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专题报告:煤层气——伴生清洁能源,多增多补助力增产.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煤炭行业专题报告:煤层气——伴生清洁能源,多增多补助力增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煤炭行业专题报告:煤层气——伴生清洁能源,多增多补助力增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煤炭行业专题报告:煤层气——伴生清洁能源,多增多补助力增产.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煤炭行业专题报告:煤层气——伴生清洁能源,多增多补助力增产.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煤炭行业专题报告:煤层气——伴生清洁能源,多增多补助力增产.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煤炭行业专题报告 煤层气 伴生清洁能源,多增多补助力增产 行业专题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 行业报告 煤炭 2020 年 03 月 16 日 中性 ( 维持 ) 行情走势图 相关研究报告 行业动态跟踪报告 *煤炭 *智能开采,开辟煤炭新基建 2020-03-03 行业深度报告 *煤炭 *煤炭行业区域报告 陕西篇:受益战略西移,煤炭后起之秀 2020-02-28 行业深度报告 *周期 *区域能源报告 新疆篇:国家能源供应基地,内陆向西开放窗口 2020-02-07 行业动态跟踪报告 *煤炭 *安监收缩供给,需求继续好转 2019-12-22 行业专题报告 *煤炭 *区域能源供应地,全面融入长三角 2019-12-18 证券分析师 陈建文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11020001 0755-22625476 CHENJIANWEN002PINGAN 研究助理 樊金璐 一般从业资格编号 S1060118040069 010-56800134 FANJINLU749PINGAN 煤层气的定义 及产业发展意义 : 煤层气,又称煤矿瓦斯、煤层甲烷,是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煤层及周围岩层的煤成气。专业上把天然气称为常规天然气,而把煤层气与页岩气称为非常规天然气。 从组分上来说,煤层气和页岩气、天然气成分均以甲烷为主;从开采成本来说,煤层气开采成本较高,是常规气成本 2 倍以上,与页岩气成本基本相当。 开发利用煤层气具有增加清洁能源供给、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障煤矿安全等多重效益。 煤层气产业发展不及预期。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到 2015 年,煤层气(煤矿瓦斯)产量达到 300 亿立方米,其中地面开发 160 亿立方米,基本全部利用,煤矿瓦斯抽采 140 亿立方米,利用率 60%以上”。但是, 2015年,煤矿瓦斯抽采量 136 亿立方米、利用量 48 亿立方米;煤层气地面开发 44 亿立方米、利用量 38 亿立方米。国家“十三五”调低了相关目标,但截止 2018 年,地面开发和利用的完成率也仅有 55%和 59%。 产业发展不及预期主要因为气权与 矿权重叠、补贴力度和针对性不够等因素。 煤层气新政“多增多补”将助力增产。 在产业发展初期,我国出台了许多鼓励煤层气开发利用的优惠政策和标准规范,煤层气产量增长较快,“十二五“以来,煤层气增速显著放缓。国家将煤层气开采利用中央财政补贴由之前的 0.2 元 /m3提高到 0.3 元 /m3,同时自 2019 年起,将按照“多增多补”的原则,对超过上年开采利用量的,按照超额程度给予梯级奖补。 煤层气产业投资机会在山西和贵州。 从资源上看,我国煤层气资源量排世界第三位,国内山西、新疆、贵州等 3 省资源较为丰富。从政策来看,山西和贵州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煤层气产业发展, 发展煤层气是山西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举措, 未来的煤层气增量主要集中在这两个省,且山西省煤层气管道较为完善。 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受国际油价波动影响很小。 一是开采煤层气是保障煤矿生产的必要措施 ; 二是石油与天然气(煤层气)用途重叠较小;三是国内成品油和天然气价格受国家管控。 投资建议: 开发利用煤层气能够带来增加清洁能源供给、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障煤矿安全等多重效益。在煤层 气产业发展不及预期的背景下,国家出台新政提高中央财政补贴、“多增多补”有助于推动煤层气增量增产,同时山西、贵州等地方也出台政策支持产业发展。