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0新能源汽车行业专题报告,目 录一、市场化政策明确汽车电动化趋势,长期增长空间广阔.21.1 欧盟:碳排放政策趋严加速行业电动化进程. 21.2 中国:双积分政策推动力逐步增强. 21.3 全球新能车销量快速增长,国内短期销量承压 . 41.4 国内新能车发展规划定调 30%复合增长,全球增长空间广阔. 6二、海外车企加速电动化布局,新能车“量”“质”齐升.72.1 特斯拉:全球产能布局逐步完成,销量目标将从 50 到 100 万辆. 72.2 大众:ID 系列面市,2020 规划 50 万辆,至 2029 累计销售 2600 万辆. 102.3 宝马:未来两年新能车年均销量 25 万辆,至 2025 复合增速 30%. 122.4 戴姆勒:EQ 系列上市,全产业链布局,2025 年纯电动比例达约 25% . 13三、国内新能车格局暂未稳定,海外龙头布局将加速国内高端化升级.153.1 相较传统车型,新能车暂未形成稳定销售格局 . 153.2 国内龙头车企车型迭代,维持市占率相对稳定 . 163.3 中低端车型市占率下降,高端车型市场空间广阔. 173.4 合资车企与造车新势力发力,TOP10 车企市占率下滑. 19四、全球锂电龙头当前动力电池业绩承压不碍产能扩张步伐.224.1 锂电龙头动力电池相关业务业绩承压,静待产能放量. 244.2 电动化趋势不可逆,锂电龙头加速产能扩张. 27五、受益电动化锂电材料环节需求广阔,国内厂商逐步实现全球配套.295.1 四大材料环节对比,正极竞争激烈,隔膜高壁垒享受高利润. 295.2 全球电动化趋势下锂电材料环节需求广阔. 325.3 国内材料龙头逐步实现对海外电池龙头配套. 33六、投资建议与行业评级.36七、风险因素.36,表 目 录表 1:我国历年双积分政策核算结果情况 . 3表 2:特斯拉产能分布. 7表 3:大众纯电动生产平台简介. 11表 4:大众 ID.系列车型规划情况. 11表 5:宝马EV 车型规划情况. 13表 6:戴姆勒 EQ 平台车型规划. 14表 7:我国新能源汽车历年销量 TOP10 车型. 15表 8:我国传统汽车历年销量 TOP10 车型. 15表 9:我国历年新能源汽车按厂商销量TOP10 . 15表 10:比亚迪历年主要车型销量占比情况 . 17表 11:上汽乘用车历年主要车型销量占比情况. 17表 12:主要合资车企新能源车型销量变化 . 20,图 目 录图 1:欧盟乘用车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 2图 2:大众集团不同车型二氧化碳排放量对比. 2图 3:双积分政策下我们新能车产量测算. 4图 4:全球广义乘用车销量结构及同比变化. 4图 5: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及同比变化. 4图 6:全球分地区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 5图 7:全球主要国家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变化情况 . 5图 8:我国历年新能车产量及增速变化. 6图 9:2019 年我国分月份新能车产量及增速变化. 6图 10: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渗透率预测. 6图 11: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计 . 7图 12:特斯拉分季度主要车型交付量变化(万辆) . 8图 13:特斯拉分季度电动车交付量及同比变化. 8图 14:特斯拉汽车业务营收及同比变化. 9图 15:特斯拉汽车业务毛利率变化. 9图 16:特斯拉各季度净利润(GAAP)变化情况(百万美元). 9图 17:大众下一代技术投资计划 . 10图 18:大众 2019-2025 年纯电动车型产量预计. 10图 19:宝马历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同比变化. 12图 20:宝马集团纯电动车型发展情况 . 12图 21:戴姆勒电动车及动力电池生产基地规划. 14图 22:比亚迪历年销量市占率变化情况. 16图 23:上汽乘用车历年销量市占率变化情况. 16图 24:比亚迪历年销售车型结构变化 . 17图 25:上汽乘用车历年销售车型结构变化 . 17图 26:北汽新能源与众泰汽车近年市占率变化. 18图 27:北汽新能源与众泰汽车近年主力车型市占率变化. 18图 28:我国历年各级别纯电动车型销量占比. 18图 29:我国历年各级别插混车型销量占比 . 18图 30:部分海外市场纯电动车型分级别销售结构 . 19图 31:部分海外市场插混车型分级别销售结构. 19图 32:我国传统乘用车市场轿车分级别销售结构 . 19图 33:我国传统乘用车市场 SUV 分级别销售结构 . 19图 34:我国新能源汽车非 TOP10 汽车市占率变化. 20图 35:我国新能源汽车非 TOP10 中各类型企业市占率变化. 20图 36:我国主要新造车势力销量市占率变化. 22图 37:全球历年动力电池出货及同比变化 . 23图 38:我国历年动力电池出货及同比变化 . 