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DR专题报告:移动DR:抗疫八面玲珑,后势大有所为.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移动DR专题报告:移动DR:抗疫八面玲珑,后势大有所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移动DR专题报告:移动DR:抗疫八面玲珑,后势大有所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移动DR专题报告:移动DR:抗疫八面玲珑,后势大有所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移动DR专题报告:移动DR:抗疫八面玲珑,后势大有所为.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移动DR专题报告:移动DR:抗疫八面玲珑,后势大有所为.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Table_Main 行业研究|医疗保健|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 证券研究报告 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行业跟踪报告 2020年04月01日 Table_Title 移动DR:抗疫八面玲珑,后势大有所为 移动DR专题报告 Table_Summary 报告要点: 移动DR成为新冠抗疫重要筛查设备 移动DR是X射线类产品的一个子品类,因其便携性、可移动性、操作灵活、摆位方便、占地面积小等优势,被誉为“车轮上的放射科”。在新冠治疗指南中,肺炎影像学诊断是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断的重要判断标准之一,CT、DR 等医学影像检测设备发挥了重要作用。相比于海外,国内的人均影像设备保有量较低,CT、常规DR等对建筑体有空间和射线隔离的要求,CT 的拍片、阅片用时较 DR长,移动 DR 凭借可移动性、成像质量佳且时间短、可远程操控并传输结果等优势高度匹配疫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临床诉求。因此移动DR成为疫情期间医院紧急临采的设备。 疫情过后移动DR仍然大有所为 根据行业数据了解,2019 年移动 DR 销售台数预计在 928 台/套。截止目前,国内龙头企业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和万东医疗已经相继供应约600台、200+台和400+台,预计全市场全年的供应量有望超过5000台,是常规用量的5倍。 疫情促进医疗场景应用认知。移动 DR 非常适合在隔离区使用,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并快速获取检测结果,国内医疗机构移动 DR 普遍配置不足,疫情极大提升市场对移动 DR 的认知和应用场景拓宽。疫情过后,国内各地医疗机构有望加速移动DR的配置速度。 移动 DR 将成为 DR 行业增长强劲的细分市场。不考虑疫情影响,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2018 年数据显示,国内整体 DR 市场规模在60-70亿元,其中移动DR占比6%左右,即3.6-4.2亿元。2019-2023年,移动DR市场容量将持续增加,到2023年将达到19.52亿,CAGR为26.74%,占整个DR市场比例上升至近20%。 投资建议 移动 DR 受到疫情影响采购量激增,同时拓宽后续应用场景认知和需求释放。移动DR板块重点推荐万东医疗(移动DR对业绩提振显著),建议关注迈瑞医疗(设备品类众多,超过70%设备因新冠需求提升) 风险提示 疫情过后,需求恢复不及预期;集采推进,价格降幅高于预期;行业政策变化风险。 Table_Invest 推荐|维持 Table_PicQuote 过去一年市场行情 资料来源:Wind Table_DocReport 相关研究报告 国元证券行业研究-影像行业深度:风劲好扬帆,国产医疗影像进口替代之路2018.10.15 国元证券公司深度-万东深度:顺政策春风而上,展医学影像之翼2019.02.27 Table_Author 报告作者 分析师 常启辉 执业证书编号 S0020517090001 电话 021-51097188-1936 邮箱 changqihuigyzq 联系人 刘慧敏 电话 021-51097188 邮箱 liuhuimingyzq 附表:重点公司盈利预测 Table_Forecast 公司代码 公司名称 投资评级 昨收盘 (元) 总市值 (百万元) EPS PE 2019E 2020E 2021E 2019E 2020E 2021E 300760 迈瑞医疗 买入 261.70 318146.40 3.85 4.63 5.58 68 56 47 600055 万东医疗 买入 13.65 7382.14 0.34 0.45 0.51 41 31 27 资料来源:Wind,国元证券研究中心 -17%-7%3%13%22%4/1 7/1 9/30 12/30 3/30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 沪深300目 录 1. “车轮上的放射科”助力新冠,助力细节化科室需求 . 