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中国亲子陪伴质量研究报告,2019年6月,人群定义0-3岁孩子父母网民调研 样本量:1000份,一二线城市孩子父母(家庭平均月收入1万元及以上)三线及以下城市孩子父母(家庭平均月收入6千元及以上),4-7岁关注亲子陪伴的孩子父母,网民调研 样本量:400份,一二线城市孩子父母(家庭平均月收入1万元及以上)三线及以下城市孩子父母(家庭平均月收入6千元及以上),中国城市分级一二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成都市、杭州市、重庆市、武汉市、苏州市、西安市、天津市、南京市、郑州市、长沙市、沈阳市、青岛市、宁波市、东 莞市、无锡市、昆明市、大连市、厦门市、合肥市、佛山市、福州市、哈尔滨市、济南市、温州市、长春市、石家庄市、常州市、泉州市、南宁市、贵阳市、 南昌市、南通市、金华市、徐州市、太原市、嘉兴市、烟台市、惠州市、保定市、台州市、中山市、绍兴市、乌鲁木齐市、潍坊市、兰州市除以上城市外的其他城市,报告说明,基于网民调研数据研究亲子陪伴的人群特征、陪伴行为及陪伴趋势,样本:N=1400;于2019年5月通过平台获得。其中0-3岁孩子父母样本N=1000;4-7岁孩子父母样本N=400。注释:一二线城市级别划分来源于2018年4月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城市商业魅力榜单。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核心观点,01,家庭教育及亲子陪伴亟 需社会关注当代父母生活成本高,生 活压力大家庭育儿重视与焦虑并存,02,03,04,亲子陪伴仍有提升空 间亲子陪伴:即陪伴孩子, 共同成长父母亲子陪伴意愿度较高, 但仍有增长空间互联网发展推动高质量亲 子陪伴概念及方式的普及,亲子陪伴是加深父母 与孩子之间情感联系 的重要桥梁促进父母对孩子的了解推动父母自身获得成长促进父母与孩子的情感联 系,给予孩子更多安全感引导父母解决育儿难题与 困惑,亲子陪伴理论及实践 体系亟待完善主观重视亲子陪伴、实 际陪伴方式单一的现象 明显,亲子陪伴体系亟 待建设完善社会竞争的激烈一方面 影响父母自身的生活感 受,另一方面使父母担 忧孩子未来的生活,中国育儿现状分析,1,中国亲子陪伴现状,2,中国亲子陪伴模式探讨,3,中国亲子陪伴痛点及趋势,4,中国育儿社会环境,来源:2014-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687,1655,1786,1723,1523,2014,2015,2017,2018,2016出生人口数(万人),中国出生人口规模大,家庭教育及亲子陪伴亟需社会关注2018年中国出生人口数达1523万人,但家庭教育及亲子陪伴尚未在中国有成型的、适合中国社会理念的体系学说,对于 父母们而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以碎片化的方式学习育儿知识。因此,亟需社会关注及讨论的力量帮助中国育儿 体系的建立。2014-2018年中国出生人口数人口基数大,出生人口众多,中国每年出生人口数众多家庭教育模式及亲子陪伴话题亟需社会关注及讨论,中国育儿社会环境,生活质量:生活成本较高,生活压力较大自2008年来,中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人民生活成本上升,生活质量下降,社会压力较大。已婚人群有着房贷、车贷、育 儿、养老等方面的压力,未婚人群有着工作、租房成本、交通出行、医疗等各方面的压力。而对有孩人群来说,养老与抚 养孩子同步负担所带来的压力更加明显。,来源:社会科学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2014-2018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其调查范围为全国35个城市。