23图 39:全球 2018 年动力电池企业出货量占比. 23图 40:全球动力电池需求及增速测算 . 24图 41:LG 锂电业务历年营收及同比变化. 24图 42:LG 锂电业务历年营业利润及同比变化. 24,表 13:部分合资品牌未来产能规划 . 21表 14:LG 电池产能分布. 27表 15:SKI 动力电池产能分布. 28表 16:三星 SDI 动力电池产能分布. 28表 17:松下动力电池产能分布 . 29表 18:国内锂电材料各环节 TOP3 企业出货量市占率. 30表 19:全球动力电池用锂电材料需求测算 . 32表 20:海外锂电池龙头正极材料供应商配套情况. 33表 21:LG 在上游资源领域布局情况. 34表 22:海外电池龙头负极材料供应商配套情况 . 34表 23:海外动力电池龙头隔膜供应商配套情况 . 35表 24:海外动力电池龙头电解液供应商配套情况. 35,图 43:LG 历年各类型锂电产品营业利润变化. 25图 44:SKI 锂电业务历年营收及同比变化. 25图 45:SKI 锂电业务历年营业利润及同比变化. 25图 46:三星 SDI 锂电业务历年营收及同比变化 . 26图 47:三星 SDI 锂电业务历年营业利润及同比变化. 26图 48:松下动力电池业务营收情况. 27图 49:四大材料环节 TOP3 企业出货量市占率情况. 30图 50:四大材料环节 TOP5 企业出货量市占率情况. 30图 51:四大材料环节主要企业毛利率对比 . 31图 52:四大材料环节主要企业资产周转率对比. 31,全球电动化浪潮来袭,国内企业加速海外配套,2020 年 2 月 4 日,市场化政策明确汽车电动化趋势,长期增长空间广阔。欧盟碳排放标准趋严将有效加速全球汽车电动化进程,国内双积 分政策推动力将逐步增强。我们假设 2025 全球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 20%情况下,销量将以 35%复合增速增长;国内方 面,新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至 2025 年新能车销量占比达 25%左右,对应销量年复合增速为 30%,长期增长空间广阔。海外车企加速电动化布局,新能车“量”“质”齐升。特斯拉美国及上海工厂持续提升产能,Model Y 量产进程加速,欧 洲工厂选址完成将于 2021 年底投产,全球布局逐步完成,2020 年销量有望达 50 万辆;大众 ID.3 车型面市,未来 3 年ID 系列将密集投放市场,MEB+PPE 平台推动 2020/25 电动车销量 50/300 万辆;宝马规划未来 2 年年均新能车销量 25万辆,至 2025 销量复合增速达 30%;戴姆勒 EQ 系列上市,全产业链布局,2025 年纯电动比例达约 25%。国内新能车格局暂未稳定,海外龙头布局将加速国内高端化升级。我们认为海外汽车电动化加速对国内新能车市场冲击 有限,从市场格局来看,以上汽、比亚迪为代表的龙头企业通过车型升级迭代维持市占率相对稳定;北汽、众泰受爆款 中低端车型销量下滑市占率下降,国内车型升级进程也将持续推进;合资车企市占率提升,但当前更依赖“油改电”车 型,未来将逐步被新平台车型替代。海外锂电龙头当前动力电池业绩承压,不碍产能扩张步伐。全球动力电池龙头格局已较为明显,CATL、比亚迪、松下、 LG、三星 TOP5 合计市占率达 68%。海外锂电龙头当前动力电池业务基本处于盈亏平衡或微利,但在全球汽车电动化趋 势下, LG 和 SKI 分别规划在 2020 和 2025 年产能达 100GWh,松下和三星也规划 2020 年底产能达 50 和 30GWh。受益电动化锂电材料环节需求广阔,国内厂商逐步实现全球配套。我们测算至 2025 年正、负极、隔膜、电解液需求复合 增速将分别达 32%、35%、34%和 29%,受益前几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国内锂电材料企业已具备一定全球竞争 力,各环节龙头企业已逐步进入海外电池龙头供应体系,有望受益其扩产放量进程。投资评级:在海外碳排放、国内积分制等政策推动下,全球汽车电动化趋势开启,国内及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均有望 维持 30%以上年复合增长。海外龙头加速电动化布局,未来规划新能车渗透率均在 20%以上,给予行业“看好”评级; 作为新能车三电系统最重要零部件,电池环节龙头效应已较为明显,建议关注宁德时代;海外电池龙头加速产能扩张维 持自身竞争力国内锂电材料龙头企业已逐步进入海外电池龙头供应体系,有望受益其扩产放量进程。建议关注正极材料 环节当升科技、容百科技;负极材料环节璞泰来、杉杉股份;隔膜环节恩捷股份;电解液环节新宙邦等。风险因素:新能车支持政策不及预期;企业盈利能力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技术路线变化;国际贸易风险等。,本期内容提要,4%2%0%2%4%6%8%10%,150100500,2016201720182021E2025E2030E二氧化碳排放量(g/km)同比变化,一、市场化政策明确汽车电动化趋势,长期增长空间广阔1.1 欧盟:碳排放政策趋严加速行业电动化进程欧盟现行的二氧化碳排放法规为乘用车每行驶 1km 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不能超过 130g,2021 年该标准将提升至历史最严的 95g/km,若不达标将面临 95 欧元/g*汽车销量的罚款。