3 1.1 DR?移动DR? . 3 1.2 常规DR vs 移动DR? . 3 1.3 抗击新冠,移动DR彰显实力 . 5 2. 移动DR市场方兴未艾 . 7 2.1移动DR在中国发展约15年,成为DR板块的新增长点 . 7 2.2移动DR,是蓝海还是红海? . 9 2.3 DR产品具备自产和国产替代的基础 . 10 3. 核心企业 . 12 3.1迈瑞医疗:领衔“中国制造” . 12 3.2万东医疗:领导DR先锋 . 13 3.3联影医疗:领航高端影像 . 15 图表目录 图1:移动DR亮点 . 4 图2:2019年不同类型DR产品市场采购量(台/套) . 7 图3:2018-2019年国内X摄像机设备采购情况 . 7 图4:2019-2023年移动DR市场容量变化(单位:亿元) . 8 图5:2019年国内移动DR销售数量top10 . 9 图6:2019年国内移动DR销售金额top10 . 9 图7:公司MobiEye 700功能特点 . 12 图8:万东医疗移动DR特点 . 14 图9:万东医疗移动DR支援西班牙 . 14 图10:联影医疗DR产品线 . 16 表1:不同大型医学影像对比 . 3 表2:2018年新版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设备配置要求 . 4 表3:常规DR和移动DR性能对比 . 4 表4:医疗设备厂商向疫区捐赠医疗设备情况 . 6 表5:国内医疗机构移动DR配置需求 . 8 表6: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评选的优秀国产移动DR产品目录 . 9 表7:进口厂商DR技术水平 . 10 表8:国产厂商DR核心部件情况(一) . 11 表9:国产厂商DR核心部件情况(二) . 11 表10:迈瑞医疗新冠疫情期间捐赠医疗设备情况 . 13 表11:万东医疗入选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目录的部分DR产品 . 14 fW9UoXuWlUkXmU9YNArRrMbRaO6MpNnNoMpPiNpPrNjMrRoP7NtRrRNZrMoNxNnNnO1. “车轮上的放射科”助力新冠,助力细节化科室需求 1.1 DR?移动DR? 从大型影像设备角度的成像原理出发,可以主要分为四类:X 线成像(DR)、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和核医学。X线成像(俗称“拍片”)是基于人体不同组织对于X线的吸收程度差异成像,图像直观显示人体脏器和骨骼等形态,图像空间分辨率高,成像结果快速,目前主要用于骨科、呼吸科、消化科等疾病的初步诊断。X 光图像的特点是将人体内部直接“压扁”成图像,因此它显示的是器官重叠影像。X光检测价格较低,同时辐射较少,一次胸片X光辐射量为0.1mSv,对人体基本没有影响。 表 1:不同大型医学影像对比 类型 原理 图像特点 主要运用 优点 缺点 有无辐射 单次体检价格 DR(数字 X线摄影) 基于人体不同组织对于 X射线吸收程度不同,通过信号转换,在显示器形成影像 非断层图像,直观显示器官组织 基础检测,常用于骨科、呼吸科、消化科诊断 快速、空间分辨率高、价格低 影像相互重叠和隐藏 有,辐射量小 100 CT(计算机断层扫描) 利用X线进行断层扫描,探测器接收信号,经过传输转化最后由计算机生成图像 断层图像,灰阶图像,显示人体断面的组织密度 对骨科、早期脑出血、钙化性病灶、肺部、肝脏等方面优于MRI 成像速度快,运动伪影由于MRI,图像清晰,密度分辨率高,无影像重叠等问题,可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 空间分辨率低,存在伪影和部分容积效应,只反应解剖特征 有 300500 MRI(磁共振成像) 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重建人体信息并成像 断层图像,多方位、多参数成像,不同参数代表不同特定含义 软组织结构显示清晰,对中枢神经系统、膀胱、直肠、子宫、阴道、关节、肌肉等检查优于 CT,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诊断也优于CT 高度的软组织分辨能力,无需对比剂显示血管结构 扫描时间较长,患者易感到不适,易产生运动伪影,空间分辨率低于 CT,不适用于带有金属部位的患者,价格较高 无 6001000 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并利用其释放的光子信号就可成像 显示生物代谢活性 用于诊断癌症等疾病 灵敏度高,特异性高、能达到早期诊断目的 图像清晰度低 有 一般不单独检测 PET-CT 将PET和CT技术结合在一起 断层图像+生物代谢活性,同时融合PET和CT图像特征 用于诊断癌症、心血管、老年痴呆等疾病 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做到精准定位和定性 价格昂贵,辐射较高 有,辐射量较高 700010000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国元证券研究中心 X 线成像的基本原理是其对不同密度的组织穿透力存在差异。