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创投报告.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粤港澳大湾区创投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粤港澳大湾区创投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粤港澳大湾区创投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粤港澳大湾区创投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 59粤港澳大湾区创投报告2019 年 12 月cvinfo2 / 59目录 1.粤港澳大湾区概述 .4 1.1 粤港澳大湾区 -中国湾区经济典范 .4 1.2 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历程 .5 1.3 粤港澳大湾区的社会经济状况 .5 1.4 打造经济湾区的重大意义 .8 1.5 大湾区各区产业布局优势 .9 2. 粤港澳大湾区创业投资现状 .12 2.1 粤港澳大湾区创投现状及特点分析 .12 2.1.1 粤港澳大湾区投资管理机构发展 .12 2.1.2 粤港澳大湾区投融资情况分析 .12 2.1.3 粤港澳大湾区退出情况分析 .15 2.2 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产业赛道 .16 2.2.1 人工智能 .16 2.2.2 先进制造 .20 2.2.3 电子信息 .23 2.2.4 新材料 .26 2.2.5 医疗健康 .29 2.3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分析 .31 2.3.1 机遇之城 广州 .31 2.3.2 科技之城 深圳 .35 2.3.3 金融之城 香港 .40 2.3.4 魅力之城 澳门 .42 2.4 世界四大湾区对标 .43 3. 粤港澳大湾区创业投资存在的问题 .53 3.1 粤港澳大湾区投资机构与企业发展存在地域不均衡 .53 3.2 创投发展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匹配度有待提升 .53 3.3 制度和监管政策的差异影响资源双向流通 .54 4.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创业投资发展的建议 .56 3 / 594.1 发挥城市优势,建立开放共享的激励引导机制 .56 4.2 发挥产业联盟和引导基金的带动效应,多维度提升大湾区创投发展 .56 4.3 优化税收政策,推动创新要素互通流动 .57 4 / 591.粤港澳大湾区概述 1.1 粤港澳大湾区 -中国湾区经济典范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 各国越来越重视区域经济的融合与发展 , 并逐步形成以湾区为核心的经济集群中心。湾区经济中超大城市族群所形成的人才、知识、科技 、 资本资源优势和完善的产业链分工 , 构成先进生产力要素的聚合 , 使投资每一平方米湾区面积所创造的超额利润 , 远超其他地区 。 发展湾区经济作为国家对接国际交通 、 贸易 、 科技 、 金融的对外门户枢纽 , 增强国际竞争力及资本聚集力 , 是各国打造国际城市标杆 、 争取更多话语权的战略选择 。 目前全球现有成熟的三大湾区 , 分别是西半球的旧金山湾区 、 纽约湾区和东半球的东京湾区 , 其核心定位各具特色。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在国家战略布局中具有独特地位和优势,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等九市组成的城市群(见下图 ) 。大湾区区域 面积 56,000 平方公里 , 人口 超过 7,000 万人 , 总 境内生产总值 ( GDP) 超过 10 万亿元 , 粤港澳大湾 区依靠 0.6%的土地面积创造了中国 13%的 GDP, 在人才 、 资本 、 产业等创新要素聚集的密度上已领先全国 , 是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领导者。 2009 年 10 月 , 粤港澳政府部门在 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 中将大湾区的发展确定为建立跨境区域协调的重点。 2016 年 3 月,国家“十三5 / 59五”规划( 2016-2020 年)提出了珠三角城市群的构想。 2017 年 3 月,李克强总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年度政府报告中提出要研究制定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 2017年 7月 , 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 被提出 。 2017 年 10 月 , 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 再次重申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 粤港澳合作 、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标志着大湾区建设正式成为国家战略。 2019 年 2 月 18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1.2 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历程 民间学者最早 于 1990 年代将湾区概念应用于香港与珠三角地域融合上的构思。 后于 2008 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珠三角地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2020年 ) , 提出推进粤港澳合作打造亚太地域最具活力的城市群 , 湾区建设正式由民间提倡的概念上升至珠三角发展策略 。 