的市占率都有所下降。 根据 艺恩咨询智库数据, 以院线口径统计, 2017年前十大院线分别是万达、大地、上海联合、中影南方、中影数字、中影星美、金逸珠江、横店院线、华夏联合和幸福蓝海,其一共实现票房约 354.4亿元,市占率约为 63%,相比 2016年下滑 4pct。以影投公司计算, 2017年前十大影投公司分别为万达、大地、横店、星美、中影影院、金逸影院、CGV影院、太平洋影管、耀莱影管、保利影业,一共录得票房 231.2亿元,市占率约为 41%,相比 2016年下滑约 4pct。渠道端的市占率下降主要系三四线银幕扩张过快,即使是龙头公司也很难取得高于行业平均的扩张速度,在单银幕产出的背景下,前十名的龙头效应体现并不明显,当前我国院线和影投公司的集中度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图 2:国内 Top10的院线和影投市占率有所下降 资料来源: 艺恩咨询智库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0%5%10%15%20%25%30%35%40%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电影民营五大发行票房(亿) 份额( %) 识别风险,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7 / 49 行业深度 |传媒 而一个成熟的电影市场如美国市场,内容端和渠道端的集中度都要远高于我们。 首先从内容端来说, 根据 Box Office Mojo的数据, 好莱坞五大电影公司 (迪士尼、华纳兄弟、环球影业、二十世纪福克斯、索尼影业) 的 电影发行 份额常年保持在 60%以上, 2010年之后随着超级英雄电影的出现,市场明显进一步向头部发行公司集中,2000年五大的发行份额为 60%,而 2017年五大的发行份额高达 76%,提高了 16pct,其中最大份额为迪士尼所有( 22%),其次分别为华纳( 18%)、环球影业( 14%)、二十世纪福克斯( 12%)、索尼影业( 10%)。 图 3: 2000年以来北美好莱坞五大发行份额合计占 60%以上 资料来源: Box Office Mojo, Bloomberg,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从渠道端来说,好莱坞前三大院线市场份额能够达到 50%以上。 2016年底 AMC完成了对 Carmike的收购,成为美国第一大院线公司,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我们在这里仍单独计算 AMC的票房。即使如此 按照 Box Office Mojo的统计 ,好莱坞票房前三名Regal Entertament、 AMC、 Cinemark的合计市占率高达 50%以上,领先我国 CR3约 20pct。不计入 Carmike的票房, 2016年北美票房前三名的份额分别是 RGC( 18%)、AMC( 18%)和 Cinmark( 16%)。 图 4:北美 Top3院线集中度保持在 50%以上 图 5: 2016年北美 Top3院系占比达到 52% 资料来源: Box Office Mojo,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 Box Office Mojo,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51% 52% 51% 52% 32% 31% 30% 26% 0%10%20%30%40%50%60%2013 2014 2015 2016美国 CR3 中国 CR3 识别风险,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8 / 49 行业深度 |传媒 2、从市值的角度来看,我国电影公司还不够大 电影市场集中度不够高带来的是龙头公司市值不够大的后果。 根据 MPAA我国在2016年票房规模约为 66亿美元,仅次于美国 的 114亿美元 ,而 2017年我国市场规模约达到 83亿美元,北美下滑至 110.9亿美元,我们如果能够保持 15%的增速,将于2020年前后超过北美市场的票房规模成为全球第一。而全球票房第三名为日本,本土票房大约为 20亿美元,韩国的本土票房市场约有 15亿美元。但在电影龙头公司的市值上,日本的东宝市值约为 65亿美金,基本上相当于国内 A股最大的电影公司万达电影的 3/4左右, 对应 2018年 Bloomberg一致预期净利润的市 盈率 (下同) 约为 20X上下。而美国的六大如迪士尼市值约为 1550亿美元, 对应 201年 市盈率也约为 18X左右,本土电影市场约为我们的 150%,但公司市值却是我们的 10倍以上。 东宝株式会社本身是日本四大发行公司(东宝、东映、松竹、角川)当中最大的一家,本身的经营范围涵盖上游制作发行、下游院线放映、剧场演出、音乐行业、影像业、通信业和地产等多 个行业。