注释:生活质量客观指数:基于生活水平、生活成本、人力资本、社会保障、生活感受五个指标计算得到,得分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低;生活成本客观指数,基于房屋销售价格、通货膨胀、房屋收入三个指标计算得到,得分越低表示生活成本越高,57.9,55.8,54.8,55.0,54.9,5453,55,56,57,58,59,2014,2018,2014-2018年中国35个城市 生活质量客观指数,201520162017中国35个城市生活质量客观指数,54.58,58.74,57.17,52.53,2014,2018,2014-2018年中国35个城市 生活成本客观指数,201520162017中国35个城市生活成本客观指数,细分指数:生活水平客观指数生活成本客观指数,人力资本客观指数 社会保障客观指数 生活感受客观指数53.84,生活成本客观指数下降 即生活成本上升,生活质量客观指数下降 即生活质量下降,中国家庭育儿现状,重视与焦虑并存转型时期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改变了当代父母的思维方式与关注焦点,进而导致对孩子教育方式与成长环境的转变。相比 较上一代父母,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父母对科学育儿观念的塑造与正确育儿方式的培育则更加关注。另一方面, 新生代父母对孩子的生活照料、教育早晚、社会交往、情感需求等问题的重视导致其在育儿领域投入更多的物质与精力, 与此同时,同辈竞争加剧、育儿资源匮乏、社会变迁速度加快等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也在逐渐加深新生代父母的育儿焦虑。2019年中国家庭育儿焦虑来源分析,社会是否公平、保障是否完善、教育是否平等、政府能否提 供更多的育儿支持等诸多社会问题的不确定性使得父母对孩 子的未来保障充满了忧虑。,科学育儿方式与育儿经验的缺乏导致父母在处理家庭教育、 亲子陪伴等有关培育健康亲子关系的问题难以解决时,转而 向市面上流通的各种育儿类出版物寻求帮助,但该类出版物 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容易使父母陷入误区。,随着育儿理念的更新与亲子活动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父母,在为孩子提供良好物质条件的同时,也注重满足其情感需求。,这一方面加重了父母的攀比心理,另一方面促使父母对自己 和孩子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当无法达成预期的标准时,心 理负担会转化为焦虑情绪。,祖辈的育儿参与增加了父母的育儿担忧在传统文化与家庭经济压力的双重影响下,父母难以同时兼 顾家庭与工作,以祖辈为主力的“隔代抚养”逐渐成为当代 家庭育儿的主流方式。但随着中国家庭育儿精细化程度的提 高,与祖辈在育儿理念、方式上存在的代际差异则加剧了父 母的焦虑情绪。,不定的育儿环境强化了父母的育儿困扰,沉重的育儿责任加重了父母的育儿压力,矛盾的育儿知识加深了父母的育儿疑惑,过度紧张孩子 的错误,过度担心孩 子的健康,过度培养孩子 的兴趣,过度关注孩 子的教育,核心焦虑点:性格焦虑,68.5%,28.9%,2.6%,非常重要,重要,一般,样本:N=1400;于2019年5月通过平台获得。其中0-3岁孩子父母样本N=1000;4-7岁孩子父母样本N=400。,性格焦虑的表现,担忧孩子的品格发展生育政策的落实与生育观念的更新转变了传统的家庭结构。独生子女家庭或二孩家庭普遍注重孩子的成长,愿意给孩子提 供最好的物质保障与精神呵护,但又担心由于祖辈介入育儿过程以及不科学的育儿理念会造成对孩子的过度骄纵,从而影 响孩子未来的品行性格。因此,对孩子品格教育的重视与困惑而产生的矛盾心理加剧了当代父母的焦虑情绪。2019年中国育儿焦虑:性格42.2% 的焦虑型父母对孩子的性格养成保持焦虑父母对孩子0-3岁时期品格教育的看法:,核心焦虑点:教育焦虑,担忧孩子的未来教育根据调研结果显示,46.9%的父母表示从小即开始担忧孩子未来受教育的问题,子女未来教育问题的不确定性成为父母眼 下的焦虑核心。而其主要的教育焦虑来源包括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课外辅导、择校、校园安全等问题的考量。另一方面,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的正式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剧了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且失衡的局面。