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专题分析报告:从东京到上海,垃圾分类的经济性分析.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垃圾专题分析报告:从东京到上海,垃圾分类的经济性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垃圾专题分析报告:从东京到上海,垃圾分类的经济性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垃圾专题分析报告:从东京到上海,垃圾分类的经济性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垃圾专题分析报告:从东京到上海,垃圾分类的经济性分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垃圾专题分析报告:从东京到上海,垃圾分类的经济性分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 1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本报告的主要看点 : 1. 分析了 日本垃圾分类与处理体系的前世今生。 日本垃圾分类 实现了垃圾的 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 2. 对比东京 和上海, 对 垃圾分类 及 处理进行经济性分析, 提出 上海可以借鉴 之处 。 孙春旭 分析师 SAC 执业编号: S1130518090002 sunchunxu gjzq 从 东京到上海 , 垃圾分类的 经济性 分析 基本结论 日本生活垃圾处理经历了末端处理、前端处理和循环利用的发展过程 。 20世纪 50 年代 1975 年,日本实行的自上而下的垃圾管理政策,集中于垃圾末端处理。 1975 年 90 年代,日本从末端处理转向前端治理,逐步建立起垃圾分类体制。 90 年代以来,日本提出建设循环型社会,垃圾分类与处理更加注重循环利用和资源再生。 严苛 的 分类 制度、定时定点 收集 制定垃圾、 严格的惩罚措施与监督机制是日本垃圾分类管理成功的保障 。居民负责前端分类,政府负责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 。 垃圾分类的效果 显著 ,实现了垃圾的 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 。 东京垃圾分类与处理的经济性分析 。 日本垃圾收费已成主流 , 地方政府主要以指定垃圾袋、垃圾处理券和直接收费方式收取生活垃圾处理费。 东京多摩地区采用指定垃圾袋与垃圾处理券并行的收费方式, 居民平均每年需要支付3685 日元垃圾处理费 , 承担 23%垃圾处理费用 。 日本生活垃圾处理经费70%以上来源于政府财政。 2017 年,东京垃圾处理单位成本为 57093 日元 /吨,折合人民币 3786 元 /吨 , 其中 垃圾收集与运输成本 折合人民币 2416 元 /吨 , 垃圾处理与处置成本折合人民币 1370 元 /吨 。 东京多摩居民支付垃圾处理经费为 3685 日元 /人 /年, 折合 人民币 235 元 /人 /年,多摩居民支付的垃圾处理费占可支配收入的 0.22%。 上海垃圾分类与处理的经济性分析 。上海市强制垃圾分类存在前端垃圾分类成本,垃圾收运和处理的成本主要可以分为垃圾清运成本,垃圾中转成本、垃圾转运成本和垃 圾处理成本。上海市垃圾分类与处理全过程总成本为 985元 /吨, 前端垃圾分类服务成本为 390 元 /吨 , 中端垃圾收运成本为 290 元 /吨,终端垃圾处理包括垃圾焚烧和湿垃圾处置,综合成本为 305 元 /吨。 假设居民承担前端垃圾分类费用,需要支付 25 元 /月 /户,折算到个人 120 元 /年,若支付全过程成本需要支付 62.9 元 /月 /户,折算到个人 301.9 元 /年。 对比 东京,上海垃圾全过程处理成本远低于东京的处理成本( 985 vs 3786) ;东京 垃圾 焚烧占比为 80%以上, 上海 需要 进一步 提高垃圾焚烧和湿垃圾处置产能,减少 垃圾 填埋占比; 东京 有较为成熟的垃圾收费体系, 上海市暂无居民生活垃圾收费标准,计划逐步建立计量收费、分类计价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关注垃圾分类与处理全产业链 。 随着垃圾分类在全国地级市的推广,我们认为环卫车销售将迎来新的增量,推荐关注 盈峰环境、 龙马环卫 。