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特征、趋势与展望.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特征、趋势与展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特征、趋势与展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特征、趋势与展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特征、趋势与展望.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特征、趋势与展望.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Working Paper No. 202003 March 5, 2020 本文已发表于国际经济合作2020 年第 1 期 陈兆源:czy2230gmail 2019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特征、趋势与展望 2019 年,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有所抬头,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居世界第一。中国政府将继续健全促进对外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搭建开放合作新平台,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和第三方市场合作,开创开放共赢新局面。中国企业将加强合规建设,打造中国投资品牌,树立中国投资形象。中国对外投资合作事业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且稳步向投资强国迈进。 一、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 2019年,世界经济增长的动能放缓,不确定性显著上升,但中国经济稳中有* 杨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FDI研究中心;陈兆源,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研究室、国际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韩向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2 进,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政府扎实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产业链、创新链,实现对外开放的内外联动;中国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更趋理性,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一)对外直接投资稳健发展 2019年1-11月,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043.7亿元美元,同比下降8.5%。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的5791家境外企业开展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987.8亿美元,同比下降5.5%。预计2019年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将达到1246.4亿元美元,同比下降4%。 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UNCTAD)发布的2019年世界投资报告,2018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量为1.3万亿美元,同比下降13%,与 2017年(下降23%)相比降幅有所减少。根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1430.4亿美元,同比下降9.6%,流量规模略低于日本,全球排名升至第二位,占全球比重上升至14.1%,创历史新高。 2002-2018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年均增长速度高达 28.2%,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占全球比重连续三年超过 10%。从双向投资来看,2018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基本持平。2018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19822.7亿美元,较上年末增加1732.3亿美元,是2002年年末存量的66.3倍,在全球中的占比由2002年的0.4%提升至6.4%,排名由第25位攀升至第三位。 (二)合规经营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行稳致远 1. 外国投资政策变化凸显合规风险 发达经济体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试图通过经贸摩擦、竞争中性、国家安全审查等新手段重塑全球贸易投资规则。2019年4月,欧盟外资审查条例正式生效,该条例明确了欧盟成员国可以合法阻止外资对涉及关键基础设施、技术、dU8VvYpZkVkXlXfWxUmMtO6MdNaQtRmMoMpPeRrRmPeRqRpM9PnMvNwMrRrQwMsOrQ3 原材料和敏感信息的收购交易,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面临更加严密的审查。9 月,美国财政部发布了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FIRRMA)实施细则,列举了28类关键基础设施。日趋复杂的涉外政策督促中国企业依法合规经营。 2. 境外经营合规管理工作持续推进 在企业境外经营合规管理指引的指导下,中国企业境外合规经营意识逐步提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发布的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及意向调查报告显示,受访的“走出去”企业中,61.9%的企业开展过合规培训,37.8%的企业设有独立合规部门,37.8%的企业将合规工作纳入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会议讨论事项。中央企业在境外经营中秉持依法合规、诚信经营的原则,积极开展社会责任建设,注重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促进所在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较为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得到当地国家和政府、社会民众的充分肯定。 中国合规管理政策指引体系不断健全。2019年1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中资商业银行境外机构合规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银行业金融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要求中资金融企业严格遵守东道国法律,建立全面有效的跨境合规管理体系。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对民营企业强化合规经营做出明确要求,推进民营企业“走出去”遵法守法、合规经营,塑造良好形象。政府通过“一带一路”官网、“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法律法规、国际条约、经贸规则、规范指引、典型案例等合规管理相关信息;中国贸促会积极开展系列合规经营专题培训,制定企业合规指引,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合规管理制度。 