山西、贵州资源较为丰富,蓝焰控股 2017 年新获取 4 个探矿权,其中 3 个与天地科技西安研究院合作开发;贵州盘江股份瓦斯储量约为 459.1 亿立方米,开发潜力较大。推荐盘江股份、天地科技,建议关注蓝焰控股。 风险提示: 1、受国外贸易保护、国内房地产下行等宏观形势因素影响,可能出现煤炭消费需求下降,煤炭产量下降或导致煤层气产量下降 ; 2、煤层气补贴 下降或不到位 ,导致煤层气投资积极性下降,煤层气增量不及预期,影响企业利润 ; 3、常规天然气产量大幅增加导致煤层气价格下降,影响企业利润 ; 4、煤层气安全事故发生,导致相关公司停业整顿,对生产经营造成影响。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 告 , 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 究报告 , 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 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20%-10%0%10%20%30%Mar-19 Jun-19 Sep-19 Dec-19沪深 300 煤炭证券研究报告 煤炭 行业专题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 2 / 18 正文目录 一、 煤层气的定义及产业发展意义 . 4 1.1 煤层气的定义 . 4 1.2 煤层气与天然气、页岩气以甲烷为主要成分 . 4 1.3 发展煤层气产业具有 综合效益 . 5 二、 近十年,煤层气产业发展低于预期 . 6 2.1 煤层气产业发展不及预期 . 6 2.2 井下抽采产量较高,浓度低 . 8 2.3 地面煤层气产量低,浓度高 . 9 三、 煤层气新政 “多增多补 ”将助力增产 . 10 四、 煤层气产业投资机会在山西和贵州 . 12 4.1 煤层气资源量集中在华北 . 12 4.2 煤层气管网主要布局在山西 . 13 4.3 山西、贵州出台政策支持省内煤层气产业发展 . 14 4.4 发展煤层气是山西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举措 . 15 4.5 地面煤层气开发企业呈现 3+1 格局 . 16 五、 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受油价波动影响较小 . 16 六、 投资建议 . 17 七、 风险提示 . 17 煤炭 行业专题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 3 / 18 图表 目录 图表 1 煤层气、页岩气和常规天然气赋存分布示意图 . 4 图表 2 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页岩气对比 . 5 图表 3 主要气田的开采成本 . 5 图表 4 国家规划目标与完成情况(亿立方米 ) . 7 图表 5 近几年,煤层气产量增长有所放缓(亿立方米) . 7 图表 6 井下煤层气利用率一直维持 40%左右(亿立方米) . 7 图表 7 不同 浓度煤层气抽采分布特征 . 9 图表 8 煤层气储层类型及适宜井型方案 . 9 图表 9 历年煤层气产业相关政策文件 . 10 图表 10 我国煤层气资源分布图 . 12 图表 11 我国煤层气资源分布在华北地区 . 12 图表 12 我国主要省市煤层气资源分布 . 12 图表 13 我国主要省份煤层气 资源情况 . 13 图表 14 我国部分已建成煤层气管网 . 13 图表 15 贵州省煤层气补贴政策 . 15 图表 16 国内主要地面煤层气开发企业 (亿立方米) . 16 图表 17 2016 年蓝焰控股 LNG 销售占比为 11% . 17 煤炭 行业专题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 4 / 18 一、 煤层气 的定义 及 产业发展意义 1.1 煤层气的定义 煤层气,又称煤矿瓦斯、煤层甲烷,是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煤层及周围岩层的煤成气。专业上把天然气称为常规天然气,而把煤层气与页岩气称为非常规天然气,其本质都是“天然气”即天然形成之气。这三种气形成方式相差无几,都是古老的生物遗体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 图表 1 煤层气、页岩气和常规天然气赋存分布示意图 资料来源: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 平安证券研究所 1.2 煤层气与天然气、页岩气 以甲烷为主 要成分 从组分上来说, 煤层气和页岩气、天然气成分均以甲烷为主,煤层气可以依靠天然气管网进行运输。 煤层气开采方式主要包括井下煤层气抽采和地面钻采煤层气两大类。井下抽采多伴随煤炭开采进行,地面钻采则不受煤炭开采的限制,一般可在开采煤层前进行煤层气的开采。