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8年分地区及城市房价收入比分析报告.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0-2018年分地区及城市房价收入比分析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0-2018年分地区及城市房价收入比分析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0-2018年分地区及城市房价收入比分析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0-2018年分地区及城市房价收入比分析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0-2018年分地区及城市房价收入比分析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网址: w.crei 电话: 01-685813685762 第 1页 共 10页201-2018年分地区及城市房价收入比分析报告国信宏观经济与房地产研究组【摘要】 从 全国层面 看, 采取 两种 计算方法得出的房价收入比 数值 接近, 趋势相同。 2014年前 全国 房价收入比明显下降, 2015年后持续小幅回升 , 居民的住房 可可支付能力下降 。 2018年 我国房价收入比 为 8.19( 7.96) , 整体处于中等偏下部位 。从 省级层面 看 , 地区间差异大 , 北京 、 上海 、 海南 、 天津房价收入比较高 , 内蒙古、宁夏、湖南、贵州等省房价收入比较低,多数省份房价收入比介于 6-9之间 。 如果 考虑到不同省份住宅套均面积 的 差异 ,房价收入比数值及排名会出现较大变化 , 区域间对比分析需谨慎。 从 城市层面 看 , 根据对全国 281个地级以上 城市 2010-2017年 的分析 , 房价收入比 差异巨大,超过八成城市房价收入比小于 8, 个别城市房价收入比较高。 2017年 ,城市房价收入比大于 10的城市个数有 17个,与 2016年持平,比 2015年增加 4个 。与 2016年相比 , 2017年有 61.9%的城市房价收入比上升 , 38.1%的城市房价收入比出现下降 。2018年 , 在 108个城市 中 , 有 19个城市房价收入比超过 10, 22个城市房价收入比在 8-10之间, 34个城市房价收入比在 6-8之间, 33个城市房价收入 比 在 6以内 。从变化趋势上看, 2018年 有 85个城市房价收入比上升, 占比为 78.7%, 23个城市房价收入比下降 ,占比为 21.3%。居民收入和平均房价作为影响房价收入比变化的最核心因素 , 二者的涨幅大小决定着房价收入比的变化方向 。 保持房价收入比相对稳定或者稳步下行的关键在于保持居民收入的增幅大于房价的平均涨幅,保持二者的协调发展。【正文】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之一 , 一直受到政府 、 企业乃至上亿个家庭的关注 , 尤其是房价水平以及房价的波动更是牵动着大家的心弦 。 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住房支付能力以及房价水平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 , 房价收入比体现了家庭收入和住房支出之间的量化关系 , 被世界银行 、 联合国人居署 、 经合组织 、 亚洲开发银行等组织和机构广泛应用,对住房市场状况进行评价。网址: w.crei 电话: 01-685813685762 第 2页 共 10页然而 ,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阶段不同 、 文化不同 、 统计口径不同 , 房价收入比在其应用中有着十分严格的限定 。 简单地参照国际数字 , 并冠以 “ 国际惯例 ” 、 “ 国际警戒线 ” 等说法并不能真正科学合理地解释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房价状况。为了衡量我国房价收入比的指标变化情况 , 根据数据可获取性以及计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我们对近 2010年以来全国、分地区及 28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房价收入比进行了计算和动态对比分析 , 以此对我国分区域的住房市场做出相对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 一、全国层面: 2014年前房价收入比明显下降, 2015年后持续小幅回升从房价收入比的定义上看 , 较为简单 , 指的是住房价格 ( 套均价格 ) 与居民家庭收入之间的比值。