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巴黎之后.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气候变化:巴黎之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气候变化:巴黎之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气候变化:巴黎之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气候变化:巴黎之后.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气候变化:巴黎之后.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关供稿请联系: ideaschinadialogue(English) ideaschinadialogue(中文) 有关在经济上支持中外对话请联系: supportchinadialogue 有关获得与中外对话进行合作项目的信息请联系: lushan.huangchinadialogue 有关咨询中外对话实习或者工作信息请联系: lushan.huangchinadialogue 有关咨询加入中外对话志愿者翻译员请联系: volunteerchinadialogue For editorial submissions, please contact: ideaschinadialogue (English) ideaschinadialogue(中文) For information on how you can support chinadialogue financially, please contact: supportchinadialogue To receive information on chinadialogue partnership programmes, please contact: lushan.huangchinadialogue To enquire about internships or jobs at chinadialogue, please contact: lushan.huangchinadialogue To enquire about joining chinadialogues network of volunteer user-comment translators, please contact: volunteerchinadialogue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我们的团队 Our Team London Office Editor: Isabel Hilton Deputy Editor: John McGarrity Executive Editor: Sam Geall Production Editor: Huang Lushan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Jessica Jacoby Office Assistant: Laura Woodbury Beijing Office Editor: Liu Jianqiang Managing Editor: Ma Tianjie Associate Editor: Zhang Chun Liu Qin Climate Communications Strategist: Yu Jie Monica Wang Office Assistant: Hao Huiling Art Editor: YNLZ Third Pole Project Project Director: Joydeep Gupta UK Editor: Beth Walker Dilogo Chino Managing Editor: Robert Soutar Latin America Editor: Cristina Veiga India Climate Dialogue Editor: Joydeep Gupta Special Correspondent: Juhi Chaudhary 中外对话内部交流刊物是“ 中外对话”网站文章的精华。 我们从网站上精心挑选 了趣味盎然而极富挑战性的深度报道以及展现科技进步的新闻信息, 方便与您的交流。 欲阅读更多精彩的文章, 请您登陆“ 中外对话”网站 ( chinadialogue )。 “ 中外对话”网站以中国前沿环境记者撰写的文章、对国际知名人士的访谈以及对 全球重大问题的深入报道为主要内容, 通过网站, 您可参阅每日全球环境新闻、赏析高 质量的文章和参与“ 零语言障碍”的讨论 ( 双语发布) 。另外, 通过全球双语志愿者的帮助, 您还可以在线与英文读者顺畅进行跨文化交流。 在那里, 您可以提出疑问、挑战专家观点、贡献您的知识和了解他人独到的见解。加入讨论您就走出了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关于“中外对话” “ 中外对话”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组织, 以伦敦、北京、德里和圣保罗为中心开展 工作。 “ 中外对话” 的主要业务是其独特的完全双语网站, 它通过发表精辟、 原创的中外文章、 评论和分析, 促进世界理解中国崛起带来的全球性生态环境影响, 进而共同寻求公平可行 的全球环境问题解决之道。 “ 中外对话”在很多机构的资助下运作, 其中包括英国环境、食品和农业事物部、壳 牌 ( 中国) 以及许多基金会。 