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相关主管机关核准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据此开展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机构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正在或将要与本研究报告所分析的企业发展业务关系。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对报告的客观性产生影响的利益冲突,不应视本证券研究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重大深度报告 【投资策略 证券研究报告】 投资策略 正道沧桑 2020 年战略视角的几个突出问题 研究结论 2019 年,在不平静中即将落幕。中美带着贸易谈判未解决的 分歧 和困难走进2020 年,中国最重要的外部条件 中美关系及美国对华政策,将从 2019年的贸易谈判逻辑切换到美国大选分析框架之下。 2020 年,台湾地区将举行地区领导人大选。香港 特别行政区 则将在下半年迎来立法会选举。 我们对于中美关系的判断在 2019 年基础上没有方向性的变化, 2020 年仍将是竞争为主的基调;在具体的竞争方式上将出现工具转换,美国将从关税这一饱和攻击手段,转向以香港、台湾等中国内政议题为主要抓手,同时在多边组织、科技等领域与中国“相遇”。 2019 年 11 月区议会选举以反对派胜利告终,若以市场语言来概括,对形势演进预期转入悲观情形。结合 2020 年下半年香港将迎来立法会选举, 需密切关注未来 3 年的抉择方向 ,同时,反对阵营内部或开始迭代,本土自决派破茧 生长,逐步取代“一国两制”框架下的传统民主派。 对此情势演进, 市场需纳入分析框架予以重视 。 伴随香港事件的持续发展、升级,有关香港事态的立场、表态,及引申的关于陆台问题的立场表态,成为选举的核心议题之一。此后,同步于香港事态发展,蔡英文支持率开始逐步上升, 2019 年 8 月初起,蔡英文在主流民调当中的支持率反超韩国瑜,并在此后呈现日渐拉大的剪刀差趋势。 11 月初最新一轮民调当中,蔡英文领先韩国瑜 9 个百分点。我们判断, 2020 年初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当中,绿营连任已由 2018 年底展望时的“黑天鹅”,越发演变成“灰犀牛”式的政治风险事件。而在绿营蔡英文连任的情形之下,携上任之初相对扎实的民意基础,台湾主动打 “政治牌”的风险上升,在美国国会、军方鹰派配合之下, 2020 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之后,两岸关系或将在台湾“越过红线”的尝试当中遭遇挑战 。 所有的社会运动、社会危机,都是双刃剑,对多方都是教育的过程。中国内地在 2019 年收获了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 2020 年依然是坚持做好自己。 2019 年国内经济的承压因素到 2020 年仍然延续,除关税压制之外,回报率下降带来的投资信心疲弱,居民收入被经济下行以及边际支出倾向减弱这两个因素制约,地方财政纪律与地产调控难以有转向性的放松,金融监管仍然在位。 2020 年,对于验 收第一个百年目标 在建党百年之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言,属于收官之年。在经济意义上,意味着对 2020 年经济增速的要求仍然不低( 即使本轮普查能够对以往 GDP 进行一定修正 ),政策重心将仍落在稳增长之上,同时结合高质量发展的长远目标,对稳增长的形式和力度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十九届四中全会为政策的集束与完善提供了增量,成为中长期的政策基石,也是在国际发展从增量竞争到存量竞争时代、世界百年变局之下从制度高度所做的回应 坚持中国道路,“中国之治”。