煤层气综合抽采是未来煤矿和煤层气综合开发的趋势,即开采煤层前进行预抽,卸压邻近层瓦斯边采边抽以及采空区煤层气抽采。煤层气地面抽采浓度较高,基本在 95%以上,可以直接进入天然气管网,与天然气和页岩气共同运输。但是井下抽采煤层气浓度较低,基本以就地利用或者放空为主。 从开采成本来说, 煤层气开采成本较高,在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的山西省沁水盆地,地面开采煤层气综合生产 成本 1.6 元 /立方米左右,是中国石油常规气 成本的 2 倍以上。 页岩气与煤层气开采成本 基本 相当。 从 销售 价格 来说 , 由于成 份以 甲烷 为主 ,煤层气、页岩气、天然气基本保持同质同价。 但在煤矿区利用的 煤层气 气价较低。 煤炭 行业专题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 5 / 18 图表 2 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 、页岩气 对比 对比项目 煤层气 常规天然气 页岩气 组分 甲烷为主 甲烷和重烃等烃类气体 甲烷为主 气体的贮存 气体的绝大部分被吸附在煤的内表面上,孔隙空间中很少或没有游离气 气体以游离态贮集在岩石 的孔隙空间中 主体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天然气聚集 埋藏深度 埋藏浅,一般在 300-1500m 埋藏深, 1500m 埋深从 200m 到深于 3000m 渗透性 渗透率低,井距小 渗透率高,井距大 页岩致密坚硬,渗透性特别差 开采难度和方式 煤层气开采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地面钻井开采;二是井下瓦斯抽放系统抽出,相对天然气开采程度大一点 常规天然气开采时一般采用自喷方式采气、排水式采气,开采技术较简单 页岩气的开采难度相对来说较大,因为页岩气储集层渗透率低,主要有水平井技术和多层压裂技术 单井产量 单井产量低(几千 m3/d) 单井产量高 (几十万 m3/d) 单井产量高 (几十万 m3/d) 生产期限 生产期限长( 20-30 年) 生产期限短( 8-10 年) 生产期限长( 30-50 年) 气井生产状况 气产量随时间而增加,直至达最大值,然后下降 ; 起初主要是水,气水值随时间而增大 气产量开始很大,然后随时间而降低。起初,没有水或很少水产出,气水值随时间而减少 通常投产后 1 个月内出现日产气量峰值,随后进入产量递减期,投产后一年日产气量不到巅峰的 10% 增产措施 必须压裂,提高单井产量 气井压力大,自喷 压裂增产 生产方式 排水 降压 产气 储层压力流向井筒 水平井技术和多层压裂技术 资料来源: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 平安证券研究所 图表 3 主要气田的开采成本 气田名称 元 /立方米 沁水盆地 (煤层气) 1.6 四川盆地(页岩气,成熟期) 1.5-2.5 川渝气田(天然气) 0.65 长庆气田(天然气) 0.6 资料来源: 搜狐网,中国能源报, 平安证券研究所 1.3 发展煤层气产业 具有综合效益 开发利用煤层气 能够 带来增加清洁能源供给、保障煤矿安全、 减少 温室 气体排放 等多重效益。 ( 1)有效弥补天然气的供给 我 国天然气的 对外依存度呈扩大趋势 , 煤层气的主要成分与常规天然气相同,完全可以接替常规天然气,成为中国常规天然气现实、可靠的补充资源。开发和利用煤层气可以有效地弥补中国常规天然气在供给量和地域分布上的不足。 从国家能源供应安全和供应成本上考虑,解决中国中长期天然气供需缺口有两条途径:一方面是积极开拓安全稳定的多元化进口渠道;另一方面是立足国内,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努力增加煤炭 行业专题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 6 / 18 国内有效供给的比重。 2018 年, 我国天然气进口量达 1254 亿立方米,增幅高达 31.7%,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对外依存度高达 45.3%。而 我 国煤层气资源丰富, 虽然由于成本高 , 近期发展有所放缓,但仍 有很大发展潜力 。 ( 2) 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煤层气吸附于煤炭中,全国 煤炭的 煤层气 平均 含量约为 10m3/t。以山西 晋东煤炭基地 为例, 晋城矿区 3 号煤层含气量平均 19.4622.77m3/t, 15 号煤层为 20.8922.09m3/t。 煤矿开采过程中,煤层中的甲烷会逸出,如果达到 5%的浓度就容易发生瓦斯爆炸。所以,在煤矿开采前、开 采 中抽采煤层气是保障煤矿安全的必要措施。 与发达国家以石油、天然气为主的能源结构相比,中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伴随煤炭开采,煤矿安全 生产 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多年的煤层气开发 使 煤矿安全 状况 显著改善 , 2018 年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 0.093,同比下降 12.3%,首次降至 0.1 以下 ; 瓦斯事故 16 起,相比 2005 年 的414 起下降 96%。 ( 3) 减少 温室 气体排放 煤层气 的 温室效应 是二氧化碳的 21 倍。据计算 , 每利用 1 亿立方米甲烷 , 相当于减排 150 万吨二氧化碳。 将原本排放到大气中的甲烷抽采利用可以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此外,煤层气的开发利用能改变 煤矿区 单一的能源结构,不仅能降低对煤炭的依赖程度,同时可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所带来的能源清洁化要求。 二、 近十年, 煤层气产业发展低于预期 2.1 煤层气 产业发展 不及预期 ( 1)煤层气规划完成 率偏低 2011 年,国家出台 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 ,规划提出 “ 到 2015 年 ,煤层气(煤矿瓦斯)产量达到 300 亿立方米,其中地面开发 160 亿立方米,基本全部利用,煤矿瓦斯抽采 140 亿立方米,利用率 60%以上 ” 。 但是, 截止 2015 年, 规划主要目标并没有完成, 煤矿瓦斯抽采量 为 136 亿立方米、利用量 48 亿立方米 ; 煤层气 地面开发 为 44 亿立方米、利用量 38 亿立方米 。 2016 年, 国家出台 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 ,下调规划目标“ 到 2020 年,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达到 240 亿立方米,其中地面煤层气产量 100 亿立方米,利用率 90以上;煤矿瓦斯抽采 140 亿立方米, 利用率 50以上 ”。截止 2018 年 底 , 地面煤层气产量 55 亿立方米,利用 53 亿立方米 ;煤矿瓦斯抽采 129 亿立方米,利用 49 亿立方米。 因此,从目前规划完成情况看,地面煤层气开发存在较大的不足,后续有较大增长空间。 财政部关于“十三五”期间煤层气(瓦斯)开发利用补贴标准的通知(财建 2016 31号)明确,“十三五”期间,煤层气(瓦斯)开采利用中央财政补贴标准从 0.2元 /m3提高到 0.3元 /m3, 并提出,根据产业发展、抽采利用成本和市场销售价格变化等,财政部将适时调整补贴政策。 从煤层气产量看, 提高补贴标准并没有显著提升煤层气的开发量 。 煤炭 行业专题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 7 / 18 图表 4 国家规划目标与完成情况(亿立方米) 项目 地面开发 地面利用 井下开发 井下利用 “十二五 ” 规划 160 160 140 84 “十二五 ” 完成 44 38 136 48 “十二五”完成率 27.50% 23.75% 97.14% 57.14% “十三五”规划 100 90 140 70 截止 18 年底 完全 55 53 129 49 截止 18 年底完成率 55.00% 58.89% 92.14% 70.00% 资料来源: 国家能源局 、 平安证券研究所 图表 5 近几年,煤层气产量增长 有所 放缓(亿立方米) 资料来源: 国家能源局 、 平安证券研究所 图表 6 井下煤层气利用率一直维持 40%左右 (亿立方米) 资料来源: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 平安证券研究所 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2004年 2006年 2008年 2010年 2012年 2014年 2016年 2018年地面煤层气抽采量 井下煤层气抽采量0%10%20%30%40%50%60%70%80%90%100%01020304050602005年 2007年 2009年 2011年 2013年 2015年 2017年井下煤层气利用量 地面煤层气利用量井下煤层气利用率(右轴) 地面煤层气利用率(右轴)煤炭 行业专题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 8 / 18 ( 2)产业发展不及预期的原因 首先, 制约山西省煤层气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煤层气资源区块严重不足,气权 和矿权 高度重叠,两权相争导致企业想采气采不了或想采气没地方采。如晋煤集团是全国最大的煤层气抽采企业, 2016年晋煤集团煤层气抽采量、利用量连续第 9 年位列全国第一,但其获得的煤层气矿权面积有限,生产规模难以大幅度扩大。另一方面,中石油、中联煤、中石化三家央企掌握了山西 99.2%的煤层气区块,但几乎都与煤矿权重叠,抽采难度也十分巨大。地方企业依照原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关于加强煤炭和煤层气资源综合勘查开采管理的通知进行整改,煤炭与煤层气矿权重叠的问题上取得了一些进 展 。 