即: 房价收入比 房价收入比 房价收入比 房价收入比 =住房价格 住房价格 住房价格 住房价格 /居民家庭收入 居民家庭收入 居民家庭收入 居民家庭收入但在住房价格与居民家庭收入的选取口径上,不同机构与国家有着较大的差别 。例如 , 世界银行 ( 202) 将房价收入比定义为平均 每套住宅价格 与 城镇家庭平均收入之比;联合国对房价收入比的定义为 居住单元的中等自由市场价格 (中位数价格 ) 与中等家庭收入 之比值 。 各国由于统计制度的差异 , 既有通过中位数计算的 , 也有通过平均数计算的。 在 我国 ,目前尚无 住宅 中位数的官方价格数据,居民 收入 的中位数也仅在 2013年后才开始发布 , 历史数据缺失 , 难以进行时间序列对比分析 。 同时 , 考虑到与住宅均价数据口径的一致性 , 我们对二者均选取平均数作为计算依据 。 其中 , 住宅均价采取的是新建住房的平均销售价格,不考虑住房成交区域结构变化的影响。在具体计算方法上 , 我们采用了两种方法 : 第一种方法是考虑到不同年份间住房套均面积和居民家庭户均人口的变化 , 结果相对更准确 , 但后期部分统计数据因统计制度改革有缺失 , 需要进行主观推算和预测 ; 第二种方法则忽略掉不同年份之间的住户套均面积和家庭户均人口的变化 , 采用相同的套均面积和家庭户均规模 , 有关数据均在有关统计年鉴中能整理到,数据更加客观,计算也更加简便。从两种不同方法的计算结果看 , 采取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的房价收入比较为接近 , 特别是 2008年以来 , 除少数年份外 , 二者的差距均在 0.2以内 。 从趋势上看 ,二者走势相同 。 2009-2014年期间 , 房价收入比明显下降 。 2015年以后 , 房价收入比整体呈小幅持续上升态势 , 除 2017年房价收入比有所回落外 , 其余年份均保持上升 。2018年,按照前述两种不同计算方法得出的全国房价收入比分别达到 8.19和 7.96,高于 2013-2017年间的水平,表明居民的住房可支付能力实际在下降。网址: w.crei 电话: 01-685813685762 第 3页 共 10页205-2018年 全 国 房 价 收 入 比 走 势 图8.197.908.017.577.408.038.068.429.099.638.291.07 10.199.877.967.657.837.47.387.938.088.379.049.498.289.69.7010.23681012205年 206年 207年 208年 209年 201年 20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房 价 收 入 比 ( 按 各 年 的 套 均 面 积 和 家 庭 规 模 计 算 )房 价 收 入 比 ( 按 相 同 的 套 均 面 积 和 家 庭 户 均 规 模 计 算 )数 据 来 源 : 历 年 中 国 统 计 年 鉴 、 居 民 调 查 年 鉴 , 国 信 宏 观 经 济 与 房 地 产 数 据 库观察 2005-2017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户均规模 , 我们发现 , 2013年以前该数值呈平稳下降态势 , 由 2005年的户均 2.96人下降至 2013年 2.83人 。 2014年起 , 随着人口政策的调整,城镇户均规模小幅回升,至 2018年,预计城镇居民家庭户均规模 为2.88人。205-2018年 城 镇 居 民 户 均 人 口 规 模2.962.952.912.912.892.82.872.862.832.842.862.872.872.82.72.82.93.03.1205年 206年 207年 208年 209年 201年 20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数 据 来 源 : 历 年 各 类 统 计 年 鉴 , 国 信 宏 观 经 济 与 房 地 产 数 据 库 。 2018年 为 预 测 数 。从各年新建商品住宅套均销售面积数据来看 , 2008年以前 , 套均销售面积基本 在110平方米以上,相对较大。 2008年后,受 “ 90/70” 政策的影响,住宅销售套均面积有所回落,基本在 106平方米左右。 2015年起,受三四线城市销售占比提升影响 ,住宅套均面积持续上升,由套均 104.1平方米提高到 108.4平方米。