按照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工作要求, 2018 年起上海启动了新一轮生活垃圾末端设施建设,其中湿垃圾至十三五末将形成 7000 吨 /日处理能力,干垃圾以焚烧处理为主,计划新、扩建 7 座,力争 2021 年前后形成 2.8 万吨 /日以上焚烧处理能力。日本垃圾分类非常成熟,垃圾热值明显高于我国, 日本北九州垃圾热值为 13080kJ/kg( 2012 年)、上海为 5800 kJ/kg( 2016 年),因此垃圾分类后垃圾热值的提升将带来吨发电量增加。推荐关注垃圾焚烧龙头企业 上海环境 、瀚蓝环境 和承接上海湿垃圾处理项目的 维尔利 。 风险提示 政策 执行力度不达预期的风险, 垃圾 发电补贴下调的风险 。 2019年 07月 21 日 垃圾专题分析报告 行业专题研究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 垃圾专题分析报告 - 2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内容 目录 日本垃圾分类与处理体系的前世今生 .4 生态危机促使垃圾分类体系建立 .4 严苛的垃圾分类制度 .5 居民负责前端分类,政府负责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 .6 垃圾分类的效果: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 .8 东京垃圾分类与处理的经济性分析 .9 日本垃圾收费已成主流 .9 以东京为例:垃圾收费因地制宜,方式灵活 .10 东京多摩地区居民承担 23%垃圾处理费用 . 11 东京 23 区垃圾处理主要开支在收集与运输 .12 日本多地居民承担垃圾处理总经费的 18% 25% .13 上海垃圾分类与处理体 系 .16 垃圾分类,上海现行 .16 上海垃圾分类运输与处理体系 .17 上海垃圾分类与处理的经济性分析 .19 上海垃圾分类与处理各环节成本分析 .19 前端垃圾分类服务成本为 390 元 /吨 .19 垃圾清运成本为 130 元 /吨 .20 垃圾中转成本为 40 元 /吨 .21 垃圾转运成本为 120 元 /吨 .21 干垃圾焚烧成本为 300 元 /吨 .22 湿垃圾生物处理成本为 380 元 /吨 .22 上海和东京垃圾分类与处理的对比 .23 居民垃圾收费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25 国际上居民垃圾收费制度比较 .25 国内居民垃圾收费制度:分类计价、计量收费大势所趋 .26 投资建议:关注垃 圾分类与处理全产业链 .26 中国天楹:优质城市环境综合服务运营商 .27 盈峰环境:环卫装备龙头地位稳固 .27 龙马环卫:环卫装备制造 +环卫服务产业带动业绩增长 .27 上海环境:契合上海干、湿垃圾分类处理需求 .28 瀚蓝环境 :固废处理市场龙 头企业 .28 维尔利 :有机废弃物资源化专家 .29 风险提示 .29 图表 目录 图表 1:日本 GDP 增长率 .4 图表 2:日本产业结构发展阶段 .4 垃圾专题分析报告 - 3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图表 3:日本垃圾分类与处理的历史溯源 .4 图表 4:日本东京新宿区垃圾分类方法 .5 图表 5:日本生活垃圾分类具体要求 (东京某区) .6 图表 6:日本生活垃圾处理负责单位 .7 图表 7:日本东京 23 区垃圾与资源处理流程 .8 图表 8:日本生活垃圾处理循环 利用率 .8 图表 9:日本二噁英排放量变化 .9 图表 10:日本生活垃圾排放量与人均日垃圾排放量 .9 图表 11:日本新增垃圾收费城市 .10 图表 12: 2014 年日本各类生活垃圾收费方式比例 .10 图表 13:东京 23 区部分家庭大件垃圾收费标准 .10 图表 14: 东京 23 区大件垃圾处理券 .10 图表 15:多摩地区指定垃圾袋收费标准 . 11 图表 16: 多摩地区部分家庭 大件垃圾处理收费标准 . 11 图表 17:东京 23 区垃圾处理 .12 图表 18: 2017 东京 23 区垃圾单位垃圾处理成本 .12 图表 19: 2017 年东京 23 区垃圾处理成本分布 .13 图表 20: 2017 年东京 23 区垃圾处置成本 .13 图表 21: 2017 年日本东京 23 区垃圾处理各环节成本 .13 图表 22:日 本一般废弃物处理流程 .14 图表 23:日本生活垃圾处理经费来源及用途 .14 图表 24:日本部分城市居民垃圾处理费标准 .15 图表 25:上海垃圾分类投 放指南 .16 图表 26: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运输 .17 图表 