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碱产业链市场研究:纯碱专题系列之二.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纯碱产业链市场研究:纯碱专题系列之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纯碱产业链市场研究:纯碱专题系列之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纯碱产业链市场研究:纯碱专题系列之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纯碱产业链市场研究:纯碱专题系列之二.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纯碱产业链市场研究:纯碱专题系列之二.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信期货研究 |黑色建材策略日报 中信期货研究 |黑色建材专题报告(纯碱 /玻璃) 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证监许可【 2012】 669 号 黑色建材组 研究员: 曾宁 021-60812995 zengningciticsf 从业资格号: F3032296 投资咨询号: Z0012676 周涛 021-60812984 zhoutaociticsf 从业资格号: F3018906 投资咨询号: Z0011749 任恒 021-60812993 renhengciticsf 从业资格号: F3063042 投资咨询号: Z0014744 联系人: 辛修令 021-60812973 xinxiulingciticsf 从业资格号: F3051600 李世朋 010-58135949 lishipengciticsf 从业资格号: F3047240 姜秀铭 021-60812982 jiangxiumingciticsf 从业资格号: F3062206 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05 110 115 120 125 130 135 2018-11-092018-11-232018-12-072018-12-212019-01-082019-01-222019-02-122019-02-262019-03-122019-03-262019-04-102019-04-242019-05-132019-05-272019-06-112019-06-252019-07-092019-07-232019-08-062019-08-202019-09-03中信期货黑色建材指数走势中信期货商品指数 中信期货黑色建材指数2019 09-10 纯碱 产业链 市场 研究 : 纯碱 专题系列之 二 报告 摘要 纯碱的 供应 结构: 中国纯碱产能、产量和消费量均为全球第一,国内市场产能利用率略低于国际市场,出口贸易量占全球纯碱贸易量的 12%左右,出口仅作为阶段性调节国内市场供需平衡的手段。 纯碱的贸易流向: 华南、华北和华东是纯碱贸易较为集中的地区。华南作为纯碱的主销区之一,区域内供给不足,市场缺口由华北、华东、华中及西部区域补给。 纯碱的 消费需求 :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纯碱消费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纯碱消费量 整体 呈递增趋势。 2018 年我国纯碱总需求量为 2512 万吨,较 2017 年减少 66 万吨,较 2010 年增长 635 万吨, 8 年间共增长 34%。 纯碱的价格 分析: 我国纯碱价格市场化程度较高,产能集中度较低,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通过控制产量或消费量来操纵价格。企业之间为了避免价格竞争带来的损失,大多数都采用 “随行就市 ”的策略,即将本企业产品价格保持在市场平均价格水平上,获得行业平均利润。