网址: w.crei 电话: 01-685813685762 第 4页 共 10页205-2017年 新 建 商 品 住 宅 套 均 销 售 面 积109.812.17.1 106.5107.2105.9105.6104.2104.8104.106.3107.3108.495101051015120125205年 207年 209年 201年 2013年 2015年 2017年数 据 来 源 : 中 国 统 计 年 鉴 , 制 图 : 国 信 房 地 产 信 息 网 。历 年 平 均 值 : 107.6平 方 米 /套 ( 其 中 , 208-2017年 平 均值 为 106平 方 米 )综上分析,利用前述不同计算方法得出的房价收入比在数值上会有一定差距 , 但趋势上较为接近 , 因此在进行时间序列分析上可以选取其中的任何一种方式进行计算和分析 。 而在影响房价收入比的因素中 , 住房套均面积和住宅销售均价与房价收入比成正向关系 ,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 套均住房面积或住宅销售均价上升 , 房价收入比也随之上升 ; 家庭户均规模和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房价收入比成反向关系 , 户均规模上升或者居民可支配收入上升,房价收入比下降。二 、 省级层面 : 地区间差异大 , 北京 、 上海 、 海南 、 天津房价收入比较高 , 内蒙古、宁夏、湖南、贵州等省房价收入比较低,多数省份房价收入比介于 6-9之间从省级层面看,如果按套均面积 106平方米、家庭户均规模为 2.9人来计算 , 北京、上海、海南、天津、广东、浙江等 6省市房价收入比较高,分别为 20.1、 15.6、15.5、 13.5、 10.6和 10.0。 其余省区均在 10以下 , 其中有 21个省市区在 6-9之间 ,4个省区房价收入低于 6,分别是内蒙古、宁夏、湖南、贵州等。如果考虑到不同省份间的住宅套均面积差异 , 以上结果还会有所变化 。 由于 2018年各省市的住宅套均销售面积数据尚未发布,我们以 2017年的数据为依据来进行测算 。 测算对比发现 , 除少数几个省份排名未变化外 , 大多数省份排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整 , 调整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省份间住房套均面积差异较大 , 例如云南 、 浙江的套均住房面积在 120平方米以上 , 而海南 、 辽宁 、 黑龙江 、 重庆 、 广西等省份的套均面积不足 95平方米。对比两种计算结果的排名 , 天津排名与海南互换 , 广东与浙江的排名互换 。 云南由于住宅套均销售面积偏大 ( 2017年套均面积为 121.5平方米 , 占各省市首位 ) 的影响,排名出现明显上升,由此前的排名第 15位提升至第 8位,上升 7位,江苏、山西等省市也受相同的因素影响排名有所提前 , 而重庆 、 黑龙江 、 辽宁 、 广西等省市区受套均销售面积低于平均水平的影响,房价收入比排名有所下降。网址: w.crei 电话: 01-685813685762 第 5页 共 10页2018年 31个 省 市 区 房 价 收 入 比 对 比 情 况071421北 京 上 海 海 南 天 津 广 东 浙 江 福 建 陕 西 湖 北 重 庆 河 北 黑 龙 江 吉 林 江 苏 云 南 山 西 西 藏 安 徽 四 川 辽 宁 江 西 青 海 山 东 广 西 甘 肃 河 南 新 疆 贵 州 湖 南 宁 夏 内 蒙 古未 考 虑 各 地 区 套 均 住 房 面 积 的 房 价 收 入 比 考 虑 套 均 住 房 面 积 差 异 的 房 价 收 入 比制 表 : 国 信 宏 观 经 济 与 房 地 产 数 据 库 ( w.crei) 。从上表可以看出 , 如果以不同的方法来计算各省区的房价收入比 , 其结果会出现一定的偏差 。 因此 , 进行地区比较分析时 , 利用相同的套均面积和户均规模来计算房价收入比必须十分谨慎。