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度“523”行动计划专项资金绩效自评报告.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XX年度“523”行动计划专项资金绩效自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XX年度“523”行动计划专项资金绩效自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XX年度“523”行动计划专项资金绩效自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XX年度“523”行动计划专项资金绩效自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20XX年度 “523”行动计划专项资金绩效自评报告 2 目 录 一、专项资金基本情况 . 3 (一)专项资金概况。 . 3 (二)专项资金绩效目标。 . 3 (三)项目实施情况分析。 . 4 二、专项资金绩效自评工作情况 . 4 三、专项资金主要绩效及评价结论 . 5 (一)蔬菜产业 . 5 (二)大鲵产业 . 6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 . 8 3 根据 XX 市农业产业提质升级 “523”行动计划(张办发 201320号)精神, 20XX 年,市财政预算安排 “523”行动计划专项资金 1200万元,整合后 540 万元专项用于发展大鲵和蔬菜两个产业。现将产业发展绩效目标实现情况自评如下: 一、专项资金基本情况 (一)专项资金概况。年初,经市政府分管领导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反复研究,确定了专项资金主要用在重点基地建设、市场营销、质量安全、服务体系、产业宣传、品牌创建、大鲵蔬菜保险和考核奖励等方面,以达到我市农业产业提质升级 “523”行动计划完满收官的预期目标。市财政安排的 540 万元专项资金中,市本级安排 391 万元,专项用于大鲵和蔬菜保险补贴、媒体进行产业宣传、制作交通要道宣传牌、对外产业推介、技术培训和考核奖励等,149 万元用于全市 21 个蔬菜种植和大鲵养殖主体发展大鲵和蔬菜产业。 (二)专项资金绩效 目标。项目绩效总目标是:到 20XX 年底,全市商品蔬菜基地面积达到 30万亩,大鲵养殖规模 200万尾。由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523”引导资金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重要作用,各项绩效目标均超额完成。 20XX年,全市新增大鲵 95.7万尾,同比增长 31.5 %;发展大鲵完成 212.5万尾,同比增加 23.8%,完成年度任务的 106.3 %。大鲵产业综合产值达到 15.8 亿元。全市新增商品蔬菜基地 4.0 万亩,商品蔬菜基地面积达到 31.5 万亩,蔬菜总产量 80万吨,实现综合产值 25 亿元。蔬菜和大鲵质量安全合格率均在 98%4 以上,且 没有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通过发展大鲵和蔬菜产业,在我市实现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质量安全、保障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发展目标。 (三)项目实施情况分析。本委坚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项目资金管理,在专项资金扶持对象与补助环节、申报与审批、项目实施与验收、管理与监督等环节严格执行市级 “523”行动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管理办法。所有支持项目都由市农委和市财政局根据我市蔬菜和大鲵产业发展实际和区县申报情况,联合向市政府呈送关于下达 20XX 年度市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的请示(张农报 20XX49 号),经市政 府分管领导 20XX 年 11 月 24 日批复后,市农委和市财政局就及时按相关程序组织实施,其中,市本级支持的 391 万元项目资金使用分为四大块,一是对开展产业发展宣传的湖南日报社 XX分社、 XX 日报社、 XX市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支付宣传费 47 万元;二是由市畜牧局在交通要道和火车站等显要位置开展大鲵产业宣传、由市农委在省农博会进行产业推介,共安排经费 43 万元;三是开展蔬菜和大鲵保险,安排保费补贴 88.944 万元;四是对先进区县政府、相关部门及个人进行奖励,技术培训和其它经费等,共安排 212.056 万元。在年终考核奖励方面,年 初, XX市农业产业提质升级 “523”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印发了 20XX 农业产业提质升级 “523”行动计划考评办法,年终按此办法兑现了奖励。 二、专项资金绩效自评工作情况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我市农业产业提质升级 “523”行动计划专5 项资金在引导产业发展和发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方面的基本情况,根据 XX市财政局关于开展 20XX 年度市级财政资金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张财绩 2018 99 号精神,市农委党组高度重视,召开了专题会议,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市农委蔬菜科(市 “523”办)对 20XX 年 “523”专项资 金实施情况进行了回头看,并对项目实施绩效绩效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和总结。 三、专项资金主要绩效及评价结论 (一)蔬菜产业 1、生产能力得到提升。一是持续扩大生产规模,全市商品蔬菜基地面积从 2012年 10.52万亩发展到 20XX年的 31.5万亩,增加 20.98万亩。二是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区域特色基地形成。三是设施栽培快速发展,科技支撑作用明显,蔬菜产业抗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截至 20XX 年底,全市已建成国家级蔬菜标准园 5 个,蔬菜设施栽培面积达 5.5 万亩 2、流通体系得到拓展。全市投资 1.5 亿元改扩建蔬菜农贸市场 9个、蔬菜产地批发市场 8 个;有 120多家蔬菜生产企业和合作社与学校、超市、宾馆酒店等实现了产销对接;已设立蔬菜直销店 30 家、蔬菜配送中心 10 家、设立域外销售窗口 12 个、建立电商平台 14 个。 