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增长市场:投资机遇与风险管理.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亚洲增长市场:投资机遇与风险管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亚洲增长市场:投资机遇与风险管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亚洲增长市场:投资机遇与风险管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亚洲增长市场:投资机遇与风险管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亚洲增长市场:投资机遇与风险管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 6月 研究報告 亞洲增長市場:投資機遇與風險管理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辦公室 2018 年 6 月 6 日 目錄 頁數 摘要 . 1 捕捉亞洲增長潛力 . 2 1.1.1 亞洲經濟是全球增長引擎 . 2 1.2 亞洲除日本的經濟體 具吸引力的投資主題 . 3 投資機遇與風險 . 7 2.亞洲除日本的投資工具 . 9 3.3.1 亞洲除日本的主題投資基金 . 10 3.2 相關風險管理工具 . 11 3.3 香港交易所 MSCI 亞洲除日本指數期貨及其相關 ETF . 12 總結 . 13 4.附錄:香港交易所 MSCI 亞洲除日本凈總回報指 數期貨的合約細則 . 14 亞洲增長市場:投資機遇與風險管理 2018 年 6 月 6 日 1 摘要 亞洲一直以來都是全球增長引擎,區內除了日本是先進經濟體外,其餘大都是新興或發展中市場,當中又以中國為首。過去 10 年,不計日本的亞洲地區(下稱亞洲除日本) 中 多個 經濟 體 所錄得的增長率 均 超越已發展經濟體,且預期還 會 繼續急速 增長 。推動 其 增長 的 因素包括區內 的 自由貿易措施、中國的帶頭作用及一帶一路 倡議 、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的經濟合作措施、區內個別國家的本土經濟發展計劃及雙邊經濟 貿易 協議,以及 這種種 帶來 的區內 深化 整合 等 。 基於亞洲增長型經濟體所衍生的潛力, 以亞洲除日本為主題的投資 日益吸引全球投資者 的 關注 。市場開發了專門追蹤亞洲除日本 的 資本市場投資表現的基準 指標 ,包括 MSCI 亞洲 除 日本指數及富時亞洲 除 日本指數等,許多被動型投資工具(例如現今 越來越 受全球資本市場投資者熱捧的交易所買賣基金( ETF)等)均以之作為相關指數。要捕捉亞洲除日本的 市場 增長潛力,以亞洲除日本基準 指數 為相關資產的 ETF 不啻是適當的工具。 如同任何類型的投資一樣,亞洲除日本 的 投資亦有下跌的風險,包括現時利率趨升、美國稅務改革及貿易保護措施,及不明朗因素對亞洲除日本 各 市場的影響 等 。在歐洲,歐洲期貨交易所及歐洲洲際期貨交易所均 有 提供若干亞洲除日本指數 的 期貨 產品 ,讓投資者管理亞洲除日本投資的風險,但亞洲現時尚未有交易所提供這類產品。香港交易所將於 2018 年 6 月 11 日 推出的新產品 MSCI 亞洲除日本淨總回報指數期貨 將會是亞洲時區首隻 切合 全球投資者需 求 的 該 類產品。 亞洲增長市場:投資機遇與風險管理 2018 年 6 月 6 日 2 捕捉 亞洲增長潛力 1.全球投資者要物色投資機遇,大多會選擇有高增長潛力的新興市場。不計日本這個 高度發展經濟體 的亞洲地區,正是全球數一數二可提供這樣的投資機遇的經濟區 域 。 據報導, 在英國 的 公眾信託基金投資組合中,亞洲除日本 所佔的份量 已超越了全球新興市場 1。下文討論亞洲除日本的潛力及相關推動因素。 1.1 亞洲經濟是全球增長引擎 過去十年,新興市場 (或 經濟 體 ) 的國內生產總值的實 質 增長率已遠超已發展市場 (或 經濟體 ) ,尤以亞洲新興經濟 體 為甚。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的報告 ,亞洲區 30 個 新興及發展中國家合共佔全球國內生值總值的 31.6%( 2017 年),雖然低於先進經濟體的 41.8%,但已 與 七大主要先進經濟體的 31.0%看齊 2(見表 1) 。 