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碧山锦树明秋霁》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青玉案·碧山锦树明秋霁》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青玉案·碧山锦树明秋霁》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玉案 碧山锦树明秋霁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青玉案 碧山锦树明秋霁 宋代:曹组 原文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译文 秋雨初晴,青山红树显得分外明丽。山路突然转陡,让人怀疑到了尽头。忽然看见弯曲的水流附近有人家。竹篱茅屋,酒旗沙岸,形成了一簇村市。 只恐凄凉的思乡之情升起。凤楼渺远,回首空自望。今晚将会宿在哪座孤馆中呢?秋雁一声长鸣,残月映照半窗。总是离人的眼泪。 注释 青玉案:词牌名,又名 “横塘路 ”“西湖路 ”,双调六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韵,上去通押。 锦树:指被秋霜染红的树木。霁( j):雨雪停止,天放晴。 凤楼:妇女的居处,这里代指家中的妻子。谩:徒然、空自。凝睇:凝视,注视。 青玉案 碧山锦树明秋霁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征雁:迁徙的雁,多指秋天南飞的雁。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旅愁乡思的词。秋山行旅,忽见临水人家,不觉触动乡心。进而感叹路远人遥,空自凝望,最后以推想今宵旅宿的凄凉况味作结。写来峰回路转,曲折尽致。 “碧山锦树明秋霁 ”,首句点出行旅的节令和境地。秋雨初晴,秋空如洗,显得青山红树分外明丽。 一肩行李,秋色如画,雨后的晴光更给这幅秋山行旅图增添了欢快的亮色。此词意在抒写旅愁,却于开头弹出一串欢快的音符,遥映后文,以形成节奏的变化和情绪的跌宕。 “路转陡,疑无地。 ”行行之际,山路转陡,几疑路穷。这种 “山穷水复疑无路 ”的感觉,正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前奏,而旅行者的乐趣亦莫过于此。 “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这四句写忽然之间惊喜的发现。行文开合顿挫,饶有风致。它看似景语,却包孕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和微妙的心理变化过程。竹篱茅舍的临水人家,岸边迎风轻扬的酒旗,远处错错落落的烟 村,多么宁静安详而富有人情味,它使旅人感到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然而眼前这如画的烟村,又不期然地成为思乡的蛊惑,于是正当惊喜凝望之际,一缕乡思已从心底悄悄地萌发了。 青玉案 碧山锦树明秋霁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凄凉只恐乡心起 ”,一语领起下片。 “凄凉 ”二字,形容一掬 “乡心 ”的况味; “只恐 ”二字妙。拓开一步,欲防范而不能,似未然而实不期然而然。处此境地, “心 ”不由己,透过一层来写乡思之撩人,笔意更觉深挚。 “凤楼远、回头谩凝睇。 ”这两句感叹路远人遥,视线难及,纵然回头凝望,又有什么用 !这就点明了 “乡心 ”的具体内涵,并对 “凄凉只恐乡心起 ”作了第一 层回应和铺染。接着运笔入虚,从望乡的怅惘转入今宵旅宿的孤寂情景。 “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全从揣想着笔,身未一一经而心先历历想,念念及此,不禁黯然伤神。这是对 “凄凉只恐乡心起 ”的第二层回应和铺染。其写法颇类似于柳永雨霖铃词的名句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但意脉并不相同,且境地更见凄清,情怀亦更觉悲苦。 “一声征雁 ”,使人想到一字抵千金的家书,又自然会发出 “雁归人未归 ”的感喟; “半窗残月 ”,则使人想见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的梦后惆怅之情。总之,独宿孤馆,乡思盈怀,所闻所 见,无不献愁供恨,催人泪下。这四句与上片 “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四句遥相映照,前后有一种因果相生的关联,却又和谐地组成同一主题的变奏。 这首词上片似乎纯然写景,而一一从行旅者眼中见出,便觉景中寓情,貌似明丽而实已伏下突变的契机。过片承转十分自然,而神光一注到底;写来吞吐曲折,虚实错综,极尽铺染之能事。一结盘空作青玉案 碧山锦树明秋霁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势,又复回盼前文,更觉精神飞动,情韵无尽。 曹组,北宋词人。生卒年不详。字元宠。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一说阳翟(今河南禹县)人。曾官睿思殿应制,因占对才敏,深得宋徽 宗宠幸,奉诏作艮岳百咏诗。约于徽宗末年去世。存词 36 首。曹组的词以 侧艳 和 滑稽下俚 著称,在北宋末曾传唱一时,浅薄无聊者纷纷仿效。但在南宋初却受到有识者的批评,甚至鄙弃。一些词描写其羁旅生活,感受真切,境界颇为深远,无论手法、情韵,都与柳永词有继承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