表 表 表 表 1: : : : 2018年 各地 区不 同计 算口 径下 的房 价收 入比 及其 排名 变化 对比 年 各地 区不 同计 算口 径下 的房 价收 入比 及其 排名 变化 对比 年 各地 区不 同计 算口 径下 的房 价收 入比 及其 排名 变化 对比 年 各地 区不 同计 算口 径下 的房 价收 入比 及其 排名 变化 对比地 区 房 价收 入比 A位 次 A套 均面 积 房 价收 入比 B位 次 B位 次变 化北 京 20.12 1105.05 19.4 1持 平上 海 15.7 2 96.09 14.1 2持 平海 南 15.46 3 80.96 1.81 4 1天 津 13.54 4107.30 13.71 3 1广 东 10.65 51.51 1.20 6 1浙 江 10.2 6120.96 1.4 5 1福 建 9.21 7108.50 9.43 7持 平陕 西 8.69 81.5 9.15 9 1湖 北 8.63 9107.90 8.79 1 2重 庆 8.58 10 93.5 7.57 16 6河 北 8.38 1 108.5 8.58 12 1黑 龙江 8.36 12 93.24 7.36 21 9吉 林 8.24 13 97.50 7.58 15 2江 苏 8.16 1415.92 8.93 10 4云 南 8.06 1512.48 9.24 8 7山 西 7.83 1614.32 8.45 13 3西 藏 7.47 17108.52 7.65 14 3安 徽 7.37 18108.09 7.52 17 1四 川 7.36 19 9.30 6.90 2 3网址: w.crei 电话: 01-685813685762 第 6页 共 10页辽 宁 7.20 20 92.52 6.29 25 5江 西 7.07 2112.8 7.49 18 3青 海 6.89 2 14.37 7.43 19 3山 东 6.83 2314.0 7.37 20 3广 西 6.71 24 94.71 6.0 28 4甘 肃 6.57 25109.19 6.7 23 2河 南 6.34 2612.63 6.74 24 2新 疆 6.05 27108.14 6.18 27持 平贵 州 5.93 2812.1 6.28 26 2湖 南 5.45 2915.27 5.93 29持 平宁 夏 5.43 3014.21 5.85 30持 平内 蒙古 5.10 31109.12 5.24 31持 平数据来源: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与房地产数据库( htp:/w.crei)。注:房价收入比 A为不考虑各地套均住房销售面积的差异,均按套均 106平方米、户均 2.9人计算 。 房价收入比 B为按照各省市分别的套均销售面积( 2017年值)来计算。由于同一地区的住宅套均面积和家庭户均人口规模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 波动幅度不大 , 因此对于同一个地区而言 , 设定统一的套均面积标准和户均人口规模标准来计算房价收入比并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是可行的。206-2018年 部 分 重 点 省 市 区 房 价 收 入 比 变 化 趋 势 图58114172023206年 207年 208年 209年 201年 20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北 京 天 津 河 北 上 海江 苏 浙 江 安 徽 山 东河 南 广 东 海 南 四 川数 据 来 源 : 国 信 宏 观 经 济 与 房 地 产 数 据 库 ( w.crei)从各省市房价收入比的变化趋势( 2006-2018年)来看,各地整体基本呈现出先升后降再升的态势 , 不同地区变化的时点有所区别 。 其中天津 、 广东 、 河北的最低点出现在 2012年 , 北京 、 湖北 、 辽宁 、 上海 、 河南的最低点出现在 2014年 , 其余省份多在 2015年和 2016年 。 下图是 2006年 -2018年部分重点省市区的房价收入比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房价收入比相对较高的地区,不同年度间波动幅度较大 ,而房价收入比相对偏低的地区,其波动幅度也较小。网址: w.crei 电话: 01-685813685762 第 7页 共 10页如果以 2018年各省市区的房价收入比与此前年份相比,由于选取年份不同,其结果也大相大相径庭。如果与 2017年相比,甘肃、天津、河北、广西等省市区房价收入比出现下降 , 其余 27个省市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 , 其中海南 、 云南 、 重庆 、上海、陕西等省市上升幅度较大。如果与 2015年相比,则甘肃、宁夏、福建 3个省区下降,其余 28个省市区保持上升,其中北京、天津、海南、西藏等省市区升幅较大 。 将对比时点进一步拉长 , 与 2010年相比 , 则有 22个省市区房价收入比保持下降 ,其中降幅明显的有海南 、 浙江 、 贵州 、 宁夏 、 辽宁 、 安徽等省市区 , 其余 9个省市区房价收入比出现上升,其中上升幅度较大的有天津、云南、西藏、湖北、河北等。 