亞洲區的新興及發展中經濟體 , 以中國及印度為 領頭者 ,分別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 17.7%及 7.2%。於 2007 年至 2016 年這十年間,七大主要先進經濟體的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實質增長 率 為 0.74%,遠遠低於亞洲區新興及發展中經濟體的平均數 4.89%3,其中中國及印度這兩大亞洲新興經濟巨頭的平均數更分別為 8.41%及7.08%。 表 1: 不同經濟體 在 全球國內生產總值 中的 佔比( 2017) 經濟體數目 全球國內生產總值 中的 佔比 先進經濟體 主要先進經濟體 美國 * 歐元區 德國 * 法國 * 意大利 * 西班牙 日本 * 英國 * 加拿大 * 39 7 19 41.8% 31.0% 15.5% 11.7% 3.3% 2.3% 1.9% 1.4% 4.4% 2.3% 1.4% 新興市場及發展中經濟體 亞洲區新興及發展中國家 中國 印度 154 30 58.2% 31.6% 17.7% 7.2% * 主要先進經濟體。 附註:國內生產總值佔比按相關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的購買力平價估值計算。 資料來源: IMF世界經濟展望, 2017 年 10 月。 1 見 Tim Stewart, Asia ex-Japan the new investment destination, Investor Daily( investordaily.au), 2017 年 4 月 7 日 。 2 資料來源: IMF 的 世界經濟展望, 2017 年 10 月。國內生產總值佔比按相關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的購買力平價估值計算(其他 所述的 數字 亦如是 )。國家 是按 IMF 的國家 分類。主要先進經濟體為加拿大、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英國及美國。 3 平均數 是按 IMF 的國家分類及 取自 世界銀行數據庫(最後更新日期: 2017 年 12 月 22 日) 的 個別國家每年國內 生產總值的實 質 增長率計算。 亞洲增長市場:投資機遇與風險管理 2018 年 6 月 6 日 3 毫 無疑問, 亞洲一直是全球增長引擎,而未來幾年仍有望如是。根據世界銀行 的報告 4,先進經濟體增長率預期在 2018 年輕微減弱至 2.2%( 2017 年預期增長率 為 2.3%),並於 2019 年至2020 年進一步減至平均 1.8%;而新興市場及發展中經濟體 ( EMDE) 的增長率則有望加速,達 至 2018 年的 4.5%( 2017 年估計增長率 為 4.3%)及 2019 年至 2020 年的平均 4.7%。在所有 EMDE 之中,亞洲經濟體表現拔尖:東亞及太平洋地區 的 EMDE 的增長率預期於 2018 年達到 6.2%, 2019 年至 2020 年則平均 為 6.1%(大部分是 由於 中國經濟結構性放緩 所致 );南亞區 的 EMDE(包括印度及巴基斯坦)有望更勝一籌,預期增長率於 2018 年達到 6.9%及 2019年至 2020 年平均達到 7.2%。(見表 2) 表 2: 先進經濟體以及新興市場及發展中經濟體 的 國內生產總值實質增長率 (1) (百分比) 2017 (估計) 2018 (預測) 2019 (預測) 2020 (預測) 全球 先進經濟體 (2) 美國 歐元區 日本 新興市場及發展中經濟體 ( EMDE) (2) 東亞及太平洋 中國 印尼 馬來西亞 菲律賓 泰國 南亞 (3) 印度 巴基斯坦(要素成本) 3.0 2.3 2.3 2.4 1.7 4.3 6.4 6.8 5.1 5.8 6.7 3.5 6.5 6.7 5.3 3.1 2.2 2.5 2.1 1.3 4.5 6.2 6.4 5.3 5.2 6.7 3.6 6.9 7.3 5.5 3.0 1.9 2.2 1.7 0.8 4.7 6.1 6.3 5.3 5.0 6.7 3.5 7.2 7.5 5.8 2.9 1.7 2.0 1.5 0.5 4.7 6.0 6.2 5.3 4.7 6.5 3.4 7.2 7.5 6.0 (1) 國內生產總值按市價計算、並按 2010 年恒值美元匯價計量。 (2) 只顯示部分地區及國家。 (3) 數據 為 相關國家於 2017/18 至 2020/21 財政年度 的數據 。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 , 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 Broad-Based Upturn, but for How Long?, 2018 年 1 月。 