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过鸳湖》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晓过鸳湖》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晓过鸳湖》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晓过鸳湖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晓过鸳湖 清代:查慎行 原文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 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赏析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嘉兴城外春风和畅,春水荡漾,春草繁茂的景象。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 ”首句的诗眼在一 “催 ”字,是清晨湖上的晓风的催。这一句既点明了时间,与诗题呼应,也交代了诗人自己所处的地点。他此时身在船上也许刚刚迈出船舱,如果不是清凉沁人的晓风,还不会这么早就挂帆起航。 “催 ”字把景物和人物的关系传达出来了。第二句写湖景,描写舟行所见。 “绿 ”字下得极好,和 “涨 ”字结合在一起,给人丰富的色彩想象和运动感,那碧色的湖水仿佛就在眼前漾动,晃人的眼睛。水色苍翠,原野才能与之一色, “平 ”字也才 更好落实。用色彩词代替名物词是古典诗词最具表现力的手法之一,这里是一个典型例证。 后两句写天晴过后,片片油菜田冲击着诗人的乡情。 “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这两句是全诗精粹所在。第三句承上启晓过鸳湖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下,为末句作铺。诗人正由长水塘坐船到达嘉兴。路上春雨连绵 ,水势迅涨。可以想见雨过天晴之后,诗人从船舱中跨出来,那种新鲜、清爽的青春感受。这时他写下了最传神的一句, “菜花香过秀州城 ”。这一句全写感觉,然而容量也最大,写出了诗人对家乡最独特的那种感受。诗人没有写其他的鲜花,却把那带着泥土芳香的油菜花味突现出来。 这花味把诗人浓厚的乡情全唤起来了,像醇酒一样令他陶醉其中。在一片菜花清香中诗人驶过了秀州城。这个 “过 ”字既是船过,也是香过,更是情过,里面蕴含多少联想,引发出多少新的体验,足可令读者作无穷的想象和深思。 前两句,写的是风,是船,是春水、春草,却令读者感到,诗人心中也已晓风拂拂,风帆满满,春潮洋溢,碧草茸茸。后两句,使人想到朴素的民歌。歌手直抒胸臆,不加雕饰,如同童子直言,随口而出,歌声中充满了儿童一般的真诚与坦率,单纯稚拙而又有趣。 查慎行( 1650 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 (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 1713),乞休归里,家居 10 余年。雍正四年( 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晓过鸳湖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