制度供给、秩序供给,将是未来真正的胜负手。 风险提示 美国大选候选 人在涉华议题上采取强硬态度、干涉中国内政导致外部条件恶化的风险。 香港事态再度升级演化、影响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甚至对改革产生阻滞效应的风险。 Table_BaseInfo 报告发布日期 2019 年 11 月 27 日 证券分析师 孙金霞 021-63325888*7590 sunjinxiaorientsec 执业证书编号: S0860515070001 证券分析师 王仲尧 021-63325888*3267 wangzhongyao1orientsec 执业证书编号: S0860518050001 证券分析师 陈至奕 021-63325888-6044 chenzhiyiorientsec 执业证书编号: S0860519090001 联系人 曹靖楠 021-63325888-3046 caojingnanorientsec 相关报告 抱朴谋新 2019-11-25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2 目录 2019 年度研判回顾与 2020 年展望 . 3 2019 年度回顾 . 3 2020 年份特征:承前启后 . 3 美国大选年:美国内政外溢影响中国的外部条件 . 3 1980-2000,以行动为主,集中在高政治问题(台湾问题、国防安全问题) . 4 2004-2008,以口头为主,集中于低政治问题(经贸问题、网络安全问题) . 5 2012-2016 年,口头 +行动结合,涉华议题日渐泛化,全面竞争态势渐显 . 5 选举规则与进程 . 6 民主党初选选情与主要候选人政策观点 . 7 中美关系:关税战走向缓和,但摩擦延伸至其他领域 . 11 科技领域 . 12 金融领域 . 14 中国内政领域(香港、台湾、新疆等) . 16 多边组织( WTO、 IMF 等) . 16 香港事态与资本市场:在危中等待机会 . 17 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从“黑天鹅”到“灰犀牛” . 23 中国内地:迎接小康目标验收,拥抱制度竞争 . 25 风险提示 . 26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3 2019 年度研判回顾与 2020 年展望 2019 年度回顾 2018 年 11 月,我们在 2019 年度战略展望报告棋至中盘,闻喧享静中提出, 高层和工作层面的交流对话,以及两国企业界、民间的呼吁与建言之下,合作、缓和的氛围或许会阶段性地出现,但人类政治经济发展史昭示一条规律:兴衰交替、大国博弈的篇章一旦掀开,就很难在短短一两年内画上句号,而是可能演绎数年甚至数十年。结合分析美国中期选举 结果、 2019 年美国政策节奏,中美关系在 2019 年将延续竞争为主的态势。 同时,我们在报告中 预计中国 2019 年 将站在更积极有为的政策立场,扩大投资,加快资本市场的制度改革。 以 包括政策工具储备、社会组 织动员、大范围效率实现 、士气凝聚 等 战略能力,对海内外投资者展现更可期 待的增量和投资价值; 对 2019 年的 中国 、对 2019 年 A 股市场可以 更乐观一些。 以上判断,基本得到印证。 2020 年份特征:承前启后 2019 年,在不平静中即将落幕。中美带着贸易谈判未解决的 分歧 走进 2020,中国最重要的外部条件 中美关系及美国对华政策,将从 2019 年的贸易谈判逻 辑切换到美国大选分析框架之下。2020 年,台湾地区将举行地区领导人大选; 香港 特别行政区 则将在下半年迎来立法会选举。 我们对于中美关系的判断在 2019 年基础上没有方向性的变化, 2020 年仍将是竞争为主的基调;在具体的竞争方式上将出现工具转换,美国将从关税这一饱和攻击手段,转向以香港、台湾等中国内政议题为主要抓手,同时在多边组织、科技、金融等领域与中国“相遇”。 