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产业链全梳理,内资品牌如何突围?.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化妆品产业链全梳理,内资品牌如何突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化妆品产业链全梳理,内资品牌如何突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化妆品产业链全梳理,内资品牌如何突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化妆品产业链全梳理,内资品牌如何突围?.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化妆品产业链全梳理,内资品牌如何突围?.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优塾 发布于 2020 年 7 月 14 日 财务分析和财务建模领域专业研究机构 化妆品产业链全梳理 内资品牌如何突围 ? 今天我们研究的行业,从格局上来看,外资占高端市场,内资占中高端市场。 来看行业中几家龙头公司的情况: 图:龙头 A 股价 图 来源 : Wind 优塾 发布于 2020 年 7 月 14 日 财务分析和财务建模领域专业研究机构 图:龙头 B 股价 图 来源: Wind 图:龙头 C 股价图 来源: Wind 优塾 发布于 2020 年 7 月 14 日 财务分析和财务建模领域专业研究机构 其中,龙头公司 A, 2020 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3.50%,净利润同比增长0.77%。 龙头公司 B, 2020 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14.80%,净利润同比增长 -48.89%;此外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收入、净利润大幅下跌,但其却从 4 月低点24.44 元,反弹到 6 月中旬的高点 52.20 元,区间涨幅高达 113.58%。 龙头公司 C, 2020 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7.81%,净利润同比增长46.09%; 上述家里代表公司,分别是华熙生物、上海家化、壹网壹创,代表这个产业链的上、中、下游。 而这条产业链,就是:化妆品 。 对于化妆品这条产业链,眼下我们需要解决的几个核心问题: 一是,化妆品行业的增长逻辑是什么?未来增长的天花板在哪? 二是,化妆品行业的竞争格局如何?外资占据高端品类的现象是否无 法改变? 三是,内资品牌的突围路径,能有哪些? (壹) 优塾 发布于 2020 年 7 月 14 日 财务分析和财务建模领域专业研究机构 图:化妆品行业产业链 来源:塔坚研究 上游 化妆品原材料供应商。化妆品的原材料主要为甘油、乳化剂、表面活性剂等,占护肤品成本的比例一般在 70%到 80%之间。 我国护肤品原材料发展还不成熟,生产实力较高的板块有低端合成护肤油脂、保湿剂、单体活性物(提取)、防晒剂等。当下,化妆品原材料中龙头公司有巴斯夫、陶氏杜邦优塾 发布于 2020 年 7 月 14 日 财务分析和财务建模领域专业研究机构 等,此外,科创明星公司 华熙生物 是国产原材料代表公司,毛利率在 70%-80%之间。(对华熙生物,之前我们在科技版报告库研究过,此处不详述) 中游 化妆品制造商,这个环节我国较为成熟,主要由 于早期人力成本低,大型化妆品生产商都在华设立工厂,导致这个赛道的技术水平积累较为成熟。目前这个赛道的代表公司有意大利的莹特丽、韩国的科丝美诗和科玛,国内的是 青松股份 。这个赛道属于重人力和设备投入,毛利率一般在 15%-30%之间。 下游 化妆品品牌商,主要负责产品设计和品牌运营。通常品牌运营好,品牌力名气大,就代表着议价空间大。所以,品牌商的销售费用率一般在 25%-40%左右水平,通过营销推广投入,来扩大品牌的影响力,继而拥有较高的定价权、曝光率以及高速增长的销量。 所以,这个赛道的毛利率水平都较高,一般在 65%-80%之间。 终端 主要是渠道商和经销商,辅助品牌商做推广、互联网运营等。代表公司都有线上的代运营公司 壹网壹创(内地)、宝尊电商(美股), 以及线下 的莎莎国际(港股)、屈臣氏 等。 整条产业链看下来,品牌商和终端销售环节上市公司参与度较高。 (贰) 优塾 发布于 2020 年 7 月 14 日 财务分析和财务建模领域专业研究机构 根据 Euromonitor 披露,化妆品行业包括 11 大细分子品类,其中占比靠前的有护肤品(占比 51.6%)、护发产品(占比 14.1%)、彩妆( 9.7%)、口腔护理(占比 9.5%),合计占比为 85%。 