,由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体制与户籍制度所造成的教育资源分配不 均是当代父母焦虑的主要来源之一。2016年,“全面二孩”政 策正式实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且失衡的 局面。教育资源匮乏且分配不均导致升学差异、学区差异等现象 出现,并由此衍生出学区房、高考移民的概念。贫富差距的扩大 则进一步导致优质教育资源逐渐向高学历、高收入家庭子女倾斜。,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部门多次下达“减负”通知的另一面,是以托育机构、早教 中心和兴趣培训班为代表的早教行业的扩展。父母对孩子未来发 展的担忧在同辈压力与竞争下逐渐转变为对兴趣培养、课外补习、 奥数竞赛等课外活动中投入的大量财力与精力。对孩子“输在起 跑线”的担忧心理引发了当代父母的焦虑情绪。,我国义务教育采取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方式,但学区资源的有 限性逐渐催发出各种国际、双语与私立学校的兴起,教育观念的 更新也为中国家庭提供了低龄化留学的全新教育路径。爆炸式的 择校信息的推送与择校展提升了父母的焦虑。,幼儿安全事故的频发促使父母对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的孩子 在学前机构的安全问题引起重视,但其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则使 父母的焦虑情绪升级。,择校,校园安全,父母对0-3岁孩子童年的看法,寻找学习的乐趣,为以后的成长和学习生活做铺垫 58.6%,学习明辨是非和自我管理 47.1%,自由玩乐,无拘无束 51.2%,2019年中国育儿焦虑:教育课外辅导,样本:N=1400;于2019年5月通过平台获得。其中0-3岁孩子父母样本N=1000;4-7岁孩子父母样本N=400。,核心焦虑点:二胎困惑,57.3% 的家庭表示有生二胎的打算,73.2% 的有二胎打算的家庭担心不能同时给到两个小孩足够的陪伴时间,53.5% 的有二胎打算的家庭担心经济压力36.8% 的有二胎打算的家庭担心伴侣及其他家人不同意,担忧两个孩子的亲子陪伴时间分配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落地,拓宽了独生子女家庭生育的选择空间。随着二胎政策正向效应的逐渐释放,独生子女家庭的生 育意愿开始改变,的一项用户调研显示,有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表示有生育二胎的打算。但是养育二孩给家庭提出了诸 多挑战,除了高昂的育儿成本带来的经济压力以及家人的态度外,无法同时给予两个孩子充分的陪伴成为了众多家庭在准 备二胎过程中的核心焦虑点。考虑到二孩家庭1+12的烦恼和幸福,很多家庭在是否要二胎上犹豫不定。2019年中国育儿焦虑:陪伴,其中:,样本:N=1400;于2019年5月通过平台获得。其中0-3岁孩子父母样本N=1000;4-7岁孩子父母样本N=400。,中国育儿现状分析,1,中国亲子陪伴现状,2,中国亲子陪伴模式探讨,3,中国亲子陪伴痛点及趋势,4,亲子陪伴定义,陪伴和孩子一起成长53.9%,为孩子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条件26.7%,为孩子创造 更好的物质环境19.4%,父母对于孩子最好的爱,样本:N=1400;于2019年5月通过平台获得。其中0-3岁孩子父母样本N=1000;4-7岁孩子父母样本N=400。,定义:陪伴孩子,共同成长亲子陪伴:指父母陪同孩子一起完成适合孩子年龄发展需求的活动,一方面父母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另一方面父母 也通过与孩子的互动反思自己的陪伴程度与陪伴方式,实现了父母的自我成长。2019年中国家庭亲子关系表现模式选择现状,0-3岁亲子陪伴意愿,整体父母亲子陪伴意愿度较高,但仍有增长空间根据调研结果显示,56.6%的0-3岁孩子父母认为亲子陪伴非常重要,36.9%的父母认为比较重要。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 就目前亲子陪伴的现状而言,大多数父母比较看重亲子陪伴并愿意付出时间精力陪伴孩子,但其重要性程度并没有传播到 全部父母群体中。