1.2 亞洲除日本 的 經濟體 具 吸引 力 的投資主題 在 亞洲區 ,除卻日本是 IMF 所界定的主要先進經濟體之一,區內 大部分都是新興或發展中市場,還有一些規模不大但相對已發展的經濟體,如香港及新加坡。這些市場加起來在全球經濟佔相當重要份量,當中大部分市場的經濟增長已超越了主要已發展經濟體(見下文)。 按 2016 年 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計 5,中國及另外十大亞洲除日本 的 經濟體合共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 24%,與美國的比重( 25%)相 若 , 已然 超出歐盟的比重( 22%)(見圖 1),當中香港、新加坡、南韓及台灣 被 IMF 分類為先進經濟體,其餘七個均 被列為 EMDE。 4 世界銀行 , 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 Broad -Based Upturn, but for How Long?, 2018 年 1 月。 5 根據 IMF 的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世界經濟展望數據庫 ) 。 亞洲增長市場:投資機遇與風險管理 2018 年 6 月 6 日 4 圖 1: 亞洲除日本 的 經濟體與主要已發展經濟體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 2016) 資料來源: IMF 的 世界經濟展望數據庫,引自維基百科。 圖 2: 亞洲除日本 的 經濟體與主要已發展經濟體的國內生產總值實質增長率( 2007 2017) (a) 亞洲除日本 的 經濟體 (b) 主要已發展經濟體 資料來源:台灣數據來自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其他數據來自世界銀行數據庫。 過去十年, 這些亞洲除日本 的 經濟體中, 許多 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都較已發展經濟體更為可觀(見上圖 2),且有望繼續維持較高增長率(見上文第 1.1 節)。下文嘗試討論背後相關的推動因素。 18. 6 18. 3 16. 4 1 1. 2 4. 9 2. 3 1. 4 0. 9 0. 5 0. 4 0. 3 0. 3 0. 3 0. 3 0.3 02468101214161820美國 中國內地 南韓 泰國 新加坡萬億美元GD P (n o mi n al ) o f A si a ex Jap an eco n o mi es v s U S, EU an d th e W o r l d (2016)新加坡(25%) (24%)(22%)(7%)(15 %)(3%)(2%)(1%) ( 0. 7%)(0.5 %) (0.4 %) (0.4 %) ( 0. 4%) (0.4 %) (0.4 %)亞洲除日本的經濟體( ) 全球國內生產總值中的佔比亞洲除日本歐盟亞洲除日本的經濟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中的佔比歐盟 日本 印尼 印度 台灣 香港 菲律賓 馬來西亞 巴基斯坦-6%-4%-2%0%2%4%6%8%1 0 %1 2 %1 4 %1 6 %2 0 0 7 2 0 0 8 2 0 0 9 2 0 1 0 2 0 1 1 2 0 1 2 2 0 1 3 2 0 1 4 2 0 1 5 2 0 1 6R eal GD P g r o w t h r ates o f sel ected A si an eco n o mi es中國內地 香港 印度 印尼韓國 馬來西亞 巴基斯坦 菲律賓新加坡 台灣 泰國-6%-4%-2%0%2%4%6%8%1 0 %1 2 %1 4 %1 6 %2 0 0 7 2 0 0 8 2 0 0 9 2 0 1 0 2 0 1 1 2 0 1 2 2 0 1 3 2 0 1 4 2 0 1 5 2 0 1 6R eal GD P g r o w t h r ates o f sel ected d ev el o p ed eco n o mi es加拿大 法國 德國 日本 英國 美國亞洲增長市場:投資機遇與風險管理 2018 年 6 月 6 日 5 東方 的 自由貿易措施 相對 西方 的 貿易保護 主義 西方的已發展經濟體 現時 的思維較為傾向 貿易保護主義及去全球化,現任美國總統的美國優先政策及英國脫歐可說 是 其中 的 表表者。