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供给侧慢牛系列报告(十三):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逻辑.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金融供给侧慢牛系列报告(十三):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逻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金融供给侧慢牛系列报告(十三):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逻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金融供给侧慢牛系列报告(十三):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逻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金融供给侧慢牛系列报告(十三):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逻辑.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金融供给侧慢牛系列报告(十三):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逻辑.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 / 27 Table_Page 投资策略 |专题报告 2019年 9月 22日 证券研究报告 Table_Title 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逻辑 金融供给侧慢牛系列报告(十三) Table_Summary 报告摘要 : 从 “ 金融供给侧改革 ” 到 “ 金融供给侧慢牛 ” 我们提出贴现率下行驱动 A 股“金融供给侧慢牛”,并连续发布十二篇系列报告。随着 金融供给侧改革 不断推进,市场关注度持续提升, 本文 再次 通过对金融供给侧改革三大内涵的深入解读,试图解答三个问题: 金融供给侧改革 到底是什么 ?如何 用 改革框架理解当前政策?如何影响 A 股 ? 如何解读 金融供给侧改革 的 三大 内涵 :调结构、促开放、防风险 ? 金融供给侧改革 的实质 是经济增速换挡下金融资源的主动重新配置。“ 调结构、促开放 ” : 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与未来发展 需求 不匹配,需调整金融供给结构,提升资金效率 。 “ 防风险 ” : 经济增速换挡期间,违约风险提升,需合理出清过剩金融资源和金融乱象,避免系统性风险 。 调结构 的政策逻辑 : 先“破”而后“立” , 着力于金融资源更高效地服务实体企业、激发“新动能” 先破 : “堵偏门” 出清低效 、 高风险融资渠道 ; “定价重构”重建 风险溢价定价 , 为“新经济”打好地基 。 后立 : “调间接结构” 优化民企、中小微、“新经济”融资环境 ;“ 提直融占比 ” 加强债券和权益融资力度,进一步“开正门” 。 促开放 的政策逻辑 :加速内外开放,引进先进经验,提高机构资金占比,加快金融市场成熟 对外开放的 政策思路为 逐步有条件地开放资本账户和金融机构 ,引入海外增量资金,加快金融市场成熟。对内开放 则致力于 拓宽 国内 金融供给端资源,优化 金融 供给结构,统一监管方式,完善 我国 金融体系。 防风险 的政策逻辑: 在经济动能转换过程中避免集中系统性风险出现 防风险 的主要思路和任务是合理出清过剩金融资源和金融乱象,降低无效杠杆,避免系统性风险。 金融供给侧改革 如何影响 A 股 ? “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降低 A 股贴现率驱动金融供给侧慢牛。流动性结构性改善(直接融资 科创),风险偏好提升(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 分子端是结构性影响(高质量发展行业盈利预期改善) 。 破旧立新波折渐进 , 金融资源“去伪存真,聚焦头部” , “ 以龙为首 ”进一步加剧。 金融供给侧改革供需两端 受益 , 需求端 :“ 中国优势胜于易胜”,自主安可“科技好时光” ; 供给端 :头部券商战略地位提升 。 核心假设风险: 经济转型不顺畅,信用风险 集中 暴露,中美关系恶化。 