27:上海生活垃圾全过程分类体系 .18 图表 28:上海市垃圾无害化处 理方式处理量 .18 图表 29:上海市垃圾无害化处理方式的比重 .18 图表 30:上海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 .19 图表 31: 2020 年上海生活垃圾处理目标 .19 图表 32:垃圾分类服务项 目 .20 图表 33:上海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 .20 图表 34:上海市部分大型生活垃圾中转站 .21 图表 35:上海老港湿垃圾处理流程 .22 图表 36:上海市 2020 年生活垃圾处理各环节成本拆分 .23 图表 37:模拟条件下上海居民支付的垃圾处理费 .23 图表 38:上海和东京垃圾分类与处理的对比 .24 图表 39:居民生活垃圾收费方式的比较 .25 图表 40:国内部分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收费标准 .26 垃圾专题分析报告 - 4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日本垃圾分类与处理体系的前世今生 生态危机促使垃圾分类体系建立 20 世纪 60 年代 80 年代,日本污染事件频发,生态环境堪忧 。二战后日本为恢复经济发展,奉行 “产值第一主义 ”,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 20 世纪50 70 年代,日本经历了快速工业化,钢铁、化工等重化工业迅速崛起,这些重污染产业导致污染物排放大量增加, 以东京 23 区为例,据东京23 区清扫事业变迁史数据, 1953 年东京 23 区生活垃圾排放量不足 50万吨 /年,到 1975 年增加到 400 万吨 /年, 22 年的时间增加了七倍。由于大量污染物未能得到有效处理, 60 年代日本爆发了影响恶劣的 “四大公害 ”,造成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损失。 图表 1: 日本 GDP 增长率 图表 2: 日本 产业结构发展阶段 来源: 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注:不变价格 GDP 来源: 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反公害运动、外部经济环境 改变 促使政府治理环境污染 。 60 年代末 日本 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公害运动, 1970 年 达到高潮,到 1973 年日本爆发了约 3000 次与环境有关的公民运动。世界石油危机爆发给日本的外向型重化工经济带来严重打击,日本的经济危机、生态危机和能源危机交织迸发,高投入、高产出、高污染模式难以为继。日本 政府 意识到 必须加大环保力度 ,向重视节能、降低消耗方向迈进。 生活垃圾处理经历了末端处理、前端处理和循环利用的发展过程。 20 世纪50 年代 1975 年,日本实行的自上而下的垃圾管理政策,集中于垃圾末端处理,主要方式是焚烧和填埋处理,公民并没有参与垃圾分类。垃圾要得到妥善有效处理,源头分类是前提, 1975 年 90 年代,日本从末端处理转向前端治 理,逐步建立起垃圾分类体制, 1975 年广岛在全国率先开始了五大种类垃圾的回收。 90 年代 以来,日本提出建设循环型社会,垃圾分类与处理更加注重循环利用和资源再生,管理政策也从减量化、资源化转变为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简称 3R)。 图表 3:日本垃圾分类与处理的历史溯源 来源:日本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国金证券研究所 -6%-1%4%9%14%19611964196719701973197619791982198519881991199419972000200320062009201220152018日本 GDP同比 日本陷入“失去的二十年”,GDO增速为 0.91% 平稳发展阶段,GDP增速为 4.03% 高速发展阶段, 1961年 1973年GDP增速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1960196319661969197219751978198119841987199019931996199920022005200820112014日本人均 GDP(美元) 日本人均能耗量(千克油当量) 