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能源基金会项目 项目编号: ( G-1706-26547) 非道路移动机械 控制 管理政策 体系研究报告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 2018.7 I 目 录 1 概述 . 1 1.1 项目研究意义 . 1 1.2 项目研究目标 . 2 2 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清单建立 . 4 2.1 非道路机械市场情况调研 . 4 2.1.1 工程机械 . 4 2.1.2 农业机械 . 5 2.1.3 小型点燃式发动机 . 7 2.1.4 柴油发电机组 . 9 2.1.6 铁路内燃机车 . 10 2.1.7 飞机 . 11 2.1.8 进口二手机械 . 11 2.1.9 小结 . 12 2.2 非道路移动源清单测算分类 . 12 2.2.1 分类 . 12 2.2.2 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清单建立方法 . 14 2.2.2.1 非道路移动机械(工程机械、农业机械) . 14 2.2.2.2 铁路内燃机车 . 14 2.2.2.3 内河沿海船舶 . 15 2.2.2.4 民航飞机 . 15 2.3 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清单结果 . 15 2.3.1 非道路移动源保有量情况 . 15 2.3.2 非道路移 动源排放量情况 . 18 2.3.3 小结 . 25 2.4 典型地市非道路排放清单计算 . 25 2.4.1 2017年成都工程机械保有量和活动水平 . 25 2.4.2 2017年成都市工程机械排放清单结果 . 31 2.4.3 2017年深圳市港作机械保有量和活动 水平 . 34 II 2.4.4 2017年深圳市港作机械排放清单结果 . 36 3 非道路工程机械减排情景模拟 . 40 3.1 2019年工程机械保有量 . 40 3.2 情景模拟分析一:提前实施国 IV阶段标准 . 41 3.2.1 2019年提前实施国 IV阶段的工程机械保有量 . 41 3.2.2 减排潜力分析 . 42 3.3 情景模拟分析二:国 II非道路移动机械加装 DPF . 44 3.3.1 情景二模拟下成都市工程机械改造保有量 . 45 3.3.2 情景二模拟下减排潜力分析 . 45 3.4 情景模拟分析三:国 I前、国 I非道路移动机械淘汰 . 46 3.4.1 情景三模拟下成都市工程机械淘汰保有量 . 46 3.4.2 情景三模拟下减排潜力分析 . 47 4 国外非道路机械管理体系 . 49 4.1 美国非道路机械污染控制政策体系 . 49 4.1.1 健全的管理体制 . 49 4.1.2 严格的法律法规与标准 . 51 4.1.3 重视开展经济激励项目 . 58 4.1.4 全过程的达标管理 . 59 4.1.5 严格的执法与守法 . 61 4.2 欧盟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政策体系 . 63 4.2.1 制定 严格的排放标准 . 63 4.2.2 实施全过程的认证管理 . 68 4.2.3 实施先进技术 . 69 4.2.4 张贴合规证书和公开招 标标识 . 70 4.3 日本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政策体系 . 70 4.3.1 成熟的管理机制 . 70 4.3.2 柴油机法规 . 72 4.3.3 汽油机法规 . 72 4.3.4 推动排放标准升级 . 73 III 4.3.5 加强油品监管 . 76 4.3.6 执法处罚 . 76 4.4 国外非道路移动机械低排放控制 区控制经验 . 77 4.4.1 波士顿建筑工地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控制 . 77 4.4.2 加州非道路移动源污染控制 . 78 4.4.3 伦敦建筑工地低排区管理 . 79 4.4.4 瑞士非道路移动源管理 . 80 4.4.5 鹿特丹港口低排区管理 . 81 4.4.6 柏林建筑施工机械管理 . 82 5 我国非道路机械排放政策体系研究 . 84 5.1 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 84 5.1.1 大气污染防治法 . 84 5.1.2 环保税法 . 85 5.1.3 农机购置补贴 . 85 5.1.4 农机牌证管理制度 . 85 5.1.5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 . 86 5.1.6 进口二手挖掘机验收 . 86 5.2 我国非道路机械相关管理部门及制度 . 86 5.2.1 工程 机械 . 86 5.2.2 农业机械 . 86 5.2.3 小型通用机械 . 88 5.2.4 柴油发电机组 . 89 5.2.5 船舶 . 89 5.2.6 铁路内燃机车 . 91 5.2.7 飞机 . 92 5.3 生态环境部非道路机械管理政策 . 94 5.4 我国非道路机械低排放控制区状况 . 97 5.5 我国非道路机械污染控制存在的问题 . 99 6 非道路移动机械政策建议 . 102 IV 6.1 下一阶段非道路柴油机械排放标准制定和实施 . 102 6.2 对我国非道路机械污染防治工作的建议 . 106 6.2.1 明确职责定位,通力合作 . 106 6.2.2 切实落实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物排放标准 . 106 6.2.3 建立备案登记制度 . 107 6.2.4 充分利用各种经济激励政策促进老旧机械的淘汰或升级治理改造 . 107 6.2.5 实施全过程达标管理 . 107 6.2.6 地方实施低排放控制区 . 108 6.3 国家非道路移 动机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 108 6.3.1 新生产及进口非道路移动机械 . 