图:化妆品各品类情况 来源:东莞证券 整体来看,化妆品行业中,护肤品是主赛道,彩妆是其中的高增长赛道。 根据欧睿数据显示, 2019 年我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高达 4777.2 亿元,同比增长 13.84%。 2010-2019 年,年均复合增速达到 8.82%。在我们之前覆盖过的产业链中,这条产业链属于消费 品里的高增长赛道。 这个增速,放在整个消费品行业中,属于龙头梯队。我们将社零中的几大品类,比如粮油食品、饮料烟酒、金银珠宝、化妆品、日用品等放在一起来看,发现:自 2016 年开始,化妆品零售额增速开始大幅高于整体社零水平,这表明化妆品行业当下处于高景气度中。 优塾 发布于 2020 年 7 月 14 日 财务分析和财务建模领域专业研究机构 图:社零中几大品类对比 来源: Wind 那么,同属消费赛道,化妆品背后是什么逻辑,为什么会长期跑赢社零? (叁) 通常一个行业为来的增长,可以拆分为量、价两个驱动因子,比如本案的化妆品行业增速,按照常理来说,可以用这样的公式来表达: 化 妆品行业增速 =客单价增速 *消耗量增速。 但 仔细来看这个测算方法时,能够发现,不论量还是价,单列来看,增速其实并不清晰。因为,这个行业的驱动不在于使用化妆品人数的增加(此处我们涉及的化妆品包含产品较广,洗面奶、香皂、洗发水都在这个范畴内),同时,也不存在普通日化产品稳定涨价的逻辑。 那么它的增长逻辑是什么? 答案:核心在于品类,在于新品类的推广和扩散。 比如,彩妆作为一款新品,它扩张的逻辑是先是具备消费能力的 25-30 岁左右职场人士使用,后面逐步沿优塾 发布于 2020 年 7 月 14 日 财务分析和财务建模领域专业研究机构 着年龄范畴,通过向上(年长人士)和向下(年轻化比如大学生、初高 中生 00后等)也开始使用。 所以,化妆品行业,其量的增长,和其他消费品领域逻辑不同,是通过不断推出新品类,将化妆,美肤这件事的场景划分的越来越细致,以创造越来越多的需求。比如,防晒,现在已经细分为脸部防晒、肢体防晒、海滩防晒等不同使用场景。 图:护肤品子版块增速情况 来源:东莞证券 所以,可以发现,近年来化妆品子版块中,增速较高的彩妆、婴童用品、香水等都是从无到有,或者从使用人数少到多的增长逻辑。 好,既然化妆品行业的量价较难拆分,那么怎么预判未来的空间有多大? (肆) 答:对标法。 2018 年,我国化妆品人均消费额为 45 美元,而日、韩、欧、美的水平则为 250-300 美元。同时,各国之间人均化妆品消费额相差不大。 透优塾 发布于 2020 年 7 月 14 日 财务分析和财务建模领域专业研究机构 过 2018 年,日韩欧美这几个地区人均 GDP 水平,可以发现,虽然美国人均GDP 水平大幅高于日本、韩国和欧盟水平,但是其化妆品销售额却与这几个国家相差不大。 根据 2019 年 数据来看,韩国人均 GDP 为 31761.98 美元,日本人均 GDP 为40246.88 美元,美国人均 GDP 为 65280.68 美元,欧盟人均实际 GDP 为37104.03 美元。 这说明两点,首先,当购买力达到到一定水平后,居民每年的化妆品消费是较为确定的,有刚需的属性,属于必选消费品。 其次,行业虽然会有一段较长的增长期,但也会面临一个瓶颈,参照发达地区,并不存在人均 GDP 越高,化妆品消费额就更高的逻辑,各地区的消费额基本都维持在 250 到 300 美元。因此,但这个行业更长期的增长,其实要看在全球范围内找到新的增量市场。 图:日韩欧美人均 GDP 水平 来源: Wind 优塾 发布于 2020 年 7 月 14 日 财务分析和财务建模领域专业研究机构 因此,在对标时,我们趋于谨慎,将几大发达地区中人均 GDP 水平、人均化妆品消费量较低,且文化相近的韩国作为对标。韩国从我国目前人均 GDP 水平 10000 美元,提升到当下的 33340 美元,历经了 19 年时间。 图:对标韩国人均 GDP 情况 来源:塔坚研究 那么,假设我国可延续复制韩国的人均 GDP 增速水平,则大约 19 年后,我国人均化妆品消费额,则会从当下 45 美元,提升到 250 美元,因此,在二十年间的增速中枢能达到年化 9.51%。 (伍) 分析完上述 后,我们能够发现,化妆品行业的长期增长逻辑比较清晰,那么,其短期的高景气,是如何带来的呢? 短期增长的核心,还是看 电商渠道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端的引流、电商、快递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化妆品的渠道端发生重大变革。比如,电商渠道占比从 2012 年的 10%水平提升到 2017 年的 23.21%,从第五大渠道端口, 5 年时间上升到第二大渠道端,且与传统的商超渠道占比目前仅相差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