钢铁、化工、纺织等高能耗传统产业快速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密集型的加工装备、汽车和信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成为主导,绿色经济兴起 20世纪 50年代 1975年 1975年 90年代 90年代 以来 前端治理: 环保政策向源头治理的倾斜,逐步建立起源头 垃圾分类体制,从 末端 处理 转向前端 治理 循环利用: 提出建立循环型社会, 从 减量化、资源化转变为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Reduce、 Reuse、 Recycle,简称 3R) 末端处理 阶段 : 日本实行自上而下的垃圾管理政策,垃圾主要通过焚烧和填埋处理源头 上 公民并没有参与垃圾分类管理 垃圾专题分析报告 - 5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严苛的垃圾分类制度 日本垃圾分类实行时间较长,从投放、收集运输到终端处理已经形成完善成熟的体系。日本的废弃物一般分为产业废弃物和一般废弃物,一般废弃物也就是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家庭生活垃圾和企业垃圾。在东京新宿区制作的资源和垃圾分类方法手册中文版中,生活垃圾被分为 资源垃圾、易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和大件垃圾四大类。 图表 4:日本 东京 新宿区垃圾分类方法 来源: 日本新宿区资源和垃圾分类方法中文版 ,国金证券研究所 源头分类是分类运输和处理的前提 。日本生活垃圾分类在四分类的基础上会再细分为若干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包含若干个小项目。 例如 东京某区将生活垃圾分为 15 类,并对垃圾的尺寸、打包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横滨市把垃圾类别细分为十类,并给市民印发长达 27 页的垃圾分类手册 。德岛县上胜町甚至把垃圾细分到 44 类,并计划到 2020 年实现 “零垃圾 ”的目标。 定时定点收集指定垃圾 。在日本丢弃垃圾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特定时间只收集特定垃圾。 例如 新宿区垃圾分类手册中规定,在爱住町每周四收集资源垃圾,每周二和周五收集易燃垃圾,每月的第二、四个周周六收集不可燃垃圾 。 大件垃圾则需要提前预约并支付一定的费用,废弃的家电必须支付运输及再利用的费用,如果错过了规定日期的指定时间,就垃圾专题分析报告 - 6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只能存放垃圾到下一个允许时间再进行投放。 图表 5:日本生活垃圾分类具体要求 (东京某区) 类别 具体种类 可燃垃圾 餐厨垃圾(食物残渣、茶叶、烟灰、蛋壳、贝壳等,请将水控干) 不可再生纸类(餐巾纸、吸油纸、尿不湿、女性生理用品等) 木屑类(竹签、木棒、木棍、草木等,需折成约 50 cm 的长度捆牢) 皮革制品(皮鞋、皮包、皮带等) 其他任意长度不超过 40 cm 的可燃物(录像带、 CD、烟头、干燥剂、抗氧化剂等) 不可燃垃圾 陶瓷类(碗、陶瓷、砂锅等) 小型废旧电器(熨斗、吹风机等) 任意长度不超过 40 cm 的不可燃物(刀剪类、保温瓶、一次性取暖炉、溜冰鞋、雨伞、打火机、耐热玻璃、化妆品的玻璃瓶等,其 耐热玻璃、化妆品瓶与其他玻璃的熔解温度不同,不能一起回收,需视为不可燃垃圾) 大件垃圾 大型家电类(空调、电视、冰箱、洗衣机、冰柜等) 家具类(柜子、桌子等) 其他任意长度超过 40 cm 的垃圾 资源垃圾 可再生纸类(书本、报纸、杂志、宣传单、蛋糕包装盒、信纸、硬纸箱等,硬纸箱需要折好、报纸杂志等用绳索捆牢) 织物类(旧衣服、窗帘等) 金属类(锅、平底锅、金属罐子等) 玻璃类(酒瓶、醋瓶、酱油瓶、威士忌酒瓶、玻璃杯、啤酒瓶、玻璃渣等) 塑料类(塑料、发泡饭盒、塑料瓶等) 其他可回收物 来源:日本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和实施效果分析,国金证券研究所 严格的惩罚措施与监督机制是垃圾分类管理成功的保障 。 在 日本,违反 垃圾分类规定将面临严的惩罚,乱丢弃废弃物者最多可被处以 5 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000 万日元。