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资银行海外信贷业务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表现及分析中资银行海外信贷业务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表现及分析中资银行海外信贷业务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表现及分析 32关于世界自然基金会 (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 是在全球享有盛誉的、最大的独立性非政府环保组织之一。自 1961 年在瑞士成立以来,已经在全世界拥有 500 多万的支持者和一个在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活跃着的全球网络。从本土到全球, WWF用基于科学的独特工作方式,提供满足人与自然需求的创新解决方案。WWF 的使命是遏止地球自然环境的恶化,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关于科学碳目标倡议随着全球加速转向低碳经济,每个国家的每个行业都将经历这一转型,而全球绝大多数的温室气体排放都直接或间接的受到企业的影响。有远见的企业已洞察转型的紧迫性和机遇。 WWF 联合全球环境信息研究所( CDP)、世界资源研究所( WRI)、以及联合国全球契约项目( UNGC)于 2015 年 9 月于巴黎会议发起了 “ 科学碳目标 ” 倡议 (SBTi), 帮助企业设定符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中 2 摄氏度脱碳水平的、基于科学的减排目标。关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是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导向者与利益代表者,承担产业发展导向、政策研究、标准规范、信息交流、企业服务等行业性工作。自 2005 年起,设立第一个国家级企业社会责任专职部门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在纺织行业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2017 年依照中国政府签署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协定(巴黎协定)启动 “ 碳管理创新 2020 行动 ”,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提供碳减排行动支持框架和在线可计量减排工具,推动行业碳排放基线调查和碳信息披露,以实现纺织工业十三五期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下降 18% 的减排目标,促进中国纺织工业绿色制造和全球纺织供应链的低碳发展。该计划加入 WWF及其它机构发起的 “ 科学碳目标倡议 ”。版权信息版权所有: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主 编:陈欣( WWF)撰 写:吴 倩 (普华永道)、崔俊莲 (普华永道)、刘 颖( WWF)、胡柯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感谢以下人员提供宝贵的建议和支持: 奚旦立教授(东华大学)、蔺梓馨( NRDC)、赵立建( Carbon Trust)、马莹莹(公众环境研究中心)、黄璐婷( Top10 China)、张楠( WWF)、王筱汐中资银行海外信贷业务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表现及分析项目联合课题组 WWF、银行业协会绿色信贷业务专业委员会、部分银行、商道融绿中资银行海外信贷业务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表现及分析中资银行海外信贷业务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表现及分析 54目 录摘要 .6前言 .8第一章 中资银行海外信贷业务现状 .10第二章 中资银行海外投资环境风险管理相关政策 .13第三章 银行海外业务的授信流程和管理 .18第一部分 政策框架 .19第二部分 组织管理 .20第三部分 程序和工具 .21第四部分 监督、报告和鉴证 .22第五部分 能力建设 .23第六部分 可持续金融产品 .23第四章 中资银行海外业务绿色转型的挑战和建议 .24第五章 NGO在中资银行海外业务绿色转型中的角色 .28附录一: 银行海外融资项目环境和社会风险调查问卷 .31附录二: 商务部、环境保护部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 .34附录三: 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银行业服务企业走出去加强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 .36附录四: 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中资商业银行境外机构合规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 .41附录五: 中国对外投资环境风险管理倡议 .45附录六: “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 .48附录七: 负责任银行原则 .50附录八: 海外投资环境和社会风险评估管理工具示例 .51中资银行海外信贷业务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表现及分析中资银行海外信贷业务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表现及分析 76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一方面有助于填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资金缺口,帮助实现沿线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另一方面也为绿色低碳转型、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空间。研究表明,要实现将全球温度提升控制在平均 2之内,2018-2030 年“一带一路”沿线在能源、交通、建筑和工业四个产业的绿色投资需求为 12 万亿美元。截至 2017 年 6 月末,国内 21 家主要银行采用国际惯例或国际标准的境外项目贷款余额为 371.76 亿元人民币,海外项目贷款的绿色化规模仍十分有限。“一带一路”国家普遍存在生态环境条件脆弱,面临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等多重挑战。随着中资银行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地参与“一带一路”沿线项目投资,与之相伴的是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投资的环境和社会影响的密切关注。