美國 2017 年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其餘11 國 6之間的協定亦尚未生效。歐盟與美國就建議中的 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關係協定 的磋商在 2016 年美國總統大選後即已停了下來,至今進展不大。不過,基於投資出現周期性 反彈及貨幣政策進一步回復正常,世界銀行預期已發展經濟體未來數年還可見適度增長 7,只是世 界銀 行 作此預測時, 不曾 預知美國後來接連頒布措施,對 從 中國及其他國家 進口 的 產品 實施懲罰性關稅, 亦並未 估量中國以至其他國家接下來可能會採取的 對 應行動 8。 反觀在地球的另一端,亞洲除日本 的 經濟體正與西方 已發展經濟體 的去全球化行動 反道而行 ,積極尋求 貿易及投資事務上 的 相互合作, 以提供 動力 來維 持相對高 的 經濟增長 水平 。此外,基於這些地區發展相對落後,現時及未來大力投資基建發展的潛力龐大,可為企業帶來大量投資和增長機遇,為日後迎接更多經濟活動、支持進一步增長 奠下基礎 。 中國 的 一帶一路 倡議 中國 國家 主席習近平 2013 年首次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涵蓋 絲綢之路經濟帶 和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經濟帶貫穿中亞、西亞、中東至歐洲,旁及南亞和東南亞。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則貫穿東南亞、大洋洲及北非。 在 2013 年 隨後 的一個活動中,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強調有需要籌建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對接 9。 2015 年 3 月,中國政府發布有關一帶一路 倡議 的行動方案,表明加快籌建一帶一路有助沿線國家經濟蓬勃發展、鞏固國家之間的交流和相互學習,以及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根據該行動方案,一帶一路 倡議 旨在:促進經 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鼓勵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政策合作及進行更深入廣泛和高標準的地區合作;以及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地區經濟合作架構。 一帶一路 倡議據 稱涉及過百國家 當中超過 60 個國家位於一帶一路沿線 10,其他 許多 國家是透過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 11、或 與中國協作建設交通基礎設施 、 又或透過其他合作方式參與其中 12。 一系列 涉及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項目(例如高速公路及鐵路) 已開展進行 ,中國在融資及具體建造工程方面均 積極 參與。 2017 年 5 月的一 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中國主席重申中國支持全球化及自由貿易,承諾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 1,240 億美元。 一帶一路沿線的發展中國家 不少都缺乏財力自行建設基礎設施(不論是政府 或私人 興建) 。現在通過 有中國支持的 一帶一路項目, 這些國家 即可 從 加強 了的 基礎設施、境外投資和隨之而來的貿易和經濟活動 中得益 。中國本身已承諾進一步開放市場,增 進 國際協作。 已知參與 一帶一路的 國家合共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約三分之一 、 以及全球貨物及服務貿易額約四分之一 13。預料一帶一路 倡議 可為區內人民及企業創造無數就業機會及商貿機遇。 6 澳洲、 汶萊、加拿大、智利、日本、馬來西亞、墨西哥、新西蘭、秘魯、新加坡及越南。 7 世界銀行, 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 Broad -Based Upturn, but for How Long?, 2018 年 1 月。 