因此,亲子陪伴的概念和方式的传播与普及仍需付出较大努力。,样本:N=1000;于2019年5月通过平台获得。,56.6%,36.9%,5.9%,0.5%,0.1%,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比较不重要,非常不重要,2019年中国家庭0-3岁亲子陪伴重要性认知,0-3岁高质量亲子陪伴理解,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对高质量亲子陪伴的认同率升高在独生子女家庭中,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 父母对于高质量亲子陪伴的认同率会逐渐提升。91.7%的0-3岁孩子父母认为 高质量亲子陪伴的育儿方式对孩子成长非常重要,而在4-7岁的孩子父母群体中,有97.0%的父母认同高质量亲子陪伴的 重要性。对于孩子的成长教育而言,高质量的亲子陪伴会引导孩子提升主动思考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孩子智力 发育。,样本:N=1400;于2019年5月通过平台获得。其中0-3岁孩子父母样本N=1000;4-7岁孩子父母样本N=400。,91.7%,97.0%,0-3岁孩子家长,4-7岁孩子家长,2019年中国家庭高质量亲子陪伴育儿方式认同率,高质量亲子陪伴即在亲子陪伴活动中,父母需要:,v 目标层面:倾听&引导v 参与层面:全身心投入v 效果层面:享受过程享受结果v 心理层面:理解孩子&尊重孩子v 情绪层面:换位思考&感同身受,独生子女家庭中,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 父母愈加认知到高质量亲子陪伴的重要性,0-3岁高质量亲子陪伴方式获知渠道,样本:N=1000;于2019年5月通过平台获得。,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高质量亲子陪伴概念及方式的普及根据调研结果显示,通过互联网渠道获知高质量亲子陪伴方式的父母占比超过六成,其次是通过育儿机构或教育机构的宣 传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互联网的发展对高质量亲子陪伴方式的普及有较高的助力作用。而从社会角度而言,也更 需要相关机构或组织对中国亲子陪伴理论体系的建设做出贡献。2019年中国家庭0-3岁高质量亲子陪伴方式获知渠道,0-3岁亲子陪伴行为,亲子陪伴时长在工作日/节假日呈现明显差异从亲子陪伴时长角度来看,0-3岁孩子父母亲子陪伴时长在工作日集中在2-4小时之间,而节假日亲子陪伴时长则可高达8 小时以上。因此,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父母愿意将更多的非工作时间用于亲子陪伴。,0.8%,1.1%,10.6%,27.2%,21.7%,16.3%,15.0%,4.5%,0.7%,2.1%,0小时,0.5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4小时,5小时,6小时,7小时8小时及以上,2019年中国0-3岁孩子父母亲子陪伴时长,0.1%,0.8%,5.6%,10.8%,11.7%,11.3%,12.3%,12.2%,5.1%,30.1%,工 作 日,节 假 日,样本:N=1000;于2019年5月通过平台获得。,0-3岁亲子陪伴行为,工作日亲子陪伴时段以下班后为高峰期,节假日则较为平均从亲子陪伴时段角度来看,工作日时期0-3岁孩子父母的亲子陪伴时间通常集中在18-21点之间,即下班后;而节假日时期 亲子陪伴则较为平均。,1.1%,7.6%,15.1%,12.9%,6.5%,4.7%,0-6点,6-9点,9-12点,12-15点,15-18点,18-21点,21-24点,2019年中国0-3岁孩子父母亲子陪伴时段52.1%,3.3%,30.7%,43.4%,46.5%,45.9%,45.7%,6.4%,工 作 日,节 假 日,样本:N=1000;于2019年5月通过平台获得。,0-3岁亲子陪伴行为,超半数父母选择与孩子进行互动性较强的亲子陪伴活动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半数父母会优先选择散步、玩具、对话等与孩子互动性较强、沟通较多的活动以实现亲子陪伴。