109 6.3.2 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 . 110 6.3.3 非道路用燃料、机油及氮氧化物还原剂 . 111 6.3.4 鼓励研发的污染防治技术 . 112 6.4 城市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备案登记和编码标识管理规定 . 113 6.4.1 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登记管理实施办法 . 113 6.4.2 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编码标识 . 115 6.4.3 非道路移动工程机械排放标识判定方法 . 117 1 1 概述 1.1 项目研究意义 近年来,非道路移动机械在城市 建设 、 工业 生产 、农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常见的如建筑施工推土机、压路机、摊铺机,农业耕作和养殖中使用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林业机械、叉车、机场地勤设备等都属于非道路移动机械的范畴。非道路移动机械具有生产类型多、应用范围广、保有量大等主要特点。据统计,我国非道路柴油机每年新增约 300万台左右。在全国每年超过 1亿吨的柴油消耗总量中,约有 36%用于各类非道路移动机械。 2018年 6月, 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 国发 201822号 ) ,明确提出了在 积极调整运输结构、发展绿色交通体系以及 成品油升级、能源替换方面的 移动源发展战略,提出 了“ 2020年重点区域新能源汽车使用比例达 80%” 、 “ 2019年 1月 1日 起 全国全面供应国六标准汽柴油,取消普柴标准,实现车普船三油并轨 ”、“ 2020年底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中型和重型柴油货车 100万辆以上 ” 、“ 2019年 7月 1日起,重点区域、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提前实施国六排放标准 ” 等阶段性目标 。同时也提出了 加强 非道路 移动机械和船舶污染防治的思路,如“ 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 ” 、“划定非道路移动机械低排放控制区,严格管控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推进排放不达标工程机械、港作机械清洁化改造和淘汰 ”、 “ 重点区域港口、机场新增和更换的作业机械主要采用清洁能源或新能源” 、“ 长三角地区等重点区域内河应采取禁限行等措施,限制高排放船舶使用,鼓励淘汰使用 20年以上的内河航运船舶 ”、 “ 推动靠港船舶和飞机使用岸电 ”等措施 。 我国决心在今后一段时间加强非道路移动源污染控制的原因, 主要是因为 随着 我国 机动车排放标准 的不断 提高和黄标车淘汰力度的加强, 以及 车用油品质量 的逐步 升级 , 我国道路车辆排放控制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目前我国 机动车减排的空间已经逐渐收窄,需要进一步拓展减排范围,挖掘更大的潜力。由于非道路移动机械单机污染物排放量较大且法规排放阶段相对落后, 并且,由于非道路移动机械等因其作业条件较差 (无迎风面、冷却条件差 )、工作环境大多比较恶劣 (受冲击和振动、飞尘大、负荷重 ),较车用柴油机使用的功率范围更宽广,劣化非常快,导致各2 种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排放水平与新机相比偏高。另外,非道路工程机械所使用的燃油、机油质量难以保证 ,也使得非道路工程机械不正常超高排放。 近些年随着 城镇各种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 非道路 移动 机械 的数量和使用强度都增加很快 ,其污染物的排放比机动车污染物带来的危害更加巨大,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污染防治和减排工作亟待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将成为 未来 城市大气污染物减排的热点 之一 。 近些年来, 我国政府 也逐步 加强了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污染防治工作 力度。在国家层面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以下简称“大气法”) 明确将非道路移动机械纳入管理范围,并在“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一章中详细规定了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排放检测、销售、维修等 方面的内容,为我国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如 “第五十六条 :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农业行政、水行政等有关部门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检查,排放不合格的,不得使用;第六十一条 :城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划定并公布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 ” 。 