为此,项目联合课题组开展了“一带一路”战略下中资银行海外业务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研究,旨在识别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银行类金融机构海外业务的环境风险管理现状和问题,为主要利益相关方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生态环境部都针对中资机构境外投资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制定了政策,主要要求海外投资严格遵守东道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同时也鼓励中资金融机构和企业采取高于合规的环境风险全流程管理、开展利益相关方沟通、加强信息披露、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但该类高于合规的要求不具备强制性,也尚无支持工具或成体系的实施细则予以指引,缺少相应的落实监督。银行在开展海外业务时主要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包括:(1) 风险审查重点在项目环境和社会的合规性,轻视社会许可;(2) 中资银行专业人士多为金融背景,也较少与外资银行以及国际多边机构合作、参与国际银团贷款,海外环境和社会风险全面管理能力与经验不足;(3) 缺乏与利益相关方的必要沟通和交流,互动渠道薄弱,信息披露有限。基于以上问题与挑战,项目联合课题组对中资银行海外投资提出如下建议:(1) 提高自身识别项目社会和环境风险的能力;(2) 主动加强同项目利益相关方的沟通;(3) 建立或健全合规和问责框架与机制;(4) 压缩高碳行业占比,支持低碳绿色产业发展;(5) 政策性银行应更好发挥其导向作用。在这过程中,作为中资银行海外业务中的重要利益相关方, NGO 可以在以下方面提供支持,帮助中资银行提升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水平,助力“一带一路”投资绿色化:(1) 识别和整理国别环境和社会风险信息;(2) 推动监管提升中资银行海外投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标准和要求;(3) 提升银行业识别项目环境和社会风险的能力;(4) 搭建各利益相关方的信息交流平台;(5) 推动中资银行海外业务信息披露;(6) 推动海外投资绿色产业目录及相关筛选标准出台;(7) 探索商业保险在中资银行海外投资环境风险管理中的作用;(8) 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环保政策的完善与落实,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摘要中资银行海外信贷业务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表现及分析中资银行海外信贷业务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表现及分析 98前 言研究背景2013 年,中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改善跨大陆互联互通与合作,带动沿线国家经济共同发展,并着眼于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等五大方面。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于 2015 年 3 月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战略将加强沿线各国的能源和基础设施互通合作。截至 2019 年 7 月,中国已与全球 138 个国家签订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方面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每年就有 6000 亿美元的资金缺口3;要实现将全球温度提升控制在平均 2之内, 2018-2030 年“一带一路”沿线在能源、交通、建筑和工业四个产业的绿色投资需求为 12 万亿美元4。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国家普遍存在生态环境条件脆弱,面临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等多重挑战。“一带一路”地区未来 5-10 年的投资决策除了对所在国的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产生影响,也将极大地影响全球碳排放轨迹和气候变化程度。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倡议一方面有助于填补发展资金缺口,帮助实现沿线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另一方面也为绿色低碳转型、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空间。研究目标随着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地参与“一带一路”沿线项目投资,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投资的环境和社会影响的关注也愈加密切。为此,项目联合课题组开展了“一带一路”战略下中资银行海外业务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研究,旨在识别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银行类金融机构海外业务的环境风险管理现状和问题,为主要利益相关方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为探索通过“一带一路”环境大数据平台提升中国银行业海外投资贷款环境风险管理的能力打下基础。具体目标如下: 识别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对环境风险管理的政策、流程和表现; 提升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海外投资贷款的环境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为主要利益相关方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研究方法本报告分析主要基于案头研究,并结合对部分重点参与支持“一带一路”金融机构的访谈。调研金融机构名称 调研金融机构性质国家开发银行 政策性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政策性银行中国工商银行 大型商业银行中国银行 大型商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大型商业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区域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政策性保险公司为全面了解金融机构海外融资环境风险管理的政策与实践,项目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附录一),涵盖政策框架、组织管理、程序和工具、监督报告和鉴证、能力建设、可持续金融产品等六个方面。