图 : 调结构、促开放、防风险 数据来源: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Table_Author 分析师: 戴康 SAC 执证号: S0260517120004 SFC CE No. BOA313 021-60750651 daikanggf Table_DocReport 广谱利率下行期的 A 股布局之道 : 金融供给侧慢牛系列报告(十二) Table_Contacts 联系人: 韦冀星 021-60750604 weijixinggf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2 / 27 Table_PageText 投资策略 |专题报告 目录索引 前言 . 5 一、 金融供给侧改革是经济增速换挡下金融资源的 主动重新配置 调结构、促开放、防风险 . 6 1.1 背景 经济增速换挡,传统经济动能衰减,需大力发展新经济、新动能 . 6 1.2 “调结构”、“促开放” 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与未来发展需求不匹配,需调整金融供给结构,提升资金效率 . 8 1.3 “防风险” 经济增速换挡期间,违约风险提升,需合理出清过剩金融资源和金融乱象,避免系统性风险 . 10 二 、 调结构:先“破”而后“立” . 11 2.1 先破:出清低效高风险融资渠道,重构金融风险溢价 . 11 2.2 后立:调间接融资结构,提直接融资占比 . 14 三 、 促开放:引进先进经验,加快金融市场成熟 . 16 3.1 对外开放:进一步开放资本账户,加快金融市场成熟 . 16 3.2 对内开放:引导长期资金进入,优化金融供给结构 . 17 四 、 防风险:经济动能转换过程中避免集中的系统 性风险出现 . 18 五 、金融供给侧改革 对 A 股有何影响? . 19 5.1 大势:风险偏好提升和广谱利率下行,贴现率驱动金融供给侧慢牛 . 19 5.2 结构:以龙为首进一步加剧,金融供给侧改革供需两端(中国优势企业、自主安可科技、头部券商)受益 . 21 风险提示 . 25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3 / 27 Table_PageText 投资策略 |专题报告 图表索引 图 1:金融供给侧改革的三大内涵:调结构、促开放、防风险 . 5 图 2: 2000 年以来,我国 经济增速经历 2 次换挡,从高速发展转变为中高速发展 6 图 3: 2000-2007 年,加入 WTO 前后强劲的出口带动经济持续上行 . 7 图 4: 2008-2018,基建 +地产刺激政策下,宏观杠杆率快速提升支撑经济增速 . 7 图 5:我国社融增速和 M2 增速长期高于名义 GDP . 9 图 6:我国宏观杠杆率 自 2000 年以来快速提升 . 9 图 7:“去杠杆”以来,国企民企融资环境分化 . 9 图 8:小微企业融资条件也在持续恶化 . 9 图 9: 2010 年以来贷款持续流出 制造业,流入金融、租赁等行业,脱实向虚 . 9 图 10:信用债违约个数和违约总额逐年升高 . 10 图 11:金融去杠杆前上市银行同业负债规模快速上升 . 10 图 12:调结构:先“破”而后“立”,着力于金融资源更高效地服务实体企业、激发“新动能” . 11 图 13: P2P 运营平台家数和成交额迅速下行 . 12 图 14: 18 年以来非标规模显著收缩 . 12 图 15:包商银行接管事件后,中小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明显上升,且波动性明显增大 . 13 图 16:我国绩差股退市制度尚不完善 . 13 图 17:我国上市公司占 GDP 比较低 . 15 图 18:从 18 年下半年起,我国 VC/PE 募资下滑明显 . 15 图 19:促开放:加速内外开放,引进先进经验,提高机构资金占比,加快金融市场成熟 . 16 图 20:通过沪深通、北向通进入我国股市和债市的资金快速增长 . 17 图 21: 2015.8.11 汇改后人民币汇率波动性逐步放开 . 17 图 22:防风险:合理出清过剩金融资源和金融乱象,降低无效杠杆,避免系统性风险 . 18 图 23:从“实体供给侧慢牛”到“金融供给侧慢牛”的核心驱动力演变 . 19 图 24: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利率下行期估值上行的概率仍然较大 . 20 图 25: 2002 年以来的 A 股经验表明多数情况下利率下行估值上行的反向关系成立. 20 图 26:有息 /无息负债率: A 股剔除金融(民企) . 21 图 27:有息 /无息负债率: A 股剔除金融(龙头) . 21 图 28:收入增速:民企、龙头、整体 . 21 图 29:利润增速:民企、龙头、整 体 . 21 图 30:利润率推升饮料行业 ROE 进一步抬升 . 22 图 31:休闲服务周转率改善带领 ROE 持续抬升 . 22 图 32: 外资规模已高 于主动型公墓、保险持股市值 . 22 图 33:从国际经验看我国 A 股外资持股市值占比仍然较低 . 22 图 34:并购周期回暖 . 23 图 35:科创周期开启 . 23 图 36:美国行业经济产值占比“消费下,科技上” . 