关于“中外对话”内部交流刊物及网站 What is chinadialogue chinadialogue is an independent, not-for-profit organisation based in London, Beijing, Delhi and Sao Paulo. chinadialogues primary vehicle is our website (chinadialogue), a unique bilingual platform which promotes a global understanding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Chinas rise by publishing informed articles, commentaries and analysis by writers from inside and outside of China. We aim to inform, educate, and contribute to building a global consensus on fair and workable solutions. chinadialogue is now read in 208 countries and regions and in all regions of China. About our journal Produced on a bi-monthly basis, our journal brings you the best articles and reports from chinadialogue. If you want to contribute to the discussion you can visit our website ( chinadialogue) to add your comments and thoughts. Join the debate and be part of the solution. 伦敦办公室 总编 :伊莎贝尔希尔顿 副总编 :约翰麦克加里蒂 执行编辑:山姆吉尔 营运经理:黄露珊 首席营运官:杰西卡雅各布 行政助理:萝拉伍德伯里 北京办公室: 总编辑 :刘鉴强 运营副主编:马天杰 编辑 :张 春 刘 琴 气候策略专家:喻 捷 王亚敏 办公室助理 :郝会玲 美术编辑:益念良作 第三极项目 项目总监:乔伊迪普格普塔 编辑 :贝丝沃尔克 中拉对话 执行编辑:罗伯特苏塔 拉美编辑:克里斯蒂娜韦加 印度气候对话 总编 :乔伊迪普格普塔 特约记者:朱希乔德哈里CLIMATE CHANGE PARIS AND BEYOND 气候变化:巴黎之后前 言 巴黎气候峰会需加快推动世界走向低碳未来 “巴黎会议是起点, 而非终点。 ” 参加 12 月巴黎气候峰会的谈判代表如是说道, 他们的肩上担负着达 成一项有意义的气候协议的重任。 即将召开的气候峰会能否帮助世界大力削减碳排放, 从而避免灾难性 的全球变暖?亦或者, 各国集团是否会围绕如何使用全球剩余的 “碳预算” (即在保证平均气温上升不超过科学家推荐的 2 摄氏度的前提下, 全球还 能够排放的二氧化碳量) 展开争论, 导致此次联合国大会陷入困境呢? 联合国官员表示, 各国向联合国提交的气候计划 (即 国家自主贡献 (INDCs ) ) 的累积效应让他们对未来的形势持乐观态度。 包括全球最大排 放国在内的 170 多个国家在 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了本国的限排计划。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哥斯达黎加外交官克里斯 蒂娜 菲格雷斯认为, 这些计划提出的限排量虽然还不足以将平均气温上 升幅度控制在 2 摄氏度以内, 但他们已经开始“让碳排放朝有利的方向 延伸” 。 2009 年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在混乱中结束。 而对于当年国际社会开 展的自上而下的气候行动, 克里斯蒂娜 菲格雷斯认为“状况真的非常糟 糕” 。 相反, 在巴黎气候峰会即将召开之际, 大多数主要排放国都采取了 更为自愿的、自下而上的手段。 克里斯蒂娜认为, 虽然围绕这些复杂的谈 判总是有一些令人困惑的杂音, 但谈判传达的信号是明确的。 政府的承诺表明, 主要排放国引领高污染化石燃料转型是符合其国 家利益的。 去年, 中美两国签订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气候协议则表明了这 两个战略竞争对手紧密合作、携手遏制碳排放的意愿。 克里斯蒂娜 菲格雷斯指出, 哥本哈根会议上激烈的辩论结束以来, 许多其他因素都发生了改变。 可再生能源, 尤其是太阳能价格的大幅下跌; 技术创新让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电力存储设备的价格变得更加合理; 更加智能化和地区化的电网也推动了发电和电力分配方式的转型。 此外, 金融业如今也更多地意识到了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给数万亿 美元化石燃料投资带来的威胁。 特别是, 如果巴黎协议最终提出的减排方 案不仅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深化, 而且能确保可再生能源成为未 来更加安全的投资选择的话, 化石燃料投资将面临着更大的风险。 尽管存在这些趋势, 各国想要在巴黎气候峰会上达成有意义的气候 协议, 还面临着一些潜在的障碍。 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气候融资承诺的不信任仍可能使协议达成的 过程复杂化。 定期对减排目标进行“调整”和“审核”能够在何种程度上深化减 排工作, 这一点对于极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而言至关重要。 