X 射线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于 1895 年发现,它是肉眼看不见的一种射线,但可使某些化合物产生荧光或使照相底片感光。X 线具有一定的穿透力,因此它能透过不同组织。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存在着密度和厚度的差异,因此经吸收后剩余的X线也具有差异。剩余X线可通过X线片、荧屏或电视屏形成具有黑白对比、层次差异的X线影像。 (具体X线成像原理、核心元部件分析以及其他大型影像设备情况,请参考国元证券于2018年10月15日发布的深度报告风劲好扬帆,医疗影像进口替代之路) 1.2 常规DR vs 移动DR? DR全称直接数字化 X射线摄影系统。医用 DR 设备由五大部件(探测器、球管、高压、机架、影像工作站)组成,由于行业发展成熟,五大部件都有较为成熟的上游供应商体系,再加上国内成熟的生产制造体系,DR 行业的进入门槛不高,目前国内DR领域有超过100家设备厂商。 根据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统计,截至 2018 年,我国 DR 市场保有量约为 5.65 万台,按照百万人口DR欧洲、美国与日本的标准,中国DR百万人均保有量仅为28.5台左右。如果算上 3.5 万个社区服务中心与 3.7 万个乡镇医院,那么 DR 的平均保有量则更低,但随着国家新版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鼓励进口替代等利好政策以及此次新冠疫情对DR认知提升的拉动下,未来DR采购需求量有望加速增长。 表 2:2018年新版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设备配置要求 相关标准设备配置要求 达到推荐标准要求 达到基本标准要求 【C】参照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要求配备相关设备,配备必要的中医药服务设备(上述标准要求配备的主要医疗设备包括X光机、限电图集、血球计数仪、洗胃机等) 100% 95% 【B】符合“C”,并配备DR、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凝仪、十二导联心电图机、空气消毒机、麻醉机、胃镜、呼吸机以及与诊疗科目相匹配的其他设备 60% 50% 【A】符合“B”,并配备CT、急救型救护车、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等设备 30% 20% 资料来源:国家卫健委, 国元证券研究中心 移动DR是X射线类产品的一个子品类,相比常规DR配备笨重的高压发生器和摄片架、基本上只能固定作业的特点相比,移动 DR 因其便携性、可移动性、操作灵活、摆位方便、占地面积小等优势,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放射科、骨科、病房、急诊室、手术室、ICU等科室以及大规模体检、院外急救等场景,被誉为“车轮上的放射科”。 表 3:常规DR和移动DR性能对比 常规 DR 移动 DR 运用场景 主要运用于放射科 放射科、ICU、新生儿室、病房、骨科、急诊、流动体检车、野战、急救等 体积 配备笨重的高压发生器和摄片架,占地面积大 设计紧凑,灵巧轻盈,体积小,占地面积小 操控性 固定作业 易操作,在不同科室或场景之间方便转移 便携性 低 高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国元证券研究中心 图 1:移动DR亮点 资料来源:万东医疗、迈瑞医疗官网,国元证券研究中心 1.3 抗击新冠,移动DR彰显实力 移动DR成为新冠肺炎快速初筛的利器。在新冠肺炎的新版治疗指南中,肺炎影像学诊断是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断的重要判断标准之一,CT、DR等医学影像检测设备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移动DR凭借可移动性、成像质量佳且时间短、可远程操控并传输结果等优势高度匹配疫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临床诉求,因此需求旺盛: (1)重量轻、体积小:在 ICU 病房或者一些特殊患者病房内进行床旁摄影存在诸多不便,患者周边存在各种治疗仪器和监控设备,可供机器操作的范围狭窄,不利于机器的摆放操作,移动DR重量轻、体积小,占地面积小且摆放方便。 (2)可移动性:移动 DR 可以在不同床位之间轻松转换,实现以患者为中心,“机随人动”,新冠疫情中移动DR在ICU、隔离病房、方舱医院等场所随处可见,可以进入隔离病房给患者进行拍片检查,一方面患者不用离开隔离病房,避免了病毒的传播和交叉感染;另一方面有助于危重患者的救治。目前的移动 DR 产品交互式设计优良,护士也可以轻易推动和可视化操作,便捷性大大提升。 (3)拍片时间短、成像质量高:移动 DR 拍摄时间极短,在湖北或其他疫情重灾区中能够帮助医务人员快速做出初步诊断、尽快排查疑似病例,实现早诊断早隔离的目标,同时可为重症患者提供快捷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危重患者的救治。 (4)远程监控避免交叉感染:移动 DR 可搭载可视化曝光功能的设备,拍片结果可以无线传输,实施远程监控患者情况,实现安全范围内的隔离遥控曝光,减少医患接触传染,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非常有利于在公共卫生传染事件中的应用。 多场景应用,高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此次疫情一方面提高了市场对移动 DR的认知,需求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国内医疗机构移动 DR 等医疗资源配置的重大缺陷,为将来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和快速响应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未来,国家将更加重视各级医院的发热门诊、急重症、传染病、呼吸科等相关科室建设,同时受分级诊疗政策持续影响,国家对县级医院、基层医院建设工作有望加速。这些对于国产替代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移动 DR 的诸多优点使之能够轻松应对大流量、突发情况检查,另一方面,移动DR不仅能够在ICU、放射科等场所使用,也可应用于隔离宾馆、临时隔离医院、居民小区、机关单位甚至机场、高铁站、高速公路出入口等场所,实现全方位的快速筛查、诊断,及时发现疑似患者,减少传播的范围,提高防控的效率。 疫情发生后,国内多家医疗设备厂商紧急恢复生产、助力疫情防控,向武汉疫区捐赠CT、DR、呼吸机、血气分析仪等设备,其中迈瑞医疗、联影医疗、万东医疗的DR/移动 DR 产品,疫情期间为疑似病例的快速诊断和筛查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相比于海外,国内的人均影像设备保有量较低,CT、常规DR等对建筑体有空间和射线隔离的要求,CT 的拍片、阅片用时较 DR 长,因此移动 DR 成为疫情期间医院紧急临采的设备。 根据工信部3月3日公布数据,在国内疫情期间,主要生产企业为抗疫提供了大概6.5 万台/套医疗设备,其中无创呼吸机约 1.4 万台,有创呼吸机 2900 余台,心电监护仪约 1.5 万余台,呼吸湿化治疗仪 5000 多台,血气分析仪 500 多台,血液透析仪100多台,以及移动DR 160台等。 表 4:医疗设备厂商向疫区捐赠医疗设备情况 公司 捐赠情况 东软医疗 分别向武汉市雷神山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捐赠总价值2700万元的高端 CT设备 迈瑞医疗 (监护仪、呼吸机、输注泵、移动DR、便携超声以及体外诊断的血液细胞分析仪和 CRP等) 雷神山医院: 价值400万的1200台医疗设备 火神山医院:价值700万的1800台医疗设备 武汉同济医院、武汉协和医院等定点医疗:2200万元医疗设备 联影医疗 火神山医院:3台智能高端CT设备 武汉“方舱医院”: 5000万元的CT设备及相关服务 鱼跃医疗/万东医疗 向各省市输送 DR、移动 DR、CT 共 50 余台、部分感控消毒产品、各类体温检测产品 15 万余台,其他各类医疗器材 装备 2 万余台 资料来源:各公司官网,国元证券研究中心 注:上述公司为不完全统计 根据行业数据了解,2019年移动DR销售台数预计在928台/套。截止目前,国内龙头企业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和万东医疗已经相继供应约600台、200+台和400+台,预计全市场全年的供应量有望超过5000台,是常规用量的5倍。 2. 移动DR市场方兴未艾 2.1移动DR在中国发展约15年,成为DR板块的新增长点 移动 DR 最早在 2006 年被引进中国,Shimadzu(岛津)和 Siemens(西门子)作为市场的先行者先后进入市场。当时移动 DR 市场较小,应用场景未被认知和普及,两家公司也未将其作为主推产品,竞争较弱。2009 年,随着蓝韵、Sedecal、Canon 三家厂商进入市场,移动 DR 迎来爆发式增长。2011 年,国内模拟 X 光机的三家老牌厂商万东、上医、普朗相继进入市场。2012年,医疗设备行业巨头GMM进入市场。随着厂家数量增加,移动DR场景和市场教育快速普及,带来了DR板块的新盈利增长点。 移动DR市场需求不断提升。