其优 势点在于:一方面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将父母的情感输出,给予孩子更强的安全感,感受更贴心的亲情;另一方面则是通 过深入的互动帮助父母发现孩子的细微变化,能够及时引导孩子往正面方向成长。2019年中国0-3岁孩子父母亲子陪伴方式,样本:N=1000;于2019年5月通过平台获得。,0-3岁亲子陪伴行为亲子陪伴的主要成员仍较多为孩子父母,70.8%,55.1%,0.3%,2019年中国0-3岁孩子家庭中亲子陪伴主要陪同成员79.5%,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其他亲属,样本:N=1000;于2019年5月通过平台获得。,0-3岁亲子陪伴原因,61.1%,与孩子互相信任,互为朋友,70.4%,样本:N=1000;于2019年5月通过平台获得。,与孩子一起成长自己也更加学会如何担起为人父母的责任,通过亲子陪伴,父母通常希望与孩子和谐相处,共同成长大多数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因为第一次为人父母而有出错、后悔、难过、对孩子感到抱歉的经历。而通过 亲子陪伴,大多数父母都能够在与孩子的交流、沟通、完成某项活动等的过程中,发现孩子的特点,参与孩子的成长,同 时也不断完善自己,成为更有担当的父母。2019年中国家庭0-3岁亲子陪伴主要原因,0-3岁亲子陪伴差异影响因素,18.2%,14.2%,12.4%,20.3%,0.2% 0.0%,0.5% 1.1%,5.1% 6.0%,5.3%,9.8%,10.5%,12.6%12.1%,11.9%12.4%,4.7% 5.4%,37.5%,0小时,0.5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4小时,5小时,6小时,7小时,8小时及以上,爸爸,妈妈,亲子陪伴时长差异:妈妈更倾向长时间陪伴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在工作日会每天陪伴孩子5小时的爸爸仅占比4.7%,而妈妈占比22.8%;节假日陪伴孩子时长在8小时 及以上的父母中爸爸有20.3%,而妈妈为37.5%。因此可以看出,妈妈的会更倾向于长时间陪伴孩子,一方面原因在于母 爱的本能,希望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另一方面则也存在社会男女工作差异的原因。2019年中国家庭0-3岁亲子陪伴时长差异:工作日33.3%,爸爸妈妈2019年中国家庭0-3岁亲子陪伴时长差异:节假日,样本:N=1000;于2019年5月通过平台获得。,0-3岁亲子陪伴差异影响因素亲子陪伴时段差异:一定程度上受到职业影响,但工作日核 心仍是以下班后为陪伴高峰,0.9%,1.3%,1.6%,7.9%,3.9%,4.9%2.0%,17.7%0.9%,3.2%,12.5%,28.9%,13.9%,13.2%4.4%,14.7%,16.4%,19.0%,6.3%,18.4%,13.9%,8.5%,15.7%,12.5%,15.9%,50.0%,13.2%,8.7%,2.8%,4.9%,6.0%,15.9%,12.5%,21.1%,51.5%,64.4%,52.9%,44.8%,44.4%,18.8%,10.5%,7.4%,5.4%,4.9%,1.7%,10 0%90%80%70%60%50%40%30%20%10%0%,企业高层管理,企业中低层管理,普通员工,公务员,专业人士,私营业主,自由职业,2019年中国家庭0-3岁亲子陪伴时段差异:职业,0-6点,6-9点,9-12点,12-15点,15-18点,18-21点,21-24点,样本:N=1000;于2019年5月通过平台获得。,0-3岁亲子陪伴差异影响因素亲子陪伴方式差异:爸爸的陪伴方式更内敛,爸爸更愿意陪伴孩子的方式是: 看动画片、出游、阅读其中,样本:N=1000;于2019年5月通过平台获得。