图1:2019年1月至11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 4 资料来源:根据商务部网站数据绘制。 (三)中国跨国公司影响力和竞争力提升 2019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上榜的中国企业数量达129家,首次超过美国。其中,中国大陆企业(包括中国香港企业,不包括台湾地区)达到119家,与美国公司数量(121家)旗鼓相当。13家中国公司首次上榜,排名跃升最快的前十家公司中有六家来自中国大陆。此外,地方企业及民营企业对外投资逆势上扬,非公经济控股主体对外投资占比提升。2018年,地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982.6亿美元,同比增长14%,占全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 81%,中央企业或单位的对外投资同比下降 56.7%。2018 年中国对外非金融类投资流量中,非公有经济控股的境内投资者对外投资755.7亿美元,占比62.3%,较上年提升13.6%,公有经济控股的投资者对外投资同比下降36.1%。在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方面,地方企业占比42.4%;非国有企业占比52%。 (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成果丰硕 图2:2018年中国与全球主要国家(地区)流量对比 5 资料来源:根据2018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和2019年世界投资报告公布的数据绘制。 2019年1-11月,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6个国家有新增投资,合计127.8亿美元,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12.9%。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1276.7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61.2%;完成营业额746.1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55.3%。1-11月,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流量占对外投资总量的比重上升 0.5%;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投资占比分别提高2%和2.7%。中国对外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更加理性、审慎,更加注重投资的质量和效益。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合作进一步深化,一批重大合作项目有序实施,示范效应不断增强。截至2019年12月,中国已与16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199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还与44个国家建立了双边投资合作工作组。中白工业园、泰中罗勇工业园、巴基斯坦海尔鲁巴工业园、匈牙利宝思德经贸合作区等建设成效明显,中阿(联酋)产能合作园区、中埃苏伊士经贸合6 作区等稳步推进。中马友谊大桥、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中老铁路、中泰铁路、雅万高铁等项目扎实推进,黑河公路桥建成,同江铁路桥合龙,中尼友谊大桥恢复通车,阿联酋哈利法港正式运营。 (五)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 1. 对外直接投资趋于多元 截至2018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分布在全球188个国家或地区。2019年1-9月,中国企业共实施完成跨境并购项目247起,分布在芬兰、德国和秘鲁等 50 个国家(地区),涉及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 16 个行业大类,实际交易总额281.1亿美元。2019年1-11 月,超过60%的对外直接投资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体育和娱乐业对外投资没有新增项目,非理性投资得到遏制。 2. 国际产能合作向高端延伸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国家及区域间的战略对接,同时也是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行互利共赢原则的重要平台。中国积极与相关国家推进市场化、全方位的产能合作,促进沿线国家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发展层次提升。截至2019年4月,中国已同哈萨克斯坦、埃及、埃塞俄比亚、巴西等40多个国家签署了产能合作文件,同东盟、非盟、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等区域组织进行合作对接,开展机制化产能合作。中国与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葡萄牙等国签署了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正由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加工制造、农业等传统领域向绿色经济、数字经济、跨境电子商务、金融科技等新经济领域方向发展。境外经贸合作区的蓬勃发展助力中小企业“走出去”集群式、链条式发展,建立起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密切合作的产业链。 (六)海外并购稳中提质 2018 年中国对外投资并购健康发展,共实施对外投资并购项目 433 起,涉7 及63个国家和地区,实际交易总额742.3亿美元。安永会计师事务所2019年8月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中国海外投资概览显示,中企海外并购主要流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和消费品行业。亚洲和大洋洲超越欧美成为最受中国企业欢迎的海外并购目的地,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上变得更为理性、专业,风险意识也有所增强。 图3:2002-201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 资料来源:根据2018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绘制。 2018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并购涉及制造业、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 18 个行业大类,从并购金额上看,制造业为 329.1 亿美元,居首位,涉及162个项目。采矿业91.8亿美元,位居次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83.9亿美元,居第三位。2018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并购分布在全球63个国家(地区),其中德国、法国、巴西列前三位。在“一带一路”沿线,新加坡、阿联酋、马来西亚吸引中国企业投资并购超过10亿美元。 (七)“走出去”政策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 8 中国加快推进重大经贸谈判,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国际制度支持。