个别资金实力很强的下游企业或贸易商会在市场不景气时存储产品,待市场好转时再出手,以获取较高的利润。 纯碱的相关企业: 我国共有纯碱生产企业 44 家,除重庆碱胺、应城新都、湖北双环、徐州丰成、甘肃金昌、云南云维、冷水江碱业 和 柳州化工 8 家联碱企业仅生产轻碱外,其他所有纯碱企业不分生产工艺,均同时生产轻碱和重碱两种产品。 重要提示:本报告中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中信期货的专业投资者参考。若您并非中信期货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报告的任何信息。本报告难以设臵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报告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中信期货研究 |专题报告(纯碱 /玻璃) 2 / 24 目 录 报告摘要 . 1 一、纯碱的生产供应 . 4 (一)纯碱的供需结构 . 4 (二)纯碱的生产成本 . 4 (三)纯碱的产能产量 . 6 (四)纯碱生产的影响因素 . 9 二、纯碱的贸易输运 . 10 (一)纯碱的销售模式 . 10 (二)纯碱的贸易流向 . 11 (三)纯碱的仓储运输 . 12 三、纯碱的消费需求 . 13 (一)纯碱的消费总量 . 13 (二)纯碱的消费结构 . 14 (三)纯碱消费的地域分布 . 14 (四)平板玻璃行业的需求分析 . 15 四、纯碱的价格分析 . 17 (一)纯碱的定价机制 . 17 (二)轻重碱的价差分析 . 17 (三)纯碱区域价差分析 . 18 (四)纯碱价格的影响因素 . 19 五、纯碱的相关企业 . 21 (一)重点生产企业 . 21 (二)重点消费企业 . 23 免责声明 . 24 中信期货研究 |专题报告(纯碱 /玻璃) 3 / 24 图 目录 图 1: 纯碱供应结构 . 4 图 2: 纯碱需求结构 . 4 图 3: 纯碱生产成本的区域对比 . 6 图 4: 纯碱产能及开工率 . 7 图 5: 纯碱重质化率 . 7 图 6: 纯碱生产工艺统计分布 . 7 图 7: 纯碱生产的省份区域分布 . 8 图 8: 纯碱贸易主要流向示意图 . 12 图 9: 纯碱消费量 . 13 图 10: 纯碱下游消费需求结构 . 14 图 11: 纯碱分行业分地区消费情况 . 15 图 12: 平板玻璃产量及行业纯碱需求量 . 16 图 13: 平板玻璃行业纯碱需求的季节性 . 16 图 14: 平板玻璃行业纯碱需求的地域分布 . 17 图 15: 平板玻璃行业纯碱需求 的地域对比 . 17 图 16: 轻重纯碱价差 . 18 图 17: 轻重纯碱价差统计分布 . 18 图 18: 轻碱价格相关性 . 19 图 19: 重碱价格相关性 . 19 图 20: 中国纯碱企业情况 . 21 图 21: 平板玻璃重点企业情况 . 23 中信期货研究 |专题报告(纯碱 /玻璃) 4 / 24 一、 纯碱的 生产供应 (一) 纯碱的 供需 结构 中国纯碱产能、产量和消费量均为全球第一,国内市场产能利用率略低于国际市场,出口贸易量占全球纯碱贸易量的 12%左右,出口仅作为阶段性调节国内市场供需平衡的手段。 我国玻璃企业对于纯碱需求占比大,且单个企业的需求量集中,而国内生产供应稳定,运输便利,在途时间较短,且付款方式灵活多样。因此绝大多数国内纯碱用户最终以采购中国纯碱为主,进口纯碱的量极小,市场非常有限。 图 1: 纯碱供应结构 图 2: 纯碱需求结构 数据 来源 : 郑州 商品交易所 中信期货研究部 数据 来源 : 郑州 商品交易所 中信期货研究部 (二) 纯碱的生产成本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制定了纯碱成本核算规程,定义了国内纯碱企业的六项纯碱成本费用项目,包括原料和主要材料费用,燃料和动力费用,车间经费,工资及福利费,联、副产品扣除费以及企业管理费。各成本项目的具体内容如下: ( 1)原料及主要材料费用,原盐和石灰石作为制造纯碱的原料,二氧化碳和合成氨作为辅助材料。 ( 2)燃料及动力费用,指生产过程中所耗用的外购和自制燃料、动力,包括电、蒸汽、重油、天然气、动力煤等费用。 ( 3)工资及福利费,指企业内所涉及纯碱的生产、营销、管理等人员的工生产98.9%进口1.1%生产进口消费94.8%出口5.2%消费出口中信期货研究 |专题报告(纯碱 /玻璃) 5 / 24 资以及福利费用。 ( 4)车间经费,指车间为进行正常生产所耗用的各种材料费用,其中同时包含了固定资产的折旧费、修理费、办公杂费、排污费以及其他杂费。 ( 5)联、副产品扣除费,指纯碱生产过程中需要扣除的所产联产品、副产品费用。 ( 6)企业管理费,指企业为管理和组织全厂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按照纯碱成本核算规程规定,分别就三种不同生产工艺对纯碱生产成本进行具体分析。 1、 氨碱法生产成本 目前我国氨碱法每吨纯碱的生产成本一般在 1250-1800 元。其中原材料(原盐和石灰石合计)采购成本约占总成本的 40-50%,煤炭采购成本约占总成本的30-35%,制造成本合计在 90%以上,其余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占比不到 10%。 2、 联碱法生产成本 联碱法产出纯碱的同时以 1:1.0-1.2 的比例产出氯化铵。为便于企业经济核算,联碱法通常以纯碱和氯化铵整个生产工艺过程计算生产费用,以纯碱产量为核算的基础,先算出联碱法 “双吨 ”总成本,再按比例扣除氯化铵应负担的费用,计算出纯碱的成本。 目前我国联碱法纯碱企业每生产一吨纯碱的 “双吨 ”成本在 2100-2500 元,受两种产品销售价格变动的影响,氯化铵和纯碱成本比值约在 0.25-0.34,即纯碱成本占双吨成本的 75%-80%,故联碱法生产纯碱的成本一般在 1570-2000 元 /吨。 3、 天然碱法生产成本 我国天然碱法每吨纯碱生产成本在 1300-1400 元。成本包含二氧化碳(碳化法工艺所需)、煤炭(天然碱矿煅烧所需)、天然碱矿采矿费用、矿产资源补偿费、生产添加催化剂、人工成本、设备损耗、环保设施等一系列固定成本。 其中矿产资源补偿费成本公式为:矿产资源补偿费 =矿产品销售收入 补偿费费率 开采回采率系数。我国补偿费费率取值范围标准在 0.5%-4%,国内整体矿中信期货研究 |专题报告(纯碱 /玻璃) 6 / 24 产平均值为 1.18%,每吨纯碱 具体补偿费率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 图 3: 纯碱 生产成本的区域对比 单位: 元 /吨 氨碱法 单位: 元 /吨 联碱法 单位: 元 /吨 天然碱法 青海 1250-1400 华中 1590-1750 内蒙 1300-1350 冀鲁 1550-1650 华南 1650-1750 河南 1350-1400 苏赣粤 1700-1800 华东 1800-1950 东北 1850-1960 数据 来源 : Wind 百川资讯 中信期货研究部 (三) 纯碱的产能产量 1、 总体情况 2010 年纯碱产能突破 2500 万吨。 2014 年,我国的纯碱产能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3135 万吨,产量达 2515 万吨。截至 2018 年底,我国纯碱产能为 3115 万吨,产量为 2621 万吨。 在产能产量持续增长的同时,受金融危机、政策调控、产能扩张等多重因素影响,纯碱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自 2008 年起下降至 90%以下,并于 2010 年降至 80%以下,纯碱行业随即进入调整期。 2011 年工信部出台纯碱行业准入条件,对新(扩)建纯碱项目设定了准入门槛,限制纯碱产能的过快增长。 2013 年起,纯碱闲臵产能下降,产能利用率有所提升。 2018 年,我国纯碱产能利用率 为 84%。 国内纯碱企业的重质化率一般在 40%-60%,即生产线产能设计决定最高可将40%-60%的纯碱产能加工转化为重碱,在这一比率内,纯碱生产企业可以根据下游需求和轻重碱价格决定产出的轻重碱比例。青海纯碱企业的重质化率较高,可达 70%以上。也有少数企业的重质化率为零,即完全不生产重碱。 