此前,欧洲整车厂将销售柴油车作为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重要手段 之一,但近年受到柴油车排放造假事件影响,欧洲多国出台政策严禁柴油车进入市区,导致近年来柴油车销售比例下滑;同 时,随着二氧化碳排放量更高的 SUV 车型销量增加,欧盟近两年乘用车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呈上升态势,2017 和 2018 年分别同比增长 0.3%和 1.9%至 118.1 和 120.4g/km。2019 年 4 月,欧洲理事会进一步明确 2025 年和 2030 年乘用车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分别比 2021 年减少 15%和 37.5%, 分别降至 80.75 和 59.38g/km。短期来看,欧盟乘用车企业可通过 48V 轻混改善油耗效果,但该效果提升相对有限,约可提 升 10-15%的油耗表现;且轻混的改造成本在 4000-7000 元/辆左右,企业对于利润较高的 C 级车改造意愿较强,而对于利润 较低的 A/B 级车改造将对利润产生一定影响。所以长期来看,电动化趋势不可逆转。同时,欧盟 2018 年 9 月起实施新的测试方法 WLTP,相比于原 NEDC 测试,WLTP 采用以现有车型的行驶数据为基础设计 的更接近实际的驾驶条件,对燃效和尾气排放值进行检测。(NEDC 更多考虑匀速行驶的稳定工况),因而测试更为严格,其 对油耗考核的严格程度提升约 10-25%。图 1:欧盟乘用车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图 2:大众集团不同车型二氧化碳排放量对比,1.2 中国:双积分政策推动力逐步增强,双积分政策推动力将逐步增强。从国内双积分政策来看,2019 年起我国正式开始实施双积分政策,2019 和 2020 年新能源汽 车积分比例要求为 10%和 12%。2019 年 9 月,工信部发布针对双积分政策的征求意见稿,明确 2021-2023 年新能车积分比 例要求为 14%、16%和 18%。2018 年,我国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为 295.13 万分,我们假设关联企业充分抵扣,预计仍有 72 万分燃料消耗量负积分需要由新能车积分抵扣。,考虑到传统车排放标准及检测方式趋严,我们预测燃油负积分近几年将维持 30%增长,后增速放缓至 25%,2019 年传统乘 用车产量同比下滑 8%,2020 年有所反弹后逐步趋于稳定增长。2019 年新能源汽车单车平均积分为 4.2 分,之后随着要求提 升,单车积分逐步降至 3.1 分。在上述情形下,我们分关联企业不抵扣和关联企业充分抵扣两种情况对未来新能源乘用车产量 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不抵扣情况下,2021-2023 年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分别为 314、385 和 470 万辆,充分抵扣情况下, 产量分别为 155、187 和 222 万辆。,图 3:双积分政策下我国新能车产量测算(万辆)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2018A2019E2020E2021E2022E2023E,50%,450400350300250200150100500,40%30%20%10%0%10%2012,2013,混合动力,201420152016纯电动,插混,20172018氢能源同比变化,1.3 全球新能车销量快速增长,国内短期销量承压全球广义新能源乘用车仍以普混为主,但占比迅速下降,新能源乘用车(不含普混)销量增速连续三年维持 60%以上。2018 年全球广义新能源乘用车(包含纯电、插混、普混、氢燃料)销售 402 万辆,同比增长 26.8%,增速连续三年维持 25%以上。 从内部结构看,广义乘用车销量仍以普通混合动力为主,但其销量占比呈下滑趋势,由 2015 年的 79%降至 2018 年的 51%, 同时新能源乘用车(不含普混)销量占比迅速提升,从 2015 年的 21%提升至 2019 年的 49%。2018 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实 现销量 196.79 万辆,同比增长 62%,增速连续三年维持 60%以上。图 4:全球广义乘用车销量结构及同比变化(万辆)图 5: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及同比变化,0%,20%,40%,60%,80%,100%,0,50,100,150,200,250120%,2014,2016,2017,2018,2015销量/万辆,同比变化,0%,20%,40%,60%,80%,100%,2017,2018,2015亚洲,2016北美洲,欧洲,受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增长影响,亚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且 2015 年以来销量同比增速均高于全球平均水 平,推动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增长。