报告结构本报告由中资银行海外信贷业务现状、中资银行海外投资环境风险管理相关政策及主管部门、银行海外业务的授信流程和管理、中资银行海外业务绿色转型的挑战和建议、 NGO 在中资银行海外业务绿色转型中的角色等六章组成,对重点参与支持“一带一路”战略的中资银行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海外业务环境风险管理现状进行了梳理,识别了相关挑战,并为主要利益相关方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2中国一带一路网, yidaiyilu.gov. 截至 2019 年 7 月数据。3金融界, 2018. 葛华勇:“一带一路”资金缺口大、匹配差、汇兑风险高 . finance.jrj/2018/06/15111824685239.shtml4马骏, 2019. 金融业如何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化发展 .当代金融家 2019年第 7期 .前言中资银行海外信贷业务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表现及分析中资银行海外信贷业务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表现及分析第一章 中资银行海外信贷业务现状 第一章 中资银行海外信贷业务现状1110“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是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总体方略,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客户业务发展,中资银行海外业务增多。中资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 “一带一路 ”倡议,不断扩展在沿线国家的机构布局,海外投资业务正在迅速扩张。根据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监会) 2017年报 ,截至 2017年底,共有 10家中资银行在 2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 68家一级机构(包括 17家子行、 40家分行、 10家代表处、 1家合资银行)。从融资规模上看,截至 2017年底,中资银行共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关项目近 2700个,累计授信近 4000亿美元,发放贷款超过 2000亿美元 ,主要覆盖铁路、公路、通信、水电、核电、水利、信息电网、油气等领域 。从各银行业务量上看,中资银行海外投资主要集中在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开发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 。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五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近几年海外业务布局加快,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 2018年末的境外资产较 2014年末分别增加 95.48%、81.54%、 70.28%, 55.98%。由表 1可见,中国银行是境外资产规模体量最大的银行,截至到 2018年末,中国银行境外总资产超过 6万亿元,占五大商业银行海外资产的 45.61%,较 2014年增长 36.14%。从营业收入看,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表现突出,远超于其他三家银行,建设银行的境外营业收入占比较低。从利润来看,中国银行境外利润最高,超过了其他四家银行的境外利润总和,从境外利润占比看,交通银行低于中国银行,位居次席。从资产利润率看,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比较接近,高于其他三家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相同,资产利润较低。表 1 2018年末五大商业银行的境外业务情况9单位 :亿元五大国有商业银行 境外总资产 境外总资产占比 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占比 利润 利润占比 资产利润率中国银行 62067.11 29.18% 1148.55 22.78% 683.06 29.74% 1.10%工商银行 36956.99 13.34% 985.14 12.73% 409.18 7.66% 1.11%建设银行 16945.19 5.13% 210.35 3.19% 102.66 3.33% 0.61%交通银行 10061.95 10.56% 132.56 6.23% 78.99 9.18% 0.79%农业银行 10052.44 4.45% 319.95 5.35% 61.40 2.44% 0.61%根据 2017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披露的数据,截至 2017 年末,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共在美国、日本、英国等 46 个国家(地区)开设 88 家分行、 57 家附属机构 , 员工总人数达 5.1 万人 , 其中雇用外方员工 4.7 万人,占 92.2%。根据各行 2018年年报整理出的表 2表明,中国银行海外机构覆盖国家和地区最多,达56家,工商银行紧随其后,交通银行和农业银行覆盖国家和地区与中国银行差距较大。9数据来源:银行 2018 年年报第一章中资银行海外信贷业务现状中资银行海外信贷业务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表现及分析中资银行海外信贷业务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表现及分析第一章 中资银行海外信贷业务现状 第一章 中资银行海外信贷业务现状1312表 2 2018年末五大商业银行的境外机构情况10单位 :个五大国有商业银行 覆盖国家或地区数 覆盖“一带一路”国家或地区11中国银行 56 23工商银行 47 21 建设银行 29 -农业银行 17 -交通银行 16 -此外,由中国倡议发起的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AIIB,简称“亚投行”)也在积极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建设。2017年5月,亚投行同世界银行等六家多边开发银行与中国政府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相关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12。截至2018年7月,亚投行已批准项目投资53亿多美元,所有投资项目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13。