中外对话总编:伊莎贝尔 希尔顿 PARIS SUMMIT WILL NEED TO SPEED THE WORLD TO A LOW CARBON FUTURE “ Paris will be the departure point, rather than final destination. “ So goes the metaphor offered by those tasked with delivering a meaningful climate deal in Paris in December.Will the climate summit help put the world on track to the deep emissions cuts needed to avoid catastrophic global warming? Or will the UN process bog down in argument between different blocs of countries on how to use the world s remaining carbon budget the amount of CO 2 that the world can emit whilst remaining below the scientists recommendations of a 2C threshold? The cumulative effect of climate plans submitted to the UN, known as 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INDCs), its officials say, give grounds for optimism. The INDCs lay out how more than 170 countries, including the world s biggest emitters, intend to limit their emissions. Although the plans will need to go much further to meet the 2C target, the UN climate chief, the Costa Rican diplomat Christiana Figueres, points out that they have already begun to “ bend the curve. “Top-down international action in 2009, the year of the Copenhagen climate conference that ended in disarray, “ was in a really bad place, “ said Figueres. In the run up to Paris, on the other hand, most major emitters have adopted a more consensual, bottom-up approach. And, despite the confusing noise that surrounds these complex negotiations, the signals, she said, are clear. Government pledges reflect the national interest of major emitters leading moves to shift from highly-polluting fossil fuels, while a landmark climate agreement between the US and China, signed last year, testifies to the willingness of strategic rivals to co-operate closely on curbing emissions. Figueres points out that much else has changed since the acrimonious climate summit in Copenhagen. The cost of renewables, particularly solar energy, has fallen sharpl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omises affordable storage for renewable energy and electric vehicles; and power generation and distribution is being transformed by increasingly localised, smarter power grids. Moreover, the financial sector is now much more aware of the risks that climate change and the energy transformation could pose to the trillions of dollars invested in fossil fuels. Particularly if a Paris agreement anchors emissions cuts that can be deepened over time and ensure that renewables are a safer investment in the future. But, despite these trends, there are still some potential obstacles to success in Paris. The mistrust that poor countries show towards rich world promises on climate finance could still complicate progress towards a deal.And the extent to which emissions cuts can be deepened through regular “ ratchet“ and “ review “ will be critical for the vulnerable countries most at risk from the damage done by the major emitters. chinadialogue Editor: Isabel Hilton FOREWORD目 录 CONTENTS 7. 