三 、 城市级层面 : 城市差异巨大 , 超过八成城市房价收入比小于 8, 深圳 、 三亚 、厦门、北京等城市超过 20从城市层面看,因 2018年仍有大部分城市商品住宅均价数据尚未发布,我们先以 2010年 -2017年全国 281个地级以上城市 ( 不包括十堰 、 鄂州 、 三沙 、 安顺 、 曲靖 、玉溪、保山、昭通、丽江、普洱、临沧、拉萨、日喀则、昌都、林芝、山南等 16个城市)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再对 2018年已发布数据的 108个城市进行单独分析。分析 2010年 -2017年 281个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数据发现 , 不同城市房价收入比差异较大 , 最小的为 3左右 , 最大的则超过 30, 城市间分化明显 。 下表是房价收入比不同区间的城市个数及占比情况。 表 2010-2017年 281个地级以上城市房价收入比分布情况区间范围 201年 2013年 2015年 2017年城市个数 占比 城市个数 占比 城市个数 占比 城市个数 占比小于 4 41.4 62.1 93.2 186.44-5之间 311.0 3612.8 5921.0 7024.95-6之间 6723.8 642.8 953.8 7225.66-7之间 5318.9 7627.0 5921.0 4114.67-8之间 4917.4 4516.0 279.6 31.78-9之间 321.4 238.2 155.3 186.49-10之间 186.4 103.6 41.4 124.310-20之间 248.5 207.1 13.9 145.0大于 20 31. 10.4 20.7 31.数据来源: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与房地产数据库( htp:/w.crei)。分区间看,多数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在 8以内, 2017年有 83.3%从属于这一区间 ,在房价收入比的合理范围内。但少量城市的房价收入比较高,超过 10倍以上,且这些城市的数量在近两年仍有增加的趋势,是房地产调控的重点。网址: w.crei 电话: 01-685813685762 第 8页 共 10页201-2017年各区间房价收入比城市占比情况1.0 10. 1.7 12.8 16.0 21.0 2.8 24.923.8 19. 24.2 2.8 29.53.8 3.1 25.618.9 20.6 24.2 27.0 23.1 21.0 17.4 14.617.4 18.5 17.4 16.012.8 9.6 7.1 1.71.4 12.8 9.3 8.2 7.1 5.3 4.6 6.46.4 7.1 3.2 36 43 14 21 39.6 10. 8 7.5 5.7 .6 6.0 6.00%10%20%30%40%50%60%70%80%90%10%201年 20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大 于 109-10之 间8-9之 间7-8之 间6-7之 间5-6之 间4-5之 间小 于 4数 据 来 源 : 国 信 宏 观 经 济 与 房 地 产 数 据 库 ( w.crei)2017年 , 城市房价收入比大于 10的城市个数有 17个 , 与 2016年持平 , 比 2015年增加 4个,分别是深圳、三亚、厦门、北京、珠海、上海、杭州、天津、东莞 、 海口 、 汕头 、 廊坊 、 广州 、 太原 、 合肥 、 石家庄 、 南京等 。 从城市分布上看 , 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区域 ( 3个 ) 、 珠三角区域 ( 5个 ) 、 京津冀区域 ( 4个 ) 以及海南省 ( 1个 ) ,在此区域以外的城市有厦门、太原、合肥、石家庄 4个城市。以上 17个城市也是近年来房地产调控的重点城市。从趋势上看,与 2016年相比, 2017年有 61.9%的城市房价收入比上升,其中上升幅度较大的有三亚 、 杭州 、 中山 、 海口 、 石家庄 、 太原等城市 , 上升数值均超过 了2个点。有 38.1%的城市房价收入比出现下降,其中下降幅度较大的城市有南京、上海、福州、儋州等城市,降幅超过 1个点。