8 市場評論普遍認為美國的反貿易措施對自身的衝擊比對中國的影響大。可參見如金融時報, Trump-style tariffs against China would shoot US in the foot, 2017 年 4 月 6 日。 9 東盟有十個成員國:汶萊、柬埔寨、印尼、老撾、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及越南。 10 中國國際貿易研究中心 2015 年 8 月刊發的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業合作報告 識別出一帶一路沿線有 65 個國家將會參與該倡 議。 11 亞投行是中國發起設立以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的多邊發展銀行,總部設於北京,宗旨是提高亞洲以至世界各地的社會及經濟效益。截至 2017 年底,亞投行有 84 個已獲准的成員,遍布世界各地。 12 馮氏集團利豐研究 中心 2016 年 5 月的報告,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65 Countries and Beyond,識別出 48 個這樣的國家。 13 資料來源: 馮氏集團利豐研究 中心 2016 年 5 月的報告,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65 Countries and Beyond,新加坡政府網站( iesingapore.gov.sg)。 亞洲增長市場:投資機遇與風險管理 2018 年 6 月 6 日 6 東盟力量 亞洲除卻中國和印度兩大巨頭之外,東盟也迅速冒起 成為一蓬勃經濟區。 東盟經濟共同體 成立於 2015 年 , 旨在 落實經濟 融合 措施,創造 東盟成員國 的 單一市場。前文所述 的 11 個亞洲除日本 的 經濟體(見圖 1 及 2)中,有 5 個都是東盟成員國。東盟是促進亞洲區內以至亞洲與世界各地進行跨國融合及合作的平台,故進一步衍生出東盟十加三(包括亞洲除日本區內的中國及韓國) 14及東盟十加六( 再 包括 亞洲除日本區內的印度) 15,以及建議中涉及東盟十加六共 16 國的自由貿易協定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 。這 還沒計 及 東盟內部以至東盟成員國與世界各地訂立的許許多多自由貿易措施,例如 2017 年 11 月香港與東盟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和相關投資協定,協助促進雙邊貿易和投資活動。 所有東盟成員國 都是一帶一路沿線經濟體。東盟的自貿措施 與 一帶一路 倡議 預期可實現優勢互補,令亞洲區內的增長動力倍 增 。 據東盟與中日韓 宏觀 經濟研究室最近發表的一份報告 16稱,東盟地區經濟體將在能源供給、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地區融合等方面受益於一帶一路倡議。 報告預計中國未來 5 年與一帶一路相關的對外投資可達 6,000 億至 8,000 億美元,這亦會帶動東盟國家的私人投資。 亞洲除日本 的 國家的經濟措施 17 亞洲的 發展中國家一直積極發展基建以促進經濟增長, 如今 在一帶一路 倡議 的推動下,有關發展當更進一步。一帶一路倡議 中有 六大經濟走廊 的建設 18,當中有部分將橫跨亞洲除日本 的各個 國家。東南亞眾國之中,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印尼及泰國被視為 是 中國的主要合作夥伴。以下是亞洲除日本 的 國家近期的一些經濟 發展 措施: 馬來西亞 與中國最近簽訂 了 9 項諒解備忘錄及協定,總值 70 億美元,包括多個在大馬的投資項目,涵蓋建築、農業、證券交易、基礎設施以及港口和機場合作。馬來西亞計劃於 2018年推出另外四個主要鐵路項目,估計總值約 400 億美元。 馬來西亞及新加坡 2018 年 1 月 簽訂協議,準備於年內成立合資公司,營運連接大馬新山與新加坡的捷運系統。 新加坡 是與中國簽訂全面自由貿易協定 的首個亞洲國家 。兩國正在密切 建設 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及南向貿易通道,以減少貿易成本及刺激東南亞與華西之間的貿易活動。 