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沁园春 张路分秋阅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沁园春 张路分秋阅 宋代:刘过 原文 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见秋原如掌,枪刀突出,星驰铁骑,阵势纵横。人在油幢,戎韬总制,羽扇从容裘带轻。君知否,是山西将种,曾系诗盟。 龙蛇纸上飞腾。看落笔四筵风雨惊。便尘沙出塞,封侯万里,印金如斗,未惬平生。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归来晚,听随军鼓吹,已带边声。 译文 演习场上,军纪严明,军容肃整,万马齐喑。随着一声号角声响,全军立即开始行动。秋日的平原如同手掌,而那枪林刀丛则像手指一样突出挺立其上,队队铁骑奔驰,速度快如流星; 队形纵横,变化莫测。而检阅官张路分正端坐在油幢军帐之中,他按照兵法指挥着外面的千军万马,手执羽扇,神态从容,身着轻裘缓带,大有儒将之风。诸君可否知道,此人(张路分)不但是天生的将种,还颇富文才诗情。 他文思敏捷,诗才横溢,书写时笔走龙蛇,落笔后则风雨为之惊,四座为之倾。他征战沙场,立下赫赫战功,万里封候,印金如斗,但这些并不足以平心意。他时时在拭擦腰间的宝剑,决意要驱散金兵,将那金人首领拿下斩首,否则就心意不能平。傍晚归来,那随军乐队所沁园春 张路分秋阅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演奏的鼓乐,听起来却已经带上了那沙场上的边声。 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 又名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双调一百十四字,平韵。 星驰铁骑:带甲的骑兵如流星般奔驰。 油幢:油布制的帐幕。 戎韬总制:以兵法来部勒指挥。戎韬指的是兵法。 羽扇从容:三国时诸葛亮常手执羽扇,从容指挥战事。裘带轻:即轻裘缓带,用羊祜故事。羊祜是西晋人,出镇襄阳十年间,他轻裘缓带,身不披甲,有儒将之风。 山西将种:古人认为华山以西之地是出将才的地方。 龙蛇:喻书法。 惬:满足,畅快。 吹毛剑:指锋利的剑。 楼兰:此指金统治者。 赏析 刘过虽终身未仕,但对北伐甚为关心,一直期盼全国统一。该词即是作者这 种心境的最好体现。词的开篇从听觉角度对 “秋阅 ”开始前和刚开始的景象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万马不嘶 ”,足以让人联想到当沁园春 张路分秋阅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时整肃的军容以及严明的军纪。随即, “一声寒角 ”陡然响起,嘹亮之极。 “寒 ”字用得妙,既与词题中的 “秋 ”字呼应,又烘托出战场上的肃杀气氛。 “枪刀突出 ”三句,又从视觉的角度,在不同侧面描绘了演兵场上的盛况; “人在油幢 ”三句,从士兵写到将领,描绘了张路分指挥千军万马的仪态:只见他 “羽扇从容裘带轻 ”,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君知否 ”三句,点出张路分 “曾系诗盟 ”,即参加过诗人集会,展现出这位善于用兵治兵的统 帅的另一面,使人物形象愈加丰满、完整。 下片 “龙蛇纸上飞腾 ”三句承接上片,写张路分文采飞扬、才思敏捷的一面,进一步强调了将军的能文能武。 “便尘 ”以下几句写张路分的内心世界。通过描写拂拭佩剑的动作,表现了其不甘于平凡的志向。末三句写秋阅结束时的情景以及作者的感慨。 “归来晚 ”一句,表明演习时间之长。 “随军鼓吹 ”,听起来也好似 “边声 ”,足见作者北伐抗金的迫切心情以及期望朝廷尽早出兵的急切心情。 全词风格豪放,极具画面感,是宋词中描写军事场面的优秀词作。 刘过( 1154 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 ,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沁园春 张路分秋阅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 “辛派三刘 ”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 “庐陵二布衣 ”。有龙洲集、龙洲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