此外部分地方政府要求居民实行实名制购买分类垃圾袋,垃圾袋上印有用户信息,以 监督并 追究乱丢弃垃圾居民的责任,邻里相互监督在日本垃圾分类 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 居民负责前端分类,政府负责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 以东京 23 区为例,垃圾的收集和搬运是由各区的清扫事务所负责实施。收集阶段:分别规定收集的日期和区域,根据垃圾量的季节变动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收集作业计划。搬运阶段:分类搬运,可燃垃圾收集车(小型平板车等)装载直接搬入垃圾焚烧处理厂,不可燃垃圾和大件垃圾分别搬入不可燃垃圾处理中心和大件垃圾处理破碎设施,设有中转站的区域通过小型收集车转载到大型车辆,之后进行中转运输,提供运输效率。 垃圾专题分析报告 - 7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图表 6:日本生活垃圾处理 负责单位 来源:东京 23 区清扫报告,国金证券研究所 “垃圾的中间处理 ”由东京 23 区清扫一部事务组合进行 。 可燃垃圾中间处理 :一部分直接进入焚烧发电厂进行焚烧, 2016 年这部分垃圾占到生活垃圾总量的 80.3%,焚烧后产生的部分炉渣可作为水泥原料,产生的热能用于垃圾焚烧厂电力供应、地区冷暖气,剩余电力将会出售;部分垃圾将经过资源化再生处理,被用于堆肥、制饲料、制甲烷 /染料等,这部分占生活垃圾总量的 9.6%。 不可燃垃圾中间处理 :收集后被送到不可燃垃圾处理中心,经过破碎和分选后有用金属进行回收,不可燃的惰性垃圾将进行最终 填埋。大件垃圾中间处理 :收集后被送人大件垃圾处理中心,经过破碎和分选,可燃组分进行焚烧处理,可回收和惰性物质分别进行资源化回收和填埋处置。 资源垃圾处理 :通过再循环中心和民间再循环企业实现再资源化、再商品化,重新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日本生活垃圾总资源化处理(包括直接资源化和再生资源化)已经到达 18.7%。 垃圾最终处理(填埋)委托给东京都进行填埋处理。日本生活垃圾最终处置量比重较小,目前为 1%左右。 垃圾专题分析报告 - 8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图表 7:日本东京 23 区垃圾与资源处理流程 来源: 东京 23 区清扫报告,国金证券研究所 垃圾分类的效果:资源化 、 无害化 、减量化 垃圾分类提升资源化率 。通过垃圾分类,生活垃圾中废纸、废塑料、废金属等可回收材料得到有效利用和处理,日本 生活垃圾循环利用率 从 1990年的 5.3%提升至 2016 年 20.3%。 图表 8: 日本 生活垃圾处理 循环利用 率 来源: 日本总务省统计局 ,国金证券研究所 垃圾分类有利于 污染物排放减少。 垃圾焚烧处理温度需保持在 850 且达到 2 秒以上才能实现 二噁英 的分解,而垃圾混合焚烧,水分多,热值低,炉温难以控制,从而增加排放烟气中污染物增多。 90 年代后日本是世界上二 噁 英排出最多的国家, 1994 年日本的二 噁 英的排出量是美国的 3 倍多,法国的近 5 倍, 德国的 12 倍。通过 垃圾 分类和安装 烟气 处理设施 ,日本有效减少了二 噁 英的排放量,与 1997 年相比, 2017 年的二 噁 英排放量削减 97%。 0%5%10%15%20%25%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循环利用率 垃圾专题分析报告 - 9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图表 9:日本二噁英排放量变化 来源: 日本环境省,国金证券研究所 垃圾收费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 。 垃圾分类后 日本逐步实行家庭垃圾收费,利用价格杠杆 提高居民的垃圾减量意识,促进了垃圾减量化。从 2000 年到 2017 年,日本生活垃圾排放量已从 5483 万吨下降为 4289 万吨,人均日垃圾排放量从 1185g 下降为 923g,垃圾减量化效果明显。 图表 10:日本生活垃圾排放量与人均日垃圾排放量 来源:日本环境省,国金证券研究所 东京垃圾分类与处理的经济性分析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以东京地区为具体的研究对象,说明垃圾收费制度,分析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中居民承担的费用,进而理解东京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居民和政府扮演的角色。