24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4 / 27 Table_PageText 投资策略 |专题报告 图 37: 美股市值变迁映射了经济转型 . 24 图 38:日本经济结构中的“金融下 ,科技上” . 24 图 39:日本市值变迁映射了经济转型 . 24 表 1: 实体供给侧改革政策引导传统经济出清 . 7 表 2: 2019 年以来, A 股因 “信息披露虚假或严重误导性陈述 ”处罚案件较多,但处罚金额均较小 . 13 表 3:信用债评价体系不完善,众多信用债违约前信用评级较高 . 13 表 4: 1950 年至 2009 年间美股经验几乎完美验证了利率下行估值上行的反向关系. 20 表 5:今年 6 月多家头部券商短融余额上限得到提升 . 25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5 / 27 Table_PageText 投资策略 |专题报告 前言 2019年 2月 22日 , 习近平主席在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 中 强调,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 。 我们提出贴现率下行驱动 A股“金融供给侧慢牛”,并连续发布十二篇系列报告 。 本文 为 金融供给侧慢牛系列报告的第 13篇, 试图 通过深度解读 金融供给侧改革的三大内涵 “调结构”“促开放”“防风险”, 解答以下三个问题 : 金融供给侧到底是什么?如何用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框架解读当前金融政策?金融供给侧改革对 A股的影响是什么? 图 1: 金融供给侧改革的三大内涵:调结构、促开放、防风险 数据来源: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6 / 27 Table_PageText 投资策略 |专题报告 一 、 金融供给侧改革 是 经济增速换挡 下 金融资源的 主动重新配置 调结构、促开放、防风险 1.1 背景 经济增速换挡,传统经济动能 衰减 ,需大力发展新经济 、 新动能 以 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 分界 , 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 动能 经历过明显的变迁 :2000-2007年外贸 红利和地产牛市带动经济持续上行,在 资产周转率和杠杆率 的双轮驱动下经济 高速发展 , GDP和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上行; 2008-2018年基建和地产政策轮番刺激 , 政府部门、居民部门、企业部门 杠杆率 共同 快 速上升 支持 经济增长 , 经济增速中枢下移至 中高速发展 。 在经济增速换挡期 ,我国需要向“销售利润率”、“科技进步”寻找新的 经济动能,大力发展“新经济” 。 从 ROE杜邦拆解 三因素 来看 , 在中美 贸易争端持续 、全球经济疲软、我国宏观杠杆率高企的背景下, 当前我国经济的资产周转率、杠杆率的上升空间已经 极小 , 因此 下一阶段的 经济动能需要 向销售利润率要红利 。 从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来看 , 我国当前 储蓄率 和 人口增速 均处在下行通道中 , 科技进步 和单位劳动生产力的提升 将 是下一步 经济 发展的主要 途径 。 因此 在 传统经济动能衰减 的经济增速换挡期,需要从经济的供给端下手,大力发展 经济活力高、科技创新 能力 强 的“新经济”, 向新的经济要素要红利, 促进经济的成功转型。 实体供给侧改革引导传统经济出清,下一步对金融体系进行供给侧改革, 促进“新经济”发展 。 为实现经济供给端转型, 2016年以来的实体供给侧改革 已较为成功地 引导 了 过剩 、 低效 、 高污染的传统经济出清 ,为经济动能转换做好铺垫。 下一步则是需要通过更为市场化的金融供给侧改革,优化“新经济”企业生存土壤, 促进 “新动能” 的发展 ,推动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通道当中 。 图 2: 2000年以来 , 我国 经济增速 经历 2次 换挡 , 从高速发展转变为中高速发展 数据来源: Wind,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7 / 27 Table_PageText 投资策略 |专题报告 表 1: 实体供给侧改革政策引导传统经济出清 数据来源: Wind, 国务院 ,发改委,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 时间 部门 内容2015 年 10 月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十三五规划: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实现市场出清。