在国内事务方面, 2020 年看似“平淡” 一年 中 国国内既没有政策语境中“顶格”的换届类党代会或纪念大会召开,亦不承办属于首次举办性质的国际峰会;但是, 2020 年具有鲜明的承前启后特征,连接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和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这两个至关重要的节点。对于 整体 环境的稳定,有较高的要求。 不利因素将表现为:转型期叠加关税的延续性影响, 宏 观 上 各项数据难言企稳 ;新旧动能转换的进程慢于预期 。外围经济仍 弱,美国经济动能已现放缓迹象,第一轮 减税的打鸡血效应已近尾声 。 有利因素包括: 经济增速仍然维持在高位,利率水平相对较高 ; 人口基数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增长仍有潜力 ; 相较于美国在创新性方面具有引领优势而言,中国的优势在于丰富的场景促进公司不断迭代优化业务,促进优秀企业不断长成;更多中国上市公司将成为世界视野内优秀公司;资本市场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夯实 未来 长牛 的 基础。 美国大选年:美国内政外溢影响中国的外部条件 2016 年 11 月 8 日,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击 败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成功入主白宫。 4 年任期转眼大半将过, 2020 年 11 月 3 日,美国将进行 新一轮 总统 大选 投票。随着大选 进入一周年倒计时,民主党内初选也逐步进入白热化,资本市场对美国政治的关切程度将达到新高: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4 第一,中国处于“百 年未有之大变局”,最大的变化就在于美国日渐强硬的对华态度,即中国国力上升、中美相对实力变化,被 美国政治精英和决策层 视作美国的危机,在贸易摩擦之外,还将对中国开启 有计划、多层次、多渠道的施压; 第二、中美关系体现周期性波动,大选年 相较于非选举年 往往压力 更为 凸显,由于中国问题历来是美国大选的高频议题,大选年打中国牌已经成为一种传统,叠加目前已因贸易摩擦而转冷的中美关系大环境, 2020 年 中美关系注定不会平坦,了解各位候选人的对华立场、可能采取的中国政策,至关重要; 第三、选战、选情变化,也会导致现任总统的政策调整。例如我们发现,当特朗普最大的挑战对手 拜登支持率变化后,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往往会有大幅度调整。 美国大选的特色是国内主导,候选人的政见主张和观点表达,主要为了迎合利益集团和 社会群体,吸引本国选民支持,而不太考虑外国观感 ,因此“冒犯”中国之处比比皆是。 大 选年 美国国内涉华议题,体现出从高 政治问题 低政治问题 综合 议题的变化过程,美国领导人也表现出从“只做不说”、到“只说不做”、最终“既说又做”。 1980-2000,以行动为主,集中在 高政治问题 (台湾 问题、国防安全问题 ) 中美建交 之初 ,双方经贸体量很小,中国也不对美国构成经济威胁,双方总体上处于所谓“蜜月期”,但也存在一个心结 台湾问题。 美国领导人往往在选举年就台湾问 题干涉中国,但由于中国议题当时并非热门,所以总统候选人一般 不会在舆论宣传中大幅渲染,体现出“只做不说”、行动为主的特征。 行动上,美国总统 候选人(尤其是共和党候选人)为了吸引保守主义阵营的支持、军火商的资助 、亲台派议员的背书,往往会加大对台军售、美台人员互访,频繁触动中 国神经。 例如中美刚刚建交( 1979 年)不久,在 1980 年的大选上中国牌就开始出现,共和党控制的国会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共和党候选人里根在竞选时以此展现本党的强硬立场,打击对华友好的卡特政府。胜选后 , 里根总统还邀请台湾当局秘书长蒋彦士出席总统就职仪式。 