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唐代:柳宗元 原文 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 复此雪山客,晨朝掇灵芽。 蒸烟俯石濑,咫尺凌丹崖。 圆方丽奇色,圭璧无纤瑕。 呼儿爨金鼎,馀馥延幽遐。 涤虑发真照,还源荡昏邪。 犹同甘露饭,佛事薰毗耶。 咄此蓬瀛侣,无乃贵流霞。 译文 芳香的茶树丛掩隐在青翠的湘妃竹林里,叶上那滴滴神露凝聚着纯洁的光华。 更有这山寺的得道高僧深知茶道,在清晨采回了这珍奇的细嫩茶芽。 晨雾紧贴着石涧奔湍的山泉蒸腾而上,采茶之处离山崖之顶也不过咫尺之差。 盛茶的器具有圆有方,色泽绝非一般,茶叶品质如圭如璧,真是美玉无瑕。 我吩咐家人用华贵的茶具去煎这难得的奇茶,淡淡的余香弥漫到远处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的人家。 这纯和的茶香让我的灵魂得以净化,并以自然的本真荡去内心的昏邪。 它如同佛祖如来那甘露一般的斋饭,一下子熏香了毗耶城和整个天下。 这香茶是蓬瀛仙客的友伴,谁不惊叹,恐怕更珍贵于天上神奇的仙酒流霞。 注释 巽( xn 迅)上人:永州龙兴寺僧人重巽。上人,佛教中对有智、德、善行者的称呼,后用作对僧人的尊称。见赠:相赠,这里是送给我的意思。酬:答谢,回报。 芳丛:这里指芳香的茶树 丛。翳( y意):遮蔽,掩覆。湘竹:湘妃竹,斑竹。 零:落下,降下。清华:清亮的光华。这儿指清莹的水滴。 复:又,再,更。雪山客。在雪山隐行修禅的佛祖。这儿指山寺中的重巽上人。 掇( du 多 ):拾取,采摘。灵芽:珍异的茶叶嫩芽。灵,神异的,美妙的。 蒸烟:上升的云气。濑( li 赖):湍急的水流。 咫( zh 止)尺:距离很近。咫,古代八寸。凌:在 上方,覆压。丹崖:赭红色的山崖。这里其实就是指山崖,丹崖是古代诗文中常用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词藻。 圆方:圆形的和方形的。这儿指盛茶叶的竹器。丽:附着,附有。 圭( gu 规)璧:古 代帝王、诸侯在盛大典礼活动中所执的两种玉器,比喻人品美好。语出诗经 卫风 淇奥。这儿指茶叶品质如同玉一样美好。纤瑕:细微的缺点毛病。瑕,玉石上的疵点。 爨 (cun 窜 ):炊,这儿指煎煮茶水。金鼎:华贵的炊具。金,黄金,喻华贵。鼎,上古贵族所使用的一种炊具,多为礼器。这里金鼎也是古代诗文中常用的词藻,其实是指煎茶的锅子或壶罐之类。 馀馥( f 复):留下的香气。馀,剩下的,残留的。延:延伸开来,扩散。幽遐:幽深遥远的地方。遐,远。 涤( d敌)虑:净化心灵。涤,清洗。虑,心思,精神。发:流露,显现出来。真照 :真相,本性。照,人物的肖像图影。 还源:回到本源,回复本性。源,水的源头,借指人的原初本性或本质。荡:清除,冲洗干净。昏:昏沉,神志不清。邪:邪气,影响身心的不正常因素。 甘露饭:佛祖如来的斋饭,味如甘露一样香甜。语出维摩诘所说经。 佛事:佛教徒供奉佛祖的法事。这儿指佛祖如来化缘来的斋饭,即上面所说的甘露饭。薰:通熏,指香气散发开来,使别的物体沾染了香气。毗( p皮)耶:梵语词,即毗耶离城,佛经中指古印度的一座大城市,为释迦牟尼逝世的地方。 咄( du 多):叹词,犹啧,表示惊诧赞叹。这儿用作动词,意思 是对 发出赞叹声。蓬瀛侣:仙客的友伴。这里指香茶,如同修行者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的友伴,为寺观所常备。蓬瀛,二座仙岛名,即蓬莱和瀛洲。 无乃:或许,恐怕。贵:比较用法,即比 更珍贵。流霞:流动的红色云彩,后用作仙酒名。 赏析 柳宗元于公元 805 年(永贞元年)冬贬至永州,至则无处可居,只得寄寓在永州龙兴寺,得以与僧人重巽相识结交。重巽赠以新茶,柳宗元作诗回赠,应当是第二年春以后的事情。观此诗,柳宗元心情已较平静,又新茶当采于春天,王国安先生柳宗元诗笺释认为此诗作于公元 807 年(元和二年)春,可从。 