2018 年亚洲地区实现新能源乘用车销量 122 万辆,同比增长 66%;北美市场受特斯拉 Model 3 销量放量影响,2018 年新能车销量同比增长 86%;北美洲与欧洲新能车销量占比稳定在 20%左右。中国、美国、日本是全球新能源乘用车三大市场,其年销量均在 10 万辆以上,2018 年三国合计销量占全球总销量的 86%(分 别占全球总销量的 58%、20%和 8%);德、英、法、挪威、韩国新能车年销量也在万辆级别,2018 年以上 8 国销量占全球 总销量的 91%,新能车销售市场相对较为集中。图 6:全球分地区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图 7:全球主要国家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变化情况(万辆),200150100500,2014,2018,中国美国,201520162017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挪威韩国,受政策调整及汽车销量下滑影响,国内 2019 新能车销量承压。据中汽协数据,2019 年我国汽车生产 2572.1 万辆,同比下降7.5%,在汽车产量同比下滑背景下,2019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 124.2 万辆,同比下降 2.3%,销售 120.6 万辆,同比下降4.0%。分月份看,受 2019 年补贴政策于 6 月实施影响,6 月新能车抢装推动产量实现 14.3 万辆,为年内最高,同比增长 47%; 从年末来看,汽车产量增速呈企稳回升态势,12 月产量同比增长 7.1%;新能源汽车 12 月产量有一定翘尾效应,当月实现产 量 13.5 万辆,环比增长 42.1%。,图 8:我国历年新能车产量及增速变化,20%,0%,20%,40%,60%,80%,100%,0,4020,60,80,100,120,140,2016201720182019新能车产量/万辆新能车产量增速汽车产量增速,图 9:2019 年我国分月份新能车产量及增速变化,60%,80%,14121086420,16,40%20%0%20%40%60%123456789101112新能车产量/万辆新能车产量增速汽车产量增速,1.4 国内新能车发展规划定调 30%复合增长,全球增长空间广阔新能车发展规划定调行业 30%复合增长。2019 年 12 月,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 意见稿明确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 25%左右。根据中汽协数据,2019 年我国汽车销量 2576.9 万辆,其中 新能源汽车销量 120.6 万辆,渗透率为 4.7%,我们假定我国汽车销量以年复合 2.0%的增速增长,则至 2025 年我国汽车销量 为 3228 万辆,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 25%计,则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807 万辆,年复合增速为 30%。图 10: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渗透率预测,0%10%,10%,30%,20%2000150010005000,350030002500,2018 2019 2020E 2021E 2022E 2023E 2024E 2025E汽车销量新能车销量汽车销量增速新能车占比,全球新能源乘用车有望同样维持年 30%以上复合增长。根据德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受中、美汽车市场销量下滑影响,,2019-2020 年预计全球乘用车销量将分别下滑 5%和 1%至 8010 和 7890 万辆。我们假设未来全球乘用车销量维持 8000 万辆。当前全球传统汽车龙头与国内整车企业加速电动化布局,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将明显提升,我们预计 2022 年和 2025 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将分别达到 10%和 20%,对应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分别为 800 和 1600 万辆,自 2018 年复合增速分别为42%和 35%。图 11: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计1000025%800020%600015%400010%20005%0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