1992 年选举中,老布什总统在竞选中宣布,将授权出售 150 架 F-16A/B 型战斗机,总值约 60 亿美元,体现美国强硬立场,这成为当时最大的一笔对台军售,引起中国强烈不满。 1996 年,克林顿总统不但发起 301 调查、借知识产权纠纷在经贸领域打击中国,还邀请台湾 地区领导人李登辉访美,提升美台关系,制造了第五次“台海危机”,差 点擦枪走火,引发中美关系和台海形势的高度紧张。 2000 年,共和党候选人小布什表示克林顿总统对华过于软弱,要求把中国从“战略伙伴”降格为“竞争对手”,国会还通过加强台湾安全法,要求美国与台北加强军事联系,再度把中美关系推向低谷。 但当时普通 美国民众对中国议题的关注度并不高,所以美国 总统不会在美国全社会视野内对中国问题广泛地大加 宣传 ,例如在 1984 年的里根和蒙代尔两人的三次电视辩论中,只提到中国 1 次;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5 1996 年比尔克林顿和多尔之间的三次电视辩论, 1 次也没有提到中国; 2000 年小布什与戈尔之间,也仅提到中国 1 次。 2004-2008, 以口头为主,集中于 低政治问题(经贸问题、网络安全问题) 随着中国加入 WTO,对美出口大幅增加,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问题开始凸显,中美矛盾逐渐从政治转移到经济,尤其是随着全球化过程中,美国制造业的持续转移,传统制造业地区的失落感不断增强。美国总统候选人为了吸引选 票,不断从外部寻找原因,将矛头对准中国,认为中国“抢走”了美国的就业岗位。 2008 年年金融危机后,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但是由于经贸关系在客观上的“压舱石” 作用 , 美国 领导人 及高级官员 又往往不敢过于激化中美摩擦,往往只停留在口头威胁,实际上“只说不做” 。 在大选一番批评后,在执政后又继续与中国加强各项议题的合作。 例如, 2004 年的初选阶段, 20 多位竞选人就屡屡提及人权、贸易、南海、网络安全、朝核等问题。 2008 年大选 中,中国 更是 被当成美国的债主以及竞争者多次提及。在奥巴马与麦凯恩的第三场辩论中 ,两人均提到 美国应 该对中国操控人民币汇率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 。 奥巴马认为中国压低汇率,使出口产品在美国市场更有竞争力;麦凯恩也表示中国应当承担责任、降低制造业关税,并实现汇率市场化。 但小布什、奥巴马担任总统后, 并没有如大选承诺中那样对华强硬,反而在经贸、反恐、气候变化等重要问题上加强了合作。 这背后有个特定原因是次贷危机爆发后欧美社会倚重中国发挥“大国责任”。 2012-2016 年,口头 +行动结合,涉华议题日渐泛化,全面竞争态势渐显 随着中美力量对比的变化,美国国内担忧“权力转移”的声音四起,政客们旧瓶装新酒炮制出“修昔底德陷阱”,消极对待中国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提议, 从奥巴马政府第二任期到特朗普政府上台,中美全面竞争态势日渐显露。摩擦议题也从经贸扩散到广泛的综合议题,体现出“既说又做”的特点。 2012 年奥巴马与罗姆尼之间三场电视辩论,总计 提到中国 63 次,其中 51 次提到对华贸易逆差,其他还涉及人权、宗教、武器扩散、技术偷窃等议题 。 2016 年特朗普与希拉里的三场电视辩论,提到中国 30 次,其中提到贸易逆差 16 次,其余更是直指中国是美 国的竞争对手。 从奥巴马第二任期开始,重返亚太、 TPP、南海仲裁,到特朗普政府发布 美国 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调整对华定位、发起贸易摩擦、制定印太战略,美国领导人不但在言语上对华强硬,也逐步开始付诸行动,尤其是特朗普政府 2018 年对中国发起的贸易争端 ,超出了过去中美长期形成的有限度竞争 +合作并存的默契。 