茶叶的品 质好坏,直接与茶树的种类、采摘的时间、当地的气候等多种因素相关。茶树喜好阴凉湿润,刘禹锡试茶歌云: “阳崖阴岭各不同,未若竹下莓苔地 ”,可知古人认为竹下茶最佳。重巽所赠茶叶,正是所谓竹间茶。 这首诗开头两句是说,这茶树生长在密密的斑竹林中,为清莹的雨露所滋润, “湘竹 ”二字既给茶叶赋予了美丽动人的神话色彩,又照应到诗题 “竹间 ”二字。富有经验的采茶者都知道,采茶时间最好是每年初春谷雨前后的新芽之时,若在清晨日出前带露采摘其品质更高。诗中第三四句说重巽亲自 “晨朝掇芽 ”,表现出重巽深懂茶道,正合采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5 页 茶之法。采 茶的时间是否适当,对茶叶品质的好坏,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诗中用一个 “复 ”字。这个 “复 ”字,乍读之下,很难理解和译出,其实是把奇特的竹间茶树和正确的采摘时间两方面联系起来。第三四句诗,既说明了茶叶品质美好的另一个原因,又与诗题中 “自采新茶 ”四字相照应。茶叶又以高山云雾茶为佳,诗中第五六句诗所说的 “蒸烟 ”和 “丹崖 ”,正是指明了云雾和高山这两点,表明了茶叶品质上乘。第七句是说盛装茶叶的器具其形状之美,色泽之奇之特,间接衬托出了这茶叶的名贵与稀罕。第八句则是用典故比喻,直接评述茶叶品质的纯美无瑕。 诗歌的第二 部分是惊赞茶叶香气的奇妙。首先是香气持久悠长。第十句, “馀馥 ”是说香气不是一飘而尽,而是久留不散。 “延 ”指香气渐渐弥漫开来, “幽遐 ”则指香气传到了很深很远的地方。其次是茶香的神奇功效。喝了好茶,可以提神、祛秽,诗中的第十一句和第十二句,就是围绕这两方面来说的。 “荡昏 ”,即清除心神上的昏沉困倦,可以提神。 “荡邪 ”,就是除秽。 “涤虑 ”,就是洗去心中的烦躁,去掉昏惑和邪气,保持心神的安宁和清醒。这样,喝好茶有益于身心的健康,这是一般人从生理角度来理解的。然而柳宗元则从心理角度加以发挥,提升到了人的精神思想品格的高 度来评价好茶的妙用。 “涤虑发真照 ”,是说茶香净化了人的思想道德,显露出人的毫无污染的真情本相。 “还源荡昏邪 ”,是说茶香清除了精神意识中的昏浊邪恶,使人回复到自然天性,保持清白纯洁的境界。可见,诗人在此用到了双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6 页 关象征手法,这么立意构思,就非常巧妙深刻,富有诗意。正因为这茶香不仅有益于人的生理健康,还能有益于人的精神的健康,使人脱俗,所以才是最为神妙的珍异的上品。也正因为这茶叶具有这样的神奇功效,所以下面柳宗元连用佛教道教中的两种神奇的故事来加以比较。佛祖如来的甘露饭,香气熏染了毗耶城和大千世界,其实是说佛法广 大,教化感人,使人皈依正道。道家仙客所饮流霞仙酒,使人数月不饥,其实是丹药神力,使人清心寡欲,不贪不痴,修成仙体。它们同为食物,都具有神奇功效,所以柳宗元用它们来与茶叶相比。不过,柳宗元自己更为信佛,而且斋饭、茶叶易得,流霞难求,所以诗中要说香茶 “犹同 ”甘露饭,而 “贵 ”于流霞。 对这珍贵的名茶,柳宗元自然十分赞赏和珍视,但是既为其物,更为其人,因为这是柳宗元在贬谪永州时的第一位友人所赠,且为亲手所采,关爱殷切,情意殷深,使困窘中的柳宗元倍感精神上的慰藉和友情的可贵。赞美茶叶,其实更是赞美友人的情谊。所 以柳宗元要用 “金鼎 ”烹茶,要以自作新诗回赠,更要从精神人品的高度来立意构思,这既为共勉,也为自励。人品的高度来立意构思,这既为共勉,也为自励。 柳宗元( 773 年 819 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7 页 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 “韩柳 ”。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