根据易佰智汇对2019年全国15类医疗机构3956家单位的DR采购数量统计,2019年全年共采购96家品牌的DR数量为7472台/套,其中普通DR 5603台/套,移动DR 928台/套,乳腺X射线机520台/套。其中移动DR采购量同比2018年增加43.21%。 图 2:2019年不同类型DR产品市场采购量(台/套) 图 3:2018-2019年国内X摄像机设备采购情况 资料来源:易佰智汇,国元证券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易佰智汇,国元证券研究中心 相较于海外,中国拥有更广阔的移动DR需求基础。对于移动DR市场,不仅仅基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广阔医疗需求,更是拥有不同于海外的应用场景。移动DR的初始需求定位于三级医院,辅助三甲医院的放射科,满足具有更细致、更方便、更快捷需求的临床科室,如 ICU、呼吸科、急诊室、手术室等院内场景,小部分运用于流动体检车、野战、急救等。而在中国,我们不仅仅有三级医院细分科室的诊疗需求,移动 DR 的特点更适合于基层。常规DR要求专业的放射科技术来完成,占地面积较大,而移动 DR 操作简单,可以由护士等非放射科技师完成。国内基层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难以购置常规 DR 设备,而移动 DR将会是一个价格合适且运用广阔的替代。在本次新冠疫情中,移动 DR 以其方便灵活、快速成像,亦发挥出自己在处理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重要作用。 基层医疗机构需求有待释放。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截至2019年11月底,5603, 75%928, 12%520, 7%421, 6%普通DR 移动DR 乳腺X摄像机 其他类型4957 56036489288.17%12.42%0%2%4%6%8%10%12%14%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2018 2019普通DR 移动DR乳腺X摄像机 其他类型移动DR占比(%)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101.4万个,根据不同等级医院对移动DR的配置需求,市场移动 DR 需求量至少为 44925 台。根据“医招采”的统计数据,2019 年全年移动DR采购量为928台,而DR设备更换周期长达5年以上,预测目前国内保有量低于5000台,市场缺口较大。 表 5:国内医疗机构移动 DR配置需求 医院等级 数量 移动 DR配置需求 移动 DR预期需求量 三级医院 2681 3 8043 二级医院 9478 2 18956 一级医院 11014 1 11014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456 2 6912 妇幼保健机构 3068 0-1 0-3068 专科疾病防止院(所、站) 1131 0-1 0-1131 卫生监督所(中心) 3106 01 0-3106 合计 至少44925 资料来源:卫健委,国元证券研究中心 注:医疗机构数量统计截止至2019年11月底 移动 DR 将成为 DR 行业增长强劲的细分市场。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2018年数据显示,国内整体 DR 市场规模在 60-70 亿元,其中移动 DR 占比 6%左右,即3.6-4.2亿元。2019-2023年,移动DR市场容量将持续增加,到2023年将达到19.52亿,CAGR为26.74%,占整个DR市场比例上升至近20%。 图 4:2019-2023年移动DR市场容量变化(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国元证券研究中心 疫情促进医疗场景应用认知。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移动DR凭借其等可移动性、可远程操控诸多优势,非常适合在隔离区使用,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并且能够满足需要快速获取检测结果的需求,再加上国内医疗机构移动 DR 普遍配置不足,市场需求量激增,同时也极大提升了市场对移动 DR 的认知。疫情过后,国内各地医疗机构有望加速移动 DR 的配置速度,预计移动DR市场将迎来高速成长,国内参与者有望从中受益。 5.97 8.87 12.00 15.31 19.52 05101520252019E 2020E 2021E 2022E 2023E2.2移动DR,是蓝海还是红海? 移动DR不是进口主战场。 领先的进口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目前均拥有移动DR产品,大企业产线丰富,不仅仅有移动 DR,更有高排 CT、高场强 MRI、核医学等产品,更为关注大市场,借鉴海外市场情况,移动 DR 看似并没有广阔的运用场景,加之海外大企业通常都采用经销模式在国内销售,推广小型、价低的器械所带来的分成远小于大型设备,国内经销商在推广的时候更加偏重于大型设备,因此而“冷落”了移动 DR,并没有花费太多精力针对这些产品做市场教育,多数 DR 销售可能通过其他品类进行捆绑或赠送。 