南韓 2013 年提出歐亞計劃,倡議接通歐亞大陸的能源及物流基礎設施(例如鐵路網 絡、石油及天然氣管道以及電網),並於 2016 年重申進行有關計劃。貿易障礙方面料亦 會 逐步消除,締造龐大的 自貿區 。此外,南韓總統文在寅 上任後 提出新北方政策, 會 與俄羅斯共同架起九座橋樑及合作建設基礎設施項目,另提出新南方政策, 旨在 深化及擴大南韓與東盟經濟體在基礎設施、能源、旅遊及其他產業方面的合作。文在寅建議這兩項政策與一帶一路 倡議 對接,以促進多元化的外交戰略及擴闊境外經濟合作。 印尼 擬進行多個主要基礎設施項目,包括優化城市與偏遠地區及新海港之間的交通,現正為項目 吸引 投資。 巴基斯坦 繼 投資 620 億美元到中巴經濟走廊後 , 再 在一帶一路 倡議 下簽訂價值 5 億美元的交易。中國在 2015 年宣布計劃就巴基斯坦的基礎設施項目投資 460 億美元, 承諾的 投資額 到 2017 年初 已增至 620 億美元。中國將共同發展巴基斯坦的能源、 運輸 、工業及服務業。 14 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日本和南韓。 15 進一步加入澳洲、新西蘭及印度。 16 2018 年度東亞區域經濟展望報告 , 2018 年 5 月 3 日發表。 17 所列個別措施引述自一帶一路倡議公布後各方媒體的報道。 18 即中蒙俄經濟走廊、新亞歐大陸橋(由俄羅斯貫穿中國至荷蘭及比利時)、中國 中亞 西亞經濟走廊(連接中國與阿拉伯半島)、中國 中南半島經濟走廊(連接中國至河內及新加坡)、中巴經濟走廊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 亞洲增長市場:投資機遇與風險管理 2018 年 6 月 6 日 7 菲律賓 與中國簽訂 13 份雙邊合作協議,中國承諾融資及投資 240 億美元。一帶一路相關項目包括港口網絡發展。 泰國 2017 年 6 月 宣布 計劃於 2017 年至 2021 年投資 440 億美元發展基礎設施(包括東部經濟走廊項目)及提升工業發展對接一帶一路 倡議 ,作為促進國內經濟增長的 助力之一 。這個投資計劃涉及機場擴建、新鐵路及城市、港口發展及刺激現代化工業。 香港 被視為已發展市場,是一個具備先進金融及交 通 基礎設施、高效港口設施、貿易及物流支援的開放經濟體,能提供專業高端的金融、法律、管理、調解和仲裁服務。香港已成為亞投行成員,預期會在一帶一路 中 擔當主要金融樞紐的重要角色。 投資機遇與風險 2.亞洲除日本 的 經濟體的經濟增長進程及模式獨特,有別於西方 已 發 展 國家,市場上專門追蹤亞洲除日本 的 資本市場投資表現的基準應運而生, 這 包括由 MSCI、富時 羅素 及標普道瓊斯指數等全球 數大 指數供應商編纂的 指數,如 MSCI 亞洲除日本指數 (MSCI AC Asia ex Japan Index )19、富時亞洲除日本 RIC 限制指數 (FTSE Asia ex Japan RIC Capped Index) 20及標普泛亞發達市場除日本 BMI 指數 (S&P Pan Asia Developed Markets Ex-Japan BMI)21等。 以 MSCI 亞洲除日本指數 為例,指數 涵蓋兩個 已 發 展 市場(香港及新加坡)及九個新興市場(中國、印度、印尼、南韓、馬來西亞、巴基斯坦、菲律賓、台灣及泰國)。截至 2018 年 2 月底,該指數包含 646 隻成份股,當中中國所佔權重最高 (35.32%),反映其在亞洲除日本 的 地區經濟的主導地位 22。過去五年,亞洲除日本 的 市場(以 MSCI 亞洲除日本指數為代表)整體表現跑輸其他 已 發 展 市場及環球市場(分別以 MSCI 環球指數 (MSCI World Index)23及 MSCI 所有國家全球指數 (MSCI ACWI Index)24為代表)。不過,隨着全球經濟逐漸 從 環球金融危機 後十年的經濟放緩中復甦 ,亞洲除日本 的 市場 在 最近 2017 年重整旗鼓,表現更勝 已 發 展 市場, 是 整體 新興市場(以 MSCI 新興市場指數 (MSCI Emerging Markets Index)25為代表) 同步 增長 的主要驅動者 。(見圖 3。 ) 19 由 MSCI 編纂 而覆蓋亞洲除日本市場的指數還包括 MSCI 亞太除日本指數 (MSCI AC Asia Pacific ex Japan Index)、 MSCI 太平洋除日本指數 (MSCI Pacific ex Japan Index)及其他指數。 20 由富時羅素 編纂 而覆蓋 亞洲除日本市場的指數還包括富時亞太除日本 指數 (FTSE Asia Pacific ex Japan Index)、富時發達市場亞太除日本指數 (FTSE Developed Asia Pacific ex Japan Index)、富時環球亞太除日本指數 (FTSE World Asia Pacific ex Japan Index)及其他指數。 