东宝目前已经成为一家综合性的媒体和娱乐内容生产集团,其主要的收入来源不仅仅局限于国内的电影票房, Bloomberg显示其近 3年 每年的盈利水平稳定在 2-3亿美金的区间。因此在市值规模上要领先我国的大部门龙头公司。 图 6:国内民营五大发行票房的集中度近年来有所下降 资料来源: Wind, Bloomberg,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20020406080100120140-20.0 0.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光线传媒 华谊兄弟 万达院线 东宝 COMCAST东映 Disney FOXA VIACOM CGV比日韩更高的票房体量下,中国电影龙头公司的市值显著偏小 日韩票房市场小,但电影公司的市值和利润体量却比较大 美国电影票房市场大,电影公司盈利能力强,市值大 票房:亿美元 营收:亿美元 识别风险,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9 / 49 行业深度 |传媒 3、从营收的角度来看,我国电影公司还不够大 从盈利营收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电影公司还未打开营收的天花板。 综合 MPAA和Bloomberg的数据, 我们用公司当年的营收除以本国的票房市场规模,计算我国电影公司将利用国内票房撬动营收的能力,可以看出最高为迪士尼的 484%,其次为东宝的 98%,韩国影视集团 CJ-CGV同样也录得 77%。我国万达电影、光线传媒、华谊兄弟仅分别为 24%、 4%和 7%。说明国内电影公司并未打开营收上的天花板。 图 7:国内电影公司的营收能力仍不突出 资料来源: Bloomberg,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从盈利的角度来看,我国企业的净利率普遍高于海外,而盈利能力却弱于海外。主要因素为国内还未进行大规模的并购交易,整合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单一环节容易做到高净利率,却难以打开营收上的瓶颈,获得经营的规模优势。参考海外,一个稳定的电影大型集团的净利率水平应该在 10%-15%左右,但营收能力要远强于我国的龙头企业。 图 8:国内电影公司的盈利能力仍不突出 资料来源: Bloomberg,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识别风险,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0 / 49 行业深度 |传媒 二、 好莱坞并购简史:百年的荣光与微暗 我们认为在国内电影行业龙头公司市值和利润偏小主要有两大原因: 1)电影行业的各个环节集中度都不高; 2)国内电影行业尚未进行产业链的垂直整合。 我们从并购的角度重新审视好莱坞的百年历史, 关注内容与渠道在各个时期的强弱对比,和当前好莱坞六大是如何建立起竞争优势的。好莱坞巨头凭借不断进行垂直整合和横向扩张,最终形成了大型媒体集团,建立起了规模优势。 在这段 历史时期中,我们发现 监管、消费者习惯变化和媒介更迭 是好莱坞历次变革的外生冲击,而内生上则 一直 是内容、发行、渠道端不断角力变更的过程。 1、 1900-1930 年默片时期:发行环节最先集中,反向并购形成大 制片厂 自从 1895年,卢米埃兄弟发表了电影这一形式以来,好莱坞的电影工业就开始迅速发展。截至 1929年美国大萧条之前,美国的电影工业逐渐从无到有,从分散到集中,如果产业链按照“制片发行放映”三个环节来分类的话,好莱坞这一个时间段的整合主要可以分成“单一环节内的横向整合”和“上下游的垂直整合”两类。 在发展的初期,好莱坞主要以 横向并购为主,好莱坞的老牌制片厂,如环球、华纳兄弟、派拉蒙、福克斯、米高梅 都是在这个时间段诞生的。 美国电影市场 在这个阶段发展迅猛, 根据美国电影协会统计,其 1929年影片的投资规模大概在 7800万美元左右, 1933年已达到 8.5亿美金,每周的观影人次从 4000万人提升至 8000万人左右,而这期间美国经济经历了 历史上 最著名的“大萧条”,失业率在 1932年高达 23.6%,电影行业的逆势发展被人认为是“口红效应”的产物。 而从产业上下游上来看,上游内容 和 下游放映的集中度都非常低 。 但需要 澄清的是由于当时的制片行业需要自建片场和更新设备,其投资额度也较大, 并不是 当前时期的轻资产投资 , 技 术的不足由人数补足, 根据 世界电影史 , 当时制片业的从业人员高达 3万 人以上 。而电影 作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媒介,全美各地都在疯狂开店,1930年 左右全美已经有超过 1万家影院。当时派拉蒙 大约有超过 500家 电影院,在全国占比约为 3%,斯坦利和米高梅 各自 的 市占率 仅为 3%和 1%。 放映 行业的收入 相比影院集中度高出 许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