因此, 分析可见规律,中国越来越处于大选议题网络的中心位置。 在新的大选年 2020 年,我们依 然要重视来自美国的政治面变化,无论是在任的共和党总统特朗普,还 是作为挑战者的民主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6 党建制派的拜登,极左路线的桑德斯、沃伦 , 以及 刚刚 正式宣布参选的 布隆伯格,都有可能在中国问题上发表观点,甚至在实际政策执行中产生影响 。 选举规则与进程 从现在到大选依然还有 1 年左右时间,初选 +终选是一场漫长的赛跑,主要会经历几个阶段: 1) 党内报名与辩论( 2019 年 6 月 -2020 年 2 月): 这一阶段两党成员可自由报名参加大选、或以独立候选人身份直接参选。由于共和党内特朗普优势稳固,更值得关注的是民主党的情况,从今年6 月到明年 2 月,民主党会举行 12 轮电视辩论,主要候选人可以出境并在全国观众面前阐述观点、并展开唇枪舌剑的激辩。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承办美 国辩论的电视台( CNN、 ABC、 NBC 等)都有吸引眼球的目标,一些支持率逐渐掉队的候选人将越来越得不到邀请(例如第一轮电视辩论邀请了 20 名候选人,而第三轮则只剩下 9 人),如果不能在最初几轮辩论中吸引足够多的选民关注 +资 金募集,未来龙头效应会越来越明显。 2) 党内初选( 2020 年 2 月 -6 月): 这一阶段两党将处于党内候选人选拔的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民主党。我们认为,现阶段来看,支持率在较长时间超过 5%的主要有 5 人 拜 登、桑德斯、沃伦、普蒂吉格、哈里斯,这批人将是明年民主党内选举的主角。 2 月初选首先在艾奥瓦州和新罕布什尔州展开, 3 月的“超级星期二”会集中 9 个 州的联合选举, 3 月中旬 2/3 的席位选举完毕,选举形势基本明朗, 6 月全部选举完成,结果确定。 3) 两党 提名并举行 终选( 2020 年 7 月 -11 月): 2020 年 7 月,党内初选尘埃落定,民主党、共和党相继召开党代表大会,提名候选人。民主党将提名初选中的得票最高的胜出者,共和党基本确定是特朗普(若未被弹劾),双方会在 9-10 月组织 3 轮一对一的电视辩论,随后在 11 月 3 日,50 个 州同时举行大选投票。 图 1: 美国大选日程表 数据 来源: CNN, 东方证券研究所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7 民主党初选选情与主要候选人政策观点 民主党四大主要候选人,可以分为三大类,也代表了目前美国政治生态中,尤其是民主党选举模式中,主要吸引投票人群的三种模式: 1) 模式一:资深建制派政客 。 代表: 乔 拜登 选举 优势:中间选民的支持 政策倾向:沿袭民主党主流政策传统 这一类是民主党内政治经验丰富、资历深厚、政治资源广泛的建制派 “ 大佬 ”,在本次选举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 拜登。拜登代表特拉华州担任过 36 年参议员(民主党历史最久),又担任 8 年副总统,长期处于党内核心圈,政治资源深厚。民主党党内的资深 议员, 除了政治经验丰富、知名度高、在选民中影响较大外,还有一点优势,即“超级代表”票,超级代表也就是党内部的 “ 大佬 ” ,他们有着更高权重的投票权。 2016 年民主党初选,桑德斯与希拉里普通选票基本不相上下,但希拉里凭借党内 “ 大佬 ” 的支持成功击败桑德斯, 2012 年奥巴马在与希拉里的党内比拼中也占据了超级代表的支持优势。 若能获得党内初选提名,拜登将比特朗普多获得一点优势,即中间选民的认可。但在党内初选中,相对于激进的左翼代表,拜登的政策过于老旧、不够鲜明,难以引起年轻 群体的共鸣,未必能够稳赢。 拜登本人的政策 打上了深深的奥巴马政府时代烙印, 因此 ,作为优势来看 ,他将继承奥巴马追随者的好感(奥巴马是目前在世卸任总统中支持率最高的),也会背上奥巴马反对者的批评包袱。