巴黎气候协议究竟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约翰麦克加里蒂 10. What will a Paris climate deal need to agree? John McGarrity 13. 气候谈判之路:从二元分化到多极混乱 乔伊迪普格普塔 德舍卡曼达尔 16. The obstacle-strewn path to Paris Joydeep Gupta Tirthankar Mandal 18. 巴黎会议之后:谁受益?谁受限? 杰勒德韦恩 20. Who are likely to be the winners and losers in Paris Gerard Wynn 23. “前途未卜”的巴黎气候谈判 约翰麦克加里蒂 25. Paris climate talks: the potential pitfalls John McGarrity27. 巴黎气候协议的范围有多大? 亚历山德罗维特利 30. Which GHGs will Paris not cover? Alessandro Vitteli 33. 发达国家在巴黎会后应提供资金应对森林采伐 佛雷德皮尔斯 35. Can a UN climate agreement curb deforestation. Fred Pearce Climate talks 气候谈判 38. 中国气候政策成效如何?走向何方? 宋然平 齐 晔 40. Chinas climate policies: an audit Song Ranping Qi Ye 42. 中国去碳化道路应该怎么走? 王亚敏 44. How should China decarbonise? Monica Wang 47. 中国煤炭难题 约翰A马修斯 谭 浩 49. Chinas coal conundrum John A. Mathews Tan Hao 51. 中国传统饮食习惯对全球变暖的启发 弗罗加安东尼 53. Why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diet offers lessons to a warming world Antony Froggatt 55. 中国的电动汽车推广坎坷 尼古拉斯奥尔科扎克 57. China remains a rocky road for electric cars Nicholas Olczak China energy and climate 中国能源和气候中国与世界,环境危机大家谈 China and the world discuss the environment 60. 展望巴黎峰会:如何保证全球变暖不超过2摄氏度 弗格斯格林 62. How the world can limit global warming to 2C Fergus Green 64. 中美气候合作应超越能源领域 张宏洲 66. Joint China-US climate action should move beyond energy Zhang Hongzhou 69. 德国:告别褐煤是一场持久战 穆素彬 71. Germanys lignite dilemma Sabine Muscat 74. 可再生能源时代核能日渐衰落 保罗多尔夫曼 77. Case for nuclear wanes as grids adapt to nuclear energy Paul Dorfman 80. 英国:碳捕捉技术遭遇重挫 维多利亚德罗特维利 82. Carbon capture an increasingly distant prospect Alessandro Vitelli Mitigation 气候移民 86. 富裕国家必须正式气候融资承诺 约海 89. Rich countries must stop shirking promises on climate finance Jon Hay 92. 荷兰法院开创先例 政府将面临气候官司潮 凯利沃诺克 94. Govts braced for climate lawsuits worldwide Ceri Warnock 96. 绿色债券填补融资缺口 恩基德尼 贝亚特桑娜 98. Green Bonds can help plug the finance gap? Sean Kidney Beate Sonerud 101. 北极,一方净土难自守 泰罗穆斯托宁 103. How climate change threatens the Arctic Tero Mustonen 105. 报告称拯救海洋于气候变化迫在眉睫 奥乌豪厄格古尔伯格 108. The chance to rescue the worlds oceans is drifting away Ove Hoegh-Guldberg 110. 减排需要低出生率的助力 西蒙罗斯 112. Lower birthrates needed for global CO 2 emissions Simon Ross Finance and law 气候金融和法律 Impacts 气候影响CLIMATE TALKS 气候谈判Climate talks 气候谈判 巴黎气候协议究竟需要 解决什么问题? 周一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聚集了全球200多位领导人 和各界高层,是时候协商解决各种遗留已久的棘手问题了。 约翰麦克加里蒂 时间紧迫 , 参与各方必须在不 到两周的时间内就如何避免全球变 暖继续恶化达成一致 。2009 年的哥 本哈根气候峰会在一片批评声中落 幕 。 与哥本哈根不同 , 巴黎大会的关 键不在于是否签订协议 , 而是要看 协议各方最终的行动决心有多大 。 法国在过去一年在外交上进行了不 懈的努力 , 加之最近的恐怖袭击 , 巴 黎大会若最终无法达成任何协议 , 后果无疑是十分严峻的。 大会的关键在于 , 最终协议是 否可以给出清晰的步骤图 , 确保全 球变暖不超过 2 摄氏度 。 要想实现 这一目标 , 必须进行低碳能源转型 , 远离化石燃料 , 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 今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浓度水平已经 超过了百万分之 400, 达到了近百万 年来的最高点 。 