其次, 煤层气补贴不足也是重要原因,虽然财政部将补贴提高到 0.3 元 /立方米,但是根据抽采利用成本和市场销售价格等,现有补贴标准相对于煤层气产业大规模的前期投入略显不足。当然,山西、贵州等给予省级补贴的地区较其他区域略好。 第三, 因煤层气项目受地质条件、市场环境及区域政策等因素影响较大,煤层气开发初期投资大,风险高,项目周期较长,对不同规模情况的企业在享受国家扶持过程中缺少针对性,不利于煤层气产业规模化发展,致使煤层气产业发展速度达不到预期。 2.2 井下抽采 产量较高,浓度低 我国煤矿区煤层气井下抽采是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经过 50 多年的发展,抽采目的已 由 最初的保障煤矿安全 生产发展到了采煤采气一体化的综合开发。抽采技术已由早期的本煤层抽采和采空区抽采单一技术逐步发展到井上下立体抽采、井下各种抽采技术组合应用的综合抽采技术,其中,邻近层抽采、本煤层预抽和采空区抽采等传统的抽采技术得到了大范围推广应用,地面井抽采技术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1)煤层气井下抽采进入平稳期 我国煤层气赋存条件区域性差异大,多数地区呈低压力、低渗透、低饱和特点,规模化、产业化开发难度大,井下抽采难度增大 。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强对煤矿煤层气抽采管理、煤炭产量的提升、煤矿煤层气井下抽采量逐年上升 。 2000 年 煤层气井下 抽采量为 8.6 亿 m3, 2018 年 煤层气井下 抽采量为 129 亿 m3, 约为 2000 年的15 倍。 2006-2011 年, 煤层气井下 抽采量进入快速增长时期, 年均复合 增长率为 24.8%; 2012-2015年期间, 煤层气井下 抽采量进入稳定增加阶段, 年均复合 增长率 为 6.1%。 2016 年 以来, 井下煤层气抽采量分别为 133、 128、 129 亿 m3,井下煤层气 抽采 进入平稳期。 我国抽采矿井主要集中在山西、贵州、湖南、四川、重庆、河南、吉林、安徽、云南、陕西、内蒙、宁夏等地区。 ( 2) 煤层气井下 抽采浓度 偏低 导致利用率较低 煤层气井下 抽采浓度 总体较低。 根据 煤科总院调研, 井下抽采浓度 30%以上抽采量约占 43.58%,其中,国有矿 中 浓度 30%以上占比 44.95%,地方矿 中 浓度 30%以上占 37.55%。 煤层气的利用途径有民用燃料、工业用燃料、发电、汽车燃料和化工原料等,目前,煤层气利用主要集中在民用和发电领域。总体上,煤层气利用量增加的速度与抽采量增加的速度基本持平, 由于煤层气浓度偏低, 导致我国 煤层气井下 平均利用率一直处于低位,维持在 40%左右, 2018 年利用率为 35.3%。 煤炭 行业专题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 9 / 18 图表 7 不同浓度煤层气抽采分布特征 资料来源: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 平安证券研究所 2.3 地面煤层气产量低,浓度高 煤炭安全规程( 2016 版)明确提出有突出危险煤层的新建矿井必须先抽后建的新规定。“先抽后建”目的 是 在突出煤矿建设前,布置地面钻井预抽煤层瓦斯,降低煤层瓦斯含量和压力,实现将高瓦斯突出煤层改造为非突出低瓦斯煤层,减弱或消除将来建矿和生产时瓦斯灾害威胁。 在地面开发方面, 2005 年开始,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稳步增长, 2009 年开始随着勘探开发全面铺开,探明地质储量增长较快,截至 2017 年底累计探明地质储量 6974 亿 立方米 。 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 地东缘产业化基地初步形成,潘庄、樊庄、潘河、保德、韩城等重点开发项目建成投产,四川、新疆、贵州等省(区)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进展。 2018 年,煤层气产量 55 亿 m3, 同比 增长 10%。 从抽采浓度看, 相比井下抽采的煤层气,地面开发的煤层气浓度高,可以达到 95%以上,其利用率也高,可以达到 90%左右,类似于常规天然气 ,适于进入管道输送或生产 LNG 运输。 根据我国煤储层的“储层压力、渗透率、含气量”特征,将我国的煤储层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高压高渗储层,代表性盆地为准格尔盆地;第二类 为条件 较好储层,代表性盆地为鄂尔多斯保德地区;第三类为低压低渗储层,代表性盆地为沁水盆地部分地区、鄂尔多斯盆地部分地区和东北盆地。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煤层气地面开发技术有垂直井开发、丛式井开发、多分支水平井开发和 U 型井开发技术。 