随着中资银行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地参与“一带一路”沿线项目投资,与之相伴的是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投资的环境和社会影响的密切关注。根据原银监会统计数据14,截至 2017年 6月末,国内 21家主要银行15采用国际惯例或国际标准的境外项目贷款余额为 371.76亿元人民币,预计可以减少 151.70万吨 CO2e排放。境外项目贷款的绿色化规模仍十分有限。10数据来源:银行 2018 年年报11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在年报未明确说明覆盖“一带一路”国家或地区12路透社, 2017.“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涉及政策沟通等五大类 .2017 年 5 月 15 日 . cn.reuters/article/official-text-brf-0516-tuesday-idCNKCS18C041, 2019 年 6 月 30 日访问 .13新华社, 2018 年 . 金立群:亚投行积极支持 “ 一带一路 ” 倡议已批准投资超53 亿美元 . xinhuanet/fortune/2018-07/02/c_1123066145.htm, 2019 年 6 月 30 日访问 .14原银监会 ,2018. 2013 年至 2017 年 6月国内 21 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数据 . cbrc.gov/chinese/home/docView/96389F3E18E949D3A5B034A3F665F34E.html15 21 家主要银行机构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第二章中资银行海外投资环境风险管理相关政策中资银行海外信贷业务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表现及分析中资银行海外信贷业务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表现及分析第二章 中资银行海外投资环境风险管理相关政策 第二章 中资银行海外投资环境风险管理相关政策1514针对中资商业银行海外投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规范和监管商业银行的海外投资业务。中资银行海外投资主管部门主要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等,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生态环境部也对中资机构境外投资提供政策。2012年 2月,原银监会发布关于印发绿色信贷指引的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加强对拟授信的境外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确保项目发起人遵守项目所在国家或地区有关环保、土地、健康、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拟授信的境外项目公开承诺采用相关国际惯例或国际准则,确保对拟授信项目的操作与国际良好做法在实质上保持一致。在2014年发布的与该指引配套的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价指标中,原银监会给出了相关国际惯例或标准的示例,包括赤道原则、联合国全球契约( UNGC)、联合国环境署金融倡议( UNEP FI);此外也表示,对因环境和社会风险产生较大争议的拟授信境外融资项目,应聘请合格、独立的第三方对其环境和社会风险进行评估和检查。2013年 2月,为指导我国企业在对外投资合作中进一步规范环境保护行为,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推动对外投资合作可持续发展,商务部、原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的通知。该指南为非强制性指导文件16,为对外投资企业的环境管理提供了先进做法指导,主要包括明确环境社会责任、建立环境管理制度和污染预防措施、加强沟通和环保宣传、研究和借鉴国际经验等方面,但未直接对作为对外投资资金支持方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出明确引导。2016年 3月,原银监会为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外业务健康发展,防范境外业务风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外运营风险管理的通知。要求中资商业银行加强境外机构管理,严格遵守所在地法律法规、监管规则、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关注境外资源、劳务用工、宗教以及文化习俗等方面对业务开展可能造成的影响。2016年 8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原环境保护部、原银监会、证监会、原保监会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等推动区域性绿色金融合作,支持相关国家的绿色投资;积极稳妥推动绿色证券市场双向开放;鼓励和支持我国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和我国参与的多边开发性机构在“一带一路”和其他对外投资项目中加强环境风险管理,提高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使用绿色债券等绿色融资工具筹集资金,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探索使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工具进行环境风险管理。2017年 1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决策部署,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外经营行为,提升支持企业走出去服务能力,建立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原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规范银行业服务企业走出去加强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要求银行重视境外业务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实施环境和社会风险全流程管理、维护当地民众权益、增进与利益相关方的交流沟通、加强信息披露。2017年 4月,原环境保护部、外交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动制定和落实防范投融资项目生态环保风险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对外投资的环境管理,促进企业主动承担环境社会责任,严格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推动我国金融机构、中国参与发起的多边开发机构以及相关企业采用环境风险管理的自愿原则,支持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和生态环保合作项目落地。