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01短视频平台上的创意劳动者前言我国数字内容产业持续蓬勃发展,不断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为网络视频、网络文学、网络音乐、动漫游戏等诸多数字内容产业领域不断创造价值的,正是无数努力生产内容的创意劳动者。新媒体生态下的数字技术、社交媒体、移动平台,使得内容生产与传播的技术门槛不断降低,让无数普通用户也可以加入创意劳动者的大军,而那些兼具创意、天赋与勤奋者则从中脱颖而出,构成最引人注目的“网红”“大V”。 网络作家、漫画作者、电竞主播、美妆博主、美食达人各种前所未有的职业涌现出来,也让新兴创意行业集群迅猛生长。在近年盛行的短视频浪潮中,相对更低的技术门槛有助于实现“人人都是创意者”的愿景。数以亿计的用户积极投身其中,观赏、创作与分享。不仅那些业已成名的名人明星纷纷进驻短视频平台,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通过短视频创作发掘出自己日常工作之外的创意才能与职业追求。相较其他图文内容或传统流媒体形式,短视频的创作者身份更加多元,内容主题分类越发细化与明晰。而细化明晰的垂直领域,亦可帮助广告主精准定位目标群体,从而给创作者带来更有效的收入途径。在诸多短视频平台中,字节跳动公司发布的抖音APP已成为领军产品。截至2019年7月,抖音国内日活跃用户(DAU)已经突破3.2亿。凭借其独特的算法推荐技术与积极的海外拓展战略,抖音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短视频平台之一。海量用户与巨大影响,也让围绕抖音的争议不绝于耳。公众舆论和媒体评论多呼吁抖音应当加大平台监管力度、更多承担社会责任;专家学者还曾警示用户沉迷、隐私泄露等相关问题。在社会科学领域,有关研究常常从以下三种视角之一出发:一是将之视为一种“社交媒体”和“平台经济”,并考察其商业模式;二是认为新兴信息传播科技正在将新媒体受众转化为“数字劳工”,并批判性地分析劳动者与所在平台的关系;三是基于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传统批判观点乃至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针对短视频文化及其社会影响展开分析,通常着眼于短视频观看者的媒体使用行为及效果。这些研究为我们理解短视频平台、现象和文化提供了多元而有益的参照。然而,当我们穿透了技术、资本、文化等“大词”的遮蔽,聚焦在“人”的身上,我们想去关心的,是人们究竟为什么要投身于短视频的创作、发布和运营事业,而围绕短视频的相关劳动又给他们带来了哪些影响和改变。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问题随之涌现:在当前短视频平台上,创作02短视频平台上的创意劳动者者们主要在发布哪些主题的内容?当这些创意劳动者客观上已经以此为业,他们的实际工作状况、收入状况是怎样的?他们对这份“工作”的满意度如何?成为创意劳动者一段时间后,他们的生活质量是高是低?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选择了抖音APP作为代表,设计并开展了多元化的实证研究。在近半年时间里,我们考察了121234位拥有万名以上粉丝的抖音创意劳动者的站内数据,收集了2375份有效问卷,访谈了50位拥有1.1万至231万粉丝不等的抖音创意劳动者。最终我们完成了这份短视频平台上的创意劳动者报告,尝试回答了如下几个研究问题:一、短视频时代中,创作者们最常发布和传播的是哪些主题的内容?围绕这些内容形成哪些创意行业集群(creative occupational cluster),各有什么特点?二、短视频平台上的创意劳动者(creative worker)们,其工作状况、收入状况和满意度、工作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分别是怎样的?投身于这种劳动,给他们带来了哪些变化、哪些收获?三、长远来看,作为创意领域(creative sphere)的短视频平台,如何孕育和推动创新文化的形成,并给社会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我们真心期待此报告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创意劳动者们的付出与收获、喜悦与艰难;也希望此报告对业界、学界和短视频爱好者们具备参考价值。03短视频平台上的创意劳动者核心发现摘要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抖音十大创意行业集群抖音创意劳动者深度访谈发现抖音创意劳动者问卷调查发现总结参考文献P04P05 P07P18P18P30P49P5304短视频平台上的创意劳动者核心发现摘要 在抖音平台上,创作者们最常发布和传播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时尚、美容、健康、教育、美食、动漫、才艺、宠物、旅行和明星等主题类别,并围绕这些主题的内容形成了十大“创意行业集群”。 我们找到了十大创意行业集群中的121234位“超万粉”抖音创意劳动者。他们平均年龄刚刚超过25岁,男女比例相差无几。 抖音为很多人提供了工作机会,带来了切实收入。接受调查的2375名抖音创意劳动者,平均每人发布了211条视频。其中33.56%的人将抖音创作看做自己的主要收入来源。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从抖音创作中获得的收入已超过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水平。 近九成受访者表示喜欢自己在抖音上做的事情,其中72%的人“很喜欢”。 抖音创作者对工作满意度普遍较高。他们最为认同的选项包括:“可以充分发挥我的能力”“可以教别人怎么去做”“我能够从创作中获得成就感”“做事情不需要违背良心”“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工作”“有独自一人做事的机会”“可以为别人做一些事情”等。 抖音创作者对于抖音作为一个工作/创作平台的态度非常积极正面,有强烈的情感联系和归属感,也非常愿意传播和推广抖音。 从事抖音上的创意劳动后,人们仍能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拥有令人满意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得分相对较低的是对睡眠情况的评定。 从事抖音上的创意劳动后,劳动者们的心理状态非常显著地变得更好了。