21 由標普道瓊斯 編纂 而覆蓋 亞洲除日本市場的指數還包括標普增值泛亞除日本大中型股指數 (S&P Enhanced Value Pan Asia Ex-Japan LargeMidCap Index)、標普優質 泛亞除日本大中型股指數 (S&P Quality Pan Asia Ex-Japan LargeMidCap Index)及其他指數。 22 其他市場的權重為:南韓 16.85%;台灣 13.28%;香港 11.32%;印度 9.53%;及其他 13.7%。資料來源: MSCI 亞洲除日本指數資料單張 (MSCI AxJ Index factsheet)(2018 年 2 月 28 日 )。 23 MSCI 環球指數捕捉 23 個已發展市場的大型及中型股的表現。 24 MSCI 所有國家全球指數 捕捉 23 個已發展市場及 24 個新興市場的大型及中型股的表現。 25 MSCI 新興市場指數捕捉 24 個已 發 展市場的大型及中型股的表現。 亞洲增長市場:投資機遇與風險管理 2018 年 6 月 6 日 8 圖 3: MSCI 亞洲除日本指數相對於 MSCI 環球指數、 MSCI 新興市場指數及 MSCI 所有國家全球指數 *的表現(五年表現及一年表現) (a) 五年表現( 2012 2017),以 2012 年 12 月 31 日作基數重新計算 (b) 一年表現( 2017),以 2016 年 12 月 30 日作基數重新計算 * MSCI環球指數代表全球 已 發 展 市場,而 MSCI所有國家全球指數代表全球 已 發 展 市場及新興市場。 資料來源:湯森路透。 5070901 1 01 3 01 5 01 7 031/12/201228/02/201330/04/201330/06/201331/08/201331/10/201331/12/201328/02/201430/04/201430/06/201431/08/201431/10/201431/12/201428/02/201530/04/201530/06/201531/08/201531/10/201531/12/201529/02/201630/04/201630/06/201631/08/201631/10/201631/12/201628/02/201730/04/201730/06/201731/08/201731/10/20175 - y e a r per fo rma nce of s e le c ted M S CI i ndic e s (31 Dec 2 0 1 2 - 2 9 Dec 2 0 1 7 ) (R e bas e d on 3 1 Dec 2 0 1 2 )M SC I 亞洲除日本指數(美元) M SC I 新興市場指數 ( 美元 )M SC I 所有國家全球指數(美元) M SC I 環球指數(美元)901 0 01 1 01 2 01 3 01 4 01 5 030/12/201609/01/201717/01/201725/01/201702/02/201710/02/201720/02/201728/02/201708/03/201716/03/201724/03/201703/04/201711/04/201719/04/201727/04/201705/05/201715/05/201723/05/201731/05/201708/06/201716/06/201726/06/201704/07/201712/07/201720/07/201728/07/201707/08/201715/08/201723/08/201731/08/201708/09/201718/09/201726/09/201704/10/201712/10/201720/10/201730/10/201707/11/201715/11/201723/11/201701/12/201711/12/201719/12/201727/12/20171 - y e a r per fo rma nce of s e le c ted M S CI i ndic e s (30 Dec 2 0 1 6 - 2 9 Dec 2 0 1 7 ) (R e bas e d on 3 0 Dec 2 0 1 6 )M SC I 亞洲除日本指數(美元) M SC I 新興市場指數(美元)M SC I 所有國家全球指數(美元) M SC I 環球指數(美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