在美国人最关心的医疗政策上,他继续拥护奥巴马医改方案,在科技政策上采取宽松政策、扶持科技投入,在对外政策上强调国际规则、美国领导力,将完全不同于特朗普的美国优先主义。 2) 模式二:极端左翼路线。 代表: 伯尼 桑德斯、 伊丽莎白 沃 伦 选举优势:底层民众 政策倾向:极端左翼、“劫富济贫”、高税收高福利 这一类与几年前 共和党内的“茶党”分子 近似 ,即凭借民粹主义的力量煽动基层选民、占据 基层选民的支持、进而“挟民意以令本党”,绑架党内意见。目前桑德斯、沃伦都属于这一 类型,他们为底层选民奔走呼喊,要求限制大资本、大企业,并为底层百姓增加最低工资、解决住房问题、提高社会保障,这些要求甚至超出了国家财政的实际能力,但却实实在在赢得了底层青睐。 2016 年共和党选举中,特朗普、佛罗里达州参议员 卢比奥、德克萨斯州参议员克鲁兹等崭露头角,打得党内资深政客杰布 布什、卡西奇等节节败退, 所凭借的就是这一方式,区别仅在于 共和党内的茶党依靠的是极端保守派 即 “极端右翼” 的 支持, 而民主党内沃伦、桑德斯这批人依靠的是极端自由派,即“极端左翼”。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8 沃伦的政策尤其需要 关注,她主张大政府、高税收、高福利。一方面反对华尔街,奥巴马时代她受托组建消费者金融保护局,限制华尔街的权 限,因此受到金融巨头 抵制(华尔街代表表示宁愿支持特朗普、也不支持沃伦);一方面反对硅谷科技巨头,例如主张拆分 Facebook、 Google、 Amazon等社交、搜索、消费巨头,由政府加强监管。 而对底层民众,沃伦非常照顾, 表示 不但要提高工会权利、最低工资,还要拨款 5000 亿美元为普罗大众提供住房,甚至提供全民免费医 保、教育。 3) 模式三:身份政治模式。 代表: 卡马拉 哈里斯、 皮特 普蒂吉格 选举优势:女性、少数族裔 政策倾向:维护少数族裔的利益 这一类候选人意在 依靠少数族裔、特殊宗教信仰、弱势性别、少数性取向等身份的优势,赢得类似身份 的选民支持。本次大选中的哈里斯、普蒂吉格是这一类的典型 。目前美国黑人占据人口总数的12%,拉美裔占据 18%,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到本世纪中叶甚至将超过白人。 在美国人口结构的转型过程中,民主党及时发现变化趋势,在政策上越来越强调身份认同,强调对“身份少数派”(例如黑人、拉美人、女性、穆斯林、 LGBT 群体)的保护,在政治议题上越来越关注身份问题,开始更多争取身份少数派。近年来民主党采取“开放边界”主张,吸收美国与墨西哥边界越界而来的拉美裔移民、以及中东动荡后跨海而来的穆斯林难民,从而逐步积累了人数的优势。 2008 年民主党主推首位黑人总统奥巴马大获成功, 2016 年又试图力推首位女总统希拉里,虽然希拉里输掉大选,但比特朗普要高出近 300 万自然人票 ,只是输在选举人票上,可见这套玩法 有其有效性 。 2018 年 中期选举中,更是有超记录的“身份少数派”当选国会议员,越来越多 女性、同性恋 者 、穆斯林进入国会。 4) 模式四:成功商人转型。 代表: 迈克尔 布隆伯格 选举优势:资金实力、知名度 政策倾向:接近民主党建制派 特朗普的成功经历让更多人相信,商人也可以完成 从亿万富翁到 美国总统的转型,而布隆伯格更是有纽约市长的成功从政经历,从条件上看也完全符合。虽然到目前为止,布隆伯格还没有参加电视辩论,其竞选纲领也尚未明确,但其影响力不可小觑,目前已经在民主党党内排名第五,随着广告投放力度的加大、电视辩论的深入,其影响力可能进一步提高。 2019 年以来,民主党内民调情况经历几个阶段: 1) 2019 年 4 月之前,曾参加 2016 年大选、人 气不亚于希拉里的 桑德斯一直占据第一,其他候选人还在逐步积累知名度; 2) 4 月之后 ,前副总统拜登宣布参选,迅速占据第一的位置,并长期把持领先地位;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9 3) 2019 年 6 月第一次电视辩论中,初次崭露头角的卡马拉哈里斯通过批评拜登吸引眼球,人气迅速飙升,而资深政客沃伦也依靠与桑德斯相近的观点,逐步得到了稳固的基本盘,民主党内形成了拜登一马当先,沃伦、桑德斯、哈里斯处于第二梯队的形势; 4) 8 月之后,哈里斯人气逐步下滑,而沃伦、桑德斯依旧稳健。 