3、组织化水平显著提高。全市已有蔬菜产业化企业 40 家 ,蔬菜专业合作社 130 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 6 家、市级龙头企业 19家),家庭农场 106 家, 50 亩以上种植大户 230 户。全市集约化生产的蔬菜基地面积已经达到了 30%。 6 4、质量品牌建设得到加强。目前,我市有获得 “三品一标 ”认证的蔬菜品种 22 个,注册登记的蔬菜品牌 18 个, “XX 葛根粉 ”已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洞溪七姊妹辣椒 ”和 “桑植萝卜 ”已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建立了 “XX 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平台 ”,目前,已有多家蔬菜企业纳入了监管平台,并实施了标识化流通,有10 家蔬菜企业开展可视农业试点,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多年来我市蔬菜省市抽检合格率都在 95%以上,且没有发生重大食用蔬菜中毒事件。 5、保障措施得到强化。一是加大投入力度,激活发展动力。我市财政资金持续发力, 2013-20XX 年,全市共安排大鲵和蔬菜产业引导资金 5400 万元,整合涉农资金 2.37 亿 元。由于财政资金的带动作用,全市共撬动约 2.5亿元社会资本,投入到了完善生产设施、购置加工设备和市场开发等方面。二是在全省率先开展大鲵和蔬菜保险,20XX 年,全市蔬菜保险面积 10.2万亩。 (二)大鲵产业 1、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一是数量稳步增长,养殖规模不断增大。截止到 12 月底,全市新增大鲵 95.7 万尾,同比增长 35.9 %;发展大鲵完成 212.5 万尾,同比增加 23.8%,完成年度任务的 106.3 %。二是价格稳中有升,利润空间逐步增大。从 20XX 年以来,我市商品大鲵活体零售价销售基本稳定在每斤 100 元左右 ,部分优质大鲵外销达到每斤 120 元左右,同比每斤上涨 10-20元,价格稳中有升。三是市场消费扩大,商品需求不断增大。销售大鲵 52.1万尾,同比增长 14.2 %,7 加工大鲵 9.9 万尾,同比增长 83.3%。 大鲵产业综合产值达到 24.2亿元。四是投资不断加大,龙头企业多元化发展。今年全市大鲵产业共投资 5800万元。 2、品牌创建力度大。一是利用六城同创、大型招商、论坛交流等平台载体,采取固定广告、媒体报道、公益活动等多种形式,宣传营造大鲵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挖掘品牌文化。摄制并投放 XX大鲵形象招商片,挖掘大 鲵文化,成功创作 “娃娃鱼之歌 ”。三是 “XX大鲵 ”荣获 20XX 年湖南十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 XX 金鲵生物工程股份公司获得 “中国驰名商标 ”。 3、产品研发新突破。金鲵、金姑、民康等公司主动加强与相关研发机构合作,投入 1000 多万元,先后开发出几十种科研产品,大鲵科研产品取得较大突破。 4、市场营销创新高。一是发挥电子商务平台优势,鲵最珍贵和民康公司等与百度、 360、搜狗等合作,建立了大鲵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年销售商品大鲵 10 万多斤。二是组织大鲵企业积极参加国际渔业博览会暨亚太水产养殖交流会(福州)和全国中部(湖南) 农博会等进行展示展销,多家企业共签订了近 2 亿元的产品购销合同。三是拓展大鲵产品出口,仁成公司已与全国水野分会签订 CITES 注册技术咨询服务协议,将成为全国第二个可以出口大鲵产品企业。 5、监管与服务见实效。一是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组织全市大鲵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知识培训及集中检测,积极开展大鲵质量安全集中整治行动,对全市 140 家规模养殖场抽样进行了孔雀石绿等违禁药品8 检测,确保大鲵产品质量安全。二是推进大鲵养殖保险,全市养殖大鲵保险 48.5 万尾,完成计划任务的 105.4,为大鲵产业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发挥大鲵协会 作用。加强 XX 大鲵微信及大鲵协会发展网站管理,开展了十佳大鲵企业评选活动,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帮助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发展乡镇大鲵协会,创建大鲵特色小镇。组织企业代表参加产品展销会和第二届大鲵保护与发展论坛,组织协会支部党员到十八洞考察学习精准扶贫活动。四是引导大鲵企业积极参与产业精准扶贫,采用 “寄养 ”、 “代养 ”、 “托养 ”等方式进行服务。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 我市 “523”行动计划已经完满收官,为了使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农业部门每年都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有效探索和改进, 20XX 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预算资金批复严重滞后, 11 月市政府才批复预算方案, 12 月份才落实资金,导致很多项目实施延后,有些项目须跨年度实施,项目绩效将延后显现;二是资金安排不太集中,今后要进一步突出重点,要对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进行重点扶持,要进一步扶持 “提质升级 ”、提供公共服务、公共平台建设和打造公共品牌 .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管,做到专款专用。 2018 年,本委将在资金安排方面,加大对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着力打造产业龙头和示范样板,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加大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努力提高我市大鲵和蔬菜产业9 的整体发展水平,力争在产业扶贫方面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在资金监管方面,进一步完善监管和考评机制,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