,看动画片 出游阅读,47.1%(爸爸)42.0%(妈妈)43.4%(爸爸)35.6%(妈妈)43.1%(爸爸)39.4%(妈妈),妈妈更愿意陪伴孩子的方式是: 散步、对话、玩具、睡觉、手工其中,散步 对话 玩具 睡觉 手工,61.1%(妈妈)50.1%(爸爸)56.7%(妈妈)44.8%(爸爸)54.5%(妈妈)53.1%(爸爸)34.0%(妈妈)31.9%(爸爸)33.1%(妈妈)28.2%(爸爸),2019年中国家庭0-3岁亲子陪伴方式差异:性别,亲子陪伴效果亲子陪伴有效提升父母对孩子的了解,为孩子创造更适宜的 成长环境,2019年中国0-3岁孩子父母对孩子的了解程度,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了解,比较不了解,不太重视亲子陪伴重视亲子陪伴,7.6%,73.7%,17.3%,1.4%,0.0% 基本不了解,61.3%,85.5%,97.7%,不太重视亲子陪伴的父母,非常重视亲子陪伴的父母,不太重视亲子陪伴的父母,非常重视亲子陪伴的父母,2019年中国0-3岁孩子父母对亲子陪伴的认同度(帮助提升对孩子的了解),样本:N=1000;于2019年5月通过平台获得。,亲子陪伴效果亲子陪伴显著推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系,给予孩子更 多安全感,非常亲密,比较亲密,一般亲密,不太重视亲子陪伴重视亲子陪伴,4.4%,74.2%,19.8%,66.8%,29.0%,3.7%,2019年中国0-3岁孩子父母与孩子的亲密程度,2019年中国0-3岁孩子对父母的依赖程度,58.3%,41.7%,68.6%,31.5%,宝宝比较依赖父母,宝宝比较独立,不太重视亲子陪伴的父母,非常重视亲子陪伴的父母,样本:N=1000;于2019年5月通过平台获得。,亲子陪伴效果亲子陪伴推动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引导父母对孩子性格养 成的思考更加深刻,%,非常重视亲子 陪伴的父母,不太重视亲子 陪伴的父母,一般有帮助,非常有帮助 比较没帮助,比较有帮助 完全没帮助,0%,20%,40%,60%,80%,10 0%,不太重视亲子陪伴的父母非常重视亲子陪伴的父母听话的小孩,在面临选择更偏向遵从父母的意见非常自主的小孩 ,在面临选择更偏向遵从自己的想法有自主意识及个性化品质的小孩,既会听取父母建议,也听从自己内心想法,样本:N=1000;于2019年5月通过平台获得。,2019年中国0-3岁孩子父母对亲子陪伴的认同度(对育儿的帮助),2019年中国父母对0-3岁孩子未来性格预期,亲子陪伴未来预期转变,未来计划在亲子陪伴上的时间投入转变通过亲子陪伴的长期实践,4-7岁父母对于亲子陪伴更加认同,同时也预期在时间投入上继续增加;而在亲子陪伴方式上, 现阶段的0-3岁孩子父母中,选择深度陪伴的父母比例相比较4-7岁孩子父母仍较低。即,0-3岁孩子父母中,六成将会选 择深度陪伴的方式,而四成将会选择长时间陪伴的方式。,样本:N=1400;于2019年5月通过平台获得。其中0-3岁孩子父母样本N=1000;4-7岁孩子父母样本N=400。,92.0%,2019年中国家庭亲子陪伴时间投入 预期转变94.3%,0-3岁孩子家长4-7岁孩子家长未来计划会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20%0%,40%,80%60%,100%,2019年中国家庭亲子陪伴方式预期转变,0-3岁孩子家长深度陪伴型,4-7岁孩子家长长时间陪伴型,中国育儿现状分析,1,中国亲子陪伴现状,2,中国亲子陪伴模式探讨,3,中国亲子陪伴痛点及趋势,4,0-3岁婴幼儿心智发育特点,0-1岁,口欲期,细微事物敏感期,执拗期,自主性及自我意识的增长是婴幼儿心智发育的主要表征大运动能力:是婴幼儿一切运动发展的基础,即头颈、躯干、四肢的运动能力; 精细动作能力:指婴幼儿手和手指的运动能力,以及手眼协调能力;语言能力:指婴幼儿与人沟通,表达情绪情感的方式及能力;认知能力:是婴幼儿学习的真正开始,以感知为基础,通过“视、听、味、触、嗅”五种感官的信息收集来认识世界; 情绪和社会行为能力:是婴幼儿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主要包括自理能力、习惯养成、情绪发展和与人交往能力 四方面组成。0-3岁婴幼儿心智发育特点2-3岁1-2岁,v 生理状态:基本无行动能力 v 心理状态:依赖父母,服从权威 v 基本需求:“吃”,即口腔活动,v 生理状态:可简单自主行动,简单表达自 己意愿,手眼配合能力提高v 心理状态:情绪波动较大,既有对亲人情 感依恋的需要,也有独立自主的个性要求v 基本需求:以自我意识及自主意愿为核心,v 生理状态:开始表现出与其他小 朋友一起玩耍的兴趣,但易发生 争吵v 心理状态:反抗欲产生,自发性 意愿提升v 基本需求:“想自己来做”的愿 