同年 5月,原环保部印发“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提出要引导投资决策绿色化,在“一带一路”和其他对外投资项目中加强环境风险管理,提高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使用绿色债券等绿色融资工具筹集资金;并提出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并使用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等工具开展环境风险管理。规划提出要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投融资需求研究,研究制定绿色投融资指南,以绿色项目识别与筛选、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等为重点,探索制定绿色投融资的管理标准。2017年 11月,原银监会发布了中国进出口银行监督管理办法和国家开发银行监督管理办法,要求两家政策性银行应当树立绿色金融理念,严格遵守环保、产业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借鉴赤道原则等国际良好做法,充分评估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将评估结果作为授信决策的重要依据。 2019年 1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中资商业银行境外机构合规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银保监办法 2019 13号),明确中资商业银行合规管理的工作目标,提出了中资银行境外合规管理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银保监会将督促中资商业银行完善合规管理体系,有效维护境外资金安全,更好服务建设开放性世界经济,不断提升我国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健全合规制度流程中,要求总部和境外机构要充分了解所在国(地区)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认真梳理、更新和优化环境与社会风险等重点领域的制度。此外,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海外投资环境风险管理还有两项非政策性倡议。一是2017年9月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绿金委)、中国投资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中国信托业协会、环保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共同向参与对外投资的中国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发起的中国对外投资环境风险管理倡议。倡议指出参与对外投资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应充分了解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法规、标准和相关的环境风险;参与对外投资的银行应借鉴国际可持续原则,参与对外投资的机构投资者应借鉴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在投资决策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社会、治理( ESG)因素,建立健全管理环境风险的内部流程和机制;鼓励参与对外投资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强化ESG信息披露,主动与环保组织合作,利用信息披露要求改善项目评估和内部管理流程;鼓励参与对外投资重大项目的机构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第三方专业力量,帮助评估和管理所面临的环境和社会风险;逐步完善对项目环境效益与成本的定量评估;鼓励对外投资项目,尤其是中长期基础设施项目,充分利用绿色融资工具等。二是绿金委与伦敦金融城牵头多家机构发起的“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原则从战略、运营和创新三个层面提出了七条原则性倡议,内容包括公司治理、战略制定、风险管理、对外沟通以及绿色金融工具运用等,供参与“一带一路”投资的全球金融机构和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采纳和实施。目前国内已有8家银行签署该原则,包括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16龙凤 & 葛察忠 , n.a. 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解读 .中资银行海外信贷业务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表现及分析中资银行海外信贷业务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表现及分析第二章 中资银行海外投资环境风险管理相关政策 第二章 中资银行海外投资环境风险管理相关政策1716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兴业银行。根据“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该原则将设立秘书处,开发具体的实施工具、手册和案例,为开展绿色投资提供能力建设。海外信贷业务的环境合规性目前发布的海外投资环境风险管理相关的政策和倡议都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作出了合规性的要求,要求严格遵守东道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海外信贷业务中高于合规的环境风险管理要求所有海外投资环境风险管理相关的政策和倡议都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出了高于合规的环境风险全流程管理要求。以关于规范银行业服务企业走出去加强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为例,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将环境和社会风险评估结果作为项目准入、评级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并在贷款“三查”、贷款定价和经济资本分配等方面实施差别化管理;加强环境和社会风险监测,对存在重大风险的项目,应加大跟踪力度,及时采取风险缓释措施。