2019年,中欧投资协定共举行六轮正式谈判和三次会间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15个成员国整体上结束谈判。中国与毛里求斯签署首个中非自由贸易协定。中方首次采取负面清单方式开展中韩自贸区服务投资二阶段谈判和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自贸区建设进入高标准的“负面清单”时代。中国与新西兰结束了自贸协定升级谈判,推动与巴基斯坦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议定书签署并生效,与东盟、新加坡、智利的自贸区升级议定书顺利生效。此外,中国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经贸体制,积极参与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改革进程,提出中国方案。 在国内政策方面,中国政府继续健全政策支持体系,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2019年1月,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结合近两年中国对外投资业务特点及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发布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增加“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将相关产业分类调整为最新统计标准,规范了部分指标的解释。2019年7月,商务部制定了对外投资备案(核准)报告实施规程,贯彻落实对外投资备案(核准)报告暂行办法,有利于加强对外投资事中事后监管,推动对外投资健康有序发展。在完善对外承包工程体制方面,商务部等19部门于2019年9月发布关于促进对外承包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形成对外承包工程发展新优势,加强对外承包工程的促进和服务,完善对外承包工程的监管和保障。2019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人民法院进一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强调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八)与东道国双赢效果显著 2018 年,中国境外企业向投资所在国家(地区)缴纳各种税金总额 594 亿美元,同比增长 58%;年末境外企业员工总数 359.5 万人,其中雇用外方员工187.7万人,占比52.2%,较上年末增加16.7万人。截至2019年9月,中国企业在46个国家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426.9亿美元,入区企业5452家,上缴9 东道国税费40.9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36.7万个。2019年1-11月,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350亿美元,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一般建筑和电力工程建设行业,改善了东道国基础设施条件,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 77万个,改善了东道国民生。贸促会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及意向调查报告显示,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10名外国政府高级官员和商会代表对共建“一带一路”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不断增强。大部分受访官员表示,中资企业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希望中资企业继续加大投资,加强互利合作,履行社会责任。 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新挑战 (一)科技与产业变革日趋复杂 数字化、智能化是下一轮生产力革命的核心力量。受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中美“科技脱钩”论持续发酵,美国在限制对华技术转让的同时,通过跨国科研和创新系统提高自身的科技实力,对抗中国的科技崛起。麦肯锡研究院的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研发开支已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在一些核心技术上中国仍需进口。海外知识产权的引进对于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创新链跃迁进程中的中国来说必不可少,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知识产权进口 358 亿美元,同比增长 24.74%,专利出口 56 亿美元,仅为进口额的 15.6%。在科技革命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的时代,中国企业面临提高创新链条和产业链条的本地化挑战,特别需要在人工智能、物联网、新能源、生命科技、航空航天、纳米科技等前沿性和颠覆性关键技术领域增强产品自主创新能力,降低对外依赖度,以科技赋能贸易、投资产业发展,增强产业链开放的内外联动效应。 (二)投资保护主义逆流而动 一些国家的外国投资政策趋严,覆盖重点关键领域。面对中国企业不断增长的海外资本拓展和跨国并购的步伐,欧美发达经济体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部分欧美国家担心中国企业通过战略性领域的并购,如能源、基础设施、高科技和10 电子产品等,落实制造强国战略,不断巩固中国高附加值行业的全球竞争地位,从而威胁到自身政治经济地位。近些年来,欧美国家突破了传统国家安全行业,外资审查行业范围不断扩大,逐渐将关键基础设施行业和高科技技术作为重点审查领域。美国指定的关键基础设施几乎涵盖美国绝大多数行业,在外国投资风险评估现代化法案中,美国还扩大了“关键技术”的界定范围,将美国具有领先优势的“新兴和基础技术”也归入审查范围。在欧盟外资审查新框架的提案中,欧盟特别强调涉及核心基础设施和核心技术的行业的审查,包括能源、交通、电信、人工智能、机器人、半导体、航空、网络安全等行业。 (三)经济一体化建设面临考验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方面,RCEP历经7年的谈判后取得重大进展,有望重塑亚太地区的生产和供应链网络,然而由于印度担心国内产业遭到他国制造业的冲击而宣布推迟签署RCEP协定,引致日本的参与动力下降。东亚国家在东亚一体化进程中达成了一些较为宽泛的基本原则,但在目标、路径等重大问题上缺乏政治共识,缺乏推动“东亚经济共同体”的核心力量。此外,美国提出的“三零”策略与发达国家倡导的“监管一致性”,反映了其对高水平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诉求,但背后隐含着欧美借全球经贸规则重构,宣扬“公平贸易”的理念,迫使他国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开放市场,进而对中国市场开发与经济体制改革施加压力。 (四)全球供应链面临短链挑战 大国博弈、贸易摩擦将重塑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日韩贸易争端将对全球科技供应链产生冲击。中美贸易摩擦在短期内或将推动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价值链转移,也会提升美国进口商品价格,进而通过全球价值链的“涟漪效应”抬高全球制造业成本。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提出的“再工业化”口号,不仅强调制造业回流,还强调通过抢占高技术行业领域,发展高附加值制造业,通过新的“工业革命”带来全球经济话语权。目前,福特公司、通用电气等美国传统行业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