同时我们探究东京垃圾处理各环节的成本支出。 日本 垃圾收费已成主流 2000 年后垃圾收费在逐渐普及 。 1970年,日本开始对商业垃圾征收一定的手续费 。 2000 年地方自治法规定,地方政府对征收垃圾费用享有自主权,可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垃圾收费政策,从此各地政府开始对家庭生活垃圾征收一定费用 。 2000 年到 2015 年,日本实行垃圾收费的城市增加了 316 个。 地方政府主要以指定垃圾袋、垃圾处理券和直接收费方式收取生活垃圾处理费。 居民投放垃圾需要使用指定垃圾袋投放垃圾或使用购买的垃圾处理券贴在所扔垃圾上,政府以此收取垃圾处理费。指定垃圾袋和垃圾处理券并用的情况下,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会使用指定垃圾袋投放,而大件垃圾则会使用垃圾处理券。直接收费则适用于直接将垃圾搬运到处理设施的情况,采用缴费通知单或现金的方式征收垃圾处理费。 54,834 42,890 1,185 923 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50,00055,00060,000生活垃圾排放量千吨 /年 人均日垃圾排放量 g/人 日 垃圾收费后实现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双降 ” 垃圾专题分析报告 - 10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图表 11: 日本新增垃圾收费城市 图表 12: 2014 年日本各类生活垃圾收费方式比例 类别 指定垃圾袋 垃圾处理票 直接收费 其他方式 可燃垃圾 56% 6% 33% 5% 不可燃垃圾 49% 7% 38% 6% 资源垃圾 48% 4% 40% 8% 大件垃圾 3% 45% 42% 10% 来源:日本生活垃圾收费实施情况及其效果,国金证券研究所 来源:日本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综述,国金证券研究所 以东京为例:垃圾收费因地制宜,方式灵活 垃圾收费的首要目的是促进垃圾减量和回收利用,在收费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地方政府会考虑垃圾减量化实现程度和分类效果、居民承受能力、垃圾处理费用以及临近城市的收费水平等因素。在收费方式上,地方政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垃圾的种类选择适当的收费方式。 东京管辖 着 东京都 区部( 东京 23 区)、多摩地区、岛屿部三地,由于垃圾收费政策是由地方政府制定的,东京 23 区与多摩地区的垃圾收费规定有所不同。 东京 23 区不收取家庭垃圾处理手续费,大件垃圾除外。 据东京 23 区各区官网披露, 2009 年东京 23 区废止指定垃圾袋制度,家庭垃圾中的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和资源垃圾的搬运和处理不收取手续费,家庭大件垃圾的处理需要提前预约,并购买大件垃圾处理券,在处理券上填好收集日期和受理编号或姓名才能投递。垃圾处理券有 A 券( 200 日元)和 B 券( 300 日元), 居民 可根据所处理手续费进行组合张贴,这种处理券可在便利店、超市、清扫事务所等地购买。大件垃圾收费在 400 1200 日元之间,以 400元和 800 元居多。 图表 13: 东京 23 区部分家庭大件垃圾收费标准 图表 14: 东京 23 区大件垃圾处理券 来源:东京千代田区官网,国金证券研究所 来源:东京千代田区官网,国金证券研究所 东京 23 区对企事业单位垃圾收取手续费。 企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原则上委托一般废弃物处理业者或自行处理,在不影响区内收集业务的情况下收集企事业单位垃圾且企事业需购买事业单位垃圾处理券才能进行垃圾投放。 多摩地区采用指定垃圾袋与垃圾处理券并行的收费方式。 多摩地区 家庭垃圾中大件垃圾需张贴购买垃圾处理券,其他垃圾装入指定垃圾袋后投放。指定垃圾袋根据尺寸和用途定价,可燃垃圾用的垃圾袋价格在 10 80 日元3 28 12 98 316 0501001502002503003501960-1969 1970-1979 1980-1980 1990-1999 2000-2015新增垃圾收费城市 /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