图表 8 煤层气储层类型及适宜井型方案 储层类型 储层特点 适宜井型方案 第一类 高压高渗厚层状 超压或高压,渗透率 0.5 毫达西 ,厚度 5m 垂直井压裂 高压高渗多层储层 超压或高压,渗透率 0.5 毫达西 二或三分支叠状水平井或 反向水平井 高压高渗富气储层 高压,渗透性好,含气量高 垂直井压裂、一或二分支水平井、 U 型井 高压高渗低含水储层 超压或高压,临界解析压力高,含水量低 第二类 高压中渗薄层状储层 超压或高压,渗透率低,厚度较小 垂直井、三或四分支水平井、 U 型井 低压高渗中等含气 压力低,中等含气 低压高渗贫气储层 压力低,贫气 浓度 10%28%浓度 10%-30%29%浓度 30%43%煤炭 行业专题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 10 / 18 第三类 低压低渗薄层储层 压力低,临界解析压力偏低,渗透率低,厚度 5m 多分支水平井 低压低渗多层储层 压力低,具有多目的层 多分支水平井、丛式井 低压低渗高起伏储层 压力低,渗透率低,煤储层起伏多变 多分支水平井 低压低渗高含水储层 压力低,渗透率低,含水量高 多分支水平井、 U 型井 资料来源: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 平安证券研究所 三、 煤层气 新政 “多增多补” 将 助力增产 在煤层气产业发展初期, 我国出台了许多鼓励煤层气开发利用的优惠政策。 近年来,国内天然气消费量增速较快,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非常规天然气也迈入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作为清洁能源,政府对煤层气开发利用的补贴力度也在不断增大。目前,煤层气开采利用中央财政补贴由之前的 0.2 元 /m3提高到 0.3 元 /m3,煤层气发电补贴为 0.25元 /kWh(不可同时享受 0.3 元 /m3的补贴)。此外地方财政也会有相应补贴,煤层气资源大省山西、陕西 等 地方财政补贴为 0.1 元 /m3,贵州也制定了详细的补贴政策 。 2019 年 6 月, 国家发布 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补充通知 ( 财建 2019298 号 ) ,专 项资金 用于 支持煤层气 (煤矿瓦斯 )、页岩气、致密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利用 , 2018 年,补贴标准为 0.3 元 /立方米。自 2019 年起,不再按定额标准进行补贴。按照“多增多补”的原则,对超过上年开采利用量的,按照超额程度给予梯级奖补;对未达到上年开采利用量的,按照未达标程度扣减奖补资金。对取暖季生产的非常规天然气增量部分,给予超额系数折算,体现“冬增冬补”。 图表 9 历年 煤层气产业相关政策文件 序号 发文部门 文件名称 文号 核心要点 1 国务院办 公厅 关于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的若干意见 国办发 2006 47号 为国家发展煤层气产业的纲领性文件,不仅规定了鼓励煤层气产业发展的各项措施,而且针对产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做出了相关规定 2 国家发改委办公厅 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 发改办 20061044 号 提出了开发布局和主要任务,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提出了保障措施 3 财政部、税务总局 关于加快煤层气抽采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 2007 16 号 对煤层气抽采企业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抽采销售煤层气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对地面抽采煤层气暂不征收资源税 4 财政部 关于煤层气(瓦斯)开发利用补贴的实施意见 财建 2007114 号 中央财政按 0.2 元 /立方米煤层气(折纯)标准对煤层气开采企业进行补贴,在此基础上,地方财政可根据当地煤层气开发利用情况对煤层气开发利用给予适当补贴 5 国家发展 改革委 关于煤层气价格管理 的通知 发改价格 2007 826号 促进煤层气开发利用,民用煤层气出厂价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6 国家发展 改革委 关于利用煤层气(煤矿瓦斯)发电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发改能源 2007 721号 煤层气(煤矿瓦斯)电厂上网电价,比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发改价格 2006 7 号)中生物质发电项目上网电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