望更加强烈,国际主流育儿观念对0-3岁亲子陪伴建议“正面管教”:不惩罚,不骄纵,国际主流0-3岁亲子陪伴建议,01.,相互尊重,有效沟通,02.,03.,04.,05.,探究孩子行为的根源,适龄发展,适龄行为,专注解决方案,鼓励与情感互动,善用倾听,用尊重的姿态交流,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不能超出孩子能力及理解力,用行动为孩子树立解决问题的榜样,关注孩子的努力与改进,帮助建立长期的自我价值与自信,0-3岁不同阶段孩子的陪伴技巧,细微事物 敏感期 1-2岁,口欲期 0-1岁,执拗期 2-3岁,陪伴技巧,陪伴技巧,孩子表现:,父母通常 对应方式:,应对效果:,陪伴技巧:,通过吮吸、咀嚼、吞咽、 咬等口腔活动,获得快感 与满足;不了解该心理特点,因此 会以乱咬东西、不讲卫生 为理由阻断孩子的行为如口欲期得到满足,则孩 子性格成长较为积极; 如口欲期未得到满足,则 口腔活动不能获得满足, 口欲施虐倾向养成提供给孩子满足口欲期的 食品或干净卫生的物品, 让孩子在特定时期口腔探 索的行为得到满足,孩子表现:应对效果:陪伴技巧:,对细小事物开始敏感培养孩子细节观察的能力尽可能创造让孩子发现细小事物的 机会,锻炼其手眼协调;如引导孩子观察蚂蚁、要求孩子找出读物中的小插图等。,孩子表现:,应对效果:,陪伴技巧:,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或 发脾气;对生活习惯、顺序性及所有 物放置上较为固执孩子长大后秩序感较强,如整理物品 的有序性、做事的条理性等为孩子建立有秩序的环境以帮助其认 识事物,熟悉环境,在遵从孩子本能的前提下,通过亲子陪伴帮助孩子更安全卫 生地度过婴幼儿阶段0-3岁不同阶段孩子的表现及陪伴技巧陪伴技巧,0-3岁孩子父母陪伴指引:不同年龄段,80后父母,样本:N=1000;于2019年5月通过平台获得。,79.0%,每日陪伴 三小时及以下,90后父母,每日陪伴 三小时以上,21.0%,60.9%,39.1%,90后父母:避免因工作而中断亲子陪伴,需全身心投入陪伴80后父母:选择所需时间较少,但亲子互动性强的陪伴方式2019年中国0-3岁孩子家庭不同年龄段父母陪伴指引,事业发展期,工作压力更大v 避免在亲子陪伴过程中,因为工作 原因而不得不中断的现象,v 为孩子建立一个“爸爸妈妈陪我的 时候是全身心陪着我”的亲子陪伴 环境,事业稳定期,家庭与工作同为生活重心v 选择所需时间较少,但互动性强的 亲子陪伴活动,如手工、对话等v 在陪伴细节中为宝宝营造亲子情感 互动的氛围,0-3岁孩子父母陪伴指引:不同陪伴状态,夫妻一方/老人/保姆全权照顾孩子,上班时老人/保姆照顾孩子,下班后父母照顾孩子,样本:N=1000;于2019年5月通过平台获得。,陪伴方式上班时老人照顾孩子,下班自己或伴侣 照顾孩子上班时月嫂/保姆照顾孩子,下班自己或 伴侣照顾孩子,陪伴问题点父母自己照顾孩子的时长因工作原因难 以增加,o 陪伴方式,孩子全权交给老人照顾,自己或伴侣偶 尔会去探望夫妻一方全职在家照顾孩子基本全部时间由月嫂/保姆照顾孩子,陪伴问题点父母双方同时陪伴孩子的时长较短,65.7%,34.3%,下班后父母照顾孩子:提升亲子陪伴质量,用最短时间实现与孩子之间最 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夫妻一方/老人/保姆全权照顾孩子:增加亲子陪伴时长,保证孩子与父母 双方的沟通2019年中国0-3岁孩子不同陪伴状态家庭父母陪伴指引,0-3岁孩子父母陪伴指引:二胎家庭,陪伴孩子时 全身心投入,高质量亲子陪伴,细心体会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言行背后的内心需求在孩子需要自己的时候积极回应 让孩子知道自己一直被爱着 避免对某一个孩子的偏爱,孩子非常依赖父母 希望父母一直陪伴自己,样本:N=1000;于2019年5月通过平台获得。,孩子较为独立 不要求父母的陪伴,64.1%,35.9%,理解孩子言行背后的内心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从小接收的信息即非常庞杂,因而会出现孩子懂事较早的现象。在独生子女家庭中,0-3岁孩子比 较独立的情况已占比35.9%,则代表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相比较而言较少。一旦此类家庭选择生育二胎,二胎家庭的 孩子一般而言较为敏感,第一个孩子则会出现与父母交流较少从而认为自己不受父母喜欢的心理。因此,二胎家庭的父母 需要仔细理解孩子言行背后的内心需求,避免忽视孩子感受而偏爱某一个孩子的情况出现。