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晚》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岁晚》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岁晚》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岁晚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岁晚 宋代:王安石 原文 月映林塘静,风含笑语凉。 俯窥怜绿净,小立伫幽香。 携幼寻新菂,扶衰坐野航。 延缘久未已,岁晚惜流光。 译文 月光映照着清幽的树林池塘,凉爽的风里夹杂着欢声笑语。 弯下腰窥看青绿明净的池水,在幽香之中稍稍伫立一会儿。 拉上小孩子寻找新开的菊花,搀扶着老人在野外泛舟游玩。 我久久地流连不已,这已是一年的末尾,让人愈发珍惜流逝的光阴啊。 注释 幽:幽静。 风含:和风携带着、混合着。 窥:视,看。怜:爱。绿:指水色。 绿净:指水。 伫:站着等待。幽香:幽处花香。 菂( d):莲子。 岁晚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扶衰:支撑着衰老的身体。 野航:停泊郊外的船只。 延缘:徘徊流连。 已:止。 岁晚:一年之晚。这里指晚秋。 流光:流逝的光阴。 赏析 “岁晚 ”原本指时节。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但这个节气有时候出现在农历 “年初 ”,有时候又出现在农历 “上一年年末 ”,凡后一种情况,即称作 “岁晚 ”(岁晚,即 “年末 ”),民间亦称作 “内春 ”。 “岁晚 ”,在这里是指农历九月。此时,秋水澄碧,菊花正开,丝毫不比春景逊色。并且由于时近岁暮, “此景过后更无景 ”,因而比春景更令人爱惜。王安石以时节( “岁晚 ”)而不是以景 为题,正是为了突出这种 “岁晚惜流光 ”的感情。 “月映林塘淡 ”,可见不是朦胧新月,至少是半月。明月与清波相映,明朗动人,这就为 “坐野航 ”作了伏笔。而塘畔菊花,藏于枝叶之中,虽有月照,依然黝暗,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必须去 “寻 ”。“风含笑语凉 ”,着一 “含 ”字,可知笑语在风中缓缓荡漾,那么,这风就是微风了。正因有此微风,才能 “小立伫幽香 ”一小立片刻,等待菊花的 “幽香 ”一缕缕飘来。由此可见,作品所展现的幕幕图景,尽管流转变化,却和谐统一。诗人运笔是极为细密的。 岁晚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中间两联正面描叙诗人的赏玩过程。 “俯窥 ”句赏水, “小立 ”句赏花。 “绿静 ”二字颇可玩味。王安石之前,已有不少诗人分别用 “绿 ”、“静 ”来表现水的动人,如李白襄阳歌: “遥看汉水鸭头绿。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澄江静如练。 ”所以,用 “绿静 ”来代指水,就暗含了这一类描写在内,因而其作用也就不限于和 “幽香 ”成对,求得属对工整,同时也富于画意,正好显示了水的 “可怜 ”(可爱)。 宋人许顗彦周诗话曾说: “荆公爱看水中影,此亦性所好,如 秋水写明河,迢迢藕花底 。又桃花诗云: 晴沟春涨绿周遭,俯视红影移鱼船 。皆观其影也。 ”三、四两句中的 “俯窥 ”池塘,并非仅仅看水(那样就用不着 “窥 ”了),而是入迷地欣赏着 “水中影 ”:月影、树影、花影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景物。 “窥 ”字极为传神,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诗人的个性;不仅如此,它还和 “小立 ”形成对照,风致悠然。 “携幼寻新的 ”承 “小立 ”句而来:塘畔的缕缕幽香诱惑着诗人,于是他兴致更高, “携幼 ”相寻。画面中出现了一老一少,相互之间又是如此亲密,款语绵绵,这就照应了上文的 “笑语 ”。 “扶衰坐野航 ”,进一层表现赏玩之兴。 “扶衰 ”,虽衰老而强起; “野航 ”,一种 “恰受两三人 ”(杜甫南邻)的小船。年老体弱,而所坐又非画舫楼船,既无箫管之喧,又无友朋之乐,却唤起他如此高的游兴。不为别的,正岁晚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是这秋月映照着的林塘夜色和 “岁晚惜流光 ”的深切感情。所以 “扶衰 ”并非叹老, “野航 ”亦非调侃,而是要通过二者更深刻地反衬出他的情怀。 最后一联画龙点睛。 “延缘 ”,徘徊流连。 “延缘久未已 ”具有很大的容量,它不仅包括了上述全部赏玩过程,还表明 “扶衰坐野航 ”之后诗人仍在夜游。至于他何时会 “已 ”,没有明写,也没有暗示,只是意味深长地说明了 “延缘久未已 ”的原因: “岁晚惜流光。 ”有了这一句,全部描写赏玩的画面就获得了灵魂,读者尽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想象,去回 味。此诗虽然用笔平实,仍有含蓄不尽之意,原因正在于此。 王安石( 1021 年 12 月 18 日 1086 年 5 月 21 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