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送湖南李正字归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送湖南李正字归 唐代:韩愈 原文 长沙入楚深,洞庭值秋晚。 人随鸿雁少,江共蒹葭远。 历历余所经,悠悠子当返。 孤游怀耿介,旅宿梦婉娩。 风土稍殊音,鱼虾日异饭。 亲交俱在此,谁与同息偃。 译文 长沙在楚地的深部,洞庭湖这时正是深秋。 断鸿零雁随着归人的南行愈来愈少,江边的芦苇却长得茂密邈远。 你所走的这条路,记得清清楚楚都是我经过的,路途已经很远了,你也该回来了。 你孤游远行省亲,为人正直,希望你路途平安,睡的香甜。 随着南去的路远去,风土、方言方音、饭食也越来越不同了,吃的鱼虾越来越多。 你的亲友都在河南,到长沙后同谁在一起生活呢。 注释 送湖南李正字归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李正字:名础,官秘书省正字。贞元十九年进士,元和初为秘书省正字。 长沙入楚深:长沙在楚地的深部。因为周代楚国地盘广大,在长沙以北很远的地方都属于楚国。 洞庭:洞庭湖。值:当。 鸿雁少:相传北雁南飞至衡山回雁峰止。再往南去的人少了,鸿雁也少了。 蒹( jin)葭( ji):芦苇。 历历:清清楚楚。 悠悠:路途遥远貌。 耿介:耿直。 婉娩:依恋之情。 稍:渐渐。 日异饭:饭食也变样了、 亲交:亲友,亲人。 息偃( yn):休息。 赏析 这是一首浅白中 涵深情、平直中寓奇崛的诗。 首四句点明送友人的时间和地点。深秋的楚地景色,不禁令诗人送湖南李正字归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浮想联翩,渺渺兮骤发思旧之愁怀。诗人曾在唐贞元十九年( 803)遭贬南方,为阳山县令,后又曾徙掾江陵,对荆楚之地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都比较熟悉。所以,接着便有 “历历余所经 ”之叹。这个感叹,既兼有反刍遭贬生涯的苦味,又包含了对故地的留连与怀念之情,感情当是非常复杂的。而对句 “悠悠子当返 ”,则是对友人将返故乡的遥想与勉励。山川邈远,故地风情,您也该返回故乡了。因而,上下对句,形式上非常工整, “历历 ”与 “悠悠 ”相对, “余 ”与 “子 相对, “所经 ”与 “当返 ”相对,对仗可谓一丝不苟,而所濡涵的意蕴却完全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由此便显出诗人独运的匠心:用工整完全的对仗形式来载荷参差错落的意绪,从形式与内容的迭加错合中,造成一种极富感染力的诗境。手法是相当高妙的。接下来八到十句,便是承着 “悠悠子当返 ”进一步联想开去。友人胸秉耿介之怀,孤独南行,旅宿之夜,当也梦见妻子柔顺婉媚的仪容,南方风土殊异,音声亦皆不同了,全诗截此已下来一大半。从开篇,便从大景远景霉起,从远景到近景,从状物到抒情,句句收束,层层递敛,率皆预想途中情景之辞。写彼时彼地 ,竟未直接写送别一字,直到最后,才将聚焦点对准到了此时此地,戛然而收。 “亲交俱在此,谁与同息偃。 ”此句一经道出,便流露出了诗人深深的依依惜别之情。到此结束,留有反复咀嚼,回味无穷的余地。 初看此诗,颇感清新澹淡,风神邈远。诗人对友人的殷殷之情,送湖南李正字归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通过对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的描绘,徐徐荡漾而出,可感可亲。这似与韩愈宏放奇伟的风格不大一致。但细味此诗,却可以发现,它的结构也颇奇特。诗人在河南,送友人归湖南故乡,不是从河南的此时此地写起,而是一反常规,从湖南的彼时彼地着笔,而且用十句的大半篇幅来主要描写 彼时彼地,仅最后两句才写送别的此情此景,点明题旨,着法甚奇。因而,诗人是突破了常轨旧格,奇构异想。 韩愈( 768 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 “文 ”,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 “文起八代之衰 ”,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 “韩柳 ”,有 “文章巨公 ”和 “百代文宗 ”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 “道统 ”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