一旦超过了这个临 界点 , 全球生态气候将面临巨大的 劫难 , 洪水 、干旱和极端温度天气 都将给地球带来严峻考验。 以下是巴黎会谈此次亟需解决 的几大问题: 2020年后的及长期减排目标 据测算 , 如果能将与会的 180 个国家提交的 “ 国家自主贡献预案 (INDCs) ”全部落实, 那么全球温升 平均将不超过 2.7 摄氏度。 即便将全球变暖程度控制在 2 摄氏度范围内 , 极端天气事件出现 的频率也会居高不下 。 所以 , 必须快 速推出更有魄力的 “ 国家自主贡献 预案 ” 。 那些最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 的国家 , 比如有些小岛国家认为 , 如 果全球温升超过 1.5 摄氏度 , 他们的 国土就将永远从地图上消失。 中国 、欧盟和美国这样的排放 大国都已经开始践行减排措施了 。 例如 , 限制煤电发电厂数量 , 扩大可 再生能源利用比例 , 提高能效和智 能电网覆盖率以推广电动汽车使用 等等。 “ 碳预算 ”是指在保证全球变暖 不超过 2 摄氏度的情况下可以 “ 安 全 ”使用的化石燃料总量 。 要想保 证全球碳使用量符合这一预算 , 全 球最大的几个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 就必须放弃煤炭和石油 , 帮助遏制 温室气体排放迅猛增长的势头。 比如 , 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温 室气体排放源 , 中美两国需要逐步 淘汰多年来的能源结构 , 同时保证 低碳替代品可以满足人口和经济增 长带来的巨大能源需求。 煤炭能源曾 经帮助西方国家快速实现工业化和 财富积累 。 然而 , 否能够说服全球第 三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印度放弃上述 这种传统的能源方式还是个未知数。 截至目前 , 种种迹象显示 , 印 度尚无计划放弃自己在全球剩余碳 预算中的可使用量 。 巴黎大会的主 要目标应该是如何树立长期目标 , 在 2050 年前大幅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量 , 并在本世纪末彻底完成无碳化 进程 , 即便这一过程中没有任何法 律性的强制要求 。 与大型发展中国 家达成协议就意味着可能在资金和 技术转让方面也会出现重大突破。 强制和审查措施 chinadialogue 7气候谈判 Climate talks 无论是受气候变化威胁的国家 , 还是像美国和欧盟这样希望各主要 排放国都负起责任的国家 , 如果想 在本世纪中完成深度去碳化目标 , 就需要从 2020 年起每五年进行一次 常规审查或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为了向能源 、工业以及城市规 划方面表明立场 , 常规审查机制的 支持者认为各国都应在谈判过程中 详细说明低碳能源转型的进展程度 , 以及各国是如何深化去碳化目标 的 。 常规审查制度 以及长期目 标 都向私有资本领域传达了一 个重要信号 , 化石燃料结构转型已 经开始了。 尽管中国对于 “ 五年审查机 制 ”的态度有所缓和 , 但是印度等 其他几个大型排放国却仍然不肯松 口 。 至少对于最不发达国家来说 , 这 种强制和审查机制的作用是积极的 , 因为我们还可以把这种机制用于发 达国家的财政援助承诺上 。 到下周 末 , 巴黎峰会各方必须就如何保证 承诺审查机制拥有足够的合法性给 予清晰的解释 。 就像美国首席谈判 代表托德 斯特恩说的那样 , 与上述 机制共存的 , 应该还有一个强力辅 助机制 , 以便了解每个国家的所言 所行 : “ 这个看起来不错 , 你已经走 上正轨了 ”或者 “ 这看起来不怎么 样 。 你需要什么帮助才能改善这种 状 况 ?” 一个有约束力的条约 气候协议是否应该具有 “ 法律 约束力 ”一直是联合国气候谈判的 热点议题 。 哥本哈根峰会之所以失 败 , 就是因为在厘清各方减排责任 之外 , 很少有哪个大型排放国可以 接受这样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目 标限定。 美国 , 以及印度等几个大型排 放国已经明确表示 , 反对 京都议 定书 中强制性的减排要求 。 世界 资源研究所全球总监詹妮弗 摩根 表示 , 巴黎大会各方可能会最终达 成一个条款 , 要求协议各方就自己 的 “ 国家自主贡献预案 ”的承诺和 政策进展情况进行实时维持和汇报。 监测、报告和验证 一个国家如何能够确认其他国 家也在认真履行承诺 ?欧盟和美国 一直坚持 , 应该在最终协议中添加 一项对于排放和政策落实的全面 “ 监 测 、报告和验证 ” (MRV)机 制 。中 国之前一直对此立场强硬 , 但最近 可能主要出于防止国家主权受到侵 犯的考虑, 态度也开始有所缓和。 然而一些观察家认为 , 这种担 心西方国家侵犯主权的想法有些过 虑了。 哈佛大学的约瑟夫 奥利表示, 这些国家都是自愿接受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 (IMF ) 咨询意见第四条和世 界贸易组织 (WTO ) 贸易政策审议 机制审查的 。 他还说道 , 除了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和国际贸易组织的专家 通过一系列数据和公共政策进行的 审议 , 这其中还会包括平级审议 , 比 起现有的 MRV 机制来说 , 整个过程 将更加严密、全面、可信。 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 , 一 个完善的 MRV 体系是有益的 , 因为 它同样会帮助落实发达国家的各种 气候金融政策 , 同时提高公共融资 来源的透明度。 融资 一法国总统弗朗索瓦 奥朗德 在大会开幕当天表示 , 融资很可能 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