9 月以后,年纪较大的桑德斯( 78岁)健康状况出现隐患,甚至因心肌梗塞一度住院检查,沃伦继续稳步提升,支持率逼近拜登; 5) 9 月下旬以来,随着拜登之子陷入乌克兰电话门旋涡,拜登支持率出现下滑, 10 月拜登与沃伦支持率换位,沃伦登上榜首; 6) 10 月以来,拜登及时止住下跌,沃伦反而遭受各方“围攻”,桑德斯得到党内极左派支持,三 强各有优势,“三足鼎立”态势逐渐清晰,一起走进 2020 年。 图 2: 民主党内主要候选人支持率变化, 10月初沃伦几乎持平甚至反超拜登 数据来源 : RealClearPolitics, 东方证券研究所 4 位排名前列的美国民主党候选人的主要政治观点如下: 表 1: 美国民主党初选主要候选人代表政策观点 乔拜登 伊丽莎白沃伦 伯尼桑德斯 卡马拉哈里斯 医疗政策 不支持 全民医疗保险,继续支持奥巴马医改,即平价医疗法案。 支持全民医疗保险但无完善计划,支持取消私人保险。 全民医疗保险立法作者,希望 用强制性税收提供保险资金来源 ,实现急诊室医院零收费。 支持扩大当前医疗保险体系,同时允许私人保险计划。 缩小 承诺消除 1.6 万亿 提出 最激进的富 主张 削弱亿万富翁阶 专注于 为中下阶层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10 贫富差距 美元“税收漏洞”,抨击特朗普的减税政策。 税提案 ,向富人征巨富税 ,计划带来2.75 万亿美元税收。 级 ,为工人阶级和全民经济创造机会, 支持大幅提高联邦最低工资。 提供救济 ,分别为单身美国人和已婚夫妇提供不同的税收抵免。 气候政策 公布到 2050 年实现零排放的计划,承诺遵守 巴黎气候协定 ,要求国会通过清洁空气法。 提出 “绿色制造计划” ,专注开发研究清洁能源和科技。 专注于微电网和先进能源。 “绿色新政” 决议提案人之一,支持尽快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但细节尚不明确。 “绿色行政”发起人之一,支持气候法案,计划 2030 年美国温室气体实现净零排放。 教育政策 提出四年公立大学免费政策,但仅提供口头服务,尚未有明确的免费公立大学。 取消 4200 万美国人近 50000美元学生贷款债务,提议使用富税提案的税收支持提供 免费读 2-4年大学的机会。 呼吁联邦政府和华尔街股票债券等提供公立大学学费, 并资助清除 1.6 万亿美元的未偿学生贷款。 提出全民 大学法,承诺为弱势社区佩尔格兰特学生建立贷款债务免除计划。提供 120 亿美元直接资本投资弥补机会缺口。 枪支管制 控枪长期倡导者,敦促 禁止 使用攻击性武器并提倡实施背景普查。 发起 禁止攻击型武器法案 ,支持全国强制许可计划和背景普查。 在枪支控制方面进展缓慢,支持 NRA2005法案,扩大背景普查范围,结束枪支暴力流行。 催促国会制定枪支立法,提倡背景普查和更新攻击武器禁令。 对外政策 反对战争,主张限制在中东的扩张。支持自由贸易,支持碳排放控制, 对华政策相对较为温和。 强调外交政策,批判国防部日渐膨胀的预算,呼吁部队 撤出阿富汗和伊拉克 。 谴责跨国公司集权和财富的集中,倾向于传统孤立主义、反干预立场,反对伊拉克战争, 呼吁国会收回总统战争权。 批判特朗普外交政策, 与以色列保持友好关系。 大麻政策 发布刑事司法改革计划要求允许各州自愿实现大麻合法化。 16 年曾拒绝公开表态,但现在表示支持全国范围内合法化并支持投票表决。 支持 大麻司法法 ,合法性由各州自行决定并向受毒品战争打击严重的社区投资 5亿美元。许诺从附表 1麻醉品清单中删除大麻。 呼吁大麻合法化并推出大麻机会再投资和删除法,旨在在联邦一级将大麻合法化。 住房福利 - 提出 美国住房和经济流动法 ,在未来 10 年内拨出5000 亿美元 ,为有色人种提供住房公平环境。 - 提议重新引入 房租减免法 ,旨在向低收入人群提供税收抵免,让有色人种拥有住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