高质量的亲子陪伴时间则能够 有效帮助打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屏障,是高效率探究孩子内心的过程。2019年中国0-3岁二胎家庭陪伴指引,中国育儿现状分析,1,中国亲子陪伴现状,2,中国亲子陪伴模式探讨,3,中国亲子陪伴痛点及趋势,4,中国亲子陪伴痛点父母宣称的“陪伴”只是“陪着”,而没有意识到陪着陪伴,来源:1.咨询样本:N=1000;于2019年5月通过平台获得。2.UserTracker多平台网民行为监测数据库(桌面及智能终端)。3.2018抖音大数据报告等公开资 料。,2019年中国家庭亲子陪伴痛点,消费者宣称的“陪伴”时长平均陪伴时长:3.2小时核心陪伴时段:18-21点(即下班后)其实很多父母宣称的“陪伴”只是“陪着” 而没有意识到陪着陪伴整体网购用户活跃晚高峰 “20-23点” 整体微博类用户活跃晚高峰“20-23点” 抖音用户活跃晚高峰“18-19点”,中国亲子陪伴痛点,评估生活状态,建立亲子陪伴的完善体系以严格遵循对于目前的中国父母而言,由于受到工作、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尽管父母们在主观上重视对于孩子的陪伴与守护,实际的 亲子陪伴方式却趋向单一化,通常仅为一起进餐、陪伴孩子睡觉等日常活动。,2019年中国家庭亲子陪伴阻碍来源TOP5,工作 43.0%,样本:N=1000;于2019年5月通过平台获得。,经济条件 18.3%,身体状态 13.6%,心态 13.1%,家庭矛盾 11.6%,v,v,对自身整体生活状态建立清晰的认知,寻找亲子陪伴与各亲子陪伴矛盾点之间的平衡以目前生活水平和生活状态作为基础,对亲子陪伴的方式、时间、过程建立完善的体系以遵循,中国亲子陪伴痛点,由于现阶段父母对于高质量亲子陪伴的理解程度较低,陪伴 方式及陪伴过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19年中国家庭亲子陪伴过程中父母自身缺点TOP5,27.3%,21.4%,18.1%,17.9%,14.9%,A,B,C,D,E,样本:N=1000;于2019年5月通过平台获得。,没有全身心投入与孩子的互动父母应放下手中的一切事物,精力集中地陪伴孩子玩 耍或者是互动,在陪伴过程中与孩子产生充分地交流。,没有保持平和的心态与孩子互动父母在与孩子互动过程中,应引导彼此身心放松,从 而情感愉悦地双向互动。,没有注意倾听孩子的想法父母应将自身与孩子的交流建立在平等状态的基础上, 细心倾听孩子的想法,给出合适的回应。,没有用心学习亲子陪伴的方式方法父母应学习更多的育儿知识,搭建更完善的知识体系, 提升自身科学育儿的水平。,没有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到真切的帮助父母应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拒绝说教和敷衍,换位思 考,给予孩子真心的帮助。,中国亲子陪伴未来趋势一,夫妻双方均有工作,0%,样本:N=1000;于2019年5月通过平台获得。,100%,79.9%20.1%,夫妻仅一方有工作,或离异后自身有工作,社会竞争愈加激烈,隔代教养或聘用保姆仍旧是未来亲子陪 伴主流方式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培养优秀孩子的经济压力也越来越大,父母们由于工作时间、个人精力等无法调和的原因,通 过隔代教养或聘用保姆的方式完成孩子的照顾及各类型亲子陪伴活动依旧是未来的主流。2019年中国家庭亲子陪伴未来趋势:隔代教养/聘用保姆79.9%,中国亲子陪伴未来趋势二教育资源供不应求,“学习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将不断传播; 父母将孩子送入早教机构或报名线上辅导课程的趋势明显, 亲子陪伴时间随之减少,注释:“幼”指学前教育,“小”指普通小学,“初”指普通初中,“高”指普通高中,“本”指普通本科;毛录取率=后一个学段的招生数/前一个学段的毕业生数。,99.9%,98.8%,57.3%,53.0%,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高升本,2017年中国学生从幼儿园到本科各阶段毛录取率,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