建立以工艺、技术、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为约束条件的推进机制,强化行业规范和准入管理,坚决淘汰落后产能2015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2016 年 1 月 财政部每年出资 1000 亿元,持续 4 - 5 年,支持煤炭、钢铁等行业去产能,主要用于人员安置2016 年 2 月 国务院印发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去产能目标为用 5 年时间压缩粗钢产能 1 - 1 . 5 亿吨2016 年 2 月 国务院印发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去产能目标为用 3 - 5 年的实践,再退出产能 5 亿吨左右,减量重组 5 亿吨左右2016 年全年 环保局 空气质量条件较差时停产,淘汰落后产能2017 年 5 月 发改委印发关于做好 2017 年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工作的意见,积极推动钢铁、煤炭去产能工作2018 年 4 月 发改委持续深入推进钢铁去产能,提高煤炭供给体系质量,稳妥化解煤电过剩产能2019 年 5 月 发改委巩固去产能成果,推进钢铁产业结构优化,提升煤炭供给质量,推进煤电优化升级成果 : 2016 年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累计压减粗钢产能 1 . 5 亿吨以上,退出煤炭落后产能 8 . 1亿吨,淘汰关停落后煤电机组 2000 万千瓦以上,均提前两年完成 “ 十三五 ” 去产能目标任务。关于做好 2019 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图 3: 2000-2007年 , 加入 WTO前后强劲的出口带动经济持续上行 图 4: 2008-2018,基建 +地产刺激政策下,宏观杠杆率快速提升支撑经济增速 数据来源: Wind,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 Wind,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8 / 27 Table_PageText 投资策略 |专题报告 1.2 “调结构”、“促开放” 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与未来发展 需求 不匹配,需调整 金融供给结构,提升资金效率 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后 , 全球央行争先恐后释放流动性 , 我国的 金融供给也进入了持续总量刺激的模式当中 ,我国社融增速和 M2增速长期高于名义 GDP增速 。 过于依赖总量刺激,带来的结果是以飙升的宏观杠杆率换取经济增长。 2006年末我国宏观杠杆率仅为 143%, 而 2019年一季度 则升高至 249%,其中居民部门杠杆率提升了 2.1倍,非金融部门则提升了 58个百分点 。但随着传统经济动能的衰减,杠杆率的快速上升并未阻止经济增速中枢的下行。 因此, 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在于金融供给结构上的调整,提升金融供给的效率, 将宏观杠杆率控制在合理区间, 而非继续加大总量的供给 换取低效的需求 。 我国 金融供给的 结构 上存在较多的 问题 , 导致 金融资源 分配不均, 对新经济、新动能等未来发展 方向的支持效率偏低 , 金融供给侧亟待结构调整 : 其一 , 是 金融资源在“国企” &“民企” 、 “小微” &“ 大 企业 ” 上 明显 分化 。信用风险溢价定价体系 的不完善,评价标尺的缺乏使得金融资源过分向国企、大型机构倾斜,而民企、小微则出现明显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 其二 , 是 金融资源在行业分布上 分化 ,脱实向虚,对实体支持不足 。 从人民币贷款流向来看, 2010年以来 金融资源 持续 从制造业 转 向 金融业 ,难以对新经济、新动能方向有足够的支持 。 其三 , 是 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 从整体融资结构来看 ,我国间接融资 占比高达 82%,相较全球先进经济体 直接融资占比过低 。就直接融资而言,当前股权融资中的 VC/PE投融资均 遭遇阻滞, 退出渠道 和方式 严重受限; 股票市场中, 上市难退市也难;信用债市场中 ,垃圾债(高收益债)市场不成熟,导致 风险较高的中低信用主体,尤其是科创方面的主体难以获得融资 。 