从产量上看, 2018 年轻碱产量 1325 万吨,较 2007 年增长 95 万吨;重碱产量 1296 万吨,较 2007 年增长 769 万吨。整体来看重碱的产量增速远远高于轻碱,产量占比也从 2007 年的 30%增长至 2018 年的 49%。 中信期货研究 |专题报告(纯碱 /玻璃) 7 / 24 图 4: 纯碱 产能及开工率 图 5: 纯碱 重质化率 数据 来源 : Wind Bloomberg 中信期货研究部 数据 来源 : Wind Bloomberg 中信期货研究部 2、不同生产工艺的生产分布 我国 采用联碱法生产的企业 最多,共有 29 家,大部分企业的产能低于 100万吨,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江苏、四川和重庆。 2018 年我国联碱法企业产能合计 1516 万吨,占比 49%,产量合计 1139 万吨,占比 44%,产能利用率为 75%。 我国采用氨碱法生产的企业有 12 家,大部分企业的产能高于 100 万吨,主要分布在青海、江苏和山东。 2018 年我国氨碱法企业产能合计 1419 万吨,占比45%,产量合计 1318 万吨,占比 50%,产能利用率为 93%。 我国 采用 天然碱法企业有河南中源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桐柏海晶碱业有限责任公司和锡林郭勒苏尼特碱业有限公司。 2018 年,天然碱法产能合计 180 万吨,占总产能的 6%,产量合计 164 万吨,占总产量的 6%,产能利用率为 91%。 图 6: 纯碱 生产 工艺统计 分布 生产工艺 企业 个数 企业 占比 产能 (万吨) 产能 占比 产量 (万吨) 产量 占比 开工率 联碱法 29 65.9% 1516 49.0% 1139 44.0% 75.1% 氨碱法 12 27.3% 1419 45.0% 1318 50.0% 92.9% 天然碱法 3 6.8% 180 6.0% 164 6.0% 91.1% 总计 44 100% 3115 100% 2621 100% 84.1% 数据 来源 : Wind 百川资讯 中信期货研究部 70%75%80%85%90%95%1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万吨 产能 产量 开工率20%25%30%35%40%45%50%55%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万吨 重碱 轻碱 重质化率中信期货研究 |专题报告(纯碱 /玻璃) 8 / 24 3、不同区域的 生产分布 我国纯碱生产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和西北地区。 2018 年华东地区纯碱产能约 1191 万吨,占全国总产能的 38%,其中江苏总产能 550 万吨,占华东地区的46%、全国总产能的 18%。华中河南、西北青海凭借丰富的原料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新增产能不断释放。 2018 年华中地区纯碱产能 636 万吨,占全国总产能的20%,其中河南总产能 420 万吨,占华中地区的 66%、全国总产能的 13%;西北地区纯碱产能达 515 万吨,占全国总产能的 17%,其中青海产能为 430 万吨,占西北地区的 83%、全国总产能的 14%。此外,华北、西南、华南和东北地区纯碱产能分别占全国总产能的 12%、 9%、 2%和 2%。 图 7: 纯碱 生产的省份区域分布 地区 产能 产量 产能利用率 江苏 550 438 80% 山东 440 438 100% 青海 430 432 100% 河南 420 383 91% 河北 230 225 98% 湖北 170 137 81% 四川 155 140 90% 重庆 110 106 96% 安徽 85 37 44% 天津 80 62 78% 辽宁 60 0 0% 广东 60 58 97% 内蒙古 53 22 42% 湖南 46 15 33% 福建 40 25 63% 浙江 40 34 85% 江西 36 3 6% 陕西 30 26 87% 宁夏 30 23 77% 甘肃 25 0 0% 云南 20 13 65% 广西 5 4 80% 全国 3115 2621 84% 数据 来源 : Wind 百川资讯 中信期货研究部 中信期货研究 |专题报告(纯碱 /玻璃) 9 / 24 (四)纯碱生产的影响因素 对比 2016-2018 年月度在产产能及其均值可以看出,纯碱 生产 变化有一定的季节性。