他们更加快乐、更加充实;对自己的能力更有自信;还享受到来自陌生人、朋友、父母和家人的更多关注与认可。 抖音创意劳动者们正通过实践,成为独立工作的“创意企业家”。他们所置身的创意行业集群,也因其劳动与创造而更为活跃和繁荣,不断演化发展。 短视频平台的社会意义不仅在于企业自身的盈利与扩张,也不仅是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而且还包括:让人人都可能成为创意劳动者,让创意劳动成为习惯,繁荣创新文化,催生创意领域,构筑创新生态,提高国家竞争力。05短视频平台上的创意劳动者文献综述当社交媒体从网民分享信息、记录生活的平台,逐步发展成为“互联网巨头”,其影响也从单纯的信息传播媒介,扩展到足以牵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近年来,用户创造的内容(UGC)由文字、图片转向视频,视频发布和分享平台开始成为研究热点。Zanatta (2017)指出,YouTube简单、真实的分享特点,让年轻人乐于展示自己的生活,从而构建了一个跨文化、全球化的社区,这种生活也成为人们营销自我和创意劳动的组成部分。Martnez 孙萍,2018; 夏冰青,2018;黄佩、杨丰源,2018)。另一些研究则关注了社交媒体上的新型劳动,认为互联网产业构造了“劳动的快感”,让数字劳工们自愿参与其中,劳动的场域扩展到家庭和社会(吴鼎铭,2017;李彩霞、李霞飞,2019)。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DCMS, 1998),将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定义为“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发展出来,并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创造与开发而带来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Howkins(2002)、Florida(2002)、Caves(2002)、Hartley(2005)、Lash & Lury (2007)、Flew(2011)、Hesmondhalgh(2012)等学者均就创意产业有过丰富的研究与论述。关于创意劳动者(creative workers),Hartley(2005)认为他们是那些不同国家中富有才华并将创意用于设计、制造、表演和写作中的劳动力。McRobbie(2002)则认为创意劳动者虽然自由自在,但也趋向于打零工、给多个雇主干活、彼此难以联合、将工作上的错误都归咎自身。不论如何,在全球范围,创意劳动者的数量和影响与日俱增,创意劳动在文化和商业上都成为演化中的先锋领域。创意不是传统工业模式中生产力的延伸,而是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动态张力,因此要有新的空间去探讨相关问题(Potts, Hartley, etc. 2008)。创意劳动集群应当在“创意领域”(creative sphere)的新概念中被重新定义和审视。互联网及信息传播技术改变并拓展了起源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概念。互联网确实连接了信息,连接了全球,但它是否能改变信息不平等、并催生新的政治话语,仍有待观察(Papacharissi, 2002)。在YouTube上的创作实践中尽管存在冲突,但是这种内部张力也为社区形成提供了驱动,创意产业、创意劳动者与创意领域07短视频平台上的创意劳动者本研究首先基于抖音提供的脱敏后的账号分类数据,得到了第一批创作者门类,包括:美女、图文控、剧情、生活、帅哥、游戏、文化教育、时尚、美食、音乐、生活知识、宠物、创意、舞蹈、才艺、二次元、母婴、情感、休闲娱乐、普通人、技术流、体育、旅行、校园。这些门类也反映了抖音平台上发布的短视频占比最高的主题类型。基于大数据分析,结合课题组成员长期使用抖音的经验,以及相关领域专家的充分讨论,本研究提出了抖音平台上最为显著的十大创意行业集群(creative occupational cluster):时尚、美容、健康、教育、美食、动漫、才艺、宠物、旅行和明星(排序不分先后)。并将这些创意行业集群各自涵盖的领域以若干关键词说明如下:大数据分析新的文化、新的认同在此产生;类似社群只能由该领域特定形式的“本土专业知识”,来实现“创意领域”的构建和规制,并贡献于其独特的文化形式和商业逻辑(Burgess, Green & Rebane, 2016)。Jerslev(2016)指出YouTube主播们不同于传统的“名人”,新平台改变了名人和粉丝之间的距离,说明它有自己独特的场域而非传统的延展。Cunningham, Craig & Lv(2019)认为,中国的视频直播行业中,创意被放置在经济、文化与政治的框架中,创意劳动者与直播平台以及跨平台电子商务的融合,产生了巨大的“平台化”娱乐产业。我们认为,“创意领域”既依赖于互联网及其技术逻辑构建的赛博空间,又真切地与社会中的文化创造和经济网络紧密链接,同时还身处政治规制的框架之内。同时,它也具有鲜明的自我特征,其内在的独特实践和冲突过程,构成了创意领域的自我特质和自我框架。为了更真实可信地了解抖音平台上的创意劳动者,本研究使用了大数据分析、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三种方法。首先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抖音平台上的十大主要创意行业集群,进而找出这些集群中的121234名粉丝人数超过1万以上的创意劳动者,并挖掘了他们的相关行为数据以供后续研究。然后设计问卷,向上述全体样本发放了在线问卷并展开数据分析,以了解创意劳动者们的工作状况、个人价值感、职业状态与工作满意度、生活质量。最后通过对50名创意劳动者的深度访谈,进一步了解他们在短视频创作、运营过程中的经历、体验、情绪与故事,让研究变得更生动丰满、富有意义。研究方法08短视频平台上的创意劳动者 时尚(fashion):服装、穿搭技巧、汉服 美容(beauty):美妆、护肤、导购、代购、整容 健康(health):健身、瘦身、教练、运动、体育、户外、养生、中医、保健品、极限运动、奥运、医学科普 美食(food):厨师、厨艺、餐厅、甜点、烘焙、咖啡、茶、茶道、品酒、红酒、米其林、菜谱、吃播、土特产、原生态、养殖 教育(education):考试、英语、幼儿、培训、求职、解题、知识、艺术教育、学前教育 动漫游戏(ACG):动画、漫画、游戏、电竞、二次元、cosplay、新番、插画、同人、网游、手游、吃鸡、王者荣耀、通关、攻略、小游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