然而进口比重仍然较高,国产化率仍有提升空间。目前国内移动 DR(国产+进口)生产厂商约为 40 家,不论是销售数量还是销售金额,进口企业仍然占据了约 50%左右的市场份额。 国产头部企业主要为3家:迈瑞医疗( 18.51%)、联影医疗(7.45%)和万东医疗(5.53%)。整体来看,进口移动DR仍处于优势地位,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渗透率相对较低,随着分级诊疗等基层医疗政策的拉动下,国产化移动 DR 将逐渐普及,比重有望提升,实现进口替代。 图 5:2019年国内移动DR销售数量top10 图 6:2019年国内移动DR销售金额top10 资料来源:易佰智汇,国元证券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易佰智汇,国元证券研究中心 优秀品牌马太效应明显。经中国医学装备协会遴选,10个厂商的共计18个型号的移动 DR 设备成功入选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第四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目录。在市场参与者众多的移动 DR 市场,这些具有质量优势的品牌市场份额较高,未来有望持续提升自身品牌竞争力,马太效应明显。 表 6: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评选的优秀国产移动 DR产品目录 序列 厂商 入选数量 型号 1 北京万东医疗 4 M40-1A, M40-1, M32-1A, M32-1 2 上海联影医疗 3 uDR 370h, uDR 360i, uDR 370i 3 深圳蓝韵医学 2 6000A, 6000B2 4 河南柏斯生物 2 iDR5500C, iDR5500A 5 沈阳东软医疗 2 NeuVision 550M Plus, NeuVision 550M 6 TCL 1 TCLMDR-110 7 康达洲际医疗 1 KD-M900 8 山东新华医疗 1 XH-MD6-32 9 深圳迈瑞医疗 1 MobiEye700 10 威海威高医疗 1 WG-YD-5 资料来源:中国医疗装备协会,国元证券研究中心 18.51%11.49%8.30%7.45%7.02%5.53%5.32%4.89%3.19%2.98%25.32%迈瑞医疗锐珂医疗GE联影医疗岛津万东医疗西门子飞利浦日立富士其他品牌17.21%14.06%9.99%8.20%7.70%7.57%6.99%3.72%3.65%2.29% 18.62%迈瑞医疗锐珂医疗GE岛津联影医疗西门子飞利浦万东医疗日立富士其他品牌2.3 DR产品具备自产和国产替代的基础 一线进口产品整机设计能力强,产品核心部件配置水平高。DR 设备包括众多核心零部件,其中X线球管、高压发生器和平板探测器是最重要的三部分。目前DR主要有三类生产方式,第一类是从设计到生产采用一体化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各零部件之间经过统一设计和规划,整体契合度高,成像质量和数据传输速度也更为优越;第二类是零部件全球采购模式,各类零部件基本外购自不同厂商,其整机生产过程实质上就是组装集成过程;第三类为贴牌模式,产品的生产方和销售方并不一致,生产商将自己的产品贴上其他品牌拥有者的品牌标识,由该品牌拥有者负责市场营销。目前西门子、飞利浦主要采取一体化生产模式,GE 采用零部件全球采购的模式。 表 7:进口厂商DR技术水平 西门子 飞利浦 GE 柯达 岛津 日立 零部件来源 自主研发生产 全球采购 部分自主、部分采购 设计制造方式 一体化生产 零部件采购拼装 X线高压发生器 计算机控制的脉冲式连续跌落负载技术高频逆变高压发生器可自动根据成像区衰减状态调整参数,在安全辐射剂量内获取最佳负荷状态,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造价昂贵 连续式高频逆变高压发生器峰值状态下曝光,易导致 X线系统零部件损坏; 结构简单,技术难度较低,造价低廉 X线球管 高速旋转阳极、大热容量、小焦点 选择阳极、小热容量、大焦点球管 选择阳极、小热容量、大焦点球管 高速旋转阳极、大热容量、小焦点 平板探测器(主要为碘化铯非晶硅平板探测器) Trixell高端产品 英国PE Trixell 佳能 计算机系统 医学影像专用多芯片组并行处理服务器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国元证券研究中心整理 国内厂商已实现核心技术突破,有望全面实现进口替代。目前国产DR 进行一体化生产的厂商数量较少,大部分仍选择采购零部件进行组装的方式生产,但对于海外零部件的依赖度较为可控。同时,部分核心零部件已经可以实现自产或在国内供应商中获取,其中,万东医疗具备常规DR和移动DR的全部核心零部件生产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