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静》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湘江静》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湘江静》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湘江静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湘江静 宋代:史达祖 原文 暮草堆青云浸浦。记匆匆、倦篙曾驻。渔榔四起,沙鸥未落,怕愁沾诗句。碧袖一声歌,石城怨、西风随去。沧波荡晚,菰蒲弄秋,还重到、断魂处。 酒易醒,思正苦。想空山、桂香悬树。三年梦冷,孤吟意短,屡烟钟津鼓。屐齿厌登临,移橙后、几番凉雨。潘郎渐老,风流顿减,闲居未赋。 赏析 这是一首旧地重游、抚今追昔纯写旅怀的词。这首词全篇构思很有特点。它以前经驻舟的断魂处为主脉,综合古今,反反复复。例如“暮草 ”一句写荒野景色,为古今所同见, “渔榔 ”五句,是过去见闻,为断魂处的具体描写。 “沧波 ”三句,对转而写今日。 下片从断魂入手,重点写当天的感受。 “酒易醒 ”三句承上启下,上承断魂, “孤吟 ”三句,转到闲居。 湘江静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三年 ”三句,写当日天涯倦客,回忆过去关津生活,也是对古今感受的概括而说的。 “屐齿 ”二句,转写未来,遐想对未来生活的安排,“潘郎 ”三句,又转到现在,与 “洒易醒 ”三句遥相呼应 。上下贯通一气。 “暮草 ”五句,既是旧地重游的追忆,又是旧地重游的感慨。 “暮草堆青云浸浦 ”,是前游时看到的水国荒凉的晚景。在这草暗云沉的景色里,听到的是驱鱼的声音,看到的是沙鸥的身影, “倦 ”字指对旅途奔波的厌倦,这就是从前驻篙的地方。 “榔 ”当作 “桹 ”。岳西征赋李善注引说文曰: “桹,高木也。 ”并对赋中 “纤经连白,鸣桹厉响 ”解释说: “以长木叩船有声。言曳纤经于前,鸣长桹于后,所以惊鱼,令人网也。 ”陆龟蒙渔具诗序 “扣而骇之曰桹 ”,注云: “以薄板置瓦器上,击之以驱鱼。 ”他的鸣桹诗说得更具体 : “铿如木铎音,势若金钲急。驱之就深处,用以资俯拾。 ”以上通过词人的回忆,描绘了一幅愁肠百结的处境,构成了一种诗境,二者结合在一起,所以 “怕愁沾诗句 ”。 “怕 ”字既写不是滋味的心理状态,又写出了诗句未成匆匆离去的原因。 “碧袖 ”二句,笔锋陡转,深入写愁。诗句没有写成,哀怨的歌声又突然传来,声声哀怨,融入秋风,把愁境的描写推进了一层。 “碧袖歌 ”即罗袖歌,指妇女的歌声。张先转声虞美人词: “一声歌掩双罗袖。 ”“石城怨 ”,即石城乐,刘宋时臧质所作,见唐书 乐志。张祜莫愁乐诗: “侬居石城下,郎到石 城游。自郎石城出,湘江静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长在石城头。 ”所以称为怨歌。从首句至此纯用追叙,回忆前游,令人魂断。这样的地方,词人是来了一次,不会想第二次的。 “沧波 ”三句,写作客孤身,重来旧地。时间仍然是秋天的傍晚,景色仍然是沧波茫茫,菰蒲无际。这草暗云沉的水国,本来是不想来的,结果却来了。在 “重到断魂处 ”上用了一个 “还 ”字,说明了并非自作多情,来寻旧踪,而是浪迹西东,无意重到。越想忘记过去,反而越忘记不了。这种怅惘不甘的心情,和苏轼夜泛西湖诗说的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的娱快心情相比,是迥然不同的。 下片 写重来时的感想,用酒解愁,酒易醒,愁却不可解;不愿奔波,却奔波不已,所以愁思正苦。 “想空山 ”句,正面抒写怀抱。当怅惘之际,想到淮南小山的招隐,词意一转。楚辞 招隐士云: “桂树重生兮山之幽。 ”又云: “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幽山留隐,令人神往。 “悬 ”字从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画栏桂树悬秋香 ”来,突出了对隐居生活的热爱。 “想 ”字上承 “思正苦 ”,下贯闲居未赋。愁不可解,是第一层;旅途多怀,是第二层;归隐之想,是第三层。层层关连,一层深似一层,词人把翻腾着的千思万想揭示得淋漓尽致。 “三年 ”三句 ,总结近年生活,艰难备尝,十分凄苦。三年之间,湘江静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屡闻 “津钟烟鼓 ”,把终日奔波之苦,写得具体、形象。早晨渡头的钟声,黄昏关山的雾鼓,这样的生活,居然只身屡经,怎不令人梦冷意短?这三句与上片诗句未成、断魂处重到相映照,说明酒所以易醒、思所以正苦的原因。这种与上片欲断还连的手法,把今昔奔波生活,表现得委婉曲折。 “屐齿 ”二句,紧承上文。 “屐齿厌登临 ”,直连烟津钟鼓,厌奔波的痛苦, “移橙 ”句,遥接空山桂香,想归隐的生活。杜甫遣意诗云: “衰年催酿黍,细雨更移橙。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移橙以后,凉雨几番。词 人想到的是,随着时光的流逝,交游的渐绝,可以享受空山桂香的快乐。词人不直接抒写对仕途奔波的不,却用移橙凉雨的景色抒情,形象饱满,情景交融。 结拍三句,用潘岳闲居赋序: “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进阶,再免,一除名,一不拜职,迁者三而已矣。虽通塞有遇,抑亦拙者之效也。 ”潘岳是自叹 “拙宦 ”的。词人对自己的遭遇深为不满,但又不愿直说,故借奔波跋涉的厌倦,写拙宦的悲哀。 年岁渐老,风流顿减,但闲居赋却没有写出来。不正面说归隐不得是环境造成的,却反面说未赋闲居,责任在于自己。这三句看来心静如水 ,语言十分平淡无奇,实际上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和牢骚,平淡的语言里流露出激愤,意味隽永。以归隐不得之人,面对断魂之湘江静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5 页 地,不能不激起感情的波涛。 史达祖 1163 1220?年,字邦卿,号梅溪,汴(河南开封)人。一生未中第,早年任过幕僚。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败,史牵连受黥刑,死于贫困中。史达祖的词以咏物为长,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还在宁宗朝北行使金,这一部分的北行词,充满了沉痛的家国之感。今传有梅溪词。存词 112 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