通常每年前三个季度波动较大, 2 月、 5 月和 8 月平均在产产能最低,夏季结束之后在产产能多呈稳步上升趋势。纯碱 生产 主要受装臵设备维护检修和安全环保政策的影响。 1、 设备检修 纯碱生产属于放热反应,检修一般安排在夏季或是下游停工较多、需求不旺的春节期间。根据每次检修重点不同(例如更换设备或配件,管道或配套装臵维修等),维修成本差异较大,金额从数万到上千万不等。 氨碱法生产设备属于整体一套设备,设备全停大修需要将整个循环设备进行停机维护保养,并针对各项问题调试修整,通常耗时 7-10 天。通常每个氨碱企业会在 1-2 年进行一次这样大规模、有计划的停修。 联碱法生产设备属于两个循环系统设备,设备全停大修需要将两个循环系统设备进行停机维护保养,并针对各项问题进行调试修整,通常耗时 10-20 天 。企业重新开机需要依次启动合成氨的第一个循环系统设备,和生产纯碱的第二个循环系统设备,所以相比氨碱法,联碱法检修耗时更长。通常每个联碱企业每年会进行一次大规模、有计划的停修。 天然碱法相对来说生产工艺简单,纯碱企业设备检修需要每年一次,每次耗时 10 天左右。 2、 安全环保 氨碱法企业产生较多的废渣和废水。其中废渣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同时也含有碳酸钙、碳酸镁、氯化钠和泥沙等。业内对氨碱法固废综合利用途径有限,采用渣场集中堆积仍是国内各企业采取的唯一有效处臵办法。对于废水,除了部分经由综合利用生产氯化钙、再制盐外 ,多数澄清后排向海(河)。各氨碱法生产企业的污染指标在采取必要控制措施后已基本达标。 联碱法生产企业产生的相关废气和废渣排放量较少,在进行必要的控制处理后基本达标,整体污染较氨碱法略轻。但各企业废水排放差异较大,这是因为配套合成氨装臵,工艺流程相对较长,污染排放点多,治理难度比其他两种生产工中信期货研究 |专题报告(纯碱 /玻璃) 10 / 24 艺大,且清污分流设备、管道、设备腐蚀、生产工艺波动、生产和环境管理等基础条件不同,因而在生产工艺中母液废水排放量差异较大,废水中氨含量也会相差悬殊。含氨量多的企业会回收氨,整体排放标准基本达标。 天然碱法相对于其他两种工 艺,工艺流程简单,生产过程中涉及化学反应较少,因此最终产出的废气、废水及废渣排放量较少,且基本符合国家排污标准要求,污染小于合成法。 二、 纯碱的 贸易输运 (一) 纯碱的 销售模式 中国纯碱行业运用较多的销售模式分别是直销、代销和经销。直销是纯碱销售最常采用的方式。因部分纯碱企业缺乏销售人员及销售渠道,又衍生出代销和经销两种中间销售模式。 直销是指纯碱厂家直接与下游用户进行交易。通过这种方式,纯碱厂家与下游用户之间降低了流通成本,保证了纯碱销售与采购的稳定性。同时,为保证采购稳定,降低资金成本,纯碱企业多要求直销客户 “押款 ”,不具备财力的用户也会采用其他方式购买纯碱。 代销是指纯碱厂家将自己一定比例的纯碱货源交由贸易商,在符合纯碱企业内部定价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货物交易。代销贸易商多是实力雄厚的大型贸易公司,在代销贸易中不做库存,不承担价格波动风险。 经销是指国内经营多个化工品种的化工贸易企业同时经销多个品牌的纯碱。经销贸易商每个品牌的纯碱贸易量 一般不会太大,批发拿货,会根据市场行情进行库存管理,自负盈亏。 轻碱下游用户分布广泛,各行各业均有涉及,但规模通常较小。针对下游用户需求量小而散的特点,轻碱销售采用代销或经销方式为主、直销为辅的销售模式。 重碱下游主要用户是平板玻璃行业,月需求量大且集中,主要分布在河北、广东、湖北、山东、四川等省,采购方议价能力较强。重碱销售多采用与用户直接营销的方式,少部分以经销方式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