粤港澳三地政府 于 2009 年在 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中提出建设 “一湾三区 ”。 2010 年粤港 政府在 粤港合作框架协议 中 提出 “环珠江口宜居湾区建设 ”。国家发改委 、 外交部 、 商务部后于 2015 年发布 推动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提出在 “一带一路 ”建设中深化与港澳台合作 ,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 国务院 后于 2016 年 3 月在 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携手港澳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 2017 年 3 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 , 发挥港澳独特优势 , 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地位与功能。 2019 年 2 月 18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1.3 粤港澳大湾区的社会经济状况 粤港澳大湾区地处珠江三角洲 , 经济规模及人口庞大 , 是内地最早推行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 , 也是内地三大重要经济带及城市群之一 。 同时 , 粤港澳大湾区6 / 59对外贸易频繁 , 是全国经济外向型程度最高的地区 。 大湾区区内制造业发达 、 供应链完善 , 是中国作为 “世界工厂 ”的生产重镇 。 随着产业转型及价值链的逐渐提升 , 大湾区逐渐成为高新企业的聚集地 , 创投活动活跃 。 相对其他内地城市群 ,大湾区的独特优势在于拥有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聚集大量国际人才及专业服务。 粤港澳大湾区面积约 56,000 平方公里, 人口超过 7,000 万人。尽管大湾区占国土 面积不足 1%, 区内人口数量不足管过总数 5%, 但却占全国 GDP 的 13%。 14901303839 791748483 460 41533118967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广州 深圳 东莞 佛山 香港 惠州 江门 肇庆 中山 珠海 澳门常住人口数(万人)2018 年粤港澳大湾区常住人口数(万人)数据来源:政府统计处 投中研究院,2019.6 大湾区 区内的 11 个城市 , 经济规模分为三个层级 。 第一层级的香港 、 深圳 、广州 各自 GDP 均超过 2 万亿元,不低 于内地排名中间的一个省的 GDP;第二层级包括佛山和东莞, 各自 GDP 均 超过 8,000 亿元 ; 第三层级的六个城市,各自 GDP 处于 2,000 亿元 4,200 亿元。 7 / 5925071 2422222859993682794103 3774 3633 2915 29002202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香港 深圳 广州 佛山 东莞 惠州 澳门 中山 珠海 江门 肇庆地区生产总值(亿元)2018 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数据来源:政府统计处 投中研究院,2019.6 大湾区各区域 人均 GDP 差异显著, 人均 GDP 最高的澳门和香港相等于已发展成熟经济体 , 与大湾区内的其他地区相比 , 澳门 和香港分别是最低人均 GDP的肇庆的 10 倍 和 6 倍。第一层级的三个城市是末位 三个城市经济总量的 5 倍。 571594336477189568 159400 155491125680 110585 9893985418 63328 532670100000200000300000400000500000600000700000澳门 香港 深圳 珠海 广州 佛山 中山 东莞 惠州 江门 肇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2018 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数据来源:政府统计处 投中研究院,2019.6 从产业结构来看,港澳的情况比较特殊,服务 业比重均超过 90%。珠三角的 9 个城市中 , 广州的服务业比重最高 , 达 71%, 其次是深圳 ( 58.8%) 、 东莞( 51.1%)和中山( 49.3%) ,珠海、江门、惠州、佛山的产业工业高于服务业。 8 / 59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100.00%澳门 香港 广州 深圳 东莞 中山 珠海 肇庆 江门 惠州 佛山农业 工业 服务业2018 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区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数据来源:政府统计处 投中研究院,2019.6 2018 年粤港澳大湾区实现 税收约 16,945 亿元 , 从各区税收来看 , 广州 、 香港、深圳三地遥遥领先,占比整个湾区税收收入 达 64%。 4,4653,6102,9002,2641,217875521 518260 235 82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广州 香港 深圳 东莞 澳门 惠州 江门 佛山 珠海 中山 肇庆税收(亿元)2018 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区税收(亿元)数据来源:政府统计处 投中研究院,2019.6 1.4 打造经济湾区的重大意义 ( 1)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点和驱动技术革新的关键性动力 粤港澳大湾区可充分利用其开放的经济结构 、 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 、 高度发达的产业体系、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丰富的滨海资源和高端创新要素的集聚、9 / 59海陆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 , 发挥湾区引领创新 、 聚集辐射的核心功能 , 使其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点和驱动技术革新的关键性动力。 ( 2)促进产业的深度融合和湾区整体大环境的协同发展 实现湾区经济走特色化 、 差异化路线的发展战略 , 有必要在区域间实现产业各个独立工序的空间分离 , 区域经济范围内优化布局产业链 , 提高经济效率 , 促进产业的深度融合和湾区整体大环境的协同发展。区域间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可使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产业交叉发展 , 突破增长极限 , 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促进产业链的不断延伸。 ( 3)提高湾区在国际产业分工的位次,加速国际化进程 近年来随着产业细分化 , 区域经济逐渐从地方性较为传统的加工行业 , 转型为技术含量较高的高端行业及服务业 , 大规模的结构转型和升级提升了产业链的技术层次 , 同步也刺激了资本的投入 。 产业体系若无系统性战略布局 , 将会被挤压在国际分工链条底层 。 湾区需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 发展高附加值 、 高技术含量 、 高投资密度及低能耗环保型产业 , 鼓励国内低附加值产业向低产业梯度国家转移 , 促进产业升级换代 , 提高湾区在国际产业分工的位次 。经济体制及投资环境也直接影响产业国际化布局和生产要素的流通 。 湾区需营造独特良好的环境和技术优势 , 对不同产业进行分类引导 , 将产业布局与技术转移相结合 、 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 , 实行双向循环转移 , 更有效地参与国际产业转移。 1.5 大湾区各区产业布局优势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产业合作呈增长态势 , 为了避免产业结构趋同 , 湾区可根据各区域的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的差异 , 综合平衡技术资源要素的分配 , 加强统筹产业发展 , 着力提高产业关联度 , 实现技术分工差异化 , 推进战略性技术产业开发 ,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联动 , 进一步实现经济技术上的优势互补和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 。 大湾区 11 个城市各具独特优势 , 其产业布局如下: 序号 区域 定位 产业布局 1 香港 大湾区内的国际 国际金融 、 航运 、 贸易三大中心地位 , 离岸人民币业务10 / 59金融中心 、 航运和贸易中心 枢纽地位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 , 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 2 深圳 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 吸引不少著名高新技术企业华为 、 中兴 、 腾讯在当地落户;金融服务业方面,深圳设有证券交易所, 2015 年成立前海自有贸易实验区作为港深金融创新的合作平台 3 东莞 制造业基地 、 内地重要的出口基地 五大支柱产业分别为电子信息 、 电气器械和设备 、 纺织服装鞋帽 、 食品饮料加工 、 造纸及纸制品 , 另外四个特色产业 , 包括玩具及文体用品制造 、 家具制造 、 化工制品制造以及包装印刷 4 惠州 石油化工及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 。 近年加强发展新型高科技产业如智能机器人 、 北斗卫星应用、 3D 打印等。惠州还致力于全球重要的高能环保电池生产基地、广东省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5 澳门 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旅游业,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 6 珠海 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 、 生态文明新特区 设有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国家级 ) 及珠海横琴自由贸易试验区 。 珠海支柱产业包括电子信息 、 生物医药 、 家电 、 电力能源 、 石油化工和精密机械 。 近年亦致力发展高端制造业 , 包括海洋工程 、 航空航天 、 轨道交通 、 新能源汽车装备等领域 。 旅游业方面 , 珠海将建设以生态 、 观光 、 休闲为特色的农业生态旅游产业体系 ,并发展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 7 中山 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 传统优势产业包括家电 、 服装 、 电子 、 灯饰 、 家具 、 五金制品等产业,近年亦开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8 江门 粤西的物流枢纽或中转站 传统优势产业包括纺织服装 、 食品饮料 、 家具制造 、 建筑材料、金属制品、家用电器、造纸等产业。江门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