部分政策和倡议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采纳/借鉴环境风险管理相关国际惯例或国际准则,包括赤道原则、联合国环境署金融倡议(UNEP FI)、负责任投资原则(UN PRI)等;鼓励对有重大环境风险或环境争议性较大的项目聘请独立第三方进行评估;鼓励引入环境污染责任险等工具管理环境风险。但这类指引的要求不具有强制性,也缺少相应的落实监督。利益相关方沟通机制个别政策和倡议明确要求/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增进与利益相关方的交流沟通,但缺少具体的实施指引。关于规范银行业服务企业走出去加强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中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督促涉及重大环境和社会风险的客户建立申诉回应机制,但未对银行自身建立申诉回应机制做出要求。信息披露部分政策和倡议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信息披露,但对信息披露的内容、指标、载体、频率等细节缺少明确的规定。绿色投向自2017年起开始有政策和倡议提及海外投资要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但目前尚未有海外投资绿色产业项目名录或绿色项目识别与筛选标准出台。海外信贷业务环境风险管理工具目前尚未有监管方或行业协会专门针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海外信贷业务环境风险管理制定相关工具或实施细则。表 3 银行业海外投资环境风险管理相关政策、倡议一览年份 出台部门 政策法规名称 合规高于合规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要求利益相关方沟通机制信息披露绿色投向工具2012 原银监会 关于印发绿色信贷指引的通知 2013商务部、原环保部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 2016原银监会 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外运营风险管理的通知 2016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原环境保护部、原银监会、证监会、原保监会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 2017原银监会 关于规范银行业服务企业走出去加强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 2017原环保部、外交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 2017原环保部 “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 2017绿金委、中国投资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中国信托业协会、环保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中国对外投资环境风险管理倡议 2019银保监会 关于加强中资商业银行境外机构合规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 2019绿金委、伦敦金融城绿色金融倡议“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 中资银行海外信贷业务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表现及分析中资银行海外信贷业务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表现及分析第三章 银行海外业务的授信流程和管理 第三章 银行海外业务的授信流程和管理1918部分中资银行的海外投资业务已经对环境保护、监测和社会风险控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建立了相关的应急预案,并在投资过程中承诺采纳国际原则。为全面、充分了解银行海外业务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实践与挑战,项目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附录一),对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等六家银行开展访谈或对公开披露信息进行整理。此外,项目课题组也专门走访了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信保),以了解中国信保在海外投资环境社会风险管理方面的实践和潜在挑战。具体调研结果总结如下。第一部分 政策框架1、贵银行在其海外信贷业务中是否包含管理环境和社会风险的相关政策或规定?所有调研银行( 6家)海外信贷业务均包含管理环境和社会风险的相关政策或规定。进出口银行早在 2007年就制定了中国进出口银行贷款项目环境与社会评价指导意见,首次正式以制度形式规定环境风险评估作为非转贷业务贷款审批的基本依据之一。亚投行搭建了较为完善的环境和社会框架(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Framework, ESF),包括环境和社会政策(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Policy)、环境和社会标准(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Standards)、环境和社会排除清单(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Exclusive List)、环境和社会政策指令( Directive on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Policy)、指南和信息工具( Guidance and Information Tools)。2、贵银行是否承诺参加可持续的银行或金融组织倡议?调研对象中绝大部分银行( 5家)(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签署了 “一带一路 ”绿色投资原则,部分银行( 2家)(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加入了联合国环境署金融倡议( UNEP FI)。3、请描述贵银行的 ESG政策 /管理环境和社会风险的政策?所有银行均有 ESG政策 /管理环境和社会风险的政策;部分银行( 4家)制定了详细的行业或地区的政策,如制定国家风险,逐年修(制)定行业(绿色)信贷政策等;个别银行( 1家)相关政策分散在业务流程中;极少数银行( 1家)仅有单一的总体政策。进出口银行的国家风险框架中包括了环境与社会风险。亚投行制定了能源行业战略交通行业战略可持续城市战略,致力于推动亚洲地区可持续能源、可持续交通和可持续城市发展。4、贵银行是否曾经公开披露 ESG的政策 ?调研对象中绝大部分( 5家)银行公开披露ESG的政策。进出口银行在其中国进出口银行绿色金融白皮书中部分披露该行相关政策。亚投行的ESG相关政策均在其官网公开披露。第三章银行海外业务的授信流程和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