从 2018年 108个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数据来看,有 19个城市房价收入比超过 10,其中深圳、三亚、厦门仍位居前三位,有 22个城市房价收入比在 8-10之间,有 34个城市房价收入比在 6-8之间,还有 33个城市房价收入 比 在 6以内,其中嘉峪关、呼伦贝尔 、 大庆 、 毕节 、 巴中等城市房价收入比较低 , 分别为 3.27、 3.66、 4.49、 4.65、4.68。网址: w.crei 电话: 01-685813685762 第 9页 共 10页2017-2018年 部 分 重 点 城 市 房 价 收 入 比09182736深 圳 市 三 亚 市 厦 门 市 北 京 市 上 海 市 杭 州 市 天 津 市 广 州 市 东 莞 市 海 口 市 南 京 市 福 州 市 太 原 市 合 肥 市 汕 头 市 汕 尾 市 石 家 庄 市 武 汉 市 清 远 市 衢 州 市 惠 州 市 宁 波 市 大 连 市 湛 江 市 昆 明 市 西 安 市 温 州 市 眉 山 市 苏 州 市 贵 阳 市 青 岛 市 济 南 市 重 庆 市2017年 2018年说 明 : 计 算 结 果 未 考 虑 不 同 城 市 套 均 住 宅 面 积 与 家 庭 户 均 人 口 的 差 异 , 使 用 中 敬 请 注 意 。 数 据 来 源 : 国 信 宏 观 经 济 与 房 地 产 数 据 库 ( w.crei) 。从 2018年 108个城市的变化趋势看,有 85个城市房价收入比上升,其中眉山 、汕尾、福州、厦门等城市上升幅度较大,超过 2个点,其余 23个城市房价收入比出现下降,其中三亚、汕头降幅明显。 在 35个大中城市中, 2018年房价收入比最高的城市是深圳,最低的是长沙。 与2017年相比 , 27个城市房价收入比上升 , 8个城市下降 。 其中 , 房价收入比上升较快的城市有福州 、 厦门 、 南京 、 昆明 、 贵阳 、 呼和浩特 、 西安 、 深圳等 , 分别上升 2.4、2.2、 1.9、 1.9、 1.8、 1.7、 1.7、 1.6个点。房价收入比下降较多的城市有郑州、南宁、南昌、兰州等城市,分别下降 0.8、 0.5、 0.5、 0.3个点。2018年 35个 大 中 城 市 房 价 收 入 比 及 环 比 变 化 情 况09182736福 州 厦 门 南 京 昆 明 贵 阳 呼 和 浩 特 西 安 深 圳 广 州 济 南 青 岛 重 庆 上 海 武 汉 乌 鲁 木 齐 银 川 长 春 杭 州 太 原 大 连 宁 波 合 肥 哈 尔 滨 成 都 西 宁 沈 阳 北 京 海 口 长 沙 石 家 庄 天 津 兰 州 南 昌 南 宁 郑 州 -1 01232018年 与 2017年 相 比 变 化 值说 明 : 计 算 结 果 未 考 虑 不 同 城 市 套 均 住 宅 面 积 与 家 庭 户 均 人 口 的 差异 , 使 用 中 敬 请 注 意 。数 据 来 源 : 国 信 宏 观 经 济 与 房 地 产 数 据 库 ( w.crei) 。网址: w.crei 电话: 01-685813685762 第 10页 共 10页四、基本结论:八成多城市房价收入比小于 8,区域和城市间的房价收入比对比应谨慎,居民收入和房价涨幅相协调是关键 第一 , 当前我国房价收入比整体处于中等偏下部位 , 但近几年房价收入比上升明显 , 与 2014年最低点相比 , 2018年房价收入比累计上升 0.69个点 , 未来房地产调控任务和金融防风险的压力仍然较大。第二 , 不同省份和不同城市间房价收入比差别较大 , 但由于影响因素较多 , 不宜进行简单对比 , 必须要考虑到其他因素的关系 。 但房价收入比作为衡量住房价格合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同一地区或城市的不同年份之 间,其走势变化意义重大。 第三 , 分城市看 , 我国超过八成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在 8以下 , 基本在合理范围之内,剩余不到两成的房价收入比高于 8,是房地产调控的重点。但对于不同城市的不同特点要具体对待 , 因城施策 , 既注重限制性调控手段的快速有效性 , 又注重基础制度和经济手机的慢调控,稳定预期,稳定市场。 第四 , 居民收入和平均房价作为影响房价收入比变化的最核心因素 , 二者的涨幅大小决定着房价收入比的变化方向 。 保持房价收入比相对稳定或者稳步下行的关键在于保持居民收入的增幅大于房价的平均涨幅,保持二者的协调发展。 (执笔:高聚辉)声明 : 本报告由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和国信房地产信息网研究撰写 , 报告版权归本单位所有 。 欢迎转载 , 转载时请注明 “ 来源 : 国信房地产信息网 ” ,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