在地方层面上,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也纷纷将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污染防治纳入到地方的大气污染行动计划中, 但始终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 ,全国整体上仍处于 保有量 数据相对匮乏、管理比较混乱的局面。 非道路机械的监管机制至今尚未形成,加强对非道路机械的管理方式方法研究,从国家到地方有的放矢地针对不同的机械出台不同的环境管理政策,对有效管理各类非道路移动机械,降低其排放状况、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项目研究目标 本项目 研究的主要目标为: 调研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非道路机械的排放标准及管理政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行政管理实际状况以及法律规定,设计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排放管理制度和体系;结合我国部分地市实际管理需求和经验,利用技术手段、管理手段提出地方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控制对策,为城市划定 低排区提供参考和依据。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通过深入研究国内外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标准及管理现状和经验基础上,开发一套适合中国非道路移动机械环境管理政策建议;3 在此基础上,在示范城市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环境监管的适用性研究,通过开发监管平台、初步的活动水平调研,利用电子标签技术和低排区非道路工程机械电子围栏管理等方法,探索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监管的方式方法;在清单开发研究的基础上,通对非道路工程机械尾气排放控制与监管的技术手段、管理措施综合研究,评估各种减排控制技术手段的减排效果、优缺点以及可行性研究及情景分析,为我国将来进行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环保管控及治理打下基础。 项目产出要求包括:国内外非道路机械排放法规体系与管理措施研究;全国非道路 移动机械 排放清单、典型城市非道路 移动机械 排放清单,非道路移动机械减排潜力及监管政策建议几部分。 4 2 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清单建立 2.1 非道路机械市场情况调研 2.1.1 工程机械 工程机械是指用于工程建设施工机械的总称, 主要燃料为柴油,包括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叉车、压路机、摊铺机、平地机、以及其他机械等 (如图 2-1所示) , 广泛用于建筑、水利、电力、道路、矿山、港口和国防等工程领域。 图2-1常见工程机械 得益于进入 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的 不断扩大,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一度飞快发展, 2013年投资速度有所放缓,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出现一定程度的调整,市场销售连续五年逐级下行。 2016年下半年开始,市场展现出复苏迹象,产销量均大幅度增加,除装载机、随车起重机销量下滑外,其余七类主要工程机械产品均实现增长。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 2011年开始国内外经济环境面临新的危机挑战,国内固定投资的规模有所缩减,大型工程机械需求量持续走低,但叉车行业的销量因来自机械、商贸、交运、化工、能源等工业领域的需求复苏而持续高增长,如图 2-2所示。 5 图2-2 近十年各类主要工程机械产销量增长趋势图 工程 机械行业是排碳大户,节能减排势在必行。近年来,一些企业也开始关注混合动力、再制造等技术,是行业向节能环保方向发展的探索和尝试。各地对工程机械排放等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北京作为 我国非道路移动源 排放控制 的先导地区 ,已经率先实施非道路移动机械四阶段 (以下简称国 IV) 排放,划定 了 禁止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区域并 由 环境保护部门 开展了高排放工程机械的监管 和 处罚 工作 。 从各地调研来看,各地 市场存量的工程机械中, 三分之二 的设备都是低于 非道路移动机械 三阶段 (简称国 III) 排放标准的, 如将 设备更新到国 IV排放标准的需求,预计 各地市 每年 将 有数千台 的增长量 。全国范围内实施国 IV排放标准,这将对存量工程机械市场和新增工程机械 将 产生巨大影响。 2.1.2 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指 在作物种职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畜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主要燃料为柴油。包括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农机牌照)、联合收割机、排灌机械、以及其他机械等 ,如图 2-3所示。 图2-3 常见农业机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