其四 , 是 “刚兑” 现象降低金融资源风险偏好 , 扭曲风险回报, 对实体的金融资源造成挤出效应。 信托刚兑、理财刚兑、同业刚兑、城投刚兑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刚兑”现象 , 使得金融资源极度厌恶“风险”, 降低金融资源风险偏好 ,对实体部门的金融资源造成挤出效应, 尤其不利于科创企业 。同时,在经济增速下行的过程中,“刚兑”现象 累积 了大量 风险 。 其五 ,是 造假成本低 , 投资者保护不到位 。 金融市场缺乏良性投资环境, 造假成本过低,法律保障不完善, 对 部分 有健康、长期投资诉求的资金造成挤出效应。 为加快金融供给侧调整 ,尽早提升资金效率,则需要 引入成熟投资理念和金融管理经验 ,加大长期投资资金占比,因此“促开放”也迫在眉睫。 在海外 金融市场较为成熟、 资金投资经验较为丰富的背景下 , 对外开放引入成熟资金和成熟管理经验,对内开放加大长期投资资金占比,降低短期资金占比 ,可以有效提升资金效率,加快我国金融市场成熟 。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9 / 27 Table_PageText 投资策略 |专题报告 图 5: 我国 社融增速和 M2增速长期高于名义 GDP 图 6: 我国 宏观杠杆率自 2000年以来快速提升 数据来源: Wind,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 Wind,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图 7: “去杠杆”以来, 国企民企 融资环境分化 图 8: 小微企业 融资条件也在持续恶化 数据来源: Wind,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 Wind,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图 9: 2010年以来 贷款持续流出制造业,流入金融、租赁等行业, 脱实向虚 数据来源: Wind,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0 / 27 Table_PageText 投资策略 |专题报告 1.3 “防风险” 经济增速换挡期间,违约风险提升,需合理出清 过剩金融资源 和金融乱象 , 避免系统性风险 经济增速下行时期,信用风险大幅增大 , 需要防范 依赖传统发展模式的 信用产品风险集中爆发 。 在 经济快速增长时期 , 我国 发展出了具有特色的“ 刚性兑付 ” 资产管理 生态: 信托 产品刚兑、金融机构刚兑、城投刚兑 等 。 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整体违约概率小,刚兑尚可持续;但随着经济增速的下行、债务总量及杠杆率的快速提升, 信用风险迅速累积, 存在集中爆发的风险。同时,企业 信用债 (产业债)风险也增大,债务违约比率自 16年起逐年升高 。因此需要及早、分批次、多层次化解刚兑和信用风险快速暴露的问题。 金融乱象 多,风险难以穿透和管理 ,带来许多隐性风险 积累 ,并 扰乱市场风险定价 。 2012年前后 ,为规避愈加严格的监管要求 , 实现进一步风险扩张 , 同业业务成为 突破口 , 迎来 了 大发展 ,但也带来了许多金融乱象 : 金融杠杆高、资金池业务多、资金错配 重、多重嵌套普遍、监管套利 繁多 。 同时,保险、信托、 P2P等领域也存在较多乱象 。 由于金融机构刚兑, 收益稳定, 所以 扩张容易;但 各种乱象下,产品和资金 穿透困难,所以 难以进行风险计量和风险评价, 随着规模快速增大, 带来较大隐性 且 不可控的风险积累,且扰乱市场风险定价,不利于资本市场良性发展。 地方政府 隐性债务较高 , 债务期限不匹配, 与 地方金融体系相关性强, “牵一发而动全身” ,需要有序化解 。 自 2014年 43号文后 ,地方 政府显性债务得到较好控制 ,从数据上看, 2018年末 中国政府负债率 37%,远低于欧盟的 60%警戒线 。 但 “ 地方政府 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 ”带来的 隐性债务的规模庞大, 债务期限 不匹配,且与地方银行体系相关性较强, 隐性债务风险不容忽视 。因此, 需要 在 严控增量的前提下,有序化解当前隐性债务问题。 图 10: 信用债 违约个数和违约总额 逐年升高 图 